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大峽谷 | 程志遠
冬日的巴山大峽谷內雖已下雪結冰,但依然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建設景象,作為四川省宣漢縣「1號工程」的巴山大峽谷提檔升級綜合開發建設工程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每天都會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就怕下雨下雪延誤工期。從縣城到景區車程近三個小時,他每個月至少去兩次,現場督導施工進程,有時乾脆就住在山上。全縣各局委辦更是集中優勢力量,保證項目建設順利進行。一個景區的提升開發建設為何被縣委、縣政府列為「1號工程」,成為舉全縣之力推進的頭等大事呢?
宣漢給出的答案是,這個項目建成後,將有效帶動9萬多貧困人口脫貧,真正實現生態美、百姓富,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依託。
建設中的崖壁棧道 | 程志遠
宣漢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地處川東北大巴山南麓。在這裡,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維舟創造了「一縣成軍」的奇蹟,孕育了向守志、王定烈等10位新中國開國將軍。這個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老區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四川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最多的縣。2014年,宣漢有建檔立卡貧困村211個、貧困人口20.94萬人;截至2016年底,還有貧困人口10.34萬。
宣漢東北部的巴山大峽谷是川東北珍稀動植物集中分布區和生物基因庫,山勢奇特,河水清澈,溶洞成群,古蹟眾多。雖說有著美麗的綠水青山,可是山太大、水太深,以前不通公路,要騎馬再步行8個小時才能進去。為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宣漢提出「基礎圍著旅遊建」的區域整體開發思路,將發展全域旅遊作為精準扶貧的抓手,把巴山大峽谷旅遊扶貧綜合開發項目作為全縣的「1號工程」。
從區位來看,巴山大峽谷位於成都、重慶、西安「西三角經濟圈」腹地,明年開工的西(安)渝(重慶)高鐵建成後,景區到成都、重慶、西安三個中心城市均不超過兩個小時,再加上鄰近的南充、安康等8個地級市,有7000多萬人的客源市場。
「以旅遊大項目帶動大脫貧、促進縣域大發展,是縣委、縣政府經過深思熟慮、反覆考量作出的決定。」唐廷教說,宣漢縣有10萬多貧困人口,這個項目建成開業後,將直接帶動巴山大峽谷片區102個貧困村、9萬餘名貧困人口脫貧,輻射帶動周邊21個鄉鎮、46萬餘人增收致富。
當前,宣漢縣委、縣政府正大力實施「全域旅遊」「開發扶貧」戰略,堅持把發展旅遊產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的主攻方向,「全域旅遊」已上升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三大戰略」之一。宣漢縣旅遊局局長王盛輝說,「目前,宣漢已將80%以上旅遊資源條件好的貧困村納入全縣旅遊景點規劃打造,讓旅遊與扶貧有機融合。」
在宣漢,旅遊已成為脫貧攻堅的主抓手,旅遊開發的主陣地,已成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巴山大峽谷 | 劉乾坤
在對資源稟賦和市場潛力反覆論證的基礎上,宣漢縣委、縣政府立足旅遊扶貧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將未來的巴山大峽谷定位於建成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川渝陝接合部龍頭景區、全國旅遊扶貧試驗區。
巴山大峽谷於2016年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為何運營不到半年就暫停開放進行提檔升級再開發呢?唐廷教說,僅巴山大峽谷所處的川渝陝接合部就有14個市(區、縣)2540萬人,擁有巨大的旅遊市場,但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不多;就宣漢而言,全縣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4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5個,還沒有5A級旅遊景區。發展旅遊業亟須龍頭景區帶動,更重要的是,這一景區提升項目的綜合開發將覆蓋更多貧困區域,帶動更多貧困人口脫貧,驅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
