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天文學的「祖師爺」

2021-01-09 天文在線

三千年以前,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兩個偉大的文明,它們都給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個是巴比倫帝國,另一個是中國。他們在天文學上的貢獻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古巴比倫的天文學是通過希臘人帶給我們的,而中國的天文學是獨立發展起來的,它在中國的傳統中寂靜無聲,其震懾人心的輝煌直到20世紀才華麗地展現在西方人面前。

1675年,一位中國天文學家和精緻的渾天儀。圖源:維基百科

中國和巴比倫的古代文化存在著地域上的區別,但是它們也存在著一些共同特點,其中最有標誌性的一點或許就是它們都是偉大的河流文化。在中國,說到河流,自然是指黃河和長江。難道是在控制大河沿岸的農業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在早期刺激了我們稱之為文明的複雜而有組織的生活方式嗎?大河是貿易和交通的天然要道,再加上遼闊無邊的天空與一望無垠的大地相互映襯,一定使古人不斷地意識到天體的運動。隨著文化變得越來越複雜和書面記錄的使用,人們開始意識到,天體的節奏或許可以加以利用以便更好地組織公共和宗教生活。

早在公元前2000年,天文學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持久的影響。現代江蘇將軍崖的巖畫清楚地描繪了太陽、月亮、明亮的星星和銀河系,這可能就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圖。在公元前1500年的商朝,牛

和鹿的肩胛骨被用來佔卜,現今為止,中國考古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許多這樣的骨頭,其上記錄著古代的許多天文事件。

將軍崖巖畫 圖源:百度百科

國王的科學

中國在天文學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的文明已經產生了跨越數千年的觀測結果。這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將天、地和政治穩定聯繫在一起。在這種文化中,國王和後來的皇帝被看作是肩負著維持世界和平秩序的重任的神聖人物。如果一個皇帝是明智公正的,那麼這個國家的一切都會很順利——河流不會決堤,流行病不會盛行,糧食收成富足,更重要的是,天上的星圖是有規律的。但是,如果一個皇帝是殘暴惡劣的,那麼甚至天空也會變得不正常,天空中「客星」(如彗星或超新星)的出現,擾亂了夜間的寧靜,月亮變成血紅色,太陽也被惡龍攻擊。

正是由於天文學在給皇帝提供指導方面明顯的政治和宗教作用,中國天文學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在一個特定的機構內,即官員機構中的天文局。

正如今天的中央情報局不歡迎外來者獲取、解碼和傳播「絕密」情報一樣,當時的中國不允許非政府官員插手「敏感的」天文學知識。隨著中國人對天空進行的一年年孜孜不倦的觀測,天文相關的記錄不斷增加,他們開始在這些記錄中發現一些固定的模式。

中國星空圖

到公元前500年,他們已經認識到以19年為一個周期的模式的存在,我們後來稱之為太陰周。到公元600年,他們已經發展出了經驗法,使他們能夠做出相當可靠的月食和日食預測。然而,他們也非常清楚計算時間的兩種必要方法之間的不兼容性——他們利用月相歷使每日的生活變得更便利同時通過受太陽在二至點和二分點運動支配的陽曆來決定農業季。

它是曆法天文學,其目的是為皇帝在創造秩序的過程中提供建議,同時這又進一步給中國天文學帶來了持續而巨大的發展。從遠古到近代,關於天文的記錄被人們編纂、研究和分析,人們還在其中發現了偉大的算術周期。例如,皇家的天文學家們就是用這種方法在公元500年確定了一年的長度為365.24天,這與現代天文學家所接受的長度相差無幾。

但是,中國朝廷的天文學家是如何在實踐中研究天空的呢?首先,他們把天空劃分為五個「宮」或區域,包括環極星的「紫宮」和另外四個分別代表東方、西方、南方和北方的地方。當天體穿過這些宮時,它們的位置和任何異常都被記錄下來。其次,他們根據木星在其12年軌道上的不同位置,將天球赤道劃分為12個區域。中國古人還認識大約284個獨立的星群或星座,儘管中國星群的組成比我們從古代中東繼承的星群要小得多。

測量不同季節的太陽高度對於收集年曆數據一直是至關重要的。起初,中國的天文學家用一

根長約2.5米(8英尺)的竹竿來做這個實驗,精確地記錄一年中某一天的影子有多長。如果有足夠長時間的觀測——可能是幾十年或幾百年——這樣的影子觀測可以平均出來,得出一些相當準確的結果。如果把竹竿換成巨大的石制儀器,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在石制儀器裡,一縷陽光從高塔上的一個小洞裡射進來,落在水準儀上,水準儀恰好位於子午線的平面上。例如,天文學家郭守敬在1276年建造的40英尺高的觀星臺,至今仍完好無損地屹立在河南告成鎮。

