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類保護,大熊貓就會滅絕嗎?

2020-12-05 百家號

2016年5月6日,四川寶興縣永富鄉發現一隻受傷的野生大熊貓。(寶興縣是大熊貓的模式標本產地,博物學家戴維神父在這裡發現大熊貓並首次用科學的方法為其命名,寶興縣每個鄉都有大熊貓分布,我也曾在永富鄉調查過大熊貓。)這隻受傷的大熊貓在被送到碧峰峽接受救治後搶救無效死亡。受傷原因是遭受猛獸的攻擊(個人覺得兇手最有可能是黑熊或者其他熊貓)。

原本野生動物保護的原則是不幹預自然規律,對於野生動物之間的獵殺打鬥不做幹預,對於自然原因造成的傷病是不做救治的。但是對於瀕危和極度瀕危的大型動物是可以例外的。這次事件中,村民,林業局,碧峰峽都做的很棒。

但在相關微博的評論中,我看到了一些對大熊貓的誤解,例如:

很多人認為大熊貓繁殖能力差,適應力差,只會賣萌,是不適應自然必然會走向滅絕的,是人類保護才讓他們能夠繼續繁衍。這誤解也太深了。我覺得,我作為一個大熊貓的就地保護工作者,必須站出來為大熊貓說話了。

大熊貓的祖先和其他熊一樣也是能夠捕獵其他動物的雜食猛獸。但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他們進化成了主食竹子的特殊物種,與其他食性的動物錯位競爭,有著明顯的生態位的分化,與此同時他們的生理結構和行為習性都為此而大幅改變,並能夠完美地適應在高山森林中以竹子為主食的生活,顯然大熊貓的進化是成功的。他們也並不是只會賣萌的弱小動物,大熊貓會爬樹,在地形崎嶇植被茂密的山地森林中奔跑速度超過人類在田徑場上的短跑速度。他們身體強壯力大無比,有著強有力的下頜和犬齒,鋒利強勁的爪子,仍然保持著熊類的強大戰鬥力,在大熊貓棲息地中只有羚牛和亞洲棕熊能比大熊貓戰鬥力更強,而豹和黑熊都不敢招惹熊貓。

大熊貓的繁殖能力確實很差,一胎只能產崽1-2隻,由於竹子營養太低,大熊貓寶寶是早產兒,剛生下來只有150g左右,而野生大熊貓媽媽大多只能養活一隻幼崽,而且成功率也很低。這也是人工飼養繁育大熊貓困難的原因。但其實這樣的繁殖能力完全足夠大熊貓在野外健康地繁衍下去。

所以大熊貓其實是能夠適應環境並健康地繁衍下去的,除非地球的氣候和環境突然發生劇烈變化。

大熊貓曾經快樂地生活於森林之中,和它們一起的還有豹、雲豹、豺、狼、黑熊、棕熊等猛獸,羚牛、川金絲猴、小熊貓、四川山鷓鴣等明星物種,以及毛冠鹿、水鹿、鬣羚、斑羚、野豬等食草動物。

可為什麼大熊貓現在又成了瀕臨滅絕的物種呢?工業文明以來,人口大幅度增加,人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地,為了發展經濟,大量大熊貓棲息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或者開礦,大量山民進入山裡打獵、採筍、挖藥、放牧,野生大熊貓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大量人為幹擾降低了他們的繁殖成功率。人類四通八達的公路以及越來越多的農田、城鎮、村落、人工林將大熊貓的棲息地分割成眾多碎片。不同碎片之間的大熊貓無法自由婚配,導致大熊貓近親繁殖。正是這些因素導致大熊貓越來越稀少。可為什麼大熊貓現在又成了瀕臨滅絕的物種呢?工業文明以來,人口大幅度增加,人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地,為了發展經濟,大量大熊貓棲息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或者開礦,大量山民進入山裡打獵、採筍、挖藥、放牧,野生大熊貓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大量人為幹擾降低了他們的繁殖成功率。人類四通八達的公路以及越來越多的農田、城鎮、村落、人工林將大熊貓的棲息地分割成眾多碎片。不同碎片之間的大熊貓無法自由婚配,導致大熊貓近親繁殖。正是這些因素導致大熊貓越來越稀少。

