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隨機行為首次成量子物理實驗關鍵因素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人類隨機行為首次成量子物理實驗關鍵因素
2016-12-01 15:30: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合肥12月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至12月1日,全球9個實驗室同時進行一項基於人類隨機選擇的量子物理實驗——大貝爾實驗。據介紹,該實驗在歷史上從未嘗試過,也是首次讓人類行為的不可預測性成為量子物理實驗的關鍵因素。

  大貝爾實驗是在ICFO(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協調下進行的一個全球性的項目,在全世界9個實驗室同時進行一系列量子物理實驗。9個實驗室分別是:格裡菲斯大學量子計算和通信技術中心、昆士蘭大學工程量子系統中心、康塞普西翁大學電機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巴塞隆納光子科學研究所、奧地利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研究所、慕尼黑大學、尼斯大學凝聚態物理實驗室、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量子器件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教授和張強教授是大貝爾實驗中國區負責人,他們的實驗室利用接收到的自由意志產生的隨機數進行貝爾實驗,測試隨機數之間的關聯。

  該實驗的參與者劉洋介紹說:「此前的諸多貝爾不等式實驗使用的是物理方式產生的隨機數,而這部分隨機數可能受到隱變量控制而不能作為真正的隨機性來源。此次大貝爾實驗則相信人的自由意志,由公眾產生的隨機數來決定實驗中的重要參數,這系列實驗是貝爾不等式測量的重要一步。當然由於需要通過網絡匯總,存在無法真正解決局域性漏洞。在未來,物理學家有望利用太空實驗關閉局域性漏洞和隨機數漏洞,這將是在現有實驗基礎上經過長期努力才能進行的物理實驗。」

  據悉,公眾可以在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8時至12月1日19時59分期間參與遊戲,參與者需要輸入一個儘可能隨機的包含0與1的數列。這些比特流將被實時傳送到各地的量子物理實驗室中,科學家將利用它們的不可預測性來對量子物體包括原子、光子、超導體進行測量。在11月30日晚間的「量子物理全球大實驗約你一起挑戰愛因斯坦」的中文直播中,在線參與人數峰值達到33萬。

  卡洛斯·艾威亞是該項目的創始人,他設計了把數據傳輸到各實驗組的平臺。他認為,大貝爾實驗最讓人著迷的一點是社會大眾和科學家對實驗的成功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這是將量子物理學前沿研究貼近大眾的一個特別的契機。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袁嵐峰副研究員介紹,此次實驗是將物理的隨機數發生器,變成人隨機產生,讓民眾參與科學實驗,非常有意義。他介紹,此次實驗將觀測包括糾纏粒子性質的諸多物理現象,數據結果預計近期出爐。(完)

