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在被人類保護以前,是靠什麼活到了今天?

2021-01-08 科學獵奇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它憨態可掬,讓人很難把它跟「食肉」、「猛獸」這些詞聯繫起來。而且目前大熊貓要麼在動物園中被人精心照料著,要麼在野生環境下也是在保護區內,有專人保護。那麼,問題來了,大熊貓在被人類「照顧」以前,是如何在猛獸眾多的自然界中生存下來的呢?它真的像表面看起來那樣「人畜無害」嗎?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大熊貓的真正實力

大熊貓能夠成為我國的「國寶」,當然不止是它萌萌的外表了,還因為它是我國獨有的動物,而且一度數量極低,成為了瀕危動物。不過,在我國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下,終於在2016年,大熊貓的保護級別從「瀕危」調整為「易危」。

許多人認為大熊貓胖嘟嘟的,行動緩慢,而且平時都是一副吃著竹子事不關己的狀態,就沒有什麼攻擊性。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首先,大熊貓與棕熊、黑熊、北極熊一樣都是食肉目下的熊科動物,它一樣有尖利的牙齒,而且其咬合力高達350磅(約160公斤),所以被它咬上一口傷筋動骨是難免的。

其次,大熊貓與其他熊科動物一樣都有尖利的爪子,同樣能作為武器使用。而且雖然大熊貓看起來很笨重,但是在野生環境下(茂密的竹林中)它的奔跑速度可達40-50公裡每小時(每秒可達11米的速度)。除此之外,大熊貓還是爬樹高手,雖然偶爾有失足,但總體來說發揮非常穩定。

最後是食性。雖然現在大熊貓的食物99%是竹子,但是它依然是吃肉的,只不過在高海拔的竹林中,能夠供它捕獵的動物較少而已。而且大熊貓具有很強的領地意識,細數發生過的大熊貓襲人事件,都是一些人不顧園區的警告私自進入大熊貓的活動範圍造成的。

因此,大熊貓並不是我們眼中的萌物,只不過它選擇了一種更加無世無爭的生活而已,而且它的攻擊力一點都不比其他食肉動物差。

大熊貓靠什麼活到了現在?

當然,大熊貓雖然有一定的攻擊性,但是對比起像獅子、老虎,甚至是同體型下的同類棕熊來說,戰鬥力並不出眾。而且大熊貓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800萬年前,而同時期強大的食肉動物,比如劍齒虎都已經滅絕了,它靠什麼活到了今天呢?我們先來看看大熊貓的進化史。

在距今約800萬年前,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的體型非常小,跟現在的狐狸體型差不多,但是,那個時候它是主要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動物。而且根據化石記錄,始熊貓曾經廣泛地分布於我國的東部和南部的許多省份,在漫長的演化中,到了距今約300萬年前,始熊貓的一支成功的演化成為了小種大熊貓,此時,小種大熊貓比始熊貓整整大了一倍還要多,是現在大熊貓體型的一半左右,它們的分布更廣了,除了原本的我國東部和南部地區外,它們擴散到了華北、西北等地區,甚至還出過國,最遠到了越南、緬甸等地區。

到了距今約100萬年前,小種大熊貓的體型慢慢變大,達到了大熊貓進化史上的頂峰,它就是比現代大熊貓體型還要大的巴氏大熊貓。

之後,大熊貓的體型又開始縮小,最終在距今約1萬年前,現代大熊貓形成了,一直活到了今天。

大熊貓體型變化的秘密

可以說大熊貓的體型變化就是它能夠活到今天的主要原因,那麼,它的體型為什麼會逐漸的變大,之後趨於正常呢?原因就出在食物的變化上。

從始熊貓開始,它的食性是以肉食為主的,那個時候體型較小的始熊貓與其他食肉動物的競爭並不激烈,因為在這一時期,我國的土地上,食肉動物的體型大都比較大。因此,它的體型一直沒有什麼變化,直到距今300萬年,小種大熊貓出現。中間發生了什麼呢?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大熊貓在距今約420萬年前,其體內的一個基因失活了,這個基因就是T1R1。這是一個食肉動物都有的基因,甚至連野豬這種雜食性動物都有,而這個基因的作用就是用來感知肉鮮美的,這個基因的失活,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大熊貓的祖先吃的肉越來越少了,這證明大熊貓在這一時期與其他食肉動物的競爭中,是個失敗者。為此,它用基因突變的方式,讓這個基因失活,之後就對肉沒有那麼渴望了。這讓大熊貓越來越安全。

