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別了,人類,我是白鱀豚|動物滅絕|淇淇|捕殺_網易新聞

2020-12-08 網易新聞

本文系網易沸點工作室《噠噠》欄目(公眾號:dadatime)出品,每周五期,聚焦年輕人關心的科普話題。

你好,人類,很高興能與你交談。我叫白鱀豚,曾是中國長江的主人。

或許你只聽過我的名字,從沒見過我。沒關係,這沒有什麼不禮貌的,我的同胞實在太過稀少,你沒聽過也很正常。

早在十年前,我們就被人類宣布功能性滅絕了。現存的白鱀豚數量已經不足以繼續繁衍,離最終滅絕只是時間問題。

近十年,人們的地毯式搜尋也再沒能找到我的準確蹤跡。我知道偉大的人類擅長搜尋,我的鳴叫也如同船隻的汽笛,擁有回聲定位的能力。

遺憾的是,我們的聲波終將與你交錯,消失在萬古奔騰的長江之中。

「長江女神」白鱀豚

我明白人類才是當今大千世界的主宰。但我們已經在長江中生活了2500萬年,歷史比人類還要長很多。

長江與地球,是我自古以來不變的家鄉。後來,家不成家,我們才會到了今天的境地。

據人類考證,白鱀豚於2500萬年前由太平洋遷徙至長江。我相信,寬闊的洋面一定比不上這條充滿生命力的江河,所以我們祖先才會做出這個選擇。

人類對於我最早的記載是秦漢時期的辭書《爾雅》,那時候,我的名字叫做「鱀」。


白鰭豚水彩畫 | 站酷

據說,當時我們的數量超過5000頭,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全長約1700千米的江水中,都有屬於我們白鱀豚的身影!

古老的人類曾經錯誤地把我們歸為魚類。

你一定想不到,我們和你們一樣是哺乳動物,繁衍方式也是胎生,也需要不斷呼吸新鮮空氣——我們甚至和你們一樣,也會做夢。

在很久以前,我的夢平和而夢幻,充滿了寧靜的神聖感。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只能夢到母親眼中的悲傷,夢到兄妹們遠去的哭泣,夢到反覆追趕卻無法再觸碰到的、被捕殺走的哥哥。

一說到這裡,我尚在跳動的心臟就會隱隱作痛,和你們失去至親好友時的疼痛是同一種。

我知道我的壽命沒多久了,還是說些開心的事吧。

在很多年前,我們和人類和平共處的時候,長江的漁夫會根據我們躍出水面或發出叫聲來判斷天氣,我們能準確地告訴人類變幻莫測的江面風雲。當時你們的祖先把我們視為江神呢!

兩千多年前一個叫郭璞的人在《爾雅註疏》中寫了一段文字,我一直很喜歡。

「鱀,?屬也,體似鱘,尾如魚。喙小,銳而長,齒羅生,上下相銜,鼻在額上,能作聲,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細魚,大者長丈餘。江中多有之。」

我想,這個人一定很愛我們。因為他的描述精準而優美。

我的身體大致呈流線型,軀幹部分為紡錘狀。尾鰭分為兩叉,扁平寬闊且與水面平行。我的吻突狹長,呈喙狀,伸向前方約30公分左右。牙齒為圓錐狀,鼻子長在我的頭頂。我的前額呈圓形,向前隆起,是發音器官最重要的部分。

成年的我,一般背面呈淺青灰色,腹面呈潔白色。與江水相近的顏色,能夠讓我在長江中更好地隱蔽自己。

大概是因為令人喜愛的身形與溫順的性格,我們一直以來都是美麗善良的象徵,人類稱我們為「長江女神」。

清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一段慕生與白秋練相愛的故事,白秋練就是由白魚精所變成的女子,白秋練就是我的化身呢!

