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宜居帶」上行星或存在已滅絕的外星生物

2020-11-24 搜狐網
理論上講,白矮星和褐矮星的周圍都具備形成「宜居帶」的條件。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在宇宙極端環境中發現有系外行星的存在,最新研究認為,這些處於「宜居帶」上的行星在過去或也曾出現過生命跡象,不過即使真的如此,如今也早已滅絕。

  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中,不排除有一些是圍繞白矮星或褐矮星運動的,白矮星、褐矮星雖然與太陽很不相同,但都能發光發熱,從理論上講,白矮星和褐矮星的周圍都具備形成「宜居帶」的條件,因此圍繞它們運行的行星具有適合生命存在條件的可能性較大。

  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認發現了圍繞白矮星或褐矮星運行的類地行星,但這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但來自德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圍繞白矮星或褐矮星運動的行星非常不利於生命存在。處於「宜居帶」內側邊緣的行星上會發生失控的溫室效應,例如金星。溫室效應產生的高溫會除去行星表面上的水和一切生命存在的機會。

  白矮星和褐矮星與正常的恆星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逐漸冷卻而變得暗淡。隨著它們的冷卻,它們周圍的「宜居帶」會逐漸往裡收縮。因此,即使今天在它們的「宜居帶」中央發現了類地行星,但在過去卻是處於致命的內側邊緣。

  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羅尼•巴內斯(Rory Barnes)說:「假如今天我們發現了處於白矮星和褐矮星『宜居帶』上的行星,在過去它們也曾經歷過消滅生命的過程,但即使今天它們處於『宜居帶』的中心,也已經是顆死亡星球了。」(編譯:雙螺旋)

