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BBC演講:如果你覺得自己掉進黑洞,總有辦法逃出來

2020-12-05 澎湃新聞
2019年4月10日,在上海,EHT項目和中國科學院共同發布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編者按:

4月10日21時許,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揭曉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該黑洞圖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Messier 87中心的黑洞。

早在1783年,英國地理學家約翰·米歇爾(John Michell)便意識到:一個緻密天體的密度可以大到連光都無法逃逸。自1968年「黑洞」這一概念被提出,科學家們不斷研究其具體構造,而很多人對黑洞的基本印象還停留在「吸收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體的極高密度天體,任何事物都無法從中逃離」。

其實,霍金早在1974年就提出,並不是任何物體都無法逃離黑洞,黑洞在吸收粒子的同時,也會將對應的反粒子發射出來,這個概念後來也被稱為「霍金輻射」或「黑洞輻射」。

來看看霍金本人是怎樣解釋這一理論的:

我在前面的講演中留下了一個懸念:關於由恆星坍縮產生的不可思議的緻密的天體——黑洞性質的佯謬。有理論提出,具有完全相同性質的黑洞可由無限種不同類型的恆星形成。但是也有理論認為,可能形成具有相同性質的黑洞的恆星類型的數目是有限的。這是一個資訊理論問題,那就是說,宇宙中的每個粒子和每個力對「是與否」問題都擁有隱含的答案。

就像科學家約翰·惠勒說的那樣,「黑洞無毛」,因此人們從外部無法得知黑洞內部是怎樣的,除了它的質量、旋轉狀態和電荷這三樣信息。這表明,黑洞內部隱藏著大量外部世界無法得知的信息。如果隱藏在黑洞內部的信息量取決於黑洞的尺度,人們從一般的原理就能預料到,黑洞將會擁有一個非零的溫度,而這意味著黑洞將會發出熱輻射,就會像一塊熾熱的金屬一樣發光。但那是不可能的,眾所周知,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從黑洞中逃逸出來。或者說,那時人們就是這麼認為的。 這個佯謬直到1974年初,我利用量子力學研究黑洞鄰近的粒子行為時才被打破。

DS(BBC新聞科學編輯大衛·舒克曼導讀):量子力學是極小空間尺度下的科學,它探索解釋最小尺度的粒子行為。這些粒子不遵循制約像行星那樣巨大得多的物體的運動定律, 也就是說,它們不遵循艾薩克·牛頓創立的定律。利用這種極小空間尺度下的科學去研究大尺度時空是史蒂芬·霍金的開創性成就之一。

使我大吃一驚的是,根據我的研究和計算,黑洞似乎是在以穩定的速率發射粒子。和當時所有人一樣,我堅信黑洞不能發射任何東西。因此,我相當努力地試圖擺脫這一令人難堪的效應。但是,我越苦思冥想,就越難以拒絕承認其正確性,所以最後我只好無奈地接受了這個發現。最終使我確信它是 一個真實存在的物理過程的理由是,飛離的粒子的譜是精確地熱性的。我的計算預言,黑洞會產生並發射粒子和輻射,恰如其他普通的熱體一樣,其擁有的溫度與其表面引力大小成正比,即和它的質量大小成反比。

這些計算首次證明,黑洞不一定是只進不出的通往死地的單行道。自然而然地,該理論所提出的輻射被稱為「霍金輻射」而聞名。 自此,黑洞發射熱輻射的數學證據也逐漸被其他科學家用各種不同的手段所確認。下面讓我試著解釋這些發射是如何產生的,但這並不是理解該理論的唯一方法。量子力學表明,整個空間充滿了虛粒子和虛反粒子組成的虛粒子對,它們不斷在空間中成 對地成為實體,分離,然後再次碰撞並相互湮滅。


DS:這個概念取決於真空從來就不是空無一物的 這個思想。根據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 總存在粒子出現的機會,不管它們存在的時 間多麼短暫。而這個過程總是牽涉到擁有相 反特徵的粒子對,它們出現並消失。

