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熊貓還珍稀的白鱀豚,沒能得到很好的保護,現在已經瀕臨滅絕

2021-01-10 網易

  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當中,其實存在著太多我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生物。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這些物種都漸漸的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當中,等到人們再度發現他們的時候,已經是瀕臨滅絕了。其中的一些物種很幸運地得到了人類的保護以及重視,可是還有一些則是悄無聲息的滅絕了。

  

  而我們今天想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的名字叫做白鱀豚。白鱀豚生活在我國長江的中下遊地帶,它們在25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雖然他們的知名度不如熊貓那麼高,可是數量卻比熊貓還要稀少,甚至在前不久,白已經被宣布為功能性滅絕。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發現的為數不多的白鱀豚主要有兩隻,其中一隻名叫琪琪,它是世界上唯一一頭由人工飼養的白鱀豚。這頭白鱀豚是1980年被一位漁民在洞庭湖口處發現的,在那之後被送到了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然後一直由人工所飼養。

  

  這頭白鱀豚被發現的時候,年紀僅僅才只有一歲多,仍處在幼年期,因此它需要攝入大量的營養。不過由於研究人員,此前沒有過人工飼養白鱀豚的經驗,所以不知道它究竟是要吃奶還是吃魚。而專家們在經過了一系列研判之後,決定還是給它餵魚。

  

  我們都知道海豚,雖然是在海裡活動的,可是他們本質上還是哺乳動物,這也就意味著它們和我們人一樣是需要吃奶的。而同身為哺乳動物的白鱀豚自然也有這樣的習性,不過由於我們缺乏對於白鱀豚該如何喝奶的了解,因此也就給它餵魚了。

  

  而事實上處在一歲階段的白鱀豚,其實也已經到了斷奶期,在這種情況下直接給它餵魚反倒是個更好的選擇。而在那之後,研究人員們對這隻白鱀豚悉心的照料,讓它逐漸的成長起來,然後便很快到了繁殖期。

  

  在1986年研究所捕獲了一隻雌性的白鱀豚,準備讓它去和身為雄性的琪琪交配。這兩隻白鱀豚在一開始對彼此還不熟悉,因此不敢直接靠近,到了一定時間之後很快就混熟了。不過最終的結果也讓很多的研究人員都感到失望。

  

  當時身為雄性的琪琪已經到了繁殖期,可是身為雌性的這隻名叫珍珍的白鱀豚,卻還沒有達到性成熟的階段,也就是說女方還沒有成年。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是不可能交配的,也不可能會繁殖出後代。

  

  原本研究人員是打算等到珍珍性成熟了之後,別讓他們開始交配,可沒想到在1988年的時候珍珍卻突發疾病死亡了。在那之後研究所又捕獲了好幾隻雌性,可是他們的下場也都和珍珍一樣。最終琪琪也在2002年死亡,至此人工飼養的白鱀豚全都沒能活下來,也都沒留下後代。

  

  或許是因為人類目前對於白鱀豚的生活習性還不太了解,所以沒能夠挽救他們的生命,但是即便我們人類不去幹涉,他們本身的生存環境也足夠惡劣了,說到底還是因為過去我們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過於嚴重,才使得他們如今的棲息地支離破碎。

  

  而此時科學家們能夠做的也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留下他們的基因,希望等到之後環境逐漸變好了,再讓他們回歸自然。不過如今人工飼養的方式已經被證明是不可行的了,那麼究竟該用什麼樣的辦法讓它們存續下去呢?

  

  當時有人想到了克隆,自從克隆羊多利誕生之後,這項技術便一直受到很大的爭議,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大家認為這會對倫理問題造成影響。不過如果克隆的對象不是人的話,那麼這項技術其實還是有很大的應用前景的,尤其是在拯救瀕危動物這樣的活動當中。

  

  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來的魚是由我們國家的科學家童第周所實現的,由此看來我們應該是具備足夠的技術。不過這項技術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要將細胞移植到雌性動物的生殖器官當中,而這很顯然不太容易實現。

  

  從技術上來說的確是可行的,但如今雌性的白鱀豚已經少之又少了,更何況現在的目的是要能夠延續白鱀豚,如果既有雄性又有雌性,那為何不讓它們直接交配呢?所以問題就在於能否找出一種能夠勝任雌性白鱀豚的物種?

