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
第2頁: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 第3頁: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 第4頁: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 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 白鰭豚「淇淇」於2002年7月去世後,中國科學家再也找不到可以研究的對象了。白鰭豚於2500 萬年前由太平洋遷徙至長江;1996 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列為極危動物。8月8日,英國《獨立報》等報導,生存於長江的白鰭豚已經滅絕。近日有人聲稱在長江銅陵段拍攝到白鰭豚,專家認為這又是一起「疑似事件」。中國水生動物研究專家王丁表示,白鰭豚確實已處於滅絕邊緣,屬「功能性滅絕」。 文/李琴 2006年12月13日,武漢長江邊,小雨。
-
白鰭豚功能性滅絕了?蕪湖江段發現白鰭豚!
白鰭豚功能性滅絕了?蕪湖江段發現白鰭豚!晨報訊 國慶期間,經過有關部門同意,由來自全國的20名志願者組成的民間科考隊對長江部分江段啟動了科學考察,目的主要是尋找已經被科學家宣布為「功能性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志願者透露,他們在安徽蕪湖江段發現疑似白鰭豚身影。中科院水生所專家表示,不排除長江裡殘存少量白鰭豚個體。白鰭豚是我國長江獨有的古老物種,是世界稀有的淡水水生哺乳動物,被譽為「長江女神」。
-
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為什麼無法拯救它們?
白鰭豚也被稱作白暨豚、白鱀豚、中華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和「長江女神」,是中國獨有的鯨類物種,早在古典《爾雅》中就已經有記載,這種美麗的生靈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2500萬年,卻在短短的半個世紀急劇減少,更被中外科學家認為「功能性滅絕」。
-
白鰭豚野外滅絕至今無法證實
雖然館名中有「白鰭豚」3個字,但館內的白鰭豚僅以標本形式展出。 白鰭豚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生活在長江中下遊與洞庭湖、鄱陽湖內,被譽為「長江女神」。晉代郭璞在《爾雅注》中對它的描述是「江中多有之」,現在卻處於「功能性滅絕」。 1980年1月12日,白鰭豚淇淇來到武漢。此後22年裡,淇淇一直生活在武漢,直到2002年7月14日因高齡永遠離去。
-
白鰭豚、臺灣雲豹,既然已經滅絕了,為什麼還會重新出現呢?
例如中國水中大熊貓白鰭豚,2002年7月14日,隨著最後一頭白鰭豚淇淇的去世,人們也基本認定它已經滅絕,但是2018年4月,中科院拍攝到疑似白鰭豚動物。為什麼這些我們已經判定為滅絕的動物經常會重新出現呢?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要清楚這些物種最初是如何被宣布滅絕的。
-
白鰭豚滅絕了嗎?並沒有,國家早已對其保護,真相曝光
在地球已經滅絕的生物中,我國有種鯨類生物,它被稱作「水中大熊貓」和「長江女神」,說到這,大家都知道了,這就是聞名中外的白鰭豚,卻在短時間內突然滅絕,這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小編多方查證物種研究所,為大家揭秘,白鰭豚滅絕了嗎,真相到底是什麼。白鰭豚也被稱為中華江豚,是我國獨有的一種鯨類生物。根據挖掘出的化石顯示,早在2500萬年前便已經出現在地球上。
-
中華鱘和白鰭豚滅絕罪魁禍首,三峽大壩不背這個鍋,但也不能免責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地球的生物到現在為止已經經歷了5次物種大滅絕。更殘酷的事實是: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第6次物種大滅絕。物種滅絕一直是地球生命生存年表上,階段性發生的時間。地球誕生生命以來的40億年,已經有95%以上的物種出現又滅絕了。
-
「長江女神」白鰭豚存亡風波(圖)
位於武漢的白鰭豚館自從一頭叫「淇淇」的白鰭豚去世後一直閒置著,因為這5年來再沒有人見過活著的白鰭豚……此前,該物種已經在地球上,在長江裡生存了2000萬年左右。科學家認為,白鰭豚處於長江水生生物食物鏈的頂端,在長江水域中沒有任何天敵,因此其滅絕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它所面臨的所有威脅都來自人類。
-
白鰭豚:見時是活的,如今竟滅絕
這最後的活化石,本該屬於大自然的長江特有鯨類,已經在地球上進化了兩千多萬年。如今,卻不足二十隻,是又一種勢必會滅絕在我們這代人手中的野生生靈,被國際保護人士稱為「活著的死物種」,面對「淇淇」,望其項背,真不知是幸運還是悲哀,畢竟看一眼少一眼呀。上述文字見於我當年寫的武漢日記。
-
近年十大滅絕物種:中國白鰭豚居首[組圖]
北京時間10月28日消息,據英國《衛報》報導,從2000年到2009年短短的十年間,從中華白鰭豚到聖赫倫那島紅杉,因為過度捕獵和開採、棲息地喪失、氣候變化、汙染以及人類活動,這些大自然的精靈們,一些已在野生環境中消失,或者被宣告徹底滅絕。
-
中國6種處在滅絕邊緣的珍貴生物,第4種在古代曾是傳說生物
