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世界

2021-01-17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在極度乾燥的沙漠中,在冰雪覆蓋的山頂上,在寂靜清澈的湖泊旁,當你抬頭仰望夜空時,很難不被繁星所勾勒的美景震撼。閃爍的星星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獨一無二的故事,讓人浮想聯翩。那些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它們是由什麼構成的,又為什麼會發光?是否也有像我們腳下的這顆藍色星球繞著它們旋轉?帶著這些疑問,天文學家開始了探索宇宙的徵程。 天文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方法和手段。


我們對宇宙的認知來自於四個宇宙信使:(電磁波)、引力波中微子宇宙射線。它們有的來自劇烈絢麗的超新星爆炸,有的來自奇異黑洞間的併合,有的則來自神秘莫測的快速射電暴。當這些信使穿行光年抵達地球時,要麼被太空望遠鏡捕捉,要麼被地面的觀測儀器接收,要麼與深埋於地底下的探測器中的原子相互作用。當天文學家收集到足夠多的數據時,便開始分析這些信使所攜帶的信息,從而揭開種種產生它們的天體物理過程。

光是一種電磁波,肉眼所能看到的光被稱為可見光,波長大約介於400納米到700納米之間,但這只是電磁波譜中的極小一部分。為了能夠「看見」天體發出的所有波段的「光」,天文學家有時需要將望遠鏡發射到太空中去,這是因為大部分的電磁波會被大氣層阻隔,無法抵達地球表面。不同類型的望遠鏡肩負著不同的科學使命,比如通過射電望遠鏡,天文學家可以追蹤宇宙中氫氣的分布,還可以拍攝到超大質量黑洞的照片;伽馬射線望遠鏡則會看到一些極端的現象,比如超新星爆發,雙中子星併合等;太空中的普朗克衛星可以接收到無處不在的微波——這是宇宙大爆炸遺留下的餘暉;未來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搜尋最古老的恆星發出的光。引力波,通常被美稱為時空的漣漪。事實上,任何具有質量的物質在加速時都會產生引力波。2015年,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直接探測到了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從而打開了一扇觀測宇宙的新窗口。就像電磁波一樣,不同的源也會輻射出不同頻率的引力波,而LIGO只能觀測引力波譜中的一小部分。令人驚喜的是,當雙中子星併合時,不僅會輻射出引力波,也會釋放出大量的電磁波,這為探索宇宙打開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標誌著多信使天文學的崛起。中微子也被稱為幽靈粒子,因為它幾乎不與物質相互作用,所以探測中微子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太陽核心的核聚變,超新星爆發,以及活躍的耀變體都是中微子的宇宙製造廠。過去,天文學家通過探測中微子發現了它們的一個奇妙屬性:在傳播的過程中,三種類型的中微子會轉換身份,這被稱為中微子振蕩。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探測器是位於南極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宇宙射線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99%)、帶負電的電子(<1%)以及微量的反粒子構成。在這些原子核中,大約有90%是質子(失去了核外電子的氫原子核),其餘的10%為氦核和一些重元素的原子核。當高能的宇宙射線撞擊大氣層時,會產生大量次級粒子,稱作大氣簇射。天文學家會用大型水箱,通過在水箱中產生的切倫科夫輻射來探測這些次級粒子。這四種信使,就好比是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只有結合在一起才能夠更完整描繪宇宙。試想一下,當你沿著海邊漫步時,欣賞落日餘暉,聽著滾滾海浪,腳踩軟綿細沙,聞著空氣中鹹鹹的味道。這些綜合的感官,才賦予了我們一個完整的海邊體驗。天文學家面對的往往是極其龐大的數據,藉助紙、筆和計算機,他們開始了「枯燥」的分析工作。儘管身在辦公室之中,但他們的心神早已飛向太空,前往熾熱的恆星,快速旋轉的脈衝星,星系中心的奇異黑洞......天文學家們有著不同的興趣領域,有的專注於研究太陽,有的熱衷於尋找地外生命,有的致力於破譯高能宇宙射線的起源。我們對宇宙的認識離不開地面觀測設備的不斷發展,以及一系列太空望遠鏡、太空飛行器的成功發射。接下來,讓我們從地表出發,一同認識天文學的主要研究領域:




參考來源:

https://planetary-science.org/astronomy/astronomy-101/https://www.space.com/16014-astronomy.htmlhttps://web.astro.princeton.edu/academic/undergraduate-program/introduction-astrophysics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unsolved_problems_in_astronomyhttps://www.cfa.harvard.edu/researchtopicshttps://astronomy.fas.harvard.edu/research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4157-6https://www.esa.int/ESA_Multimedia/Sets/Exoplanets_infographics/(result_type)/imageshttp://phl.upr.edu/projects/habitable-exoplanets-catalog/media/pte圖片來源:NASA / ESA / Felix Mirabel / N. R. Fuller / NSF / Pablo Carlos Budassi / Wikimedia Commons / Nobel Prize /IceCube Neutrino Observatory / Mark A. Garlick / CfA / Ann Feild

26 衛星——太陽系的「孫輩小可愛們」

27 雲遊 | 帶你看不一樣的天文臺

28 化石隕石——見證4.6億年前的小行星裂解

29 冰立方:開啟高能中微子天文學之窗

30 公眾科學日 | 雲遊回放  錦鯉出水

31 消失的行星

32 隕石:那些最負盛名的宇宙信使

33 宇宙養成日記(前傳):亞原子物理的早期歷史

34 常進:暗物質粒子探測進入新時期

35 夏至牽手日環食,你牽誰的手?