當時我們與人類,的確共度過一段和諧相處的靜好時光。

1914年,美國人霍依(Charles M. Hoy)在中國的洞庭湖地區收集到了一個白鱀豚標本,將其帶回美國後,時任美國史密斯研究院學者的米勒對其從形態學、解剖學,以及其骨骼、牙齒位置等進行研究。

後來米勒在論文《來自中國的一個淡水豚新種》中確認白鰭豚為一種獨特的新物種,並定下了拉丁語學名「Lipotes vexillifer」和英文名「Chinese river dolphin」(直譯為「中國江豚」)。

白鱀豚正式成為一種國際承認的新物種。

急速消逝的白

我們的消逝是急速的。

1984年,我被加入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因此,我得到了「水中珍獸」的「美稱」。不祥之兆開始籠罩著我。

1986年,我的宏觀數量蹤跡已經不足300頭,檔案變成了「瀕危(EN)」。那時我還天真地祈求人類能夠再為挽留我而努力,就像挽救國寶大熊貓,就像大熊貓的復興。

1996年,我變成了「極危(CR)」物種。像是患了絕症的人類無藥可救,我和我的家人在江水中倉皇逃竄著,我不會知道,明天和末日會哪個先來。

2006年,七國科學家在長江進行了40多天大規模搜尋後,未發現一頭白鱀豚。

次年8月,英國《皇家協會生物學快報》期刊據此發表報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滅絕。

其後,曾多次有目擊者聲稱看到我們,然而這些目擊記錄都沒有得到確證。

在整個過程中,人類是最可怕的兇手。


淇淇

儘管我們的逐漸滅絕也有「自身繁殖能力較差」和「遺傳多樣性很低」等原因,但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老朋友人類。

是人類一步步毀了我們的家。

今天的長江流域居住著3億多人,相當於全世界總人口的5%。這片土地養活人類尚且不堪重負,更別提其他物種。

人類的江畔活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擾。人類圍湖造田,減少了湖泊面積;修壩阻隔了魚類江湖間洄遊;長江水汙染的加劇導致我們的食物嚴重不足,免疫和生殖系統也受到了傷害。


長江流域地圖

我永遠忘不了姐姐帶著我外出覓食的那些天,我們終日遊蕩,但是除了長江裡難聞的人造垃圾外,一無所獲。

比環境變化更恐怖的是人類的直接傷害。20世紀人們所收集到的白鱀豚標本中,92%來自人為緣故所造成的死亡。

漁民肆無忌憚的捕撈讓我們遭受了巨大的傷害。我們的身軀比較大,一旦進入漁網,便再沒逃生的可能。迷魂陣、電打魚、滾鉤、魚雷,人類使用了各種各樣極盡痛苦的方式折磨著我們,我們的鮮血讓長江水變得渾濁。


漁民捕魚 | 視覺中國

也不只是捕撈,人類過度繁忙的水上運輸,也把我們白鱀豚一頭一頭拉進死亡的漩渦。

船隻日夜不休的汽笛鳴聲帶來可怕的噪音汙染。我的許多同胞曾欣喜地以為那些聲音是親朋好友的呼喚,循聲遊去,然後被殘忍地捲入輪船的螺旋槳中生生絞碎,葬身於此。

他們歡欣而去,不再歸來。


人類捕殺江豚 | 雲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

我這麼講述你們可能覺得無動於衷,那就讓我把傷口撕開,跟你們細數幾個同伴的消失吧。

1974年春節前夕,人類的航運部門爆破清理航道。一根雷管下去,兩對白鱀豚喪生。每每提到這個故事,我的母親總會開始流淚。因為在兩個雌豚的肚子裡,各孕育著一個胎兒。

1984年,我們一家人常年遊走在長江湖北嘉魚江段。後來不止一次聽媽媽哀傷地悔恨,真不應該為了夥食就搬離熟悉的流域,因為爸爸就是那時被人類電死的。爸爸身長1.5米,在水中遊動時姿態特別迷人,我最愛和爸爸一起四處遊蕩。但是從那天開始,爸爸再也無法繼續與我們同行。

1987年,我的姐姐在長江上死去了。她是被滾鉤活活鉤死的,渾身上下有103處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傷口。我一直拒絕回憶這段往事,因為我根本不敢想像姐姐死之前經歷了什麼。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媽媽的眼睛裡總是盛滿哀傷,她經歷了太多死亡和離別。

