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類保護,大熊貓早就滅絕了

2020-09-13 風雲老哥

我們知道生物的進化沒有方向,也就是說,生物不知道其自身的進化方向。 他們只繼承父親和母親的基因,以及一些基因突變。

由於沒有基因突變的方向,因此某些基因突變對生物的生存有利。 例如,為了更好地尋找食物,有機體將保留有利的基因率。 有些基因對生命沒有影響,例如眼睛瞳孔的顏色。 還有一些對生物生存有害的基因,例如致病基因。

在這些突變的基因中,由於環境的選擇,可以幫助有機體生存的基因將被有機體保存; 中性基因可以被保存的概率為50%,而對生物有害的基因將被丟棄的概率為50%。 當這些有利的基因+ 50%的中性基因+少量的有害基因突變積累起來時,生物便會進化為新物種。 這就是地球上的生命世代相傳的方式。

我們也知道生物進化沒有方向。 可以生存的是能夠適應環境的生物。 那些無法適應環境的人將會死亡。 但是,環境本身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例如,地球的溫度將發生變化。 當地球的冰河時代到來時,植被將緩慢生長,因此那些需要大量食用植被的生物將無法適應環境並滅絕。 腕龍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因為它的體積較大且對能量的需求更大。 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腕龍就很容易滅絕。 從這個角度來看,腕龍進化為死胡同。

實際上,腕龍是一個更極端的例子,因為造成腕龍滅絕的環境變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於當時許多生物都滅絕了。 還有一些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高度依賴其他生物,例如天花病毒。 由於天花病毒已經在人類世界傳播了很長時間,因此可以通過自然選擇消除可以感染其他生物的基因突變。 結果,天花病毒只能感染人類。 當人類通過疫苗和現代醫學徹底消除天花病毒時,該病毒將不再在世界範圍內傳播。

除天花病毒外,香蕉和無核西瓜也正朝著進化的死角發展。 這是因為香蕉和無核西瓜都是三倍體,這意味著它們本質上是不育的,也就是說,它們不能通過有性生殖來繁殖。

儘管它們可以無性繁殖,但無性生物卻無法進行基因交換,從而減慢了它們的進化。 儘管人類高度依賴香蕉和無核西瓜,並且已經種植了許多香蕉,但由於缺乏遺傳多樣性,一種流行病仍會破壞其整個物種。 動物之間有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 一般來說,食草動物的相應身體特徵是:大牙齒和長腸。 食肉動物的相應物理特徵是鋒利的牙齒和短腸。

這是因為食物不同。 由於食草動物需要通過植被生存,並且植被中存在大量不易消化的纖維素,因此食草動物需要堅固的牙齒才能將植被咀嚼成小顆粒。 之後,食物將進入胃中。 胃中的微生物有助於發酵,而腸道則有助於吸收,因此草食動物的腸道更長。

肉是食肉動物的食物。 與植物相比,肉更容易吸收和營養,所以消化時間較短,而長腸是能量的浪費,因此肉食動物的腸通常較短。 但是食肉動物需要鋒利的牙齒才能吃到肉並殺死獵物,因此它們的大部分牙齒都是鋒利的。

但是,如果一個具有食肉動物特徵的生物進化出對植被的偏愛呢? 可能已經滅絕了! 這是因為植被提供的能量有限,並且不容易吸收,因此即使捕食者想要通過植被進食,即使它們由於能量攝入不足而死亡,它們也需要每天吃很多東西。 另一方面,如果身體是食草動物,但進化為肉食性特徵,則該生物將死亡,因為它無法捕獲足夠的獵物。 換句話說,動物的特徵應與其口味相匹配。 如果身體特徵與口味不符,它將演變成死胡同,然後該生物死亡。

所以,大熊貓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物種。 由於其味覺基因的缺失,它已完全變成了草食動物,並且也很挑剔。 它只吃竹子,甚至只吃竹子,也只吃某些種類的竹子。

即使他們是挑食者,大熊貓的發情期也很短。 他們每年只有一次發情,每次2-3天。 如果此時沒有找到合適的配偶,它們將不得不等到來年再次繁殖。 而且,幼體大熊貓還得時刻學習如何交配。 每次大熊貓交配時,都會有成年亞成年大熊貓和繁殖能力較弱的熊貓在附近觀看和學習。 如果您今年學得不好,對不起,明年再看生理衛生現場演示吧。 經歷那麼多並不容易。 最後,只有一兩個大熊貓出生。 如果他們是雙胞胎,大熊貓的母親將只養一隻,而放棄弱者。

看看,是不是立刻趕緊大熊貓能活到現在夠不容易的了?