大熊貓減少的同時,大熊貓的鄰居們的生存狀況也並不樂觀,普通食草動物都減少不少,羚牛和水鹿這些大型且成群的食草動物在局部地區已經消失,而雲豹、豹、豺這些食肉動物在大多數的大熊貓棲息地中已經消失了。

所以大熊貓的瀕危並不是它自身不適應環境。而是由於人類破壞和侵佔他們的棲息地,導致它們棲息地減少,棲息地質量下降,棲息地破碎化而造成的。所以我們必須做些什麼來彌補我們的過錯。而保護大熊貓的根本在於保護他們生存的棲息地。

為了保護大熊貓賴以生存的森林以及大熊貓的鄰居們。我國成立了大量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而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個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保護區的成立有效保護了大多數大熊貓棲息地免遭破壞和開發。這種以保護棲息地和野外種群為主的保護方式稱之為就地保護,是野生動物保護的主要手段。但由於現在中國的法律和政策不完善,保護區以外地大熊貓棲息地仍然遭受破壞,保護區也受到小水電開發、旅遊開發等的威脅。

為了救助傷病個體,開展研究,繁育人工種群開展教育和放歸野外補充野外種群。我國在成都,臥龍,碧峰峽,都江堰等地建立大熊貓繁育研究機構,開展遷地保護。遷地保護是就地保護的重要輔助手段。目前大熊貓人工繁殖技術已經成熟,但將人工繁育的大熊貓放歸野外仍然是個難題。

根據最新的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的結果,全世界有1864隻野生大熊貓生活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258萬公頃的野外棲息地中。截止2015年11月1日為止,全球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已達425隻。

只有保護好大熊貓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大熊貓才能健康地繁衍下去。其實對於保護其他野生動物也是同樣的道理。