1990年3月,我的一位朋友失蹤幾天後在長江下遊靖江段羅家橋被發現。那時她已經沉沉睡去,帶著緊緊鉤入皮肉的36枚滾鉤。至此,我覺得我已經脫離哀傷,走向了一種對於死亡木然。

到今天,我再沒有任何同伴。

江水中再無熟悉的鳴叫,我獨自遊在寂靜空曠的水域裡,孤獨且恐懼。

我不敢靠近岸邊,因為那裡有同胞鮮血的味道,也許馬上也會有我的鮮血。

我已經死去了百分之九十九,僅剩一點靈魂還在長江水裡遊蕩。

長江水不再是我幸福平靜的家園,我的鳴叫不再得到同胞的回應。原諒我無法對這個世界報之以歌。

人類賜予我窮途末路,而我曾是長江的主人。

人類蒼白無力的挽留

當你們開始意識到失去,挽留就顯得蒼白無力。

1978年,中國科學院建立了淡水海豚研究中心,第一次開始對我的研究。1992年,我成為中國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的吉祥物。


第4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吉祥物白鱀豚

那時的我,多麼希望自己的未來也能像年輕的人類一樣,充滿希望,無限生機。

然而事實呢?我的親人和朋友接連死去。

說一個你們人類都熟悉的小夥伴吧,就是你們喊它「江江」的那隻白鱀豚。

印象中是1981年,我和好朋友「江江」一起出去玩。

那天江水的溫度格外舒服。我快活地遊在他前面,一回頭,就驚悚地看到江江被一個巨大的滾鉤死死卡著往水面上拽。我在一旁拼命嘶吼,卻無能為力,那一刻,我痛恨自己的軟弱。

據說,重傷的他沒有立即死亡,而是被緊急運輸到一個水產研究所的養殖試驗場進行人工飼養。1982年4月16日,掙扎了129天的江江因重傷不治死去。

說實話,如果結局註定是死亡,我真的殘忍地希望他當時就死去。你們根本沒法想像江江被帶走時看向我的眼神多麼痛苦絕望,而我只能看著他的掙扎無能為力。我無法想像那苟延殘喘的129天裡,帶著渾身的傷痛,遠離一切親人好友,江江是怎樣堅持地活著。

淇淇可能是我眾多好友中比較幸運的。


世界上唯一一頭人工飼養的白鱀豚「淇淇」,攝於2001年 | 視覺中國

1980年1月11日,她被人類帶走進行人工飼養,享受著國寶級的待遇。

當時任中科院院長的方毅指示,盡最大努力養好淇淇,就連鄧小平也親自為她批了10萬元的研究經費。

我不知道淇淇喜不喜歡這種至尊的待遇,反正我是不會羨慕的。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拘束在小小的天地裡,沒有同伴,獨自生活。

直到2002年,淇淇也走了。現在的她,已經變成了一尊不會說話的標本,被擺在白鱀豚標本館,寂靜孤單,永世不能再回到長江。


白鱀豚淇淇

2016年,中國綠髮會分析認為我們一定還有個體在長江存在,而且還可能有一頭幼豚生活在蕪湖黑沙洲江段。

為了尋找並拍到確鑿的影像,他們開啟了「2017白鱀豚公民科學家尋證」項目,公開面向全社會邀請共同守望和尋覓我們的蹤跡,並為首位拍到並被科學界認可的朋友提供10萬元獎勵金。

我不想讓我的最後告別顯得像是控訴,因為控訴人類已經毫無意義。我只能盡我最大的努力警醒世人,不要讓這個世界變得寂靜一片。

逼上絕境的物種

這並不是人類第一次把一個物種逼上絕境。我已經聽說過太多共同命運的歷史,我感到不寒而慄和絕望。

1681年,不會飛也不怕人的渡渡鳥被宣布滅絕。在被發現後的二百年內,它們的家園模里西斯島被人類嚴重破壞,導致它們徹底消失。英語中有一句俚語,「as dead as a Dodo」,意思是「死得像渡渡鳥一樣」,徹頭徹尾,無法挽回。