由於坡鹿長期以往地受人類的捕殺,生存在泰國、越南的坡鹿可能已經被獵殺至滅絕。白鰭豚,中國特有的珍貴淡水鯨類,僅生存在長江中下遊地區,自近代以來,受到人為捕獵及環境惡化等因素,野外數量正急劇下降,至2002年已經不足50頭,正處在滅絕的邊緣之中。高鼻羚羊,又稱作賽加羚,是近代一種曾經被人獵殺至區域性絕跡的羚羊。
-
盤點近年十大瀕臨滅絕物種 中國白鰭豚居首
白鰭豚是研究鯨類進化的珍貴「活化石」,它對仿生學、生理學、動物學和軍事科學等都有很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上一次觀察到白鰭豚的記錄是在2002年,而2006年在白鰭豚的棲息地長江對淡水豚類進行的一次考察最終無功而返。自從1996年起,白鰭豚就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名錄,而在2007年的一次重新評估中,白鰭豚被貼上了滅絕標籤。
-
白鰭豚
白鰭豚(學名:Lipotesvexillifer)亦稱: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遊。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白鰭豚種群數量銳減,2002年估計已不足50頭,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白鰭豚自成一科,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內發表報告,正式公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白鰭豚是中國特產的一種小型 鯨,身體呈 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有恆定體溫,總是在36℃左右 。
-
科學家們希望重新復活的10種已經滅絕的動物
毫無疑問,兩次生物大滅絕,加上隨著自然的演化和推進,有大量的生物最終都滅絕了。而且,大多數的生物是現代人甚至都沒有聽聞的。幸運的是,科學技術一直都在不斷的發生進步,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努力著,希望能夠讓某些滅絕的動物重新回到我們的這個世界上。通過今天的文章,小編要為你介紹,科學家們希望重新復活的10種已經滅絕的動物。
-
世界上最硬的樹,能當金屬的代用品,遺憾的是卻處於滅絕邊緣
世界上最硬的樹,能當金屬的代用品,遺憾的是卻處於滅絕邊緣樹在生活中尤為常見,除了沙漠和大海裡沒有樹,其它地方基本上都有樹。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發展經濟的時候對環境造成了諸多破壞,其中的受害者就包括樹,有些樹木已經滅絕,有些樹正在滅絕的路上,這其中不乏經濟價值很高的樹木。世界有一種被人們稱作「木王」的樹正處於滅絕邊緣。木王是世界上最硬的樹,有人可能懷有質疑,認為橡樹才是最硬的,實際上木王的硬度是橡樹的三倍,在木王面前橡樹永遠都是弟弟。
-
科學家重建白鰭豚物種的種群歷史【4】
原標題:科學家重建白鰭豚物種的種群歷史 本報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張蕾、鄭晉鳴)南京師範大學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成功完成了白鰭豚的全基因組序列測定與分析工作。通過對白鰭豚基因組的初步分析,科學家揭示了鯨類的次生性水生適應機制,並重建了該物種的種群歷史。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圖文:陳佩薰與白鰭豚的風雨20年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鄭志方 通訊員王克雄 實習生蔡葳 王科 提要:2006年11月,來自6個國家的30多名科學家,運用先進的探測儀器,歷時一個半月,行程3400公裡,在長江中下遊尋找白鰭豚——一種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的水生動物,結果一無所獲。白鰭豚是否已經滅絕成為了一個懸案。
-
宣漢對崖柏實施搶救性保護 已處於滅絕邊緣
原標題:宣漢對崖柏實施搶救性保護 已處於滅絕邊緣 據了解,崖柏目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定為極危物種,已處於滅絕的邊緣。崖柏具有根雕、藥用、收藏、研究等多方面價值。 經四川省林業廳、成都理工大學專家多次考證,宣漢縣現存崖柏數量約6000餘株,其中相對集中連片分布有三個群落,約1000餘株,其立地條件是坡度在50度以上的裸巖(石灰巖)縫上。
-
網傳白鰭豚宣布滅絕,實則系謠言,我們該如何應對網絡謠言
一天下午,一位網友發送帶有網絡搜索白鰭豚截圖的微博火遍全網,霎時幾萬轉發,只因寫著「#永別了,白鰭豚#在知道昨天宣布滅絕了」。 白鰭豚,一個頻繁現身於小學科學課本、廣為人知的瀕危物種。它就像是所有人的老朋友,得知他的去世,善良的網友們悲痛著。他們或表達自己的遺憾,或控訴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再見了,朋友。」
-
7種所剩無幾的物種,第5種或已經滅絕多年
加州禿鷹,這種體型龐大的鳥類產自北美地區,它們是北美極為珍貴的一個物種,自上世紀開始加州禿鷹便處於瀕了滅絕的狀態,是所剩無幾的稀有物種。白鰭豚,這是一種產自中國長江流域的齒鯨亞目物種,其軀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有恆定體溫,人們經常將它跟中華白海豚混淆,白鰭豚或許已經滅絕多年了,就算有殘留個體,也是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