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在第4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由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重慶優秀科學家風採展」特別推出聆聽科學家故事系列報導,現場展示將於5月29日至6月30日在重慶科技館舉行。
主要展示在渝「兩院院士」及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的精彩事跡、主要成就等,向全社會講好科學家故事,讓廣大市民走進科學家的豐富內心世界。
王珏教授
王珏教授簡介
重慶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主任,工業CT無損檢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工業CT技術專家,科技部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
研究方向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及圖像處理、計算機層析成像(CT)技術及系統、工業CT無損檢測技術及設備、微納米分辨力CT三維成像分析儀。
學術成就
作為主要研究人員,1993年研製成功我國首臺伽馬射線工業CT機XN-1300ICT,填補國內空白;1996年研製成功我國首臺商品化伽馬射線工業CT系統CD-300BG。作為項目負責人,2001年研製成功我國首臺大型臥式伽馬射線工業CT無損檢測設備CD-400BG;2014年研製成功高精度高能工業CT綜合研發平臺並投入工業CT產品開發應用中,處國際領先水平。榮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獲「首屆重慶青年科技獎」、「重慶勞動創新獎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獲技術發明專利16項,制定國家標準1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
答:目前在主持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微納結構超微分辨計算機三維成像分析儀開發應用」研發工作,包括微納CT分析儀系統集成技術和關鍵部件研發、核心技術研究、工程化開發和應用開發。從事相關學科方向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工作。
答:從事科研工作,不得不談談科研的本質是為了認識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和運動規律而進行的調查研究、實驗、試製等一系列的活動,為創造發明新產品和新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科學知識會不斷的更新,但是又要保證其權威性,我們需要補充更多學科的知識,用大量的實踐來證明理論學術的真實性、正確性。且科學是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創新,這其中有無數的彎路要走,無數的難關要闖。
和許許多多從事科研事業的科技工作者一樣,從事科研工作這麼多年,我也經歷過無數的實驗和失敗。但是我認為我們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崗位上力所能及做出的一點一滴貢獻都是對國家科技發展的支持。由衷希望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領域能夠沉下心來靜以研修、行以至誠,靜下來不斷研究,落實到行動上,科學才有更好的未來。回顧我的科研時光,一直用這兩句話與身邊的人共勉: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科學嚴謹,止於至善。
(圖為王教授手寫)
答:大家應該有所了解,現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鼓勵自己國家更多的人參與到科學研究中來壯大本國的科技競爭隊伍力量。在這種大環境下重慶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加快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建設放在了更加突出位置。重慶深知科研人員需要什麼,同時針對科技人才的需求出臺了不少方針政策。重慶把我們(科技工作者)放心上,我們心裡也將重慶妥善安放,在這樣的氛圍下人才匯集重慶,必將助推重慶加速發展。我衷心祝福重慶在將來發展得更加美好、繁榮。
編輯:陶蓁
聲明:除原創內容特別說明之處,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