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對崖柏實施搶救性保護 已處於滅絕邊緣

2020-11-30 人民網四川站

原標題:宣漢對崖柏實施搶救性保護 已處於滅絕邊緣

  崖柏

  近日,宣漢縣林業局編制完成了《宣漢縣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崖柏拯救保護項目建設方案》,將建保護站和配備護林人員,加強野生植物崖柏的保護和繁育。

  據了解,崖柏目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定為極危物種,已處於滅絕的邊緣。崖柏具有根雕、藥用、收藏、研究等多方面價值。

  經四川省林業廳、成都理工大學專家多次考證,宣漢縣現存崖柏數量約6000餘株,其中相對集中連片分布有三個群落,約1000餘株,其立地條件是坡度在50度以上的裸巖(石灰巖)縫上。

  為對崖柏進行搶救性的保護,該縣計劃在崖柏分布相對集中的漆樹、渡口、龍泉、三墩4個土家族鄉設置4個野生植物崖柏保護站,與鄉林業站合併辦公,並就地聘請護林人員12人。加強生態環境修復與改善,封山育林120公頃,改善自然生態環境80公頃。加強標樁(牌)、防護欄、巡護路、宣傳牌等保護設施建設。開展防毀林開墾、防森林火災、防病蟲傳染和人為破壞等動態監測和管護。

  同時,建立900—1200米和450—600米兩個不同海拔區域的崖柏種質資源採穗圃試驗基地40畝,建立崖柏人工繁殖試驗基地5畝。引進重慶市開縣林業中心苗圃繁育的崖柏品種,採取統一環境質量、統一關鍵技術、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監測方法的「四統一」模式馴化、繁育、推廣野生崖柏資源,著力擴大種群。

  (魏坤 張修樂 達州晚報記者 劉民婕 李天泉)