  

  當時有科學家提出讓中華白海豚來承擔這項任務。不過經過調研之後,人們發現這樣的想法不太現實,因為它們之間交配的可能性比較小,而且屬於不同的科,這種情況自然會出現生殖隔離的問題了。而且白海豚和白鰭豚的生存環境也不同,到時候出生的這些後代們究竟該如何選擇和適應了。

  

  看看來想要通過科學的力量讓他們能夠延續下來是不太可能的了,而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改善它們的生態環境。正如我們之前所提到的,白鱀豚之所以會走向滅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如果這種破壞能夠停止,那麼他們的生存或許就有望了。

  

  白鱀豚生存的地方是在我國長江的中下遊地區,而這恰恰又是水運最為頻繁的航段。很多船舶在此航行期間發出了很大的噪音,使得的聲納定位系統遭到了幹擾。結果他們都把船隻當作了同伴,靠近之後便被螺旋槳打死了。

  

  另一方面,那些漁民們在長江地區的捕撈行為也使得生態環境進一步的惡化。他們在捕撈的過程當中使用了很多的化學物品,其中不乏一些有毒物質,結果對水質造成了嚴重的汙染。而遭殃的自然只能是這些可憐的小生命了。

  

  如今的白鱀豚雖然已經被確認為功能性滅絕,但是仍然存在著一絲希望,而要想真正的讓它們能夠延續下去,那就必須要從保護環境開始做起。不過要想讓長江航運停止,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動物,一共3隻2隻在中國,卻即將瀕臨滅絕
    地球上有很多的動物,不同的動物目前所處的境況其實是不大一樣的,有些動物可能還非常的繁茂,有些動物可能就已經是瀕臨滅絕了,而有些動物可能就已經滅絕了,其實這本來是自然法則下的正常淘汰。但是因為人類如今的實力過於強悍,所以對於所有的動物,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而這就使得人類對於動物的幹擾性是高了很多的,所以人類也就開始擔負起了保護動物的責任,因為我們知道動物對於自然環境是有很大的影響的。而間接性的對於人類也同樣會有很大的影響。
  • 瀕臨滅絕的十大珍稀動物 比大熊貓更稀有
    地球上擁有豐富的生物物種,從而保證了各種動物能夠相依相存,但是隨著人類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張,侵入了更多其他物種的生活費安慰,導致一些本已稀少的物種瀕臨滅絕
  • 長江江豚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然而,這些長江精靈的保護形勢十分嚴峻——白鱀豚、白鱘等長江水生野生動物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物種瀕臨滅絕。旗艦物種就像一把傘,保護好旗艦物種,就保護了傘下的生物和環境。保護好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珍稀動物,就是保護長江母親之河。
  • 世界動植物保護日,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每年3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旨在提高人們對世界野生動植物的認識,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提高公眾保護意識,我國很多珍貴的動植物正瀕臨滅絕。瀕危物種,指在滅絕邊緣的物種;滅絕,指永遠消失在地球上。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 保護得了大熊貓,為什麼保護不了白鰭豚?
    從20世紀後期以來,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侵害,導致數量銳減,在 1988 年被列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可是剩餘種群仍不斷消亡,被認為是第一個由於人為因素而走向滅絕的鯨豚類動物。2006 年11月6日-12月13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與瑞士白鱀豚保護基金會,聯合開展「2006長江淡水豚類考察」,中、日、美、加拿大、英、德和瑞士七國的鯨類專家,對宜昌到上海的長江幹流進行了為期六周的科考,未發現任何白鱀豚,認定其功能性滅絕。