相關焦點

  • 恆星處於星系宜居帶的位置是誕生生命的關鍵條件
    【作者:餘生】如果要去尋找一個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是觀察宜居的星球大氣裡面有沒有氧分子,更確切的說有沒有足夠多的氧分子,前提是以地球上生命的形式所需要的氧氣作為判決依據對於更加遙遠的恆星系統搜索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的證據,目前藉助的是 「電磁輻射」:一種是:「無線電監測」,另一種是:「紅外監測」。
  • 外星生命是存在的,只不過在進化初期夭折了
    天文學家在恆星周圍發現了許多行星,其中在可居住帶與地球大小相仿的行星也屢見不鮮。那麼在這茫茫宇宙,我們是否是獨立存在?事實上,尋找外星生命已經成為下一代太空任務的聖杯。人們積極探索火星和更遙遠的外太空,迫不及待地尋找外星小夥伴。但是,在尋找外星人這件事上,我們是不是很傻很天真呢?
  • 銀河系有3億顆宜居行星,卻找不到外星文明?科學家是這麼解釋的
    克卜勒望遠鏡提供的數據顯示大多數恆星系的宜居帶都存在宜居行星當然近些年來全世界每年都會發生數千起UFO的相關報導,很難全盤否認所有的目擊報導全是錯誤判斷,其中可能就有來自其它星球的不明飛行器,早有人認為地球是一直處於外星文明的觀察下
  • 克卜勒22b,這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上面是否存在著生命呢
    地球上生機盎然的基礎條件就是地球所處的位置,因為地球處於太陽系中的宜居帶上,所以才能夠為生命的出現和演化提供必要的環境條件。不需要嚴謹的科學研究,只是想像,我們就可以肯定宇宙間的宜居星球不計其數,只不過限於現有的宇宙探索和觀測能力,人類所發現的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少之又少,而克卜勒22b則是首顆被人類所確認的位於系外宜居帶上的行星。
  • 另一種外星生命形式?科學家狂野假說:恆星內部或存在生物
    當科學家在尋找外星生命時,是基於地球生命必需的元素為模板進行搜索的。比如要像地球這樣的行星,與恆星的距離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能夠維持液態水的存在,所以科學家也一直探索是否有類地行星處於宜居帶中。但宇宙中有沒有可能存在另一種生命形式呢?紐約科學家提出一種奇特的理論:我們在尋找外星生命時,可能忽略了潛在極端微生物的來源——恆星。
  • 銀河系存在外星生命嗎?
    據了解,最新數據估算出銀河系可能有多達3億顆宜居行星。當然這個數量標準是根據人類的生存所需標準所定的,其中包括星球大小,母恆星是否與太陽相似,光照多少,是否存在水源的必要條件,根據以上數據3億屬於保守估計,如果標準降低,數量便會幾倍的增長。以我們目前的科學技術和探索程度,關於外星生物的問題誰也給不出肯定的答案。
  • 同樣處於太陽系宜居帶,為什麼金星和火星卻成了人間煉獄?
    在太陽系的幾大行星中,處在宜居帶中的行星就有三顆,分別是地球、火星和金星,而在這幾顆行星當中,目前只有地球適合人類生存和居住。很多朋友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都處於宜居帶中,為什麼只有地球上有海洋和生命,而金星和火星上面卻是一片荒蕪呢?
  • 操控宇宙秩序的神級外星文明可能存在
    如果我們發現了外星生命,那可能說明人類文明未來將面臨重大事件,事件將阻止文明的興起,甚至是滅絕文明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聲稱尋找外星生命可能引發人類文明的滅絕,大規模尋找類地行星的計劃可能發現比我們更加高級的外星生物
  • 美媒:地球是宇宙生命大贏家 外星生命或已滅絕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22日發表題為《研究:人類沒有發現外星生命可能是因為它們都死了》的文章稱,很快,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就會令我們得以窺見遙遠天宇那些史無前例的奇妙景象。我們將機器人送上了火星,以尋找這顆紅色星球遠古宜居的蹤跡。我們的射電望遠鏡對準了神秘的星球,以傾聽那些喧囂嘈雜的來自外星文明的聲音。然而儘管如此,我們連個外星微生物的影子都沒找到。
  • 探索 美媒:地球是宇宙生命大贏家 外星生命或已滅絕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22日發表題為《研究:人類沒有發現外星生命可能是因為它們都死了》的文章稱,很快,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就會令我們得以窺見遙遠天宇那些史無前例的奇妙景象。我們將機器人送上了火星,以尋找這顆紅色星球遠古宜居的蹤跡。我們的射電望遠鏡對準了神秘的星球,以傾聽那些喧囂嘈雜的來自外星文明的聲音。
  • 這個星系很可能存在生命,有7顆「超級地球」,其中3顆在宜居帶
    銀河系中這個星系很可能存在生命,7顆超級地球,有3顆在宜居帶宇宙中像太陽一樣的恆星非常多,宇宙中的恆星數量難以計數的多,銀河系都有幾千億的恆星,更不用說整個宇宙了,宇宙中連銀河這樣的星系都有無數個。現在科學家們為了尋找到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一直在對系外行星進行尋找和觀測,而現在的技術手段有限難以觀測到很遠,不過科學家們發現一個非常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系,其擁有多達7顆行星。科學家們在尋找外星生命以證明人類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的同時,也是在尋找人類未來能夠移民的最佳星球,像太陽系這樣擁有眾多行星的星系比較少見,也可能是受限於目前的觀星技術不足。
  • 滅絕的外星文明或有助於拯救人類
    北京時間6月14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滅絕的外星文明將有助於拯救人類!
  • 宜居行星適合人類居住嗎?科學家發現其他行星可能不存在外星文明
    宜居行星適合人類居住嗎?科學家發現其他行星可能不存在外星文明宇宙中有許許多多未知的秘密就像一個人的命運永遠不可能是預測一樣,最近幾年,無論是社會學家還是科學家都有一個統一的認識,那就是地球已經開始不適合人類繼續生存了。
  • 地球處於太陽的宜居帶並且誕生了生命,有著太多的巧合
    ,而&34;則不一樣,它的表面溫度為零下100多度,有液態的海洋,科學家還推測&34;可能有生命存在,將來人類探索宇宙,可以在&34;建設中轉站,因為它有水。木星距離地球7億公裡之遙,這麼遙遠的距離它應該對地球沒什麼影響,大錯特錯,木星對地球來說相當重要,它如同一把大傘一樣為地球遮風擋雨,1994年7月17日的慧木相撞事件,直徑為5千米的&34;彗星撞向木星,接近木星後分裂成12塊碎片,此次撞擊相當於10億顆廣島蘑菇蛋的能量,撞擊造成的最大創面直徑大約3萬公裡,比地球的體積還大,使得龐大的木星大氣層氣流成分發生了變化,幸好木星上沒有生命存在
  • 外星文明真的存在嗎
    說起外星文明存在嗎,有這麼兩個觀點,一個是不存在,一個是存在。只是在如今隨著大眾知識水平的提高,大家普遍都偏向於存在外星文明。哲學思辨來看,如果世界只存在地球的生命文明,是不是太浪費宇宙這麼大的空間了?而要證明外星人存在的可能,則有兩個相對出名的人,用概率來看外星文明是否存在。
  • 太陽變為紅巨星 宜居帶將外移
    據國外媒體報導,土衛二和木衛二因為其表層之下深埋著巨大的海洋,因此它們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
  • 探測器在金星上發現古城遺址,外星文明或真的存在,如今去哪了?
    經過百年的研究探索,科學家們目前普遍認為,生命應該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這就意味著,人類並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文明,除了人類之外,還有一些外星文明我們尚未發現,那麼,他們都在哪裡呢?太陽系中會有他們的身影嗎?
  • 宇宙最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八顆星球
    按照科學家們制定的標準來說Kepler-442b事實上比地球更適宜居住。這顆巖石星球發現於2011年,它就處於恆星系統的宜居帶中。科學家們估計它的質量接近地球質量的四倍,但是目前無法確定它的大小。Alpha Centauri是4光年外的一顆三星系統,最近霍金和米爾納宣稱計劃向那裡發射納米衛星搜尋外星生命。天文學家們認為有很大的機會在其中一顆恆星的宜居帶中存在類地星球。
  • 新視野號在宇宙中發現「超大型生物」,外星生物真的存在?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宇宙充滿著幻想,非常好奇宇宙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地球只不過是一顆小小的星球,就已經誕生了眾多的生物,這已經算是一個奇蹟了。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人們開始走出地球探索外太空,所以不少科學家都開始猜想:地外生命究竟是怎樣的呢?
  • 宇宙中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行星或許比預計的還要少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7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研究大大減少了可能存在外星人的行星數量。過去,科學家會根據行星到其圍繞的恆星之間的距離劃定「宜居帶」。如果某顆行星(比如地球)到恆星的距離剛剛好,表面允許液態水存在,就會被視為「宜居星球」,而研究人員指出,雖然這一定義對簡單的單細胞微生物適用,但對從海綿到人類的複雜生物而言,就不一定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