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中根據現代研究製作的多多鳥骨骼和實體模型

1936年,在地球上生活了超過400萬年的袋狼因為人類的捕殺全部滅絕。1888年,塔斯馬尼亞政府以每隻袋狼頭1英鎊的獎勵鼓勵農民殺死袋狼,此獎金計劃直至1909年停止。這樣可怕的物種清除計劃,讓所有物種不寒而慄。


袋狼 | 視覺中國

1914年,最後一隻熱愛旅行的北美旅鴿死去了。在北美,它曾有50億隻同胞。


北美旅鴿 | 視覺中國

1983年,倔強又美麗的斑驢因為過度捕獵而滅絕。


斑驢標本

2011年,西非黑犀牛因為人類的大量獵殺從地球上徹底消失。


西非黑犀

這本恐怖的物種史還在被人類書寫得更為黑暗。

人類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地把滅絕地球上的某類物種?

這個問題,不應該留給我來思索。

我深知在未來的某一天,我的名字將會和他們一樣,被刻在物種史上供後人銘記。再也不會有人見到鮮活的我,那個在水裡翻騰跳躍的身影只會在影視資料或者畫像中存在。

若干年後,或許我會被認成神聖獨角獸的古老原形。但那已經不重要了,我即將成為由人類親手終結命運的聖靈。

這是一出無法挽救的悲劇。我也很想再回到過去,向你們最後一次預警江面上的風暴。那時,我對你們曾信任而親暱,我想我曾讀懂過「友誼「這個屬於人類的詞彙與情感。

然而現在,我已經完成了我全部的求救和抗爭,把眼淚與鮮血都融進江水裡,準備放棄了。萬古奔騰的長江是我的家,我的靈魂將永居於此。

是你們人類讓我失去了家鄉,失去了親人,最後也將失去了自我。

請記住我,請不要忘記我。

參考文獻:

[1] Lipotes vexillifer.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年版本.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2009.

[2] 周開亞、錢偉娟、李悅民. 白鱀豚的分布調查. 動物學報. 1977, 23 (1): 72–81 (中文).

[3] 胡本正. 水中國寶白鱀豚. 《野生動物》. 2003, (5): 28–30. ISSN 1000-0127. cnki:ISSN:1000-0127.0.2003-05-013 (中文).

[4] 房寧; 楊希偉. 24歲的白鱀豚「淇淇」將服用保健品「安享晚年」. 新華網. 2002-07-10 [2007-05-16] (中文).

[5] the Baiji river dolphin is functionally extinct. 瑞士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13 December 2006

[6] 「長江女神」白鱀豚疑現身 已功能性滅絕近10年. news.sina.com.cn.

[7] 陳佩薰、劉仁俊、王丁、張先鋒著,《白鱀豚生物學及飼養與保護》,科學出版社,1997年

[8] 科學家:長江白鱀豚已基本滅絕. BBC中文網.

[9] BirdLife International. Raphus cucullatu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3.2年版本.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2012

[10] Groves, Colin. Wilson, D. E., and Reeder, D. M. (eds), 編.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3rd editi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6 November 2005: 23.

[11]世界珍稀物種非洲西部黑犀牛正式宣告滅絕. 騰訊網. 2011年11月12日.