相關焦點

  • 超導量子計算在強關聯糾纏體系的量子隨機行走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和彭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範桁等理論小組,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的研究中。該工作將對未來多體物理現象的模擬以及利用量子隨機行走進行通用量子計算研究產生重要影響。這一重要研究成果於5月2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
  • 單因素完全隨機實驗設計方差分析
    基本特點單因素完全隨機實驗設計適用於這樣的研究:研究中有一個自變量,自變量有兩個或多於兩個水平(P≥2)。它的基本方法是:把被試(實驗單元)隨機分配給處理(自變量)的各個水平,每個被試只接受一個水平的處理。完全隨機實驗設計是用隨機化的方式控制誤差變異的。
  • 用雙縫實驗來檢測電子的物理行為
    但是後來20世紀初對於光電效應的理論突破演示出,在不同狀況,光的物理行為可以解釋為光是由粒子組成。這些貌似相互矛盾的發現,使得物理學家必須想辦法超越經典力學,更仔細地將光的量子性質納入考量。 使用雙縫實驗與各種不同衍生的變版來檢試單獨粒子的物理行為,這方法已成為經典的思想實驗,因為它能夠清楚地探討量子力學的核心謎題,它演示出對於實驗結果的理論預測能力所不可避免的基礎極限。
  • 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
    這項成果將在數值模擬和密碼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有望形成新的隨機數國際標準。 隨機數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著重要的應用:例如,天氣預報、新藥研發、新材料設計和核武器研製等領域,常常需要通過數值模擬進行計算,而數值模擬的關鍵就是要有大量隨機數的輸入;在遊戲和人工智慧等領域,需要使用隨機數來控制系統的演化;在通信安全和現代密碼學等領域,則需要第三方完全不知道的隨機數作為安全性的基礎。
  • 強關聯糾纏體系的量子隨機遊走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和彭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範桁等理論小組,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的研究中。該工作將對未來多體物理現象的模擬以及利用量子隨機行走進行通用量子計算研究產生重要影響。這一研究成果於5月2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物理教育研究中的實驗/準實驗研究
    在物理實驗室中,將一個金屬棒加熱,研究者可以肯定地將所觀察到的物體膨脹效應歸因於溫度升高,因為他們在實驗中可以排除(控制)所有其他無關的因素。但是在PER實驗研究中,任何變量的變異都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上述研究中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的變異除了可能受到教學方法的影響外,還可能受能力、態度、動機和以前的學習成績等因素的影響。
  • 人類行為93%是可以預測的
    人類的日常行為模式不是隨機的,而是具有「爆發性」的。預測人類行為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夢想。科學家乃至偽科學家們為了解開人類行為之謎,已經努力了數百上千年。《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認為人類行為是隨機的,都是小概率事件,是不可以預測的。也因此,塔勒布相信,沒有什麼比一種隨機的智慧對我們的生存更加重要。塔勒布其實反對長期流行的一種見解:前人的經驗會給予後人教益。而該見解符合中國的傳統史觀: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 常識普及:了解人類行為的經典心理學實驗
    以上內容來自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書籍《了解人類行為的50個心理學實驗:從巴甫洛夫的狗到羅夏墨跡測驗》。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所有你聽過的經典實驗。作者還通過簡單設計,讓你可以在朋友之中重複測試相關實驗。書中還會介紹每個心理學實驗對我們現代生活的啟發和影響是什麼,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運用實驗成果來提升自己。
  • 此實驗重要性位於中考物理實驗首位:探究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為什麼說這個物理實驗的重要性位於中考物理實驗首位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各地中考物理考題就明白了。首先,我們知道,在每年的四月份,除了少數地區之外,各地初三都要舉行一次中考物理實驗操作考試(初三化學、初三生物實驗也是同期考試)。
  • 【學習記·第31期】單因素、雙因素方差分析VS協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能夠解決t檢驗、z檢驗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對統計學和行為科學的發展起了巨大促進作用,因此方差分析的關鍵步驟檢驗以Fisher的名字命名,以紀念其對統計學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學習方差分析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方差分析的假定條件。當前提條件滿足時,自變量均方和誤差均方的比值是呈分布的。
  • 物理新大門——人類首次發現室溫超導
    物理新大門——人類首次發現室溫超導 2020-10-16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類行為93%是可以預測的
    人類的日常行為模式不是隨機的,而是具有「爆發性」的。預測人類行為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夢想。科學家乃至偽科學家們為了解開人類行為之謎,已經努力了數百上千年。人類在這個實驗中留下的電子蹤跡,比如打上時間印跡的文本、聲音和圖像,網際網路搜索,社交網絡中的種種關係等加在一起,合成了史無前例的海量數據集,記錄了我們的活動、我們的決定以及我們的生活本身。
  • 隨機過程筆記
    人們最成功的描繪運動的模型是牛頓的天體運動,確定性是牛頓體系最大的特徵。給定位置和速度,運動軌跡即確定。但是20實際後的科學卻失去了牛頓美麗的確定性光環。因為當人們試圖描繪一些真實世界,充滿複雜而未知因素的運動時候,人們發現不確定的因素(通常稱之為噪音)對事物的變化至關重要,而牛頓的方法幾乎難以應用。
  • 中國首次在天宮二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實驗
    新華社上海9月29日電(記者 張建松)天宮二號在軌運行兩年多來,開展了眾多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其中包括完成我國首次高等植物「從種子到種子」的空間長周期培養實驗,為發展空間植物培養技術、探索保障人類長期空間生存,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腸道幹細胞的行為機制
    2014年8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發現了人類腸道中幹細胞的行為機制,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或為腸癌的早期發現以及預防措施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幫助
  • 王皓毅團隊首次在體外模擬了人類X染色體的隨機失活
    在後續的分化過程中,首次在體外模擬了人類X染色體的隨機失活。該模型為人類XCI的研究提供了高效的平臺,並為X染色體相關疾病的攻克打下堅實的基礎。X染色體失活是研究人類這一重要事件的重要基礎。在後續的分化過程中,首次在體外模擬了人類X染色體的隨機失活。
  • 實驗首次觀測到奇異物理現象,助量子計算機容錯性實現突破
    麻省理工學院(MIT)近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稱,首次觀測到一種奇異的物理現象,有助於量子計算機在容錯性上實現突破。量子計算機的高錯誤率是目前其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礙。這份研究稱,經過幾十年的嘗試,首次觀測到了非阿爾貝(non-Abelian)的阿哈羅諾夫-玻姆效應(Aharonov-Bohm Effect,簡稱A-B效應)——一種包括光波、合成磁場和時間反轉這些因素的罕見物理現象。阿爾貝(Abelian)和非阿爾貝是規範場(gauge field)理論中的兩種類別。
  • 高中物理中的30個實驗
    在<實驗分類>一文中對物理教材中的五類「實驗」做了簡單介紹,並在<學生實驗>一文中整理了教材中的11個學生實驗,本文將整理教材中的第二類實驗,即實驗。01實驗:用打點計時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所屬教材:人教版物理必修一頁碼:第44頁。02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所屬教材:人教版物理必修一頁碼:第62頁。
  • 四、實驗動物的隨機分組方法
    四、實驗動物的隨機分組方法   動物實驗時,常常需要將選擇好的實驗動物,按研究需要分成若干個組,分組時為了避免人為的因素影響常應用隨機數字表進行完全隨機化的分組。   1.將實驗單位隨機分成兩組 設有小鼠14號,試用隨機數字表將其分成兩組。
  • 初二物理「晶體熔化」實驗成功的關鍵,對一位初中物理老師的採訪
    初二物理「晶體熔化」實驗成功的關鍵點——我曾經對一位初中物理老師的採訪記錄初中物理「晶體熔化」的實驗,是一個令老師們深感困惑的實驗,雖然這個實驗的操作程序並不複雜,但做起來往往得不到書上的科學結果。在大學函數的時候,他的老師沒有做準確過,到武漢市聽公開課的時候,講課的老師介紹的方法也不成功,照著《物理教學》雜誌登載的有關論文去做,卻又常常摻雜了一些書上沒有的附加條件,容易使學生產生誤解。對待這個問題,他做過深刻的思考,教材一改再改,為什麼這節實驗課的內容一個字也沒有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