不吃肉了,就增加了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因此,從已發現的化石看,出現在420萬年之後的大熊貓的牙齒磨損越來越嚴重。擁有著食肉動物的能力,卻跑去與食草動物爭食物,大熊貓自然活動非常的瀟灑,因此,從420萬年之後,大熊貓的體型逐漸的變大。

但是,與其他食草動物爭食物,就意味著自己暴露在食肉動物面前的機會就多了。於是,大熊貓在不斷地想辦法,它們先是向越來越高的海拔遷徙,以此來避免自己與食肉動物的衝突。之後,它們在高海拔的山上找到了竹子,而竹林中,沒有大型的食草動物,自然就沒有大型的食肉動物。從此,大熊貓就在這裡安居樂業了。

由於竹子屬於粗纖維、熱量低又難消化的植物,所以,吃營養級較低食物的大熊貓體型開始變小,直到穩定在100公斤左右時,大熊貓完全適應了多睡覺、勤進食竹子的生活。

此時,海拔較低、草木茂盛的地方一片腥風血雨,但是這一切都與大熊貓無關了。

總結

大熊貓的祖先曾是主要以肉為食的雜食性動物,但是,隨著競爭的愈加激烈,大熊貓選擇了與世無爭的生活,它通過改變自身的食性,終於找到了一個有一定營養價值,但是很少有競爭者的食物-竹子。並逐漸地適應了幾乎只吃竹子的生活,這讓它躲過了物種競爭的淘汰,也讓它有了更強的適應能力,最終,它不算強悍,但依然熬過了劍齒虎等猛獸,活到了今天。並且以萌萌的外表,成為了受世界人民喜歡的動物。可以說,大熊貓的演化非常的成功。