渾天儀矗立在北京古代天文臺的院子裡 圖源:維基百科

和希臘人一樣,中國人也完全獨立地建造了巨大的青銅渾天儀,作為描述天球赤道、子午線和黃道的參考物,最早是由公元前12世紀的落下閎所發明。這些「渾天儀」可以用來觀測子午線以外天體的角度,相當於現代天文學家所說的赤經和赤緯角。這些巨大的設備中,有幾個倖存了下來,而且除了作為相當精確的測量時間的工具(在赤道坐標上工作)之外,它們也是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長期以來,中國的工藝一直是一個傳奇,不僅指那些已經被我們熟知的瓷器和玉器的工藝,也指大型青銅工藝品的鑄造。像帶有中國幾何學的所有圓形刻度儀器一樣,渾天儀也不是360度,而是365又1 / 4個數字,這些數字是根據太陽每天在天空中運行的單位計算出來的。這個天

文上精確但幾何上笨拙的數字(365又1 / 4不可能再細分成90°那樣的洞)可能是中國從未發展出基於球面三角形和球面內點的幾何天文學和宇宙學的原因之一。事實上,中國學者從來沒有像希臘人那樣,把「哲學幾何」作為想像空間的一種方式,希臘人他們繼承了巴比倫人的黃道十二宮,將黃道分成12等份,每等份30度,稱為1段。這也許就是我們360A°圓的起源。

星象

西方天文學是圍繞託勒密的48個星座建立起來的,但中國天文學家認識了近300個星座。它們是由較小的星群組成的,每個星群的星星通常不超過六顆或七顆。到公元1193年,最終的中國星座圖編撰完成,作為未來南宋皇帝的教材,已經有1565顆單獨命名的恆星了。中國的星座大多非常古老,很少與西方的星座相對應。例如,希臘的九頭蛇星座(水蛇星座)群,在中國系統中被分成了三個以上的組。

東方和西方確實有某些明顯的星群,比如被中國人稱為「參」的獵戶座帶,以及大熊星座。現代學者注意到,中國對星座的命名缺乏像鯨魚座或巨蟹座那樣的「海上」星座,而更喜歡農業或軍事名稱,如寶瓶座附近的天壘城。此外,還有許多有趣的星星神話:如牛郎星和織女星便是來源於凡間的牛郎和天庭的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安塔瑞斯似乎是俄裡翁的兄弟,兩個人還吵過架。

牛郎織女星 圖源:wenhui

中國人和宇宙學

中國人從來沒有像希臘人那樣有幾何學基礎的宇宙學,他們相信自己的國家和皇帝佔據了創造的中心。儘管如此,中國的宇宙觀還是經歷了幾次重大的概念發展。在大約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期間發展起來的三種宇宙學體系的核心都強調宇宙極軸的重要性,天空就是圍繞著該極軸旋轉的。最古老的宇宙體系被稱為蓋天說。在這裡,天空被看作是一個覆蓋在彎曲的地球上的蒼穹,有點像一個倒置的碗,底部是一個海洋。還有公元前130年至公元100年之間由落下閎和張衡發展出來的渾天說。這個理論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可能漂浮在浩瀚的海洋中,周圍是球形的天空。然而,這種想法存在爭議,有人問,如果太陽不可避免到地球漂浮的海洋下面去的話,那麼熾熱的太陽如何在晚上從西到東的呢?但最值得注意的還是宣夜說:太空被視為一個無限的領域,天體可以在一種類似於風的力量的作用下自由運動。

不同的文化能夠發展出不同的「智慧風格」這一點是多麼令人著迷。雖然中國人在測量、地圖觀測和建築學方面有實用的幾何學,但他們從未發展出一門證明和公理的科學。然而,中國的數學在複雜的算術和代數方面取得了希臘人沒有取得的巨大進步。直到本世紀,中國的天文學對西方來說一直是一個封閉的領域。中世紀到中國的旅行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對此幾乎隻字不提,直到17世紀末耶穌會傳教士到中國著書,歐洲學者才了解到其中最基本的事實。直到20世紀,在劍橋大學李約瑟博士對中國科學史進行了開創性研究之後,中國的天文學文化才開始更多地被外界所研究。