這些粒子之所以稱作「虛的」,那是因為不像實粒子那樣,我們不能用檢測器直接觀察到它們。儘管如此,可以測量到它們的間接效應,而且所謂的蘭姆移動的一種小移動證實了它們的存在。蘭姆移動指的是它們在受激的氫原子發射的光譜能級上產生 的分裂。現在,在黑洞的場合,虛粒子對中的一個成員可能落進黑洞,留下了失去伴侶的另一成員, 因而這個成員無法湮滅。被遺棄的粒子或反粒子有可能隨它的伴侶落入黑洞,但是它也有可能向無限逃逸,這樣的粒子就作為從黑洞發射出的輻射而出現了。

DS:這一部分理解的關鍵點在於,通常無人注意到虛粒子對的形成和消失。不過,如果這個過程恰巧正發生在黑洞的邊緣,虛粒子對中的一個粒子可能被拖曳進去,而另一個卻沒有。那麼,逃逸的粒子就會顯得似乎正被黑洞「吐出來」。

一個太陽質量的黑洞洩出粒子的速度非常非常慢, 以至於我們不可能檢測到該過程。然而,如果有質量小得多的「微」黑洞,比如說一座山那麼重的黑洞。像山那麼重的黑洞會以大約10萬億瓦的速率輻射出X射線和伽瑪射線,足以給整個地球提供電能。然而,要控制並利用這樣一個微黑洞絕非易事。你不能直接把它放在發電廠,因為它會穿過地 板不斷往地心落去,並在地心處停下來。如果我們擁有這樣的一個黑洞,那保管它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放到環繞地球的軌道上。

人們曾經試圖尋找過這樣的微型黑洞,但迄今還未找到。真是太可惜了,如果他們找到了微黑洞,那 我就能獲得諾貝爾獎了!不過要證明我的理論還有其他方法,那就是我們也許能夠在時空的額外維度當中製造微黑洞。

DS:這些「額外維度」是指,超越我們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熟悉的三維,也超越時間的第四維的某種東西。在試圖解釋引力為何比諸如磁力等其他自然力都弱得多的過程中,人們引出了這個思想——也許引力在平行的其他維度裡也必須起作用。

根據某些理論的理解,我們體驗的宇宙只是在十維或十一維空間中的一個四維面。影片《星際穿越》當中也體現了這個理解。因為光無法通過這些額外維度,而只能通過我們所處宇宙的四個維度傳播, 所以我們看不見額外維度。然而,引力卻會影響額外維度,並且引力在那裡的作用比在我們的宇宙中強大得多。因此,在額外維度中形成小黑洞要容易得多。在瑞士的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LHC,即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中,我們也許有機會能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在LHC當中有一條周長達到27千米的圓形隧道,兩束粒子沿著相反方向圍繞這個隧道飛行,並且最終被強迫碰撞。有些碰撞也許會產生微黑洞。這些黑洞會以一種容易被辨認的模式發射出粒子,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方式來驗證我的理論。 所以我終究有可能得個諾貝爾獎的!

DS : 只有當一個理論經受了時間的檢驗,即實際上已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其正確性後,諾貝爾物理學獎才會頒發給它的發現人。例如,彼得·希格斯是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存在某種粒子的科學家之一,這種粒子能賦予其他粒子以質量。將近50年以後,人們才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兩個不同的檢測器上找到了後來被確認為希格斯玻色子真實存在的證據。 這是理論科學和工程學、睿智的理論和紮實的工作共同的勝利;最終彼得·希格斯和弗朗索瓦·恩格勒,一位比利時科學家,共同獲得了這項諾貝爾獎。霍金輻射還未獲得物理證明,而一些物理學家甚至暗示,要檢驗這個理論過於困難,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 隨著對黑洞越發深入的研究,霍金輻射被證實存在的時刻終究會到來的吧。

隨著粒子從黑洞逃逸,黑洞將損失質量,並且收縮。而這個行為將使粒子發射率增大,也就是說黑洞損失質量的速率將越來越大。最後,黑洞將會失去它的全部質量並且消失。那麼已落進黑洞的所有粒子和倒黴的航天員的命運將會如何呢?當黑洞消失時,他們當然不可能就這麼重新出現了。在我們看來,除了總質量、旋轉的量和電荷,之前落入黑洞的物體的信息全部丟失了。但是,如果這些信息真的全部丟失了,就會造成一個直擊我們現有的科學理解核心的嚴重問題。