  • 永別了,人類,我是白鱀豚|動物滅絕|淇淇|捕殺_網易新聞
    你好,人類,很高興能與你交談。我叫白鱀豚,曾是中國長江的主人。或許你只聽過我的名字,從沒見過我。沒關係,這沒有什麼不禮貌的,我的同胞實在太過稀少,你沒聽過也很正常。早在十年前,我們就被人類宣布功能性滅絕了。
  • 當初為了給羊報仇,卻怒殺大熊貓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我國有很多自然保護動物,因為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劣,很多動物都面臨著瀕危絕種的危險,所以為了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很多動物都被列入保護動物的範疇,但是一般我們對這些動物並不熟悉,因為本來就是珍稀動物,所以我們也很難看到這些動物,但是大熊貓我們一定知道,大熊貓是保護動物,我們從小就知道,因為大熊貓的生長環境要求的很高
  • 它經歷6500萬年前第五次物種大滅絕,卻沒能挺到2020年
    在世界滅絕動物墓地裡,長江白鱘的墓志銘會這樣寫:長江白鱘,「中國淡水魚之王」,生長於一億五千萬年前,與恐龍同一個時代。體型龐大,數量稀少,從未被人類成功馴化。它曾經歷過6500萬年前第五次物種大滅絕,卻沒能進入2020年,最終滅絕。「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是指長江白鱘。
  • 可能滅絕的6種中國動物,第1種已經絕跡,最後1種比大熊貓還珍貴
    長江鰣魚,產於中國長江下遊,肉質鮮美,早在古代就是貢品,從八十年代以後野生鰣魚已經絕跡。鼷鹿,體形略比野兔大,在中國僅分布於雲南西雙版納,野外數量極少,瀕臨滅絕,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莽山烙鐵頭,主要分布於湖南省,被稱作蛇類王國的「大熊貓」,目前也瀕臨滅絕,屬於國家特級保護動物。兔猻,西藏現存數量約有2000-2500隻,亂捕濫殺是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生長於中國長江水系,是中國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種,享有「亞洲美人魚」的美稱,也是國家保護動物。
  • 瀕危物種名單上不再有動物,大熊貓終於脫離了瀕臨滅絕
    大熊貓(不再瀕危:2016年)1961年,當世界自然基金會第一次選擇大熊貓作為他們的標誌時,大熊貓幾乎已經滅絕。當時大熊貓就是瀕危動物的代表,截至2016年9月,大熊貓已經扭轉趨勢,不再面臨瀕臨滅絕。其次,必須建立大量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來保護它們的棲息地。我國現在有67個熊貓保護區,保護著1.4萬平方公裡的棲息地。到2004年,大約有1500隻生活在野外。今天這個數字超過2000。雖然大熊貓仍在「脆弱」名單上,但幸運的是,它不再瀕臨滅絕的邊緣。
  • 4種瀕臨滅絕的動物,最後一種已經不剩於70隻!
    4種瀕臨滅絕的動物,最後一種已經不剩於70隻!第一種:爪哇犀牛爪哇犀的分部區原本非常廣泛,遠不只爪哇一地,在中國和東南亞大多數國家都有分布,但由於人類的不斷摧殘,印尼的爪哇島成了它如今的唯一倖存地,越南的種群已在2010年因偷獵全部滅絕,是全球最瀕危的動物之一。 三個亞種已有兩個已經滅絕。
  •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帶孩子認識幾位我們「國家的寶貝」,超可愛
    今天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想帶孩子認識幾位我們「國家的寶貝」。你知道大象是站著睡覺的嗎?你知道聖誕老人的坐騎其實不是麋鹿嗎?大熊貓每天除了吃飯睡覺,都沒時間幹別的了?來,認識一下這幾位可愛的珍稀動物朋友——-1-大熊貓·Panda人見人愛的「胖噠君」,既是中國的國寶,又為全球珍稀動物代言。
  • 比大熊貓還稀有的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只剩3隻,快要滅絕
