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的熱搜總是多變的。
一天下午,一位網友發送帶有網絡搜索白鰭豚截圖的微博火遍全網,霎時幾萬轉發,只因寫著「#永別了,白鰭豚#在知道昨天宣布滅絕了」。
白鰭豚,一個頻繁現身於小學科學課本、廣為人知的瀕危物種。
它就像是所有人的老朋友,得知他的去世,善良的網友們悲痛著。他們或表達自己的遺憾,或控訴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再見了,朋友。」
「遺憾的是,我們的聲波終將與你交錯,消失在萬古奔騰的長江之中。」
「終有一天,人類會毀滅人類自己。我們是世界的癌症。」
很快,這就演變成了一場大型的共感心理
人們回憶著小時自己學習白鰭豚時的點點滴滴,敲打下令人落淚的語句,抨擊著人類的所作所為——仿佛不說點什麼就無法彰顯自己的悲憫,以及對世界的深入思考。
可這分明是一條謠言啊!
白鰭豚:
2002年,被估計不足五十頭。
2007年,被宣布為功能性滅絕:即該物種因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非常稀少,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的能力,甚至喪失了維持生存的能力。
但根據慣例,50年未曾出現的物種才能被真正宣布滅絕。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王丁博表示:「IUCN並沒有宣布白鰭豚滅絕,目前它的瀕危等級仍是極度瀕危(可能滅絕)。」
一張不明所以的截圖,一句帶有錯字的話,騙走了幾萬人的眼淚。
於是,又有人發表自己偉大的看法:
「你們真是太容易被欺騙了。」「無知。」
很多人又刪掉了自己辛苦打下的真情實感,開始了反省。
其實歸根結底,這是一場營銷的勝利,而被騙的人們也沒有做錯太多,甚至可以說,他們都是善良的。
我們只是習慣了,習慣了接受消息。
太多的信息來自網絡,從此熱搜便是權威。但請不要忘記:它只是一個社交平臺,不是新華社,不是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