相關焦點

  • 在被人類保護前,大熊貓靠什麼活到了今天?別小看了蚩尤的坐騎
    人類的活動,尤其是科技的發展,已經是讓地球出現了很多的自然災害了,因為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很多生物如今也是陷入了瀕危滅絕的狀態,再加上以前有很多人捕獵殺害動物,導致了很多生物的滅絕。在被人類保護前,大熊貓靠什麼活到了今天?別小看了蚩尤的坐騎!
  • 保護大熊貓是人類的責任(多圖)
    熊貓是人類的好朋友,是吉祥、和平的象徵。它不僅是我國的「國寶」,也是世界的「寵兒」。  張志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博士):大熊貓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除了它有憨態可掬的外貌之外,它還具有比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 大熊貓成為保護動物之前,遭到了哪些殺戮?
    但即便如此,大熊貓仍是比較兇猛的,只不過因為外貌過於可愛,人們忽略了它兇猛的一面。還有說大熊貓沒有天敵,也只是沒有動物界的天敵,而人類其實也是大熊貓的天敵。 如果人類和大熊貓一對一,可能不是大熊貓的對手,但人類擅長群體協作,因此很多大型猛獸都敗在了人類之手。大熊貓自然也不會是人類的對手,特別是近代以來,武器的更新,使人類捕捉獵殺動物更加輕鬆。
  • 今天是「保護大熊貓」的特別日子 四川策劃了這件事
    不過,你想過「雲養大熊貓」嗎?2018年剛剛開始,有一個活動可以讓你雲養大熊貓啦!1月17日下午,由多家社會組織聯合發起舉辦的新中國保護大熊貓65周年紀念會暨首屆大熊貓保護周新聞發布會在成都市志願者服務活動中心舉行。為什麼要在今天舉辦這樣的一場紀念會?原來,65年前的今天,被稱為新中國大熊貓保護與科研的啟航日。
  • 沒有人類保護,大熊貓就會滅絕嗎?
    但在相關微博的評論中,我看到了一些對大熊貓的誤解,例如:很多人認為大熊貓繁殖能力差,適應力差,只會賣萌,是不適應自然必然會走向滅絕的,是人類保護才讓他們能夠繼續繁衍。這誤解也太深了。我覺得,我作為一個大熊貓的就地保護工作者,必須站出來為大熊貓說話了。大熊貓的祖先和其他熊一樣也是能夠捕獵其他動物的雜食猛獸。
  • 在白熊坪,保護大熊貓的年輕人
    好多人說,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不,野生動物絕不是人類的朋友,它們頂多是人類的鄰居。我們和鄰居互相尊重就行了,沒必要像朋友似的那麼親密。」本以為聽到人類的腳步聲它會逃走,但刁鯤鵬很快注意到,它肚子下有一片血跡,腹部撕裂,腸子外露。 刁鯤鵬馬上上報保護區,很快,保護區聯絡了成都的幾位專家,他們出發趕往白熊坪。站上物資有限,為了保持熊貓的體溫,刁鯤鵬和同事們在站上燒熱水灌進暖水袋,暖水袋不夠,就把溫水裝進礦泉水瓶,放在大熊貓的身邊。他們不敢挪動它,只能陪著它,等待救援的到來。
  • 保護得了大熊貓,為什麼保護不了白鰭豚?
    它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小型淡水鯨,僅產於長江中下遊的水系,有 「水中大熊貓」之稱。從20世紀後期以來,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侵害,導致數量銳減,在 1988 年被列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可是剩餘種群仍不斷消亡,被認為是第一個由於人為因素而走向滅絕的鯨豚類動物。
  • 靠賣萌為生的國寶,卻沒有大熊貓的地位,被當地人吃到瀕危!
    說到國寶動物,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我們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相比起印度的國寶白色孟加拉虎和俄羅斯的國寶北極熊,中國的國寶在氣勢和性格上似乎就佔了下風,但實際上和大熊貓一樣靠賣萌為生的國寶還有不少,但要說最可憐的還是只有這位。
  • 大熊貓溺亡惹人心痛發問:「為什麼不保護?」
    說起「熊貓」,你會想到什麼?和平大使?擁有強大的力量卻靠賣萌為生?衣食無憂甚至養尊處優?沒錯,作為珍稀國寶,熊貓在我們眼中從來都是重點保護對象,好像從來都不用擔心生存問題。然而最近,四川黑水河保護區內卻發生了一件讓大家難過又意外的事,一隻半歲、雌性的大熊貓在野外溺亡了。
  • 沒有人類保護,大熊貓早就滅絕了
    由於天花病毒已經在人類世界傳播了很長時間,因此可以通過自然選擇消除可以感染其他生物的基因突變。 結果,天花病毒只能感染人類。 當人類通過疫苗和現代醫學徹底消除天花病毒時,該病毒將不再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儘管人類高度依賴香蕉和無核西瓜,並且已經種植了許多香蕉,但由於缺乏遺傳多樣性,一種流行病仍會破壞其整個物種。 動物之間有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 一般來說,食草動物的相應身體特徵是:大牙齒和長腸。 食肉動物的相應物理特徵是鋒利的牙齒和短腸。
  • 「最嚴的保護」保護不了大熊貓!背面真相是(觀察2)
    稱武漢動物園的大熊貓偉偉,疑似遭受虐待,造成偉偉出現手腳磨損等身體損傷現象。這則新聞就像當年,偉偉由四川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來到武漢動物園的原因,汶川大地震一樣,在網絡上引發一場輿論的大地震。應該受到最嚴格保護的「國寶大熊貓」,居然受到虐待!這實在讓人憤怒,也讓人們陷入不安。如果我們連「國寶大熊貓」都保護不了,那麼我們還能保護什麼?