相關焦點

  • 沒有人類保護,大熊貓就會滅絕嗎?
    但在相關微博的評論中,我看到了一些對大熊貓的誤解,例如:很多人認為大熊貓繁殖能力差,適應力差,只會賣萌,是不適應自然必然會走向滅絕的,是人類保護才讓他們能夠繼續繁衍。這誤解也太深了。我覺得,我作為一個大熊貓的就地保護工作者,必須站出來為大熊貓說話了。大熊貓的祖先和其他熊一樣也是能夠捕獵其他動物的雜食猛獸。
  • 保護大熊貓是人類的責任(多圖)
    熊貓是人類的好朋友,是吉祥、和平的象徵。它不僅是我國的「國寶」,也是世界的「寵兒」。  張志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博士):大熊貓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除了它有憨態可掬的外貌之外,它還具有比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 比大熊貓還稀有的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只剩3隻,快要滅絕
    生物的誕生與滅絕在地球演變的進程中從未停止,生物的滅絕有時是大自然的選擇,物競天擇就是這個道理,然而也有一些生物的滅絕是由於人類的活動導致的,這樣原因導致的生物滅絕是令人心痛的。地球母親本就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包羅萬物是她的寬容,每一個地球母親孕育出的種子都該得到生根發芽的機會,人類或許也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了對自然生命的保護。我們的「國寶」大熊貓,曾經就差點瀕臨滅絕,通過人工的野外救治,人工養護與繁殖和建立自然的野生保護區,大熊貓的數量又逐漸回溫。
  • 保護得了大熊貓,為什麼保護不了白鰭豚?
    它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小型淡水鯨,僅產於長江中下遊的水系,有 「水中大熊貓」之稱。從20世紀後期以來,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侵害,導致數量銳減,在 1988 年被列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可是剩餘種群仍不斷消亡,被認為是第一個由於人為因素而走向滅絕的鯨豚類動物。
  • 比大熊貓更愛竹子,卻因人類瀕臨滅絕
    說起來,如果問大家大熊貓最喜歡吃的食物,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到竹子,這也讓很多朋友都會產生一個誤區,誤認為大熊貓是草食性動物,不過,事實上大熊貓卻是如假包換的肉食性動物。可是,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就有兩種猴子吃竹子,而且98%的主要食物來源都是竹子,比大熊貓還要視竹子為命。它們的名字叫做金竹狐猴和大竹狐猴,如今在人類的活動下,它們的數量都非常稀少了。先看金竹狐猴,它們是一種小型的猴類,體重最大也不會超過3斤,看起來好像是一隻小貓崽一般,軟萌客氣。
  • 為啥沒有天敵的大熊貓,卻依舊稀缺?動物園:自己整成保護動物的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人們很好的關注到了關於保護動物多樣性的一大問題,由於人類的活動開展或者是對野生動物的獵殺的,導致了很多動物瀕臨滅絕甚至的已經滅絕,因此世界各國都紛紛對保護動物出臺了一些規定。
  • 在被人類保護前,大熊貓靠什麼活到了今天?別小看了蚩尤的坐騎
    人類的活動,尤其是科技的發展,已經是讓地球出現了很多的自然災害了,因為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很多生物如今也是陷入了瀕危滅絕的狀態,再加上以前有很多人捕獵殺害動物,導致了很多生物的滅絕。在被人類保護前,大熊貓靠什麼活到了今天?別小看了蚩尤的坐騎!
  • 秦嶺羚牛局部泛濫,傷害人類,可為什麼它的保護等級堪比大熊貓?
    在過去,秦嶺羚牛的數量受到華南虎、豹子等大型食肉動物的壓制,種群數量難以增長;而當華南虎以及豹子逐漸從野外消失後,人類又取代了老虎和豹子,成為壓制秦嶺羚牛數量的存在,甚至導致秦嶺羚牛數量不斷下降,面臨滅絕危險。為了保護它們,我國將秦嶺羚牛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等級和大熊貓相當。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大猩猩即將滅絕
    IT之家訊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在昨天發布消息稱,經過多年的保護,大熊貓已經不是瀕危物種,相反由於對環境的破壞,另外一類人類的近親東部大猩猩即將滅絕,這對於環保人士來說是一個壞消息。
  • 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降級保護尚早
    但同時,氣候變化將會在未來80年導致大熊貓的主要食物——竹子的數量減少逾35%,因此現在其處境「易危」,仍面臨滅絕危險,仍需繼續實施廣泛的保護措施。  4種類人猿離滅絕僅一步之遙  此外,在這份報告中,IUCN還提到,藏羚羊的情況也有所好轉,可觀的增長,讓藏羚羊的評級從「瀕危」連降兩級成為「近危」,一舉摘掉「受威脅物種」的帽子。
  •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動物,一共3隻2隻在中國,卻即將瀕臨滅絕