在此前兩百多年的歲月裡,我們都堅信科學的決定論性,也就是說,宇宙的演化遵循科學規律。 皮埃爾—西蒙 · 拉普拉斯構思並表述了這一原理, 他說,如果我們知道某一時刻宇宙的狀態,就能夠利用科學規律確定它在未來和過去所有時刻的狀態。據說,拿破崙曾經問過拉普拉斯,在他的理論當中,上帝起了什麼作用,而拉普拉斯回答道:「閣下,我不需要假設上帝在我的理論當中起了任何作用。」我認為拉普拉斯的這句話並不是在斷言上帝不存在——只是說上帝不幹預世界使之違背科學規律。這點必然是每位科學家都確信的。

科學規律如果只在某位超自然的存在決定讓事物 運行而不加幹涉時才成立,那科學規律就不成其為科學規律了。

在拉普拉斯的決定論性中,人們為了預言未來,必須知道所有粒子在某時刻的位置和速度。然而,要預言宇宙的未來遠沒有這麼簡單,我們還需要考慮沃納 · 海森伯在1923年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這個原理是量子力學的核心。

該原理表明,你對粒子的位置測量得越精確,對它們的速度就只能測得越不準確,反之亦然。也 就是說,你不能同時既準確地知道位置,又準確地知道速度。在這個情況下,要怎樣才能精確地預言未來呢?答案是,雖然我們不能準確地分別預言粒子未來的位置和速度,卻仍能預言粒子未來擁有的所謂的「量子態」。通過所謂的量子態,就能夠在一定精確程度上計算出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我們仍然期望宇宙決定論性可以成立,只不過需要稍微改變一下說法,如果我們知道在某一時刻宇宙的量子態,科學規律應使我們能預言它在其他任何時刻的量子態。

DS:從解釋發生在事件視界的事情開始,我們已經不斷深入探索了科學中某些最重要的具有哲學意味的主題——從牛頓機械世界到拉普拉斯定律到海森伯不確定性,還探索了這些原理或者定律是在哪些地方遭遇了黑洞奧妙的挑戰。最重要的是,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進入黑洞的信息消失了,而量子理論說明它不能被銷毀。

如果信息在黑洞中丟失,我們就不能預言未來,因為黑洞可能發射出任何一堆粒子。它甚至能發射出一臺好使的電視機,甚至是一套真皮精裝的莎士比亞全集,儘管這種奇異的發射概率極其微小。你可能會覺得,就算我們不能預言從黑洞裡會跑出什麼東西來,也沒啥大不了的,反正在我們周圍沒有任何黑洞。不過,這是個原則問題。如果決定論性, 也就是宇宙的可預見性在牽涉到黑洞時失效,那它在其他情形下也會失效。更糟的是,如果決定論性失效,那麼我們也就無法確定我們過去歷史的真實性。我們的史書和記憶可能僅僅是幻覺。正是我們 的過去決定了我們的現在存在;沒有了歷史的真實性,我們就失去了自己的本體。

因此,信息在黑洞中是否真的丟失了,或者在原則上它是否能被恢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 許多科學家覺得信息是不應該丟失的,但沒人能提出一個能保存信息的機制。關於這個課題的爭論持續了多年。最後,我找到了自以為是正確的答案,它依賴於理察 · 費恩曼的下面這個思想,存在許多不同的可能的歷史,每種歷史都有其發生的概率,而非一個單獨的歷史。在這個情形下,存在著兩大類歷史。其中一類,空間中存在一個黑洞,粒子可以落入這個黑洞;在另一類歷史中,空間中不存在黑洞。

關鍵在於,我們無法從外部斷定,是否存在一個黑洞。因此,總有不存在黑洞的概率。這個可能性就足以保存信息,不過這信息不以非常有用的方式返回。這有點像把一部百科全書燒毀。如果你保留所有的煙和灰,這部百科全書的信息並沒有丟失,只是變得非常難以閱讀。科學家基普·索恩和我同另 一位物理學家約翰·普列斯基爾曾經打賭,我和基普認為信息會在黑洞中丟失。當我發現這種保存信息的方式時,我承認賭輸。我輸給了約翰 · 普列斯 基爾一部百科全書。也許我應該就給他書的灰燼。

DS:在持宇宙的完全決定論觀點的理論中,你能燒毀一部百科全書,而且接著重新構建出它——前提條件是,你知道組成這部百科全書的墨水和紙的每個分子的每顆原子的特徵和位置,並且一直跟蹤著它們的一切的話。

目前,我正和劍橋的同事馬爾科姆·佩裡以及哈佛的安德魯·斯特羅明格研究基於所謂超平移的數學思想的新理論,以期解釋使信息從黑洞返回外部的機制。根據我們的理論,信息被編碼到了黑洞的視界上。敬請期待我們在未來發表進一步的消息!

