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漫長的生命演化過程中,出現過各種各樣的生物,在人類出現之前,便有恐龍,三葉蟲等生物的存在,它們突然出現,又突然滅絕,在當今的地球上毫無蹤跡,只留下它們存在過的痕跡化石,令人遐想萬千。在地球已經滅絕的生物中,我國有種鯨類生物,它被稱作「水中大熊貓」和「長江女神」,說到這,大家都知道了,這就是聞名中外的白鰭豚,卻在短時間內突然滅絕,這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小編多方查證物種研究所,為大家揭秘,白鰭豚滅絕了嗎,真相到底是什麼。
白鰭豚也被稱為中華江豚,是我國獨有的一種鯨類生物。根據挖掘出的化石顯示,早在2500萬年前便已經出現在地球上。大約在2000萬年前,遷徙進入了長江中,根據古籍中記載,在公元前三世紀,白鰭豚的數量保守估計也是5000多頭,在20世紀50多年代,科學家統計白鰭豚數量應該在6000多頭。
但在1970葛洲唄建立後,白鰭豚的數量急劇變少,在1979年我國變宣布白鰭豚為瀕危物種,大概在1980年期間,湖南漁民捕獲了世界上第一頭存活著的白鰭豚「淇淇」,立刻被送往武漢的中國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救治並飼養,人們希望能通過人工養殖的辦法,將白鰭豚的數量增加。
在1983年,我國通過立法保護,宣布捕捉白鰭豚為犯法行為,在1984年白鰭豚引發了全國人民的關注,許多人紛紛捐款,希望能夠挽救這一瀕危物種。可惜,1997年之後,科學家觀測到的白鰭豚數量越來越少,在2006年後科學家再也沒有在長江流域觀測到白鰭豚的影子。隨著2002年武漢研究所的人工飼養的白鰭豚衰老死亡,科學家們宣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了。最後一隻人工飼養的白鰭豚「淇淇」,也在死亡後刷上了一層油漆,被製作成了生物標本,放到了海洋生物滅絕展覽館展覽,驚醒人們注意保護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白鰭豚為什麼會滅絕,可能跟20世紀後,隨著工業文明的快速發展,長江流域的水質也變得越來越差,它們懶以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加上輪船的航行,時常會攪碎它們,還有人們的過度捕撈,食物鏈變少導致白鰭豚數量日益變少,直至滅絕,本文由奇趣人生網(www.rensheng123.com)搜集整理轉載請保留出處。
不過如今,也有科學家表示,可能白鰭豚並未滅絕,他們仍然在密切觀察長江流域,希望能夠再度發現白鰭豚。隨著長江流域的水質改善,可能白鰭豚生活在某處我們未觀察到的地方,在那裡繁衍生息。因為判定一個物種的滅絕需要數十年的時間,目前為止,也只是宣布了白鰭豚處於功能性滅絕,而不是徹底滅絕。
保護物種的多樣性,不要讓越來越多的生物,只留下標本和紀錄片,不要讓我們的後代只能去標本館才能看到這些曾經存在過的生物,關於白鰭豚滅絕了嗎,真相相信大家都已經知曉了吧。小編也在此呼籲大家,保護物種多樣性,為那些瀕危保護動物盡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