  • 國家花重金保護大熊貓,竟然還有這層原因
    對於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每年的回報率能到20%就已經是股神級別。國家每年花在大熊貓保護身上的錢估計在2.28-2.92億美金。現行保護制度的收益/成本比率為10.2。如果把大熊貓為全球人口增加的文化價值算是,那麼投資回報比例可以達到27.1。很多人很難理解保護大熊貓為何可以產生如此大的價值回報?
  • 人類憑什麼跟大熊貓成為朋友?這部最新小說揭開真相!
    那麼,作為一種縱橫於深山老林的野生動物,是靠什麼建立起對人類的信任,並把人類當作朋友的呢?「熊貓作家」蔣林的最新長篇童話小說《熊貓王》,用一個傳奇而深情的故事為我們揭開了真相。從此,丁默生與貝貝相依為伴,成為朋友,建立了一種人類和動物和諧共處,超乎尋常的感情。十年之後,一個妄圖靠捕獵大量大熊貓發財,以最終成為「熊貓王」英國人,帶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來到了這個小山村。跟他同行的,還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四個同夥。快滿18歲的丁默生,當然不願意這些可愛的寶貝被捕捉和獵殺。
  • 把自己玩成保護動物的動物——大熊貓
    有很多人都相信是大熊貓自己把自己給玩成瀕危動物的。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釐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 為什麼老虎獅子不敢碰大熊貓?國寶:你可以查查我以前叫什麼!
    為什麼老虎獅子不敢碰大熊貓?國寶:你可以查查我以前叫什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種說法:熊貓發起火來,老虎獅子都不敢碰。我們的印象中,大熊貓一直是一副憨態可掬的模樣,在熊貓基地裡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個每天吃著竹子的素食主義者,為什麼老虎和獅子都不敢碰它呢?《山海經》中記載,熊貓可是蚩尤的坐騎,想一想殘暴好戰的蚩尤,坐騎怎麼會是個慫包呢?那時候的熊貓叫做食鐵獸,顧名思義連鐵都可以當飯吃的走獸,怎麼可能是善類呢?
  • 昔日漁民投身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 以前「靠海吃海」 現在「護海養...
    在臺山市大襟島周邊海域,生活著素有「海上大熊貓」和「美人魚」之稱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中華白海豚。 據管理處工作人員馮抗抗介紹,隨著我市海洋經濟快速發展,保護區附近的人類經濟生產活動也相對頻繁,除了有漁民在此捕魚,上遊有圍墾、養殖外,當地還有一些涉海產業。「中華白海豚並不局限在人為劃定的保護區內活動,在離陸地較近、人類活動較為頻繁的海域,如赤溪鎮近岸海域,上、下川島周邊海域,都能時常見到中華白海豚的身影。」馮抗抗說。
  • 大熊貓的國寶養成之路:從怪獸到國家象徵
    那麼,熊貓從什麼時候開始轉變成今天「人見人愛」的形象?這個形象塑造的背後是否有政治內涵呢?今天,壹讀君就跟大家聊一聊滾滾君的國禮養成之路。大熊貓,從怪獸到國家象徵實習壹讀君 | 劉靜大熊貓最初被西方人作為一種新奇的獵物。長久以來,大熊貓一直與世隔絕地生活在中國川藏地區的大山裡,中國一些古書中,稱之為「貘」。
  • 保護了大熊貓就等於保護了其他動物?|紐約時報
    人類能夠投入在動物保護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種需要保護的動物都保護到。
  • 為何肉食動物不敢攻擊大熊貓?專家:且看大熊貓上古時期都叫什麼
    大熊貓,作為我國特有的物種,在地球上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800萬年以前,作為一個延續至今的哺乳動物,它也有了哺乳動物中的「活化石」的稱謂。但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之中,隨著古人們生產力的提高,人與自然之間矛盾也逐漸凸顯,大熊貓的活動範圍也受到人類農業活動的影響而逐步縮小,大熊貓種群的數量也一直在不斷的減少,甚至在近代時,已經幾近滅絕。而令大熊貓真正蜚聲海外,重入人類視野的則得益於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的發現。
  • 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降級保護尚早
    過去20年來,戰爭、捕獵和人類  侵佔棲息地使得東非大猩猩的數量「災難性地減少了70%以上」。  東非大猩猩的一個亞種東非低地大猩猩,數量從1994年的1.69萬隻急劇減少到2015年的3800隻。好在另一個亞種山地大猩猩數量出現小幅增長,不過數量也僅有880隻左右。  專家指出,對於大猩猩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捕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