DS:在錄製了裡斯講演後,霍金教授和他的同事發表了一篇論文,該論文從數學上論證了信息能被儲存在事件視界裡。該理論依賴於信息在一個稱為超平移的過程中,被轉變成兩維的全息圖。正如在這個講演之末複製的摘要所展現的,這篇題為「黑洞上的軟毛」的論文為我們提供了這個領域的深奧語言的清晰一瞥,並為我們展現了科學家們試圖解釋它所面臨的挑戰。

對於落入我們所在的宇宙的一個黑洞當中的物體有沒有可能從另一宇宙出來的問題,前面討論對我們有什麼提示?存在具有和不具有黑洞的兩大類可選擇性歷史暗示,物體有可能落入某個黑洞,從另一 個宇宙出來。但是這個黑洞必須很大,並且如果它在旋轉的話,那麼它也許具有一個通往另一宇宙的通道。但是你一旦進去了,就再也不能回到現在所處的宇宙當中了。因此,儘管我很熱愛太空飛行, 但並不準備去嘗試穿越一個黑洞。

DS : 如果一個黑洞在旋轉,那麼它的核心有可能不是由一個無限密度的奇點構成,而是可能存在一個環形的奇性。而正是這導致了不僅落入黑洞而且穿越它的可能性的猜想,儘管這意味著離開我們已知的這一宇宙。史蒂芬·霍金用這一撩人的想法結束了演講:在黑洞另一邊也許存在一些東西。

那麼,我想要在此給你們的留言是,黑洞並不像想像的那麼黑。和我們曾經想像的不同,它們不是一度想像的永久的囹圄。落入其中的物體可以從黑洞逃逸,既可逃回到這個宇宙來,還可逃到另一個宇宙去。因此,如果你覺得自己掉進一個黑洞裡,永遠不要放棄,總有方法能逃出來!

本文摘自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黑洞不是黑的 霍金BBC裡斯演講》(史蒂芬·霍金 著 )。

