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浩)在剛過去的2017年,越來越多的青年開始通過網際網路擼貓擼狗,讓「雲養貓」「雲養狗」成為了新聞熱詞。不過,你想過「雲養大熊貓」嗎?2018年剛剛開始,有一個活動可以讓你雲養大熊貓啦!1月17日下午,由多家社會組織聯合發起舉辦的新中國保護大熊貓65周年紀念會暨首屆大熊貓保護周新聞發布會在成都市志願者服務活動中心舉行。
為什麼要在今天舉辦這樣的一場紀念會?原來,65年前的今天,被稱為新中國大熊貓保護與科研的啟航日。據社會組織四川省大熊貓生態與文化建設促進會會長羅光澤介紹,1953年1月17日,四川灌縣(今都江堰市)4位村民在馬家溝發現一隻病餓大熊貓幼崽,他們抬著滑竿徒步五六十公裡,將其送到成都百花潭動物園。這隻名叫「大新」的大熊貓是新中國成立後被救護的第一隻活體大熊貓,救治它的工作開啟了新中國大熊貓保護與科研之路。
那麼,本次活動的目的是什麼呢?活動主辦方之一、社會組織幸福銀行的創始人趙松生說,國家林業局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報告指出,截至2017年10月,全球繁育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520隻,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2384隻。「但在未納入大熊貓保護地網絡的「零星熊貓」的保護、川陝甘三省51個熊貓縣198個熊貓村(野生大熊貓分布鄉鎮)生態保護與社區可持續發展機制的探索、大熊貓生態體驗和科普宣教、大熊貓文化建設等方面工作,既需要政府行為,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有鑑於此,四川省大熊貓生態與文化建設促進會、幸福銀行、中國熊貓網、四川省生態旅遊協會大熊貓生態旅遊聯盟等社會組織在今天的活動中聯合發出倡議:推動將每年1月17日設立為「大熊貓保護日」以及將每年1月17日至1月23日作為「大熊貓保護周」。
為了動員更多的民眾關注、參與到保護大熊貓的行動中來,本次會議發布了「雲養大熊貓1+6」行動計劃,包括舉辦全球熊貓情書暨高校雲養大熊貓挑戰賽、編輯出版《新中國大熊貓保護全紀錄(1953-2018)》、「零星熊貓」生存狀況與保護管理策略調查研究、我為熊貓村代言暨全球招募熊貓村守護使第二季、RideForPanda熊貓騎行成都站/北京站等7個主題活動,廣大民眾可以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加入到雲養大熊貓的行動中。
「通過打造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大熊貓保護周」科普公益活動和「雲養大熊貓」公益平臺,可以讓更多公眾深入了解大熊貓保護的相關科學知識。」本次活動獲得了省林業廳森林旅遊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的點讚。據悉,在接下來的一周中,活動組委會將每天發布一個大熊貓的科普主題——包括熊貓縣、熊貓村、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全國看大熊貓地圖2018版、留洋大熊貓、新中國保護大熊貓65件大事記等,熱衷收集大熊貓各種知識的熊貓粉們可不要錯過哦。
新聞名詞
雲養貓
由於各種原因無法自己養一隻貓的新興詞彙。雲養貓是以現代的新興概念匯聚的漢語詞語,指生活中因為家庭條件(例如:父母不允許、家庭經濟不富裕等)或者是環境因素等不能養貓,每天以看網站、論壇或使用app查看貓咪的圖片、觀看貓咪的視頻來安撫一個貓奴的撫養貓欲望。(據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