如今,中國和西方的學者正在共同努力著,讓中國豐富的天文遺產走向世界。

簡介:中華文明在天文學史上的貢獻獨一無二,其傳統文化認為天地與政治穩定相互聯結。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創立曆法學、觀測星座編制星圖。中國的宇宙學思想歷經發展變化,留下豐富的天文遺產待今人展現給世界。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translate: 萬木無一葉

author: Tim Trott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打鐵祖師爺究竟是誰?古代10個手藝之祖,知道5個算你博學多才!
    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書寫了一個不同於現實的武俠世界。對於武術,自然也是千奇百怪。而近代,像李小龍,成龍,甄子丹等等這些武打影星,也是眾多。但是,這武術祖師爺到底是誰呢?並不是所謂的武聖關羽,更不是民間傳聞的張三丰。而是達摩!天下武功出少林,所以這祖師爺放在達摩頭上,那是一點也造假不了的。第7:釀酒祖師爺:杜康。「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酒聖一說,可並不是浪得虛名的。
  • 2020中國天文學類一流專業排名
    2020世界一流專業(8★)、中國頂尖專業(7★和6★)和中國一流專業(5★)行列?哪些專業是2020年中國天文學類的最好專業? 世界一流專業 天文學 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專業
  • 中國古代科學:偉大成就之——天文學(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科學:偉大成就之——天文學,我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在我國,天文學不僅直接關係到農業生產這一國家經濟命脈,而且還是統治者了解「天意」、施行政令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官方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在天文觀測、曆法制定、天文儀器的製造和使用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各文明古國的前列。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成就首先表現在天文觀測方面。天文觀測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主要內容,在恆星、行星、日月和異常天象觀測方面,我國古代天文學都有傑出的成就。而天象記錄方面的連續性、完備性和準確性,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 2018中國大學天文學類專業排名
    2018中國大學天文學類專業排名 (完整榜單)       》》 2018中國大學排行榜專題 中國大學天文學類哪些本科專業躋身2018世界一流專業、中國頂尖專業和中國一流專業行列?
  • 第谷為何由文科轉為天文學,並且成為近代世界天文學的始祖
    第谷是丹友的天文學家,他是近代世界天文學的始祖,是他奠定了近代天文學的基礎。第谷出生在丹麥斯坎尼亞省的一個貴族家庭裡。父親是一個律師,伯父是一個很有錢的貴族。第谷從小就過繼給其伯父。他十分聰明,但由於伯父過於溺愛,所以在學校裡不大認真讀書。」那麼第谷為什麼熱愛起天文學來了呢? 有一年,地方觀象臺預報在哥本哈根地方可以看見日食,在那一天第谷果然看見了日食。
  •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走在世界的前端,在理論和實際上有突出成就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走在世界的前端,在理論和實際上有突出成就以農業立國的古代中國人,還取得了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就是天文學的發達。我們的祖先早已懂得觀測天文天象來指導農業生產的重要了。中國古代天文學走在世界的前面,這是國際公認的事實,不但誕生得早,而且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上都有著突出成就。我國古代關於天體運行的記錄是最早也是最豐富的,太陽黑子、超新星、日食月食、彗星、隕石、流星等引人注目的現象,在古代文獻中,都有明確記載。比如哈雷彗星,名字是外國人取的,可最早記錄它的行蹤的,是公元前613年的中國人,而且它的每次出現,都被記錄在案。
  • 中國天文學上不可思議的發明
    中國是世界上產生天文學最早的國家之一,古人觀測天象是很勤的,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記載,《尚書》、《詩經》、《春秋》、《左傳》、《國語》、《爾雅》等書有許多關於星宿的敘述和豐富的天象記錄,史記有《天官書》,《漢書》有《天文志》。
  • 中國青少年最愛天文學
    活動期間發布的年度《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顯示,天文學已成為中國青少年最關注的科學領域。這是騰訊連續兩年與《科學》雜誌共同推出的《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今年,投票參與人數從去年的10萬增至120萬。  今年的榜單涵蓋了天文學、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和化學等4個領域。其中,包括黑洞、月球探測等在內的天文學話題最受中國青少年關注,「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位列十大看點首位。