聚焦青年話題,搜索關注噠噠微信公眾號(dadatime),每天用最短的時間,看最酷的世界。

本文來源:噠噠 責任編輯:胡禕_NBJS5175

相關焦點

  • 紀念白鱀豚
    那時我讀大學二年級,選修了《生物多樣性》這門課。已不記得授課老師的名字,一次課上,他帶著傷感的神情,用鄭重的語氣告訴我們,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了。(「功能性滅絕是從種群繁衍功能的角度而言,意思是其在自然環境中維持自身生存和繁衍的能力可能已經喪失,即已經失去了種群恢復的功能,在一定時期內註定滅絕。」)說完他沉默了好一會兒。
  • 因人類捕殺而滅絕的九種動物:斑驢肉質鮮美,中國犀牛是名貴藥材
    歷史上有很多動物是因為人類的肆意捕殺而滅絕的,尤其是近代以來,人類製造出越來越先進的工具,導致那些有利用價值的動物迅速在地球上消失,造成永久的遺憾。披毛犀生存在更新世時期和冰河時期,滅絕了至少10000年,現代人開始只是在壁畫上見過,後來在波蘭發現了一頭完整的雄性標本。披毛犀滅絕的原因除了環境原因,最大的可能性還是石器時代的人類捕殺導致。斑驢,又稱擬斑馬,是一種頭像驢,前身像斑馬,後身像馬的非洲動物。人類在南非發現斑驢這種動物後,覺得好看,便將其馴服後用來拉車,從而形成一種用斑驢拉車的風氣。
  • 白鰭豚:見時是活的,如今竟滅絕
    郭耕前不久讀到一篇名為「我是見過白鱀豚,但如今已無人再有這樣幸運」的文章,作者叫少俠小黃雞,一看就是網名。其實,我用真名實姓告訴大家,我是見過活生生「淇淇」的(那隻唯一在人類飼養下生活長達22年的白鱀豚的名字),豈料,如今滅絕了。啥叫滅絕?
  • 中國近代滅絕的珍稀動物都有什麼?
    1.華南虎一種動物的滅絕分為多種情況,例如野外滅絕在野外找不到個體,一種是功能性滅絕雖然野外有個體但是不具備繼續繁衍發展的能力,當然還有徹底滅絕無論哪裡都找不到該物種的個體。例如華南虎就屬於野外滅絕,但是在國內的一些動物園中依然有華南虎的個體,並且也在繼續繁殖著,但是最終可能避免不了多帶近親繁殖最終滅絕。老虎屬於貓科動物豹屬下的一種,老虎共有九個亞種華南虎是其中之一,是中國特有的虎種。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有大量的華南虎個體,但是由於老虎在特定時期被列為害獸,僅僅幾年大量的華南虎被捕殺,數量急劇下降。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白鱀豚並未被宣布滅絕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白鱀豚並未被宣布滅絕 楊森/@中國之聲 2017-11-03 19:03
  • 最後一隻人類呵護下的白鰭豚"淇淇"3D"復活"
    「淇淇」是世界上人工飼養時間最長的白鰭豚,1980年1月11日在洞庭湖口附近被漁民捕獲後送至水生所,2002年7月14日自然死亡。從此,人們再也沒有見過一頭活的白鰭豚。據悉,這是我國自然博物館首次對珍稀動物標本3D建模復原。
  • 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這一面,竟成了永別。白鱀豚,是長江獨有的動物。白鱀豚的近親原白鱀豚在距今2000萬年中新世時期的廣西地區就已經出現,現代白鱀豚的形態與古老的原白鱀豚幾乎沒有變化,它也就有了「活化石」的稱號。淇淇「於2002年去世,是世界上人工飼養時間最長的白鱀豚/再說長江但就是這麼警覺而聰明的動物,人類還是選擇了對它們趕盡殺絕。《南方周末》報導顯示,1985年前白鱀豚標本的已知死亡原因中,人類活動造成死亡的約有90%;而1995後收集到的3具標本中,兩頭死於捕魚電擊,一頭死於清理航道的爆炸。
  •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白鱀豚,沒能得到很好的保護,現在已經瀕臨滅絕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這些物種都漸漸的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當中,等到人們再度發現他們的時候,已經是瀕臨滅絕了。其中的一些物種很幸運地得到了人類的保護以及重視,可是還有一些則是悄無聲息的滅絕了。
  • 中國十大珍貴保護動物,你知道幾種
    盤點中國十大珍貴保護動物及其紀錄片我國地大物博,動物資源豐富,生活著超過5.4萬種動物,在豐富的動物種類中,每種動物都有存在的價值,但有些動物因其價值高而遭到人類的捕殺,數量驟然減少甚至滅絕。今天我們來盤點中國瀕臨滅絕的十大珍貴保護動物,以及相關的紀錄片。一、大熊貓大熊貓為食肉目熊科大熊貓屬動物,是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現存約2000隻。相關電影(或紀錄片)有:熊貓回家路、大熊貓等。
  • 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為什麼無法拯救它們?
    白鰭豚也被稱作白暨豚、白鱀豚、中華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和「長江女神」,是中國獨有的鯨類物種,早在古典《爾雅》中就已經有記載,這種美麗的生靈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2500萬年,卻在短短的半個世紀急劇減少,更被中外科學家認為「功能性滅絕」。
  • 曾經在歷史上存在過,但最後卻遭到滅絕的7種珍貴動物