相關焦點

  • 霍金新見解:掉進黑洞,你也能逃出去
    點擊上方「材料科學與工程」快速關注    「如果你覺得自己身處一個黑洞當中,別放棄,黑洞也有出去的路。」
  • 如果一個人掉進黑洞會怎麼樣?霍金:或將得到某種意義的永生!
    我們都知道宇宙中有黑洞存在,但是假如突然有一天,有人問你黑洞是什麼?估計你還真的回答不上來,可能在你的印象裡黑洞就是個吞噬一切的洞,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這樣,黑洞並不是一個洞,而是一個擁有無限密度和引力的天體,其實對於黑洞我們人類是一種好奇的狀態,科學家也一直在了解黑洞,在不久之前,科學家就發現其實在黑洞裡存在著另一個面,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事件視界,有些人就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果人掉進了黑洞,那麼結果會怎樣?
  • 如果掉進黑洞會怎樣?霍金父女共同寫的這本書信息量很大,還易懂
    「如果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露西的兒子幼時在一個同學的生日Party上突然問她。露西頓時來了創作靈感,並且意識到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看的故事。露西是英國著名的兒童作家、科普推廣者,最重要的,露西是科學家霍金的女兒,這樣的三重身份,讓她得以寫出《喬治的宇宙》這樣一個科普故事系列。
  • 人類不小心掉進黑洞怎麼辦?霍金的解釋在你意料之外
    你對黑洞了解多少? 如果你掉進去了會怎麼樣?假設有一天你正在探索太空,尋找人類可以居住的新星球,但是遇到了一個黑洞,你是否有生存的機會,你將如何逃離,有沒有機會通往另一個宇宙的捷徑?史蒂芬·霍金相信黑洞可以通向另一個宇宙,因此,如果你陷入某個宇宙時,你會發現自己處於另一個空間維度。每個黑洞都有一個事件視界,當引力變得足夠強大時,你無法從它的返回點逃脫,如果你發現自己在這個點之外,你會看到恆星繞著一個完美的黑暗圈旋轉。
  • 真正的黑洞是什麼樣的,如果你掉進了黑洞會怎樣?
    但你能從「黑洞」放射出的γ射線暴中探測到它,這些射線暴是由史蒂芬·霍金髮現的,所以被命名為霍金輻射。霍金本人相信「黑洞」是可以通往其他宇宙的,所以如果你掉進去了,你會發現自己身處另一個維度中嗎?每個「黑洞」都有一個視角,在那裡,萬有引力會變得非常強大,令你難以逃脫,無返回之點。如果你發現自己身處視界之外,你會看到恆星扭動在一個完美的黑色圓環上。
  • 霍金與黑洞|悼念霍金
    然後我也不管你,你不找我,我就不找你。你找我,咱們倆就討論。然後我可以給你建議,說你去找誰誰誰,或者你去看什麼什麼資料,看什麼什麼書,就這樣。 我剛開始知道西阿瑪這種指導研究生的方式的時候,覺得這個導師簡直不合格啊,他怎麼不主動管學生呢。後來我發現霍金那個年齡層次的,全世界最著名的八九個相對論專家當中,有四個是西阿瑪的學生,可見他帶博士生的辦法是對的。
  • 如果你掉進黑洞,將會發生什麼?
    黑洞是狂暴的深淵,它貪婪的吞噬著宇宙中的一切那麼對於如此可怕的天體如果你掉進其中,會發生什麼呢?在掉進黑洞前一小時,你可能還沒感覺到周圍的異樣,但是會發現身體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拉扯。在掉進黑洞前三十分鐘,你已經成功接近的黑洞的邊緣,隨後會看到一層光子在黑洞表面緩緩流動,並在外圍形成了一個球狀殼層,它猶如一盞巨大的霓虹燈,懸浮在宇宙中,這就是黑洞光層。
  • 任何物質都逃不出黑洞!霍金:並非如此,有東西可以從黑洞「出來」!
    而在黑洞的邊沿是事件視界,所有越過事件視界的物質都會被吸入黑洞內,它無情的吞噬著它周圍的一切,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 人類已知最快速度——真空中的光速都逃不出黑洞的魔掌,那肯定沒有什麼可以能從黑洞中逃出來了。這樣的觀點統治了學界幾十年,直到宇宙之王——霍金的霍金輻射理論問世。
  • 如果你突然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
    如果你突然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在掉進黑洞前一小時,你可能還沒有感覺到周圍的一樣,但卻發現身體正在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扯,再掉進黑洞前30分鐘,你已經成功接近了黑洞的黑洞的,黑洞的邊緣,隨後會看到一層光字正言黑洞表面緩緩移動,並在外圍形成了一個球狀,可曾這就是黑洞的光,曾在穿過刺眼的光層後,你將完全置身於黑暗之中,再掉入黑洞前十分鐘
  • 如果你突然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黑洞中是否會有一個新的世界?
    如果你突然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在掉進黑洞前30分鐘,你已經成功接近了黑洞的邊緣,隨後會看到一層光子正沿黑洞表面緩緩移動,並在外圍形成了一個球狀殼層,這就是黑洞的光層。在穿過刺眼的光層後,你將完全置身於黑洞之中。
  • 霍金解釋如何從黑洞中「逃出」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8月25日報導】題:霍金解釋如何從黑洞中(以某種形式)逃出   史蒂芬·霍金說,假如你發現自己身陷黑洞之中,不要恐慌:你可能會死去,但你可能不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關於黑洞的很大一部分知識來自於霍金———事實上,還有以他命名的概念。因此,他提出新理論絕非小事。   霍金在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發表演講時說,被吸進黑洞的東西並不一定永遠要留在那裡。他說:「還是有辦法出來的。」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在思索粒子信息在經過黑洞時會發生什麼(這裡的信息指的是粒子的所有特徵,這個術語的意義與我們對信息的普遍釋義不同)。
  • BBC又出神級紀錄片,霍金帶你生動有趣地了解奇妙黑洞
    《夜晚觀星:霍金與黑洞》The Sky at Night:Stephen Hawking on Black Holes選這部片,因為它足夠新。言談之間不經意說出來,絕不會被「哦我N年前也看過」之類的招數暗傷。(當然更建議低調行事,畢竟Sir的粉絲不少。)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黑洞研究的時效性。越研究它,它就越神秘。