相關焦點

  • 珍稀樹種「崖柏"「紅豆杉」做家具違法
    珍稀樹種「崖柏"「紅豆杉」做家具違法 2014-12-30來源:佛山日報 崖柏、紅豆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開採、開發屬違法行為,然而在市場上,卻少有人知曉。  26日,記者在雅昌藝術網看到,成都有媒體報導,當地林業部門發現有3個崖柏野外居群,數量在1000株左右……這樣的信息發在中國藝術品第一網站上,讓不少家具收藏者暗自生念,既然存世數量如此大,崖柏家具有可降可能性。記者從農業部門了解到,崖柏、紅豆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開採、開發屬違法行為,然而在市場上,卻少有人知曉。9R4瀟湘晨報網  崖柏是啥?
  • ·白鰭豚已經處於滅絕邊緣
    英國《獨立報》等報導,生存於長江的白鰭豚已經滅絕。而近日有人聲稱在長江銅陵段拍攝到白鰭豚…[詳細]·白鰭豚已經處於滅絕邊緣,認為這是第一個由人類行為導致滅絕的鯨類動物。  王丁始終堅持「白鰭豚滅絕「僅憑一次考察不能簡單定論白鰭豚已經滅絕??」王丁的另外一個依據是,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定義,50 年內沒有在野外觀測到任何個體才標誌著一個物種滅絕。王丁寫道:建議將目前國家和地方的白鰭豚保護區全部更名為長江豚類保護區:「一定要立刻開始對江豚的保護,否則江豚也是下一個白鰭豚。」
  • 這些因素將白鱘推向絕境 還有很多魚類處於滅絕邊緣
    人工繁育技術已就緒,魚卻沒了避免白鱘悲劇重演 滅絕風險評估要趁早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博物館裡的白鱘標本 張星海攝2020年,我們第一份對野生動物的動容,給了長江白鱘。危起偉說,白鱘滅絕這個結論是科學的、不會改變的。白鱘保護級別還未調整不過,白鱘滅絕的消息並未官宣。
  • 全球僅一棵,四川發現一種已滅絕杜鵑花,發現者稱需搶救性保護
    2008年之後,植物學家們再也沒有在野外發現它,於是在2013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以及覃海寧等(2017)發表的《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裡,枯魯杜鵑都被評估為「野外滅絕(EW)」。因此此次重新在野外發現這種杜鵑,對其物種的延續來說有重大意義。
  • 人類已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邊緣?
    世界上的物種以令人驚訝的速度不斷減少,而且人類也給地球帶來深遠的影響,這些變化促使更多的物種走向了滅絕的邊緣。   自從人類出現以後,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由於人類只注意到具體生物源的實用價值,對其肆意地加以開發, 而忽視了生物多樣性間接和潛在的價值,使地球生命維持系統遭到了人類無情的蠶食。
  • 過度捕撈致使西非漁業資源處於崩潰邊緣
    過度捕撈致使西非漁業資源處於崩潰邊緣2012-12-21 10:3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世界漁業信息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環保人士警告說,西非茅利塔尼亞-幾內亞-喀麥隆之間的海洋生態區由於過度捕撈,漁業資源已經嚴重衰退,正處於崩潰的邊緣
  • 世界上最硬的樹,能當金屬的代用品,遺憾的是卻處於滅絕邊緣
    世界上最硬的樹,能當金屬的代用品,遺憾的是卻處於滅絕邊緣樹在生活中尤為常見,除了沙漠和大海裡沒有樹,其它地方基本上都有樹。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發展經濟的時候對環境造成了諸多破壞,其中的受害者就包括樹,有些樹木已經滅絕,有些樹正在滅絕的路上,這其中不乏經濟價值很高的樹木。世界有一種被人們稱作「木王」的樹正處於滅絕邊緣。木王是世界上最硬的樹,有人可能懷有質疑,認為橡樹才是最硬的,實際上木王的硬度是橡樹的三倍,在木王面前橡樹永遠都是弟弟。
  • 濟南將對工業遺產進行搶救性保護 部分已瀕臨消失
    這些工業遺產能否得到科學合理的保護利用,是留存城市記憶和特色的關鍵。但由於缺乏重視、保護經驗不足等原因,不少工業遺產成為城市了建設發展的犧牲品,有的逐漸廢棄,有的被拆掉改作他用,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為了留住城市工業文明發展的記憶,山東濟南開始著手對現存的工業遺產進行搶救性保護。  「工業遺產」是什麼?這個名詞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陌生的,也想像不到它有什麼樣的意義。
  • 越來越多的動物處於滅絕邊緣,AI能否改變這一局面?
    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野生東北虎已基本處於滅絕邊緣,僅14隻左右,與1930年相比,減少了96%。1890--2013年間中國野生東北虎種群變化趨勢,數據來自《四川動物》毫無疑問,野生東北虎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少。
  • 【大美宣漢】一個景區的提升開發建設為何被列為「1號工程」?