    雖然從地球誕生開始,就會存在動物滅絕的不斷更迭,已經成為了一個規律,但是不可否認的,有一些動物的滅絕,實在是非常的可惜,因為它們完全是由於人類,或者其他特定的因素造成的,根據科學家記載顯示,在近現代的300多年時間裡,已經有至少300多種動物完全從地球上消失掉,再也不可能出現了,這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講,聽起來十分的惋惜,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殘酷的滅絕:讓現代人再也無法看到的7種已經被滅絕的珍貴動物
  • 長江白鱘滅絕、白鱀豚、鰣魚功能性滅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今年年初,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的消息,震撼了廣大網友。人類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隨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研究人員推斷,在2010年前後,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了。 白鱘是長江內的獨有物種,它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在古代,長江白鱘被稱為「鮪」,最長能夠長到7-8米,重量可達到1噸。
  • 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而說到動物博物館,則顯得有些陌生。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  國家動物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是集科研、標本收藏與科普為一體的國家級學術機構,有著與其名稱相匹配的「殿堂級」地位——亞洲最大的動物專業博物館。
  • 因為人類而滅絕的動物 因為人類而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人類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動物,但由於各種人類和自然災害,有大量動物逐漸滅絕。人類的濫捕亂獵是導致一些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受人類的影響而滅絕的動物不計其數。那麼,因為人類而滅絕的動物有哪些呢?
  • 【新華網】動物多樣性的寶庫——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而說到動物博物館,則顯得有些陌生。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  國家動物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是集科研、標本收藏與科普為一體的國家級學術機構,有著與其名稱相匹配的「殿堂級」地位——亞洲最大的動物專業博物館。
  • 動物多樣性的寶庫——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題:動物多樣性的寶庫——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新華社記者溫競華、董瑞豐動物園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熟悉的科普樂園,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而說到動物博物館,則顯得有些陌生。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是集科研、標本收藏與科普為一體的國家級學術機構,有著與其名稱相匹配的「殿堂級」地位——亞洲最大的動物專業博物館。從毫米大小的蝨子到12米長的布氏鯨,博物館館藏動物標本超過890萬號,其中對外展出的就有6500餘件。
  • 中國近代有哪些動物滅絕了,對此你知道多少?
    此後鄉民獵戶就開始爭相捕殺犀牛,儘管在宋朝官方命令禁止民間捕殺犀牛,但犀牛不菲的價值另鄉民趨之若鶩,為了獲取犀牛角換取財富與官職,不惜不擇手段鋌而走險。臺灣雲豹這種動物可能是離我們最近被證實滅絕的動物之一,現存資料較多,臺灣雲豹在1972被宣布滅絕。
  • 不能不知的七種因人類捕殺而瀕危的動物
    不能不知的七種因人類捕殺而瀕危的動物雖然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導致野生動物生存環境遭到破壞,但是人類的濫捕亂獵仍是導致一些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接下來,讓我們盤點一下因人類捕殺而瀕危的七種動物。非洲森林象因為人類偷獵行為而導致數量銳減。彎角大羚羊大型哺乳動物彎角大羚羊生活在乾旱的平原和沙漠地帶,耐渴、耐高溫,可依靠植物中的水份維持機體需要。曾經數量繁多,人類為了取其皮角和肉食,將其肆意捕殺,導致該物種的數量大幅減少,已被列入野外滅絕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