  • 如果你突然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呢?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如果你突然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呢?在掉進黑洞前30分鐘,你已經成功接近了黑洞的邊緣,隨後會看到一層光子,正沿著黑洞表面緩緩移動,並在外圍形成了一個球狀殼層,這個就是黑洞的光層。在掉入黑洞前10分鐘,你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急切的想要逃離它所給你帶來的引力,但是卻發現為時已晚。因為你已經到達了連光都無法逃離的分界點:事件視界。在進入這個世界後,你將與這個宇宙再沒有任何關係。接下來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黑洞外都不會有任何人知道。
  • 霍金說: 「黑洞不存在」
    霍金經常「語出驚人」,比如他曾說過,嘗試與外星人交流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外星人對待人類的態度,很有可能會像當初歐洲人對待美洲原住居民一樣殘酷。2014 年1月,霍金再次「語出驚人」,他宣稱「黑洞不存在」。霍金就是靠研究黑洞而在學術界出名的,這麼一說不是打自己臉嗎?霍金宣稱「黑洞不存在」這句話是來自他的最新論文。其實,霍金並不是說黑洞真的不存在。
  • 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引發的聯想:掉進黑洞會是怎樣的體驗?
    1988年曾因為和霍金共同發表的奇點定理獲得沃爾夫獎。羅傑與霍金羅傑此次獲得諾獎的原因是他用數學嚴格證明了黑洞的產生符合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原理。實際上,連愛因斯坦自己都不相信黑洞這種「怪物」真實存在:它的質量太大以至於能吸引靠近它的一切,連光也逃不過它的手掌心。
  • 黑洞有多「可怕」?如果人類意外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
    在我們探索宇宙的初期,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還是非常淺顯的,即使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先進的觀點,但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就是天方夜譚。比如霍金提出的黑洞,如果不是我們捕捉到了第1張黑洞照片,仍然有許多人認為黑洞是不存在的。自從它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就從來沒有停止研究,它已然成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
  • 教授演講出現「黑洞」段子,女生質疑性別歧視,教授回應出自霍金
    尤其是對於某些勇敢(膽子比較大)的女生來說,她們更是會無所畏懼的,把自己感受到的性別不平等的問題說出來,讓大家來一起來評判。以為女性爭取到一些能夠被平等對待的權利。比如說下面這位女生,就因為一位南科大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演講時,講了一個關於「黑洞」的段子,從而質疑其語言中存在性別不平等的問題。
  • 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也逃脫不了黑洞,如果人類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啊柒,今天討論的是宇宙中連速度最快的光都逃脫不了黑洞,假如人類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呢?由啊柒為你解答心中的迷團。在1970年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黑洞的存在,從那時起開始了人類對黑洞的研究。黑洞他是一個體積很小,密度卻極其大的一種特殊天體。也許有人會覺得黑洞為什麼能成為一個天體?因為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它是一顆垂死的恆星由於在核心重力的影響下向內坍塌不斷的壓縮,就連中子也被碾碎成粉末成為另一種特殊的存在,最終壓縮成為密度無窮大的黑洞。黑洞又是怎麼被科學家們發現的呢?有科學家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的黑洞的存在。
  • 人掉進黑洞會怎麼樣呢?會死去嗎?還是穿越到未來
    大家好,歡迎來到不朽課堂,我是不朽,最近我們都在討論黑洞,今天的問題是人如果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事情?那麼這一次我就來跟你討論一下,人如果真的掉進黑洞會怎麼樣?我先跟你說結論,人掉進黑洞,要麼就被撕碎,要麼被拉成麵條,最弱,可能會把你的身高拉長一點。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潮汐。潮汐力這三個字你能獲得什麼信息?
  • 霍金為什麼要反對自己的黑洞理論?
    大家都知道,霍金是以研究黑洞而出名的,但是前幾年卻宣稱黑洞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灰洞。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想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就是一個人掉進黑洞,會怎樣?因為在進入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後,由於極端的引力,並且你的腿部受到的引力要比頭部強,所以會導致你被拉長,並且你還是繞著黑洞一邊轉一邊拉長,最後很自然的你就被撕扯碎了。②在上世紀70年代,霍金提出了著名的霍金輻射,簡單來說,就是黑洞會向外輻射粒子,黑洞最終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