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論上講,白矮星和褐矮星的周圍都具備形成「宜居帶」的條件。 |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在宇宙極端環境中發現有系外行星的存在,最新研究認為,這些處於「宜居帶」上的行星在過去或也曾出現過生命跡象,不過即使真的如此,如今也早已滅絕。
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中,不排除有一些是圍繞白矮星或褐矮星運動的,白矮星、褐矮星雖然與太陽很不相同,但都能發光發熱,從理論上講,白矮星和褐矮星的周圍都具備形成「宜居帶」的條件,因此圍繞它們運行的行星具有適合生命存在條件的可能性較大。
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認發現了圍繞白矮星或褐矮星運行的類地行星,但這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但來自德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圍繞白矮星或褐矮星運動的行星非常不利於生命存在。處於「宜居帶」內側邊緣的行星上會發生失控的溫室效應,例如金星。溫室效應產生的高溫會除去行星表面上的水和一切生命存在的機會。
白矮星和褐矮星與正常的恆星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逐漸冷卻而變得暗淡。隨著它們的冷卻,它們周圍的「宜居帶」會逐漸往裡收縮。因此,即使今天在它們的「宜居帶」中央發現了類地行星,但在過去卻是處於致命的內側邊緣。
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羅尼•巴內斯(Rory Barnes)說:「假如今天我們發現了處於白矮星和褐矮星『宜居帶』上的行星,在過去它們也曾經歷過消滅生命的過程,但即使今天它們處於『宜居帶』的中心,也已經是顆死亡星球了。」(編譯:雙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