    當前,宣漢縣委、縣政府正大力實施「全域旅遊」「開發扶貧」戰略,堅持把發展旅遊產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的主攻方向,「全域旅遊」已上升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三大戰略」之一。宣漢縣旅遊局局長王盛輝說,「目前,宣漢已將80%以上旅遊資源條件好的貧困村納入全縣旅遊景點規劃打造,讓旅遊與扶貧有機融合。」
  • 世界上最兇猛的鳥類,展開雙翅可達2米,現在卻處於滅絕的邊緣!
    在19世紀末期,這種性情兇猛的猛禽被英國博物學家第一次發現,在一系列研究之後,最終命名為「食猿雕」,又稱「菲律賓雕」,但是由於人類無節制的開採,導致了食猿雕的棲息地越來越少,以至於食猿雕無法生存下去,處於滅絕邊緣,因此菲律賓將它作為國鳥加以保護,20世紀60年代食猿雕的數量僅剩下300隻,滅絕近在咫尺,當務之急就是保護森林系統,恢復食猿雕所處環境,使其不會遭受滅絕
  • 處於「宜居帶」上行星或存在已滅絕的外星生物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在宇宙極端環境中發現有系外行星的存在,最新研究認為,這些處於「宜居帶」上的行星在過去或也曾出現過生命跡象,不過即使真的如此,如今也早已滅絕。處於「宜居帶」內側邊緣的行星上會發生失控的溫室效應,例如金星。溫室效應產生的高溫會除去行星表面上的水和一切生命存在的機會。  白矮星和褐矮星與正常的恆星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逐漸冷卻而變得暗淡。隨著它們的冷卻,它們周圍的「宜居帶」會逐漸往裡收縮。因此,即使今天在它們的「宜居帶」中央發現了類地行星,但在過去卻是處於致命的內側邊緣。
  • 宣漢警方通報校園暴力欺凌視頻案件進展:相關人員已被控制
    針對視頻內容,7月8日上午,達州市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稱:網友反映的一段校園暴力欺凌視頻,經達州警方調查核實該視頻發生地在達州市宣漢縣,目前宣漢警方正在調查。隨後,宣漢公安通過微博再次更新案件進展情況稱,該視頻中涉及的全部人員已於2019年7月7日被公安機關控制,目前,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組圖:從滅絕邊緣拉回來的八種生物-滅絕,物種,生物,地球 ——快...
    人類活動一次又一次的將其它物種推向滅絕邊緣,而當人類醒悟之後又擅作主張的對它們施加保護,試圖彌補自己以往的過失。下面將要呈現的便是騰訊科學編譯歸納的8種曾經瀕臨滅絕但最終「起死回生」的地球生物。黑足雪貂1979年黑足雪貂被宣布滅絕,幸運的是,科學家發現還有少量黑足雪貂生活在美國懷俄明州,之後科學家對它們進行圈養繁殖,起初僅有18隻,到目前野生環境中的黑足雪貂數量已超過1200隻。
  • 地球上最硬的樹:比鋼鐵還要硬,全身是寶卻處於滅絕的邊緣
    最終導致鐵樺樹的數量急劇減少,如今成為極危物種,處於滅絕的邊緣。對於鐵樺樹這種具有如此之高硬度的樹木而言,其特性在所有樹木當中是非常罕見且極具利用價值,而在利用時,不僅要發揮其價值,還要對其予以保護。
  • 成都建"搶救性"保護制度 "到此一遊"小心"衝動的懲罰"
    ■天府早報記者 馮濜近日,成都市發布《成都市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從8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據《條例》有關規定,成都成立了「成都市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歷委會」)。創新舉措建立「搶救性」的保護制度對歷史建築的「保護責任人」是如何界定的?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江豚的保護處於無序狀態,建議從國家層面出臺一個以長江江豚為代表的水生生物保護規劃  在長江經濟帶推進建設中,作為我國珍貴淡水獸類的長江江豚生存狀況一直備受輿論關注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國內豚類保護專家和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儘管採取了野外保護、遷地保護等措施,江豚種群仍在經歷「過山車一樣的衰退」。目前,非法捕魚、船隻幹擾、保護區措施執行不力等,都對江豚保護構成威脅。專家判斷,保護長江江豚已經進入最後的10年機遇期,要防止江豚重蹈白鰭豚消失的覆轍,從現在起加強保護已刻不容緩。
  • 香港機構報告稱內地水獺瀕臨滅絕:立即保護仍有希望
    研究通過野外調查、翻查文獻及專家訪問,發現近十年間內地僅有19處地點發現水獺蹤跡,中國內地水獺已在絕種邊緣。據香港《明報》網站7月5日報導,該園與合作夥伴年初成立水獺監測隊,保護殘存種群。內地有歐亞水獺、小爪水獺和江獺三種水獺。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資料,全球的小爪水獺和江獺數量在過去30年大幅減少超過30%,而在中國內地及中南半島的歐亞水獺數量亦持續下降。
  • 沉香、檀香、崖柏哪種更適合薰香?
    沉香作為「眾香之首」,檀香作為大眾最常接觸的香料,崖柏作為木料中,香氣馥鬱的存在,無論是持久性還是韻味都是極為獨特的,不過,這三種雖然香氣都是極為不錯的,也都有各自的受眾範圍,但是拿來作為香料的話,倒是需要細究一番了。單就薰香而言,沉香是最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