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 《消費主張》)今天是宣漢縣樊噲鎮于濤家裡殺年豬的日子,和全國很多地方一樣,這可是當地土家族人過年時的一件大事。這不一大早周圍的鄉親都趕到于濤家裡來幫忙。
于濤是土家族,從小生長在宣漢。
今天家裡殺年豬不僅是要為過年做準備,還要宴請自己的師兄弟。
臘豬油又名臘油,在臘月天,收取新鮮豬脂肪,板油來製作臘豬油,除了豬板油,豬血也是要用來製作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血餈粑」。
就在于濤一家忙著殺年豬的時候,在幾十公裡外,宣漢縣渡口土家族鄉的黃金美也正在忙著排練,土家族的傳統舞蹈。
錢棍舞是流傳在巴山大峽谷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一根三尺長的竹棍兩端,嵌上幾枚銅錢,再綴以流蘇,這就是舞者們手中拿的錢棍了。
對于于濤來說,今天最隆重的除了殺年豬,那就是採購過年用的牛排了,這也是他們宣漢縣的一帶特色,蜀宣花牛肉,這是製作土家吊鍋的上好原料。
宣漢盛產牛肉乾製品,而「蜀宣花牛」的肉質細膩有韌性,不僅做牛肉製品也是做土家吊鍋的好原料。
蜀宣花牛外形發黃帶有白色斑塊,這是因為它以宣漢黃牛為母本,選用原產於瑞士的西門塔爾牛和荷蘭的荷斯坦乳用公牛為父本雜交的牛,乳肉兼用。
于濤這邊忙著殺年豬、買牛肉,黃金美則正要去土黃鎮「趕大集」。雖說離過年還有二十多天,但是集市上的商品可真不少,豬腿、豬蹄、豬尾巴,雞鴨魚肉,吃的穿的用的樣樣齊全。
北方人叫趕集,土家族人則叫趕場。集市上自家養的雞鴨鵝齊上陣,各種醃製曬乾的豆角、豇豆、土豆片則擺起了長龍。老鄉們背著竹簍,就像過年一樣熱鬧。
黃金美今天趕場可是帶著任務來的,她要在集市上採購一隻土雞,用來製作宣漢宴席上不可少的「麻辣雞」。
在市場的一角,很多村民正在灌制過年用的香腸。黃金美告訴我們,土家的臘香腸和其它地方略有不同,口味上要更麻更辣,因為山區溼度大,到冬季要吃一些麻辣來祛除溼寒。
就在黃金美趕集買年貨的時候,于濤已經回到家中開始製作臘豬油。
臘豬油又名臘油,
在重慶、湖北、湖南、貴州等地,家家戶戶過年都會殺年豬,吃不完的豬肉會被醃製起來,做成臘肉。
同樣,新鮮豬油也會被醃製起來,做成臘豬油,一年四季可以吃,不會變質。
先將新鮮豬板油均勻撒上鹽,然後塗抹均勻,然後從一邊開始裹成圓筒狀,在裹的過程中也要邊裹邊塗抹鹽,最後用棕葉子捆好掛在土灶上經受煙火的燻制。
當經過數月的煙火醞釀之後,新鮮的豬油便成了實實在在的臘豬油了。這種臘豬油食用起來首先是特別香,其次是存放時間較長。于濤告訴我們臘豬油越陳久越好,三年以上為佳品。
燻制好的臘豬油,顏色金黃髮亮,用來做湯既提鮮又提味。
于濤告訴記者,原來這裡很窮,很多人在外打工都不願意說自己是哪裡來的。
但現在經濟發展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宣漢人覺得非常自豪。
自己的家鄉變成了景區,于濤決定帶著自己的師兄弟,回來開餐館,讓更多人來渡口旅遊的人品嘗到他們這裡的特色,感受土家人熱情。
這不馬上過年了,他要在自己的家裡宴請兩年前一起回來打拼的師兄弟和家人。
今天要做的第一道菜就是奶奶教給他的土家族傳統美食「血餈粑」。
于濤家的血餈粑剛端上蒸籠,黃金美也已經回到家裡開始忙碌起來,一是準備今天的土家族家宴,二是等待一位特殊的客人。
于濤:
「把糯米粉、鹽巴、生薑、大蒜、花椒麵、辣椒麵,還有今天早上我們殺好的豬血,然後抓均勻,可以炒著吃,蒸著吃,因為豬血不能放很久,所以老人願意用這種方法來做,因為是紅色的象徵來年紅紅火火的,一會要做成圓的,代表團團圓圓的。」
掛燈籠,貼對聯,迎接下午來家裡做客的親人,黃金美和侄媳婦準備製作土家八大碗和自己拿手的麻辣雞來招待親人們。
在土家族的傳統中,土家宴席菜又被稱為土家八大碗。