36 手機+相機+直播:教你妥妥把「金邊日食帶回家」

37 太陽:我有一副隱形的口罩

38 2020.06.21:天長地久 日月同心

39 張鈺哲:北鬥談片

40 長圖 | 全宇宙星球撞擊統一考試(小行星學區)

41 相對論 | 小行星探測「先遣兵」迎戰「阿波菲斯」

42 小行星早期的熱源來自哪裡?

43 這三大物理發現,撕開了原子的內部

44 放假了!來星辰大海衝浪吧~

45 直播講座 | 暗物質是宇宙的主角嗎?

46 讓我用盡全力奔向你


相關焦點

  • 中國,世界天文學的「祖師爺」
    三千年以前,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兩個偉大的文明,它們都給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一個是巴比倫帝國,另一個是中國。他們在天文學上的貢獻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古巴比倫的天文學是通過希臘人帶給我們的,而中國的天文學是獨立發展起來的,它在中國的傳統中寂靜無聲,其震懾人心的輝煌直到20世紀才華麗地展現在西方人面前。
  • 第谷為何由文科轉為天文學,並且成為近代世界天文學的始祖
    第谷是丹友的天文學家,他是近代世界天文學的始祖,是他奠定了近代天文學的基礎。第谷出生在丹麥斯坎尼亞省的一個貴族家庭裡。父親是一個律師,伯父是一個很有錢的貴族。第谷從小就過繼給其伯父。他十分聰明,但由於伯父過於溺愛,所以在學校裡不大認真讀書。」那麼第谷為什麼熱愛起天文學來了呢? 有一年,地方觀象臺預報在哥本哈根地方可以看見日食,在那一天第谷果然看見了日食。
  • 世界歷史:天文學的興起,天文學的理論依據
    對於他們而言,這並非是遙遠或「純粹的」科學,而是介入海洋統治及隨之而來的整個殖民與商業世界的一場鬥爭。德國與俄國因歐拉、義大利因博斯科維奇對這個競爭做出貢獻,而沒能分享其戰利品。歐拉、克萊羅、達朗貝爾以研究月球,表列與太陽、地球相關的月球所處的位置及盈虧的變化,及其對潮汐的影響而有助於航海。從歐拉的記載中,知悉哥廷根大學的邁耶曾擬訂太陰表而獲得英國經度委員會的一項贈禮。
  • 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推動天文學不斷進步的動力
    黃媂】「天體物理學」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現代天文學的主流,天文學分為三個主要的分支:「天體測量學」「天體物理學」「天體力學」天體測量學主要研究日月星辰的位置和運動,而天體力學是利用數學和力學的知識來研究日月星辰的運動的規律,天體物理學已經成為現代天文學的一個主流,它是利用物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來研究宇宙和宇宙內天體的性質、結構和演化,所以天文學這門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恆星,星系和宇宙的結構、組成、形成和演化的過程。
  • 何謂天文學?研究天文學有何意義?!
    宇宙就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通常作為天地萬物的總稱。什麼是宇宙空間?宇宙空間是指地球大氣層外廣袤無垠的空間,即通常所稱的太空。什麼是天體?天體是指太空中的一切實體,既包括在太空中運行的日月星辰等自然天體,又包括人造衛星和太空站那樣的人造天體。就自然天體而言,通常可由近及遠將其分為三個層次:(1)太陽系中的天體:包括太陽、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等。
  • 《唐代域外天文學》:古代世界文明共同體的明珠
    沿著古絲綢之路,天文學作為古代世界文明共同體的一種共享的專門知識,在不同的古代文明之間進行著交流和傳播。,來探求和辨析唐代域外來華的天文學內容,揭示外來天文學與本土天文學發生衝撞和融合的過程,探討外來天文學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 天文學集中了人類對於自然認識的精華,讓我們更加了解天文學!
    天文學與其他的學科發展關係也非常密切。19世紀以前的天文學與數學、力學的發展息息相關;而到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後,天文學更深深地滲透到其他學科。我們都知道,當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原理以後,就是利用天文觀測的結果給予這個理論以有力的支持;60年代天文學上的重大發現一一類星體、脈衝星、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等給高能物理、量子力學、宇宙學、化學、生命起源等學科都提出了新的課題。天文學給我們揭示了自然界的真面目。幾千年來,人類對於地球的性質、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字宙的等方面都曾有過錯誤的認識。
  • 天文學是什麼?入門必看!
    天文學是一門既古老而又現代的一級學科。它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地發展。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研究和應用曾經是世界領先的,不少有關天文的記載成為現代天文學研究的珍貴資料。但是,在我們現今的基礎教育中,天文學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21世紀將是人類著眼太空的時代,世界科技飛速發展,人類開始開發宇宙太空。
  •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全國第3,世界前50!
    上海交通大學共12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與天文學學科進入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前50名,排名世界第48位,位列全國第三。物理學與天文學學科隸屬於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2013年,新增了天文學方向,更名為物理與天文系。契合把上海交通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物理與天文系經過持續高水平發展,2017年更名為物理與天文學院。
