「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在文昌發射升空,中國探月第三步拉開序幕

2020-11-23 中華網

11月下旬,「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開啟探月旅程。此次發射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 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意義重大,舉世矚目。11月21日上午,「嫦娥五號」月球探測任務進行了發射前的最後一次系統間全區合練。昨天,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團隊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有關情況。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為了確保準時發射,團隊採用了變射向、變滑行時間的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應用「窄窗口多軌道」技術,針對五十分鐘的發射窗口分別設計了五條發射軌道,在發射窗口期內,可根據發射時間通過軟體自動選擇發射軌道,從而確保實現「零窗口」發射。

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

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明華介紹,此次「嫦娥五號」發射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次發射,也是今年第三次執行發射任務。此前,在今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成功首飛;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大推力低溫液體運載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火箭採用「兩級半」構型,芯一級、芯二級直徑為5米,芯一級捆綁四個直徑為3.35米的助推器,芯級和助推器全部採用液氫、液氧、煤油等無毒無汙染推進劑;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由於芯級直徑大於其他長徵火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被親切地稱為「胖五」,而又因為採用了液氫、液氧等低溫推進劑,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獲得了「冰箭」的稱呼。

據介紹,「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也是今年中國航天發射的最重的載荷,「嫦娥五號」探測器需要進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對運載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可以將這麼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註解。」李明華說。

而此次發射的「分量」還體現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上。由於地月相對位置以及軌道設計等因素的限制,此次發射是一次接近於「零窗口」的發射,遙五火箭的發射窗口只有五十分鐘,一旦在發射窗口時間內不能實施發射,「嫦娥五號」的奔月計劃就會受到影響。

五條軌道力保「零窗口」發射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向記者介紹,為了確保火箭準時發射,研製團隊採用了變射向、變滑行時間的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應用「窄窗口多軌道」技術,針對五十分鐘的發射窗口分別設計了五條發射軌道,每條軌道對應十分鐘的發射窗口,在發射窗口期內,可根據發射時間通過軟體自動選擇發射軌道,提高了軌道切換效率,為長徵五號火箭實現「零窗口」發射奠定了基礎。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則表示,作為大型低溫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在發射日的工作項目繁多而複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發射時間的推遲,甚至錯過發射窗口。為了確保發射日工作精準、高效開展,研製團隊在管理上也採取了創新的方法,通過發射日流程精細化管理,對發射前流程進行精細化再造,從過程、崗位和設施維度分別開展梳理和設計,把崗位職責、工作要求和發射流程有機融合,形成了可以指導工作的項目細化表以及工序作業指導書,對發射日當天的各項工作提供直接、有效的指導。「採用發射日流程精細化管理後,發射日當天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項目和每一道工序都有清晰、明確的要求和指導,每個崗位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達到什麼標準、杜絕什麼問題,都一目了然,提高了發射日的工作效率,有效防止了低層次問題的發生。」王珏說。

「4+23」力保萬無一失

如果從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算起,此次發射將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在一年時間內的第四次發射。作為航天複雜系統工程,長徵五號火箭研製呈現出強耦合、強約束、高風險、高動態的典型特點,每一次發射都不是對上一次成功的簡單複製,而是站在新的起點上,用更高的標準和更嚴的要求,從零開始做好每一項工作。

據了解,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充分繼承以往產品質量確認工作方法的基礎上,採取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嚴的要求,確保產品技術狀態正確受控、產品質量滿足任務要求。研製團隊從「設計要求、技術狀態、設計特性、產品過程控制、產品驗收、質量問題歸零及舉一反三、測試方法和測試覆蓋性有效性、借用產品的有效性、全級次供應商、單點失效環節、軟體質量、殘餘風險」等12個方面對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產品進行了充分的分析評估和檢查確認,開展了「眼見為實」專項檢查工作,做到了產品全面覆蓋、責任壓準壓實、組織保障有力。

王珏介紹,研製團隊結合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特點開展了質量控制工作,制定了「4+23」的質量管控措施,對火箭發動機等4項工作開展了專題分析,對產品製造、驗收及總裝測試等環節採取質量控制措施23項,包括火箭飛行關鍵動作指標閉合分析、設計特性全集分析與控制分析確認、焊縫質量專項檢查確認、環境適應性分析、測試覆蓋性分析、數據包絡及比對分析等。

研製團隊在「嚴」上下決心、在「細」上做文章、在「實」上下功夫,通過紮實有效的質量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地辨識並控制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的各項技術風險與產品風險,為確保發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自己的賽跑沒有終點」

今年是長徵五號系列火箭執行任務最密集的一年。在長徵五號B發射成功的兩周之後,研製團隊再次奔赴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任務;經過80天戰高溫、抗疫情的忘我衝刺,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打出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新精度」。

