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推動天文學不斷進步的動力

2020-10-13 太空生物學

【作者:黃媂

天體物理學」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現代天文學的主流,天文學分為三個主要的分支:

  • 「天體測量學」
  • 「天體物理學
  • 「天體力學」

天體測量學主要研究日月星辰的位置和運動,而天體力學是利用數學和力學的知識來研究日月星辰的運動的規律,天體物理學已經成為現代天文學的一個主流,它是利用物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來研究宇宙和宇宙內天體的性質、結構和演化,所以天文學這門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恆星,星系和宇宙的結構、組成、形成和演化的過程。

天文學的研究特點

天文學研究始終是處於發現和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裡面,因為所研究的各類天體、各種天象都是在地面上從來沒有見過或者說接觸過的,就像古希臘的哲學家「芝諾」說的,人的知識就像一個圓圈,在圓圈裡面是你所知道的知識,圓圈外面是未知的知識,你知道的越多圓圈就越大,也就意味著未知的世界也就越大,所以天文學在研究的過程裡面不斷地發現了新的規律、新的現象,同時也不斷地發現新的問題,表明天文學始終處在發展中的過程裡面。


天文學研究所面臨的對象以及它所處的物理環境是非常複雜的,這些極端的條件包括:

  1. 物理條件:溫度,密度,壓強,磁場。
  2. 尺度極大,距離極遠,時標極長。
  3. 以小見大,以近及遠,以分類推演化,以空間換時間。

物理條件:

在恆星內部的溫度可以高到上千萬度,在星際空間裡面它的密度遠遠地基於實驗室裡面的真空環境,特殊天體中子星的壓強和磁場都是地球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所以天文學的研究實際上就是在極端的物理環境裡面去發現去發展物理的規律。

尺度、距離、時標:

我們知道太陽的大小是遠遠地超過地球大小的,而太陽到地球其實是光也要走8分鐘的路程,更不用說那些非常遙遠的天體了所以距離是研究天文現象的一個重要的「路障」,所有天體的研究都涉及到它的演化,但是天體演化的時標是極長的,短的上百萬年,長的可能是幾十億年甚至上百億年,所以遠遠地超過了人類所能夠達到的研究時間極限,這就給天文學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是同時也是對人類智力的一種挑戰。

研究方法:

在研究天體和各種天體事件的過程裡面,採用了的方法叫做「以小見大,以近及遠,以分類推演化,以空間換時間。」

以小見大——雖然天體是非常大的,但是對它的研究卻是從最小的微觀粒子入手的,通過對恆星或者說其他天體內部組成的各種微觀粒子的物理狀態的研究,分析由這些粒子所組成的各類天體的性質。

以近及遠——首先研究近距離的恆星,通過對這些天體的細緻觀察和分析,可以得到它們的一些主要特徵,再把這些特徵推廣到遙遠的天體上面去,從而漸漸地對越來越遠天體的認識就會越來越深入。

以分類推演化——雖然天體的演化的時標是非常長的,但是通過統計對已發現的天體分成不同的類別,這些類別之間的特徵反映了它們在演化上的聯繫。

以空間換時間——雖然有些天體是特別的遙遠,但是我們知道光速在真空裡面是不變的,觀察越遙遠的天體就意味著光所經歷的時間就越長,觀察越遠天體的時候就意味著觀察到的是來自于越早的時期天體的輻射,所以通過觀察不同距離的天體實際上就是看到了一幅宇宙演化的景象。

圖解:宇宙演化模型圖

在天文學研究裡面,觀測是最重要的基礎

觀測的含義包括:『觀察和測量』這兩個方面的含義,既觀察天體和天象本身,也精確地去測量它們的位置和變化等等。

而天文觀測是一種被動的實驗,它的含義就是天上發生什麼事界我們就記錄和分析它,而不是像我們在地面實驗室裡面我們主動的設計實驗,所以通過大量的天文觀測可以積累天體的一些主要的特徵。