  • 中國古代天文學: 何為「天極」
    其實,中國古代天文學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創造出很多科技史的奇蹟,並且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2009國際天文年提出「探索我們的宇宙」,就是要把神秘的宇宙向所有的地球人拉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向中國古代天文學強調「天人關係」的理念的回歸。
  • 天文學世界
    不同類型的望遠鏡肩負著不同的科學使命,比如通過射電望遠鏡,天文學家可以追蹤宇宙中氫氣的分布,還可以拍攝到超大質量黑洞的照片;伽馬射線望遠鏡則會看到一些極端的現象,比如超新星爆發,雙中子星併合等;太空中的普朗克衛星可以接收到無處不在的微波——這是宇宙大爆炸遺留下的餘暉;未來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搜尋最古老的恆星發出的光。引力波,通常被美稱為時空的漣漪。
  • 阿水進T1,三清祖師爺無爭議?
    而在這份adc天梯圖當中,UZI、娜美以及微笑這三大國產頂級ADC,無一例外地都登上了三清祖師爺的位置。無需多言,這個級別的ADC乃當世之最。不論是S4被拳頭欽點的娜美,還是連續七年保持世界頂級AD水準的uzi,亦或者是統治了整個S2時代的微笑,他們在ad位置上的造詣無人能及,登上三清祖師爺的位置亦實至名歸。而在三清祖師爺之下,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T1世界級」。
  • 穿越片的祖師爺在此!
    時間穿越是人類很早就有的欲望,或回到過去彌補人生遺憾,或去未來看看彩票中獎號碼,《回到未來》並非首部表現時間旅行的電影,但它無疑影響最大,現在所有類似題材都無不受其影響,叫祖師爺並不為過。
  • 《唐代域外天文學》:古代世界文明共同體的明珠
    沿著古絲綢之路,天文學作為古代世界文明共同體的一種共享的專門知識,在不同的古代文明之間進行著交流和傳播。精彩書摘 從中國古代文明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沿著絲綢之路有著三次較大規模的域外天文學輸入:漢唐時期隨佛教傳入的印度、巴比倫和希臘天文學;元明之際傳入的阿拉伯天文學;明清之際傳入的西方古典天文學。
  • 中國古代科學:偉大成就之——天文學(下)
    讓我們接上之前的文章,繼續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科學:偉大成就之——天文學,中國古代的天文學成就也還體現在具有東方特色的宇宙理論上。宇宙理論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渾天儀製作的理論根據。地動儀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成就又具體體現在燦若星辰的古代天文學家身上。
  • 中國古代天文學關於北極星變遷的歷史記錄
    中國古代天文學關於北極星變遷的歷史記錄中華民族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民族,從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天文觀察,甚至是在文字出現之前,就特別注意天文觀測,為世界留下了豐富的天文學觀測記錄。由於漢字的高度穩定性,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在古代文獻中找到遠古時代的天文學記錄資料。
  • 2020校友會中國天文學類一流專業排名(5★以上)
    專業名稱 全國排名 學校名稱 星級排名 辦學層次 天文學 1 南京大學 8★ 世界一流專業 天文學 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專業
  • 三清道祖祖師爺的由來
    在傳說中,元始天尊是中國式的「上帝」,是中國遠古神話中的開天闢地的盤古,叫他為「盤古真人」,自號為「元始天王」,是主持天界之祖。傳說元始天尊「一氣化三清」,「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既指三位大天尊,是元始天尊的三個化身,又指三位天尊的居所「三清天」、「三清境」。
  • 何謂天文學?研究天文學有何意義?!
    宇宙就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通常作為天地萬物的總稱。什麼是宇宙空間?宇宙空間是指地球大氣層外廣袤無垠的空間,即通常所稱的太空。什麼是天體?天體是指太空中的一切實體,既包括在太空中運行的日月星辰等自然天體,又包括人造衛星和太空站那樣的人造天體。就自然天體而言,通常可由近及遠將其分為三個層次:(1)太陽系中的天體:包括太陽、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等。
  • 被西方壟斷的天文學,建座「中國天眼」,留住科學人才
    中國和西方天文學的發展,其實是處於同一起跑線的。中國是世界上產生天文學最早的國家之一。公元前24世紀的堯舜時代,當時設立了專職的天文宮,從事觀星授時的工作,並且根據星象製作出了曆法,遠在5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陰陽曆》。
  • 世界歷史:天文學的興起,天文學的理論依據
    對於他們而言,這並非是遙遠或「純粹的」科學,而是介入海洋統治及隨之而來的整個殖民與商業世界的一場鬥爭。德國與俄國因歐拉、義大利因博斯科維奇對這個競爭做出貢獻,而沒能分享其戰利品。歐拉、克萊羅、達朗貝爾以研究月球,表列與太陽、地球相關的月球所處的位置及盈虧的變化,及其對潮汐的影響而有助於航海。從歐拉的記載中,知悉哥廷根大學的邁耶曾擬訂太陰表而獲得英國經度委員會的一項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