    地球上有很多的動物,不同的動物目前所處的境況其實是不大一樣的,有些動物可能還非常的繁茂,有些動物可能就已經是瀕臨滅絕了,而有些動物可能就已經滅絕了,其實這本來是自然法則下的正常淘汰。但是因為人類如今的實力過於強悍,所以對於所有的動物,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而這就使得人類對於動物的幹擾性是高了很多的,所以人類也就開始擔負起了保護動物的責任,因為我們知道動物對於自然環境是有很大的影響的。而間接性的對於人類也同樣會有很大的影響。
  • 大熊貓在被人類保護以前,是靠什麼活到了今天?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它憨態可掬,讓人很難把它跟「食肉」、「猛獸」這些詞聯繫起來。而且目前大熊貓要麼在動物園中被人精心照料著,要麼在野生環境下也是在保護區內,有專人保護。那麼,問題來了,大熊貓在被人類「照顧」以前,是如何在猛獸眾多的自然界中生存下來的呢?它真的像表面看起來那樣「人畜無害」嗎?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瀕臨滅絕的十大珍稀動物 比大熊貓更稀有
    地球上擁有豐富的生物物種,從而保證了各種動物能夠相依相存,但是隨著人類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張,侵入了更多其他物種的生活費安慰,導致一些本已稀少的物種瀕臨滅絕
  • 美國專家直言:中國搞錯了方向,大熊貓根本不需要保護
    說起大熊貓,相信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這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物種,同時也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更是我們的國寶,我們對大熊貓的保護是非常認真的,但現在美國專家卻表示:中國搞錯了方向,大熊貓根本不需要保護!相信大家都非常好奇,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白鰭豚滅絕了嗎?並沒有,國家早已對其保護,真相曝光
    在地球漫長的生命演化過程中,出現過各種各樣的生物,在人類出現之前,便有恐龍,三葉蟲等生物的存在,它們突然出現,又突然滅絕,在當今的地球上毫無蹤跡
  • 大熊貓成為保護動物之前,遭到了哪些殺戮?
    在白雪皚皚的世界,太陽的光照很容易傷害動物們的眼睛,所以經過不斷的進化,大熊貓的皮毛逐漸有了黑色,眼睛周圍也變成了黑色皮毛,這樣就可以防止太陽光直射眼睛,起到了對眼睛的保護作用。但即便如此,大熊貓仍是比較兇猛的,只不過因為外貌過於可愛,人們忽略了它兇猛的一面。還有說大熊貓沒有天敵,也只是沒有動物界的天敵,而人類其實也是大熊貓的天敵。 如果人類和大熊貓一對一,可能不是大熊貓的對手,但人類擅長群體協作,因此很多大型猛獸都敗在了人類之手。大熊貓自然也不會是人類的對手,特別是近代以來,武器的更新,使人類捕捉獵殺動物更加輕鬆。
  • 國家花重金保護大熊貓,竟然還有這層原因
    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即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的益處,如果將其換成金錢,全球一年的生態服務價值估計為125萬億美元。這裡魏輔文院士估計2010年大熊貓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和大熊貓所在的保護區的價值在26億美元至69億美元之間。每年大熊貓帶來的生態服務價值是其投入保護的10-27倍。國家和地區範圍內的評估顯示了這些生態服務價值在多個方面支持我們的生活。
  • 大熊貓成為「國寶」的歷程:其實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大熊貓屠殺史
    其實,大熊貓現在的處境可以說是成也是人,敗也由人。在成為國寶之前,大熊貓在中國數量非常多,分布廣泛。在這之後,由於人類的一系列行動,大熊貓一度面臨滅絕的危險。
  • 鯊魚數量極劇下降成"稀罕物" 或早於大熊貓滅絕
    特理卡斯表示,自己把鯊魚和大熊貓做比較不是心血來潮,它們的確具有某種內在聯繫。它們都是地球上珍稀的哺乳動物,是人類的濫捕濫殺和它們自身的繁殖困難,導致它們瀕臨滅絕。中國因為制定了嚴格的法規——盜獵大熊貓最高可處以極刑,加之不惜重金的人工繁殖,終於將大熊貓從滅絕的邊緣拉了回來。而倒黴的鯊魚卻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等人們意識到鯊魚即將消失時,那情況將無可挽回了。
  • 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瀕危變易危
    導語: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瀕危變易危。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隨著近現代以來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探索自然的能力相比過去有了質的飛躍。科技的進步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生活,卻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很多野生動物在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失去家園和食物,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熊貓。一直以來我國在動物保護,尤其是大熊貓身上花費了巨量的精力,如今付出有了回報,我們達成了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瀕危變易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