另外補充一句,保護大熊貓的意義不止在於保護了大熊貓,更在於以保護大熊貓為名而保護了大片森林以及其中生存的其他野生動物。這便是大熊貓作為一個旗艦物種的重要意義。

文 / 蘑菇攝手黃耀華

相關焦點

  • 沒有人類保護,大熊貓早就滅絕了
    我們知道生物的進化沒有方向,也就是說,生物不知道其自身的進化方向。 他們只繼承父親和母親的基因,以及一些基因突變。由於沒有基因突變的方向,因此某些基因突變對生物的生存有利。 例如,為了更好地尋找食物,有機體將保留有利的基因率。 有些基因對生命沒有影響,例如眼睛瞳孔的顏色。 還有一些對生物生存有害的基因,例如致病基因。
  • 白鰭豚滅絕了嗎?並沒有,國家早已對其保護,真相曝光
    在地球漫長的生命演化過程中,出現過各種各樣的生物,在人類出現之前,便有恐龍,三葉蟲等生物的存在,它們突然出現,又突然滅絕,在當今的地球上毫無蹤跡
  • 保護大熊貓是人類的責任(多圖)
    熊貓是人類的好朋友,是吉祥、和平的象徵。它不僅是我國的「國寶」,也是世界的「寵兒」。  張志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博士):大熊貓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除了它有憨態可掬的外貌之外,它還具有比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 比大熊貓還稀有的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只剩3隻,快要滅絕
    生物的誕生與滅絕在地球演變的進程中從未停止,生物的滅絕有時是大自然的選擇,物競天擇就是這個道理,然而也有一些生物的滅絕是由於人類的活動導致的,這樣原因導致的生物滅絕是令人心痛的。地球母親本就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包羅萬物是她的寬容,每一個地球母親孕育出的種子都該得到生根發芽的機會,人類或許也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了對自然生命的保護。我們的「國寶」大熊貓,曾經就差點瀕臨滅絕,通過人工的野外救治,人工養護與繁殖和建立自然的野生保護區,大熊貓的數量又逐漸回溫。
  • 保護得了大熊貓,為什麼保護不了白鰭豚?
    它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小型淡水鯨,僅產於長江中下遊的水系,有 「水中大熊貓」之稱。從20世紀後期以來,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侵害,導致數量銳減,在 1988 年被列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可是剩餘種群仍不斷消亡,被認為是第一個由於人為因素而走向滅絕的鯨豚類動物。
  • 秦嶺羚牛局部泛濫,傷害人類,可為什麼它的保護等級堪比大熊貓?
    在過去,秦嶺羚牛的數量受到華南虎、豹子等大型食肉動物的壓制,種群數量難以增長;而當華南虎以及豹子逐漸從野外消失後,人類又取代了老虎和豹子,成為壓制秦嶺羚牛數量的存在,甚至導致秦嶺羚牛數量不斷下降,面臨滅絕危險。為了保護它們,我國將秦嶺羚牛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等級和大熊貓相當。
  • 為啥沒有天敵的大熊貓,卻依舊稀缺?動物園:自己整成保護動物的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人們很好的關注到了關於保護動物多樣性的一大問題,由於人類的活動開展或者是對野生動物的獵殺的,導致了很多動物瀕臨滅絕甚至的已經滅絕,因此世界各國都紛紛對保護動物出臺了一些規定。
  • 大熊貓成為保護動物之前,遭到了哪些殺戮?
    大熊貓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身體肥碩,身上黑白相間,還有兩個「黑眼圈」,讓人一眼看去,就會產生喜愛之情。不過大熊貓的最可愛之處還不只是外形,它那內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以及平躺、側躺、俯臥,伸展或蜷成一團的睡覺方式,都讓人覺得非常喜愛。
  • 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降級保護尚早
    但同時,氣候變化將會在未來80年導致大熊貓的主要食物——竹子的數量減少逾35%,因此現在其處境「易危」,仍面臨滅絕危險,仍需繼續實施廣泛的保護措施。  4種類人猿離滅絕僅一步之遙  此外,在這份報告中,IUCN還提到,藏羚羊的情況也有所好轉,可觀的增長,讓藏羚羊的評級從「瀕危」連降兩級成為「近危」,一舉摘掉「受威脅物種」的帽子。
  • 在被人類保護前,大熊貓靠什麼活到了今天?別小看了蚩尤的坐騎
    人類的活動,尤其是科技的發展,已經是讓地球出現了很多的自然災害了,因為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很多生物如今也是陷入了瀕危滅絕的狀態,再加上以前有很多人捕獵殺害動物,導致了很多生物的滅絕。在被人類保護前,大熊貓靠什麼活到了今天?別小看了蚩尤的坐騎!
  • 江豚,滅絕還是保護?
