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一棵,四川發現一種已滅絕杜鵑花,發現者稱需搶救性保護

2020-12-03 科普大世界

杜鵑花是一種常見花卉,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等,早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觀賞植物,花卉市場東西非常多,但是杜鵑花可並非只有一種,如今全世界的杜鵑花至少有上千種,但大部分都是人為培育出來的。

5月26日,有媒體報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在四川省涼山州進行野外考察時,在對某山區開展為期2天的調查過程中,在深山中發現了一株花團錦簇的杜鵑,隊員們表示從未見過這樣的杜鵑花,經過與已知的杜鵑品種模式標本比對和中國植物志核對,確認發現了這顆杜鵑花為枯魯杜鵑。

已有的資料顯示,枯魯杜鵑產於中國四川西南部木裡縣,主要生於海拔3350-3550米的松林中。最早發現於1929年9月,一位叫洛克的美國植物學家在四川西南部的枯魯山區採到一份枯魯杜鵑標本,但當時未命名。

1953年時,該杜鵑標本被作為粘毛杜鵑的變種發表,世人才知有這種杜鵑,1978年該物種被提升為單獨的種類,中文名以發現地命名為枯魯杜鵑。

但是這種杜鵑十分少見,從1929年發現他之後,只在2008年時,有植物學家在野外考察時在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發現了「疑似枯魯杜鵑」,部分被製作為標本,並且被收入為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

2008年之後,植物學家們再也沒有在野外發現它,於是在2013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以及覃海寧等(2017)發表的《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裡,枯魯杜鵑都被評估為「野外滅絕(EW)」。因此此次重新在野外發現這種杜鵑,對其物種的延續來說有重大意義。

枯魯杜鵑和其他杜鵑一樣是一種灌木,葉片形狀也很相似,葉柄和花柄處有粘毛狀物,花朵較大,以粉紅色為主,非常美麗。考察人員表示,因為目前已知這種野生杜鵑全球僅一棵,有必要對這種杜鵑進一步採取「地毯式」系統調查,徹底摸清該物種的資源本底,同時開展「搶救性保護」和系統研究工作。

註: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若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光明網》5月27日文章《僅1株!中國發現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網友:千萬不能說在哪兒~》