在這次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任務期間,研製團隊依然在不斷突破自我,面對「零窗口」的挑戰,團隊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應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結合任務特點制定發射方案,開展發射場流程精細化再造,實現高密度執行重大航天工程任務,連戰連捷的「自我超越」。

鄭茂琦是長徵五號火箭低溫蓄壓器的設計師,從接過設計工作開始,他就下定決心,徹底優化熱緩衝導管。經過充分的分析計算,他摸清了導管振動疲勞壽命的主要影響因素。而就在他準備優化設計時,他被告知該導管已經大量生產,報廢將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但鄭茂琦沒有放棄,他轉而投入改制優化的方案設計中。經過多輪的「驗證、改進、再驗證」,終於完成了優化改進,減小了導管的振動,使得導管抗振疲勞壽命大大提高,實現了蓄壓器導管的徹底優化。

鄒瑩是長徵五號火箭控制系統仿真建模的負責人,對待仿真試驗她永遠一絲不苟,嚴格把控飛行試驗狀態,不放過任何一條異常曲線,使得仿真試驗一直處於高質量運行當中。一旦發現「蛛絲馬跡」,鄒瑩就會主動與設計人員一同查明緣由,解決問題。她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保證了每條仿真試驗曲線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長徵五號研製團隊不僅是在書寫成功,也是在書寫歷史;不僅是在創造紀錄,也是在創造精神。在一次次地挑戰自我、超越自我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與自我的賽跑沒有終點。」李明華說。(記者 肖歡歡 通訊員 姜哲)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琳、魏宇晨)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本次任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探月將創多項世界首次 關鍵技術具世界先進...
    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琳、魏宇晨):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
  • 嫦娥攬月|發射成功!長徵五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開序幕。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開啟中國探月新篇章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圖源:央視新聞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臨!這是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也是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任務,同樣也是迄今為止我國執行的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
  •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中國日報 徐京星 攝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嫦娥七號提上日程,簡單回顧中國的探月之路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拉開了我國月球探測「嫦娥工程」的序幕。今年年底,嫦娥五號即將發射登月,採集月球樣品後返回地球。此間的十三年,我國先後發射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及嫦娥四號,完成了獲取清晰、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月面軟著陸,探測器巡視和月背軟著陸等任務。根據我國「繞、落、回」三步的探月工程計劃,嫦娥五號邁向的正是第三步。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探月將創多項世界首次 關鍵技術具世界先進水平
    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琳、魏宇晨):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
  • 外媒: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來源:參考消息網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5月5日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引發境外媒體關注。多項航天任務取得進展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5月6日報導,中國5日宣布太空計劃取得重大進展,發射了先進火箭,並測試了用於執行探月和空間站任務的載人飛船試驗船。
  • 中國拉開行星探測序幕,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進入準備階段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人類即將開啟火星探測的序幕。據報導今年除了中國,還有美國和阿聯都將發射火星探測器。據悉7月14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進行相關準備工作。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大力士」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 隨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一舉送入近地點約200
  •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
    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郭超凱 葉雨恬)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我國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記者胡喆、陳凱姿)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天目觀察 「嫦娥五號」將月面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幹得有多漂亮?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從古至今,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承載了國人太多的想像力與好奇心。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 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從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央視新聞發布海報,今日18時將直播火箭發射全程,讓我們預祝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十全十美!同時,小編帶你一起回顧「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  【中國探月之旅:「嫦娥家族」圓夢蒼穹】  嫦娥一號:中國人的首次深空之旅  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邁出了探月工程三步中「繞」的第一步,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也使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得以實現。
  • 嫦娥五號探夢星空
    「胖五」送「嫦五」,奔月去探月。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長五」送「嫦五」中國探月第三步拉開序幕
    」探測器將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開啟探月旅程。此次發射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 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意義重大,舉世矚目。11月21日上午,「嫦娥五號」月球探測任務進行了發射前的最後一次系統間全區合練。昨天,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團隊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有關情況。
  • 「長五」送「嫦五」 中國探月第三步拉開序幕
    」探測器將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開啟探月旅程。此次發射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 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意義重大,舉世矚目。11月21日上午,「嫦娥五號」月球探測任務進行了發射前的最後一次系統間全區合練。昨天,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團隊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有關情況。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嫦娥五號,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計劃由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發射,將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是該工程中最關鍵的探測器,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
  • 快手將直播「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 打造周期化航空航天品牌
    11月23日晚,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將實施第三步——「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當晚發射升空,並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 為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航天進程,本次「嫦娥五號」發射,快手官方帳號「快手航空航天」將首次以現場直播+解說的形式參與此次探測器發射活動。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