據了解,巴山大峽谷景區總體規劃面積575.1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面積298.3平方公裡,由溪口湖生態觀光區、巴人谷民俗休閒區、羅盤頂養生養心區、桃溪谷體驗度假區四大板塊組成,以核心景區和北京卡賓滑雪場、原央視著名導演哈文執導的巴文化大型情景史詩劇《夢回巴國》等項目為支撐,致力打造中國最大的嶺脊峰叢觀景平臺、中國最適宜的避暑康養勝地、中國南方最大的天然滑雪場、全國巴文化高地四大品牌。景區預期分兩期建設,總投入超200億元,其中第一期預計投入130億元,力爭2018年9月底開門迎客,2020年建成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旅遊扶貧示範區,實現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以上、旅遊綜合收入20億元以上。目前,巴山大峽谷旅遊扶貧綜合開發項目各項建設工程正在快速推進。
事實上,通過發展旅遊業開展精準扶貧、提升縣域經濟,已讓宣漢嘗到了甜頭。近些年,宣漢堅持「一個幸福美麗新村就是一個旅遊景點」的發展思路,注重民俗特色保護,保持農村形態,打造明月川東蓮鄉、茶河聖水桃園、廟安花果山等幸福美麗新村96個,龍泉黃連村土家新寨、雞唱坪村成功納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試點村,洋烈新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模範村。2016年,全縣接待遊客51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1.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31%,通過旅遊產業帶動2.62萬人脫貧。全縣GDP達242.5億元,全省排名44位、川東北經濟區中排名第4;財政收入15.8億元,全省排名28位、川東北經濟區中排名第1,區域競爭力明顯增強。宣漢縣也已成為四川省旅遊扶貧示範區。
巴山大峽谷運營時的激情漂流項目 | 張勇
扶貧攻堅的仗有多難打,宣漢的幹部群眾深有體會。90年代初,宣漢一位交通局局長在搶修扶貧路時犧牲在那裡。唐廷教也曾兩次遇險:一次是在桃溪谷調研,因鄉長突發低血糖沒能接上他們,而避開了山洪;一次是在羅盤頂調研,下山時司機發現剎車失靈,通過緊急制動,車停在了懸崖邊上。
「無論多難多苦,一定要把巴山大峽谷建成。」正是緣於這樣的決心,宣漢縣為「1號工程」組建了最強的工作團隊:熟悉旅遊和工程建設的縣領導任指揮長,實踐經驗豐富的科級幹部任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成立巴山大峽谷旅遊開發公司,熟悉市場經營和企業管理的專業人員進入公司管理層,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幹部擔任景區所在鄉鎮黨政「一把手」。
為確保科學發展,宣漢堅持政府主導規劃一張圖,政府先期投入40億元,把路、電、水、寬帶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到位。對適宜社會資本進入的項目,通過分項目招商;對一時不能招商的項目,由政府控股的巴山大峽谷旅遊開發公司先期建設,確保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所有要素一次到位。該項目還引進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提前介入,對景區建設管理進行指導,對景區市場化運行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在積極探索景區建設與脫貧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方面,該項目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務工帶動脫貧。項目建立了「片區貧困勞動力資源資料庫」,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到景區務工,貧困群眾務工人均年增收可達2.5萬元以上,實現「一人務工、全家脫貧」。二是資源入股帶動脫貧。將景區開發區的土地、林地等資源折價入股,景區建成運營前按田600元/畝/年、地400元/畝/年、林地250元/畝/年的標準對貧困群眾進行補償;景區建成後,巴山大峽谷旅遊開發公司將拿出門票收入的10%按「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方式進行分紅;景區上市後實行持股分紅。三是就業幫扶帶動脫貧。根據貧困群眾年齡結構和就業能力,結合崗位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在家門口就業。四是產業聯動帶動脫貧。依託「牛、藥、果、茶、菌」五大特色產業和巴山大峽谷土特產品,組織貧困群眾規模化生產土蜂蜜、老臘肉等旅遊商品,打造百畝花海16個、千畝果園18個、十萬畝藥材基地4個,讓貧困群眾在旅遊配套產業中受益。五是經合組織帶動脫貧。突出能人和經合組織培育,通過能人+貧困戶、能人+公司+貧困戶、經合組織+貧困戶等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同時,強化景區對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每年分配景區收入的2%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
「曾經遭受嚴重水災的宣漢洋烈水鄉變為如詩如畫的旅遊新村後,日最高接待量達3.8萬人次。我們有信心讓巴山大峽谷也迎來大量遊客。」唐廷教說,在「打造一個景區、活躍一帶經濟、帶動一方脫貧」的思路下,巴山大峽谷景區必將成為旅遊扶貧的生動樣本和鄉村振興的鮮活案例。
來源:中國旅遊報
編輯:龔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