相關焦點

  • 滅絕後再次「復活」!全球最珍貴的花在四川現世,全球僅此一株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全球30多萬種植物,中國佔了十分之一,高等植物35784種,其中1萬5千多種植物是中國特有的。比起動物的滅絕,植物的滅絕反而很少引起人類關注,大多數人能說出近幾個世紀滅絕的哺乳動物或鳥類的名字,但很少有人能說出一種已滅絕的植物的名字。而在近日,「野外滅絕」多年的枯魯杜鵑再次「復活」,在四川現世。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四川西南部的枯魯山區採到一份杜鵑標本,這株杜鵑幼枝密被腺頭剛毛。葉革質,卵形至披針形或橢圓形。
  • 宣漢對崖柏實施搶救性保護 已處於滅絕邊緣
    原標題:宣漢對崖柏實施搶救性保護 已處於滅絕邊緣   崖柏   近日,宣漢縣林業局編制完成了《宣漢縣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崖柏拯救保護項目建設方案》,將建保護站和配備護林人員,加強野生植物崖柏的保護和繁育。
  • 「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重新被發現
    近日,中國科學家在野外考察過程中重新發現早已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由於目前僅在野外發現一株,亟需進行「搶救性保護」。
  • 科學家重新發現被認為滅絕的枯魯杜鵑,調查了兩天僅發現一株
    科學家重新發現被認為滅絕的枯魯杜鵑,調查了兩天僅發現一株  Connor Feng • 2020-05-26 11:45:
  • 這個野外滅絕的生物,中國竟發現了!
    1株曾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被發現!據人民日報和中新網報導,近日,中國科研人員在野外考察過程中重新發現已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這一天剛好是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樣性日」。馬永鵬攝枯魯杜鵑曾被認為野外滅絕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四川西南部的枯魯山區採到一份杜鵑標本,但未命名。
  • 四川瀘州發現兩座宋代古墓,正進行搶救性發掘
    原標題:四川瀘州發現兩座宋代古墓,正進行搶救性發掘澎湃新聞從四川成都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成都發布獲悉,日前,在瀘州市龍馬潭區羅漢街道邱坪村一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在工作中突然發現古墓,隨即通知了相關部門。
  • 這個被宣布野外滅絕的生物,竟在中國被發現了
    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四川西南部的枯魯山區採到一份杜鵑標本,但未命名。
  • 莆田發現「四川蘇鐵」恐龍曾把它當飯吃
    據悉,這兩種植物都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目前在世界上的數量已經很少。據悉,此次發現的四川蘇鐵有12棵,其中樹齡最大的已達上百年,發現的水松有13棵,樹齡最大的已超過600年。1.是「植物活化石」最大一棵在沙縣「這種植物曾是恐龍的主食。」
  • 四川發現特有新物種,葉如鋸齒花黑色,全球不到500株極度瀕危
    四川珍稀植物眾多,日前發現植物新種——巴朗山雪蓮。經過初步估計,全球不到500株,比大熊貓還要珍貴。巴朗山雪蓮是四川特有種,剛發現就被列為「極度瀕危」植物。它到底是什麼樣的植物?
  • 金堂發現大型崖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隊已入駐進行搶救性發掘
    【金堂發現大型崖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隊已入駐進行搶救性發掘】天府文化據悉,該墓群位於一處工地,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正對此進行搶救性發掘。此前,在距該崖墓群幾公裡外的十裡村6組,也曾發現90餘座東漢至兩晉崖墓群,是四川地區同時發現成漢墓葬最多的考古項目。現該墓群的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崖墓喪葬習俗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 最惜杜鵑花爛漫,春風吹盡不同攀——杜鵑花
    據記載,唐貞觀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鵑品種栽培,最有名的是鎮江鶴林寺所栽培的杜鵑花。宋代對杜鵑花的栽培又有新的發展,詩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鵑花於庭院:「造物私我小園林,此花大勝金腰帶。」說明杜鵑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見。明代,對杜鵑花又有了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如志涼《水昌二芳記》,1563年《大理府志》、1587年李時珍《本草綱目》、《徐霞客遊記》等刻本中都有不同程度關於杜鵑花的品種、習性、分布、應用、育種、盆栽等記載。
  • 走進杜鵑花
    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對杜鵑花情有獨鍾,不但寫下了許多讚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寫下了「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終於移植成活,詩曰:「忠州洲裡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
  • 消失百年的枯魯杜鵑,被重新發現一株,看來一睹芳容
    在康塢大寺周圍的山區發現了一株花團錦簇的杜鵑,經確認為消失百年的枯魯杜鵑,目前僅發現一株。花草樂小編帶您來一睹芳容吧。枯魯杜鵑枯魯杜鵑是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四川西南部的枯魯山區發現並命名2013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裡,枯魯杜鵑均被評估為野外滅絕(EW)。
  • 一種在侏羅紀時期就已經存在的植物,全球只剩1棵,還是一棵雄樹
    伍德蘇鐵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樹木,因為這是一種雌雄異體的植物。最初,伍德蘇鐵被發現的時候是在1895年,它的葉子非常像棕櫚樹,同時伍德蘇鐵還非常的高大。當植物學家約翰.梅德利.伍德第一次發現伍德蘇鐵後,大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人們認為伍德蘇鐵是一種全新的物種,因此人們就以第一個發現人的名字命名了。
  • 全世界最珍貴的樹在浙江現身,雌雄同株,全球僅此一棵
    除了這個家喻戶曉的稀有動物,還有一種植物,比大熊貓還要珍貴,在全球範圍內僅有一株,只有在我國的浙江才能夠見到,這種植物叫做普陀鵝耳梗。「地球獨子」在我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佛頂山慧濟寺的西側,有一棵高約十四米、樹冠覆蓋面積72平方米的樹木,在1930年的時候被我國的植物學家鍾觀光發現,這棵樹的樹齡達到了兩百年以上,經過研究發現,這棵樹應該是樺木科,鵝屬喬木。
  •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圖)
    > 責任編輯:何路曼   中新網11月1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了一種猴子新品種——波巴葉猴。
  • 全世界僅一棵,還有專人看護,這棵非常稀有的樹就在中國
    在大自然中,樹可以說是一種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生物了,人們出門隨處可見,可往往最普通的東西最不被人們所珍惜,人類為了經濟的發展,大肆的砍伐樹木,破壞森林,導致很多森林變成了荒地沙漠,最後給人類帶來泥石流,沙塵暴,洪水等一系列自然災害。
  • 【植物科普】杜鵑花在我國的歷史
    有關杜鵑花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漢代有書,名叫《神農百草經》,該書認為一種黃色杜鵑花是有毒植物。在當時,杜鵑花還是一種藥用性植物。唐代唐代,早已出現了觀賞性杜鵑花。此時的人們,已經發現了杜鵑花的觀賞價值,開始大量種植。在王宮花園、平民家中都種有杜鵑花。
  • 科學家稱50年後一半物種將滅絕,回顧10種已滅絕動物的最後影像
    但是根據我們的結果得出,如果人類活動造成更大的溫度升高,我們將損失超過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動植物的物種」;2019年5月,由聯合國支持的由全球145位專家彙編的報告發現,近幾十年來,多達100萬種動植物的物種受到滅絕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