    生物的誕生與滅絕在地球演變的進程中從未停止,生物的滅絕有時是大自然的選擇,物競天擇就是這個道理,然而也有一些生物的滅絕是由於人類的活動導致的,這樣原因導致的生物滅絕是令人心痛的。地球母親本就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包羅萬物是她的寬容,每一個地球母親孕育出的種子都該得到生根發芽的機會,人類或許也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了對自然生命的保護。我們的「國寶」大熊貓,曾經就差點瀕臨滅絕,通過人工的野外救治,人工養護與繁殖和建立自然的野生保護區,大熊貓的數量又逐漸回溫。
  • 專家: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很多 白鱘滅絕只是開頭
    讓危起偉擔憂的是,這次調查不僅沒能發現一個白鱘樣本,也沒能發現過去有記錄的140種魚類,其中60%是瀕危物種。「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有很多,有一些物種其實也已經多年沒有監測到。白鱘滅絕恐怕只是個開頭。」杜軍有些悲觀。
  • 為何大熊貓一千多個了還在保護東北虎瀕臨滅絕了還無人問津?哈哈
    「為何大熊貓一千多個了還在保護,東北虎瀕臨滅絕了」還無人問津?哈哈哈妹子,果然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呀!多少人有過把方便麵捏碎,放調料包後使勁搖幹吃的經歷?媽媽我驗證下質量,看著還不錯啊!這馬蜂真狠,連狗都不放過,看你們下次還敢不敢捅馬蜂窩了!你包子做的不正宗,它聞一口沒吃孩子:這屆家長太難帶啦誰畫的插座出來!
  • 救救長江裡最可愛的動物——擁有最萌微笑,卻幾近滅絕
    如今已成為世界上現存的23種鱷類中最瀕危的物種之一,野生揚子鱷預計不足200條;白鱀豚,僅存於長江中下遊水域,是世界上僅存的四種淡水豚中所剩數量最稀少的一種,2007年白鱀豚功能性滅絕。除了上述這些,還有中華大鯢(娃娃魚)、金絲猴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雖然得到了國家相關立法保護和建立自然保護區,但這些動物仍遭受著人類帶來的滅頂之災。
  • 三農三人談:長江裡的「大熊貓」現在還好嗎?
    三農三人談:長江裡的「大熊貓」現在還好嗎?在長江裡,白鱀豚、白鱘、江豚都被譽為「水中大熊貓」,但是,目前白鱘和白鱀豚都已功能性滅絕,江豚的數量只有1012頭,相當於國寶大熊貓數量的一半。那麼,白鱀豚和白鱘為什麼功能性滅絕?如何對江豚進行保護?
  • 珍惜,因為它們珍稀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珍稀動物(rare animal)是在自然界較為稀有和珍貴的動物。國際上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珍稀動物滅絕的問題。為此,國際上將每年的4月8日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它們的長相與動畫片《龍貓》中的主人公龍貓木郎相似,因為皮毛柔軟漂亮而聞名於世,目前由於遭人類濫殺而瀕臨滅絕……這種可愛的動物, 被稱為活化石、中國國寶,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不足2000隻……它們是中生代時期殘留下來的古老爬行動物,與恐龍類具有一定的親緣關係,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
  • 中國5個國寶級動物,都瀕臨滅絕,有的已功能性滅絕
    稀有動物即瀕危動物,國家重點保護對象,它是一項珍貴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那麼中國瀕危珍稀動物有哪些呢?目前我國生存在野外的黔金絲猴已經不足一千隻,隨著人類活動不斷擴張,它們的棲息地也在不斷流失。
  • 沒有人類保護,大熊貓就會滅絕嗎?
    但在相關微博的評論中,我看到了一些對大熊貓的誤解,例如:很多人認為大熊貓繁殖能力差,適應力差,只會賣萌,是不適應自然必然會走向滅絕的,是人類保護才讓他們能夠繼續繁衍。這誤解也太深了。我覺得,我作為一個大熊貓的就地保護工作者,必須站出來為大熊貓說話了。大熊貓的祖先和其他熊一樣也是能夠捕獵其他動物的雜食猛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