  • 為什麼說天文學是純粹的?
    作者: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 朱進作為自然科學六大基礎學科之一,天文學可能是最純粹的一個。它不像其他學科領域那樣,人們在研究探索的過程中,總是希望能夠得到切實的利益、滿足當下的需求。天文學的研究是從單純的好奇心出發的,希望通過對天文問題的研究,去了解宇宙更多的秘密。而正是這種催人不斷探索的好奇心,才會給我們帶來出乎意料的發現,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
  • 奧秘的學科:什麼是天文學?
    天文學通常被看作是最古老的科學,它源於我們對天空的好奇。數字影像呈現的米黃色行星,其周圍圍繞著米黃色和黑色的光環,鑲嵌在漆黑的背景上。研究地球大氣層之上空間的科學,稱之為天文學。它的名字起源於一位希臘天文學家,它的研究範圍包括:恆星,行星,彗星,星系以及宇宙中較大規模的物體。更具體地說,它研究宇宙的形成和演化,了解天體的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以及測量它們的運動。
  • 天文學大咖——伽利略
    天文學的歷史自人類開始觀察天空,想要理解這一切以來,天文學就一直處於實踐當中了。圖解:伽利略的畫像。一些早期的文明,例如哈拉帕人、瑪雅人和古代中國人常常使用天文學來記錄時間,定位它們的城市並試圖預測未來。早期天文學是對天體位置和運動的仔細觀察、宗教信仰和佔星術的結合。
  •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文版2020年第2期出版「此外, 世界範圍內重要建築恐怖爆炸襲擊、燃(油)氣和危化品事故型爆炸事件、飛機(車、船)撞擊事故造成眾多人員傷亡和巨大財產損失, 使城市和重要建築面臨嚴重的衝擊爆炸災害威脅。衝擊爆炸荷載具有高幅值和短持時的特點, 強動載作用下工程材料與結構呈現出與靜載作用下顯著不同的強非線性和高應變率效應, 從而給強動載作用下工程材料與結構損傷破壞和動態響應分析帶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
  •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走在世界的前端,在理論和實際上有突出成就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走在世界的前端,在理論和實際上有突出成就以農業立國的古代中國人,還取得了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就是天文學的發達。我們的祖先早已懂得觀測天文天象來指導農業生產的重要了。中國古代天文學走在世界的前面,這是國際公認的事實,不但誕生得早,而且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上都有著突出成就。我國古代關於天體運行的記錄是最早也是最豐富的,太陽黑子、超新星、日食月食、彗星、隕石、流星等引人注目的現象,在古代文獻中,都有明確記載。比如哈雷彗星,名字是外國人取的,可最早記錄它的行蹤的,是公元前613年的中國人,而且它的每次出現,都被記錄在案。
  • 天文學:天文學起源及天文年表
    天文學在天文學起源於對自然現象的人的困惑和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時間和導航測量。因此,幾個世紀以來,天文觀測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和改進。一旦與佔星術聯繫起來,天文學已經成為一門嚴謹的科學學科,可以讓人們了解天體的組成,結構和位移。
  • 2020中國天文學類一流專業排名
    2020中國天文學類一流專業排名 2020-08-07 17:02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中國古代科學:偉大成就之——天文學(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科學:偉大成就之——天文學,我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在我國,天文學不僅直接關係到農業生產這一國家經濟命脈,而且還是統治者了解「天意」、施行政令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官方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在天文觀測、曆法制定、天文儀器的製造和使用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各文明古國的前列。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成就首先表現在天文觀測方面。天文觀測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主要內容,在恆星、行星、日月和異常天象觀測方面,我國古代天文學都有傑出的成就。而天象記錄方面的連續性、完備性和準確性,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 中國天文學上不可思議的發明
    中國是世界上產生天文學最早的國家之一,古人觀測天象是很勤的,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記載,《尚書》、《詩經》、《春秋》、《左傳》、《國語》、《爾雅》等書有許多關於星宿的敘述和豐富的天象記錄,史記有《天官書》,《漢書》有《天文志》。
  • 2018中國大學天文學類專業排名
    2018中國大學天文學類專業排名 2018世界一流專業、中國頂尖專業和中國一流專業行列?哪些天文學類專業是2018年中國高考最優秀考生選擇報考的最佳專業?
  • 為什麼哥白尼被譽為「現代天文學之父」?
    少年時的哥白尼對天文學感興趣,喜歡觀察天文現象,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天文學知識。  上中學的時候,哥白尼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一個日晷,時間由太陽的陰影決定。  1491年,哥白尼18歲進入克拉科夫大學。人文主義者、數學家、天文學家布魯斯基對他影響很大。哥白尼經常向他請教天文學和數學方面的問題,學會了用天文儀器觀察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