    為了拯救長江江豚這一瀕危野生動物,他們下洞庭、長江巡邏,勸導漁民不要濫捕濫撈;手持自費印刷的江豚保護資料、招貼畫,在市民中宣講,連今年春節都沒有休息。他們只有一個目的:為子孫守護這一珍貴物種,永遠留住江豚的微笑!  江豚是啥?江豚就是長江水生生物的「國王」,是「水中大熊貓」  「你知道熊貓嗎?你知道江豚嗎?」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大猩猩即將滅絕
    IT之家訊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在昨天發布消息稱,經過多年的保護,大熊貓已經不是瀕危物種,相反由於對環境的破壞,另外一類人類的近親東部大猩猩即將滅絕,這對於環保人士來說是一個壞消息。
  • 大熊貓在被人類保護以前,是靠什麼活到了今天?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它憨態可掬,讓人很難把它跟「食肉」、「猛獸」這些詞聯繫起來。而且目前大熊貓要麼在動物園中被人精心照料著,要麼在野生環境下也是在保護區內,有專人保護。那麼,問題來了,大熊貓在被人類「照顧」以前,是如何在猛獸眾多的自然界中生存下來的呢?它真的像表面看起來那樣「人畜無害」嗎?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吃竹子的猴子你見過嗎?比大熊貓更愛竹子,卻因人類瀕臨滅絕
    說起來,如果問大家大熊貓最喜歡吃的食物,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到竹子,這也讓很多朋友都會產生一個誤區,誤認為大熊貓是草食性動物,不過,事實上大熊貓卻是如假包換的肉食性動物。可是,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就有兩種猴子吃竹子,而且98%的主要食物來源都是竹子,比大熊貓還要視竹子為命。它們的名字叫做金竹狐猴和大竹狐猴,如今在人類的活動下,它們的數量都非常稀少了。先看金竹狐猴,它們是一種小型的猴類,體重最大也不會超過3斤,看起來好像是一隻小貓崽一般,軟萌客氣。
  • 世界動植物保護日,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每年3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旨在提高人們對世界野生動植物的認識,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提高公眾保護意識,我國很多珍貴的動植物正瀕臨滅絕。瀕危物種,指在滅絕邊緣的物種;滅絕,指永遠消失在地球上。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 熊貓吃過人嗎?為何說人類保護動物是一個「謊言」?
    同屬熊科的還有熊貓,但人們對熊貓的印象比棕熊好很多,但熊貓體型比人類大很多,人類在熊貓面前毫無招架之力,而且熊貓急了還會咬人,曾經發生過熊貓吃人的事件嗎?熊貓那麼可愛,它會吃人嗎?百科上通常解釋為是由於T1R1基因導致的,T1R1基因存在於牛羊等食草動物體內,負責讓動物感受到草的鮮美,假如沒有該基因,對動物而言就會味同嚼蠟。但有研究表明,T1R1基因可能不是導致熊貓愛吃竹子的原因。因為大熊貓的T1R1基因突變發生在420萬年前,而它從700萬年前就開始吃竹子了,熊貓根本不是因為竹子好吃才吃的,能夠感受到好吃的基因後來才進化出來。
  • 大熊貓越過越好,小熊貓卻快要沒有了,難道太可愛是「罪過」嗎?
    大熊貓作為我們國家的國寶,在我們國家甚至是全世界都得到了最貼心的照顧以及最嚴密的保護,非法的獵捕大熊貓更是會受到很嚴重的懲罰。隨著對大熊貓的保護,這些年來我國的大熊貓數量明顯增加,在16年的時候,大熊貓的等級就從瀕危滅絕變成了易危。
  • 鯊魚數量極劇下降成"稀罕物" 或早於大熊貓滅絕
    特理卡斯表示,自己把鯊魚和大熊貓做比較不是心血來潮,它們的確具有某種內在聯繫。它們都是地球上珍稀的哺乳動物,是人類的濫捕濫殺和它們自身的繁殖困難,導致它們瀕臨滅絕。中國因為制定了嚴格的法規——盜獵大熊貓最高可處以極刑,加之不惜重金的人工繁殖,終於將大熊貓從滅絕的邊緣拉了回來。而倒黴的鯊魚卻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等人們意識到鯊魚即將消失時,那情況將無可挽回了。
  • 國家花重金保護大熊貓,竟然還有這層原因
    還有一些和大熊貓一樣瀕危的物種,可是它們的保護力度卻遠遠不如大熊貓,它們的命運和大熊貓截然不同,比如伊犁鼠兔鼠兔、綠孔雀、穿山甲等。難得這些動物就不該大力度保護嗎? 其實在保護大熊貓這件事情上,很多人只看到了花在大熊貓身上的錢,卻忽略了從中得到的價值。
  •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動物,一共3隻2隻在中國,卻即將瀕臨滅絕
    地球上有很多的動物,不同的動物目前所處的境況其實是不大一樣的,有些動物可能還非常的繁茂,有些動物可能就已經是瀕臨滅絕了,而有些動物可能就已經滅絕了,其實這本來是自然法則下的正常淘汰。但是因為人類如今的實力過於強悍,所以對於所有的動物,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而這就使得人類對於動物的幹擾性是高了很多的,所以人類也就開始擔負起了保護動物的責任,因為我們知道動物對於自然環境是有很大的影響的。而間接性的對於人類也同樣會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