通過對特徵的分析可以得到它們其中的一些統計規律,再結合我們所掌握的數學、力學和物理學的知識啊,人們可以去建立各種各樣的理論模型,理論模型到底是否正確還是需要通過觀測數據、觀測事實來進行檢驗,去偽存真,所以通過這樣的循環過程逐步地建立了反映天體性質和演化的一些基本理論,譬如恆星的結構和演化理論以及宇宙大爆炸的理論。

【作者:太空生物學·黃媂

【編輯:天體生物學·黃姤

【旁述:餘生】

【黃】【科普新星培訓營】95後女學員,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精選文章獲獎者。創作有關(天體生物學領域.太空生物學領域.科學.科技.科研.科普)的文章,歡迎點讚.評論.轉發.關注互相學習。

相關焦點

  • 推動人類持續不斷地進行「宇宙探索」的動力是什麼?
    在2020年長徵五號將陸續實施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火星探測、空間站建設等重要任務,除了中國之外美國、俄羅斯、歐洲西部國家、日本、印度等國也都對宇宙探索保持有極強的興趣,特別是美國,依託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研能力,在人類探索宇宙的徵程中走在前列。那麼,推動人類持續不斷地進行「宇宙探索」的動力是什麼?
  • 科技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科技,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人類的科技發展史,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原子時代。主要表現形式是以牛頓定理為 依據,以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為代表。這個時期,科技 的作用是通過動力能量轉換,讓人類自身體力獲得極 大延伸,如發動機啟動車。第二,比特時代。
  • 天文學是什麼?入門必看!
    天文學是一門既古老而又現代的一級學科。它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地發展。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研究和應用曾經是世界領先的,不少有關天文的記載成為現代天文學研究的珍貴資料。但是,在我們現今的基礎教育中,天文學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21世紀將是人類著眼太空的時代,世界科技飛速發展,人類開始開發宇宙太空。
  • 人類學家胡家奇:科學面前 人類探索未知也要提防未知
    我們身處科技時代,科技的進步不僅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有力槓桿,而且是人們思想觀念變化的動力。當物質極大豐富以後,我們感受到社會文明程度也隨之提高,民眾越來越重視生命質量、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等問題,這從營養膳食、健身娛樂、節能減排等生活的點滴細節就能看出變化。
  • 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原標題: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鐘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⑥)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開放包容的中國精神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呼籲世界各國遵循開放包容的精神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 智能AI+天文學的使用,是探索宇宙的第二窗口
    直到射電望遠鏡的出現,推動了現代天文學大的發展,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我們知道了宇宙中還存在暗物質、暗能量和普通物質等;其屬性讓人類窺探到宇宙天體(星系、恆星、行星)的形成與演化;以及研究與生命相關的構成物質。
  • 以交流互鑑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盛讚亞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並為推動各文明交流互鑑提出「中國主張」,獲得各國高度認可。
  • 海洋探索時發現未知物種,長相怪異,像「外星人」?
    地球是非常遼闊的,我們生活的區域僅僅只佔地球的非常小一部分,在地球上仍然有許多區域,我們未曾探索過。天上、地下以及水中,存在著許多我們人類未曾認知的一些生物。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能夠對我們生活的地球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也讓我們看到更多從未見過的壯麗景觀。
  • 帶你感受別樣科學家精神:不斷探索未知科學世界的王珏
    主要展示在渝「兩院院士」及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的精彩事跡、主要成就等,向全社會講好科學家故事,讓廣大市民走進科學家的豐富內心世界。 科學知識會不斷的更新,但是又要保證其權威性,我們需要補充更多學科的知識,用大量的實踐來證明理論學術的真實性、正確性。且科學是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創新,這其中有無數的彎路要走,無數的難關要闖。 和許許多多從事科研事業的科技工作者一樣,從事科研工作這麼多年,我也經歷過無數的實驗和失敗。但是我認為我們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崗位上力所能及做出的一點一滴貢獻都是對國家科技發展的支持。
  • 重磅〡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在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指出,「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平凡的成就。」由於這次聯合國大會是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又恰逢全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召開的。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文明將產生深刻影響,同時信息技術革命也正在帶來新的文明形態生成。