為什麼叫做八大碗呢?是因為古時候,土家族人請客人吃飯辦酒席,一般都是安排八人一桌,一桌八樣菜,所有菜品均用大土碗盛裝,久而久之,土家八大碗也因此而得名。
宣漢土家族鄉分為: 三墩土家族鄉、漆樹土家族鄉、龍泉土家族鄉和渡口土家族鄉。由於地處大巴山深處,保留了最原生態的土家風情和土家文化傳統。
當地的土家族非常好客,每當來客,必定要擺上滿滿一桌的美食盛情款待。
「土家八大碗」,碗碗有文章,可以說簡單而不失大雅,平淡而又不失美味。
宣漢土家族,大多數居住於大巴山境內,奇峰飛瀑,危巖峭壁往往就是家門口常見的景色。 群峰連綿,水流湍急,空氣清新,景色宜人等詞語都無法將大巴山的壯麗與神奇一概俱全。
而正是如此的美景才造就了宣漢可愛的土家族人,也造就了這裡美食的特殊性。
這裡的土家人喜吃麻辣去除溼寒,麻辣雞的做法就體現了這一特點。
將煮好晾乾的土雞切塊,加入鹽,醬油,花椒,胡椒粉攪拌均勻,醃製一個小時,之後開始製作辣椒油。
鍋裡倒入菜籽油, 將香葉、桂皮、八角、草果、山奈倒入熱油中,煸出香味,加工好的熱油澆在自製的辣椒麵上,不停地攪拌。
等油晾涼,用過濾後的辣椒油浸泡在拌好的雞肉上,紅彤彤、油亮亮的十分有食慾。
土家族的麻辣雞和其他地方的麻辣雞略有不同,其麻辣味濃,幹香美味,富有嚼勁,辣而不燥,麻而不木,嚼起來連骨子裡都飄香四溢。一口下去,麻香滿津,讓人忍不住流起口水來。
燒白,是宣漢土家八大碗宴席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燒白大都是用三線五花肉醃製,油炸,切片配以醃製的鹽菜蒸製而成。
蒸好的燒白肥而不膩,嚼上一口糯香爽口,非常香甜。
土家族生活在山多田少的山區,因此飲食習慣和當地的地理環境有相當緊密的聯繫,他們主食以稻穀、玉米為主,雜以小米、紅薯和土豆。 所以土豆也是土家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在于濤家的宴席上,紅燒吊鍋牛排和土豆搭配,牛排的幹香被土豆充分吸收,味道也變得美妙起來。
用土豆製作的佳餚還遠不止這一道菜。
油炸好的土豆,配上皮蛋踹辣椒,皮蛋的味道融入了辣椒裡,再沾上綿軟的土豆,味道感覺很奇妙,有機會來到大巴山你一定要親自嘗一下。
麻辣牛肉、酸辣肉絲,血餈粑,吊鍋牛肉再配上當地各種原始的野菜,這一桌宴席就基本準備停當。
在黃金美家八大碗的大酥、紅燒肉、燒白、粉蒸肉都已經上了蒸鍋,接下來開始準備腊味。土家人的宴席上必須要有腊味,這個腊味可不是辣椒的「辣」而是臘月的「腊味」。
只要是土家人,就會有深厚的臘肉情懷。
年年冬天殺豬炕臘肉家裡來客了,首先奉上一杯香茶,切一刀臘肉,用稻草燒皮,油吱吱作響,香氣四溢,讓人口水直流,訪親拜友,也是少不了提上一塊臘肉,臘肉是土家最珍貴的禮物。
土家臘香腸那種清香、那種腊味,在未嘗之前,你一定無法想像,當你品嘗以後,它會留給你永恆的記憶,讓你回味無窮。那醇香而油膩的感覺極度刺激味蕾,品嘗之後,會使你情不自禁地讚嘆不已。
在土家臘肉中,臘香腸應是當之無愧的土家菜餚「閨秀」。
宴席上的腊味一定要有頭有尾,寓意著土家人做事要有始有終。
宣漢巴山大峽谷緊挨重慶,飲食方面也吸收了其它地方的特色,比如這道羊肉格格。
但土家族的羊肉格格並不是簡單的重合,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
宣漢縣巴山大峽谷核心區的居民,隨著大峽谷景區的開發,日子越過越紅火,很多像于濤一樣在外打工的人回到家鄉,開餐廳辦民宿。以前60%的人都在外打工,如今90%的人都回鄉創業。要是有機會來到宣漢,這裡的美食還有很多,比如徐鴨子、老臘肉等等。
到巴山大峽谷去轉轉,感受一下那裡的年味,品嘗一下麻辣雞和八大碗。
播出通知:
1月13日19:28央視財經頻道CCTV2《消費主張》播出《家鄉的年味:四川宣漢》,次日16:29重播,敬請關注!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