  • 習近平:工程科技創新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不竭動力
    工程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於生活需要,又歸於生活之中。歷史證明,工程科技創新驅動著歷史車輪飛速旋轉,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不竭動力源泉,推動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從遊牧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走向信息化時代。  古往今來,人類創造了無數令人驚嘆的工程科技成果。古代工程科技創造的許多成果至今仍存在著,見證著人類文明編年史。
  • 而中國科技不斷進步影響了世界
    我們以中國為榮,中國的北鬥在世界上有自己的天地。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來和中國合作。因為我們的北鬥現在已經完善了。此外,它表明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不再是唯一的。因此,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不斷上升,而美國正面臨著。
  • 何謂天文學?研究天文學有何意義?!
    由此可見,我們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依然是任重道遠,目前有可能正處於將要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前夜。天文學按研究方法分類主要有三個分支學科: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1.天體測量學:天體測量學是天文學中最先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和測定天體的位置和運動,建立和維持基本參考坐標系,確定地面點的坐標以及提供精確的標準的時間服務。
  • 天文學的又一次進步,詹姆斯韋伯將如何引導我們洞察宇宙與科學
    宇宙與科學在人類文明時代以來一直是相輔相成,而我們對宇宙的追求從未停止過,從年少時的星河夢想到成年時的太空願望,從古代的星象「啟示」到現代天文學觀測,時間不同,我們理解宇宙的方式也不同。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執著探索宇宙呢?其實人類對宇宙的嚮往與對科學的嚮往是密不可分的,探索宇宙與探索科學也是人類對未來的一種期待。30年前,哈勃太空望遠鏡升空,它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就好像我們第一次用顯微鏡觀察微觀世界一樣,宏觀宇宙的每一個角落都值得我們仔細觀賞與研究。恆星,星系甚至是宇宙中的超巨大結構,無一不訴說著宇宙的神奇。
  • 「考古中國」不斷探索未知
    宋新潮:「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在《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首次提出,主要以考古和多學科、跨學科合作研究為主要手段,重點組織實施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和發展、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領域考古項目,全面、科學地揭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和核心特質,探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促進文明比較研究,以考古學實證中華文明發展歷程,凝聚民族共識,堅定文化自信
  • 世界未知之謎,到底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人類先祖智慧超然?
    科技水平的進步讓我們對於這個世界了解的更多,而且通過科技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看似科技發達的現在其實不然,對於很多沒有探索到的領域,科學家們也不敢定論以後的生活會變得怎麼樣。而且擁有高科技手段的現在在很多事件面前,也有很多說不清的原因,就給我們遺留下了很多的謎團。
  • 遊戲推薦《傳送門騎士》來和小夥伴一起探索神秘的未知世界
    《Portal Knights》(傳送門騎士)是一款沙盒冒險RPG的3D動作遊戲,玩家可以一個人冒險,也可以組成四人小隊聯機來探索這個世界,或是建造一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遊戲在NS和PC端都有。遊戲背景:玩家扮演者離開熟悉傳送的騎士,面臨著神奇的未知世界和無數未知的敵人,你需要獨身一人或是和夥伴們一起探索隨機生成的各種島嶼,在這個一無所有的地方建造屬於自己的東西。
  • ​因未知而渴望,為好奇而遠行
    人們有理由為我國航天事業的不斷進步而驕傲,有理由為中華民族探索宇宙的堅定步伐而自豪,也有理由對「天問」系列探索火星的前景充滿信心。 這一幕,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兩幅歷史畫面:一個是戰國時代的大詩人屈原,他仰望蒼穹,一連發出了百餘個提問,其中關於天文的就有三十個;一個是明朝時期的天文發燒友萬戶,他嘗試用四十多個火箭作動力把自己送上天空,結果失敗。
  • 「評論」它才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
    可以說,技術突破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作為能夠推動整個人類文明前進的存在,技術突破當然也擁有其「奇貨可居」的地位。當技術突破在地球上的某一點爆發時,它需要通過人類的信息傳遞逐漸向四周擴散,直到覆蓋整個星球,因此會形成一種類似聲波擴散的都卜勒效應。在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的古代,這種效應顯得尤為明顯。
  • 打開異世界的大門,神秘與未知等來你探索
    打開異世界的大門,神秘與未知等來你探索 未知的世界代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