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說了吧,俺的貴族大老爺,俺這個寶貝呀,它是種香料,用來燉肉滴,用俺這個香料燉出來的肉啊,它是香滴了不滴呀,那肯定讓你吃滴找不著鼻子呀。
繩木?這個寶貝叫繩木?它叫肉桂呀。它為繩木叫這麼個名兒啊。因為肉貴呀,俺的貴族大老爺,恁是知不道啊,這個寶貝可難弄了。
俺和恁說了吧,俺滴貴族大老爺,在那個山的那邊兒海的那邊兒,有一群藍……,呃不是,反正就是老遠老遠的地方,有一些山,那個山啊,老高老高滴了,山上嘞,有一種鳥,它那個窩就是用這個肉桂搭滴呀。俺是怎麼找到那個地方滴?哎呀,俺滴貴族大老爺,你聞聞這肉桂的味兒,多麼濃鬱啊,在那個地方老多老多用這個肉桂搭的鳥窩了。隔著老遠老遠你就聞著了。俺就是這麼聞著味找著那個地兒的啊。那個地兒在哪裡啊?啊?俺忘了,俺想不起來了(想起來也不告訴你啊)。
昂,對了,咱接著說那個肉桂為什麼貴哈。俺找著那個肉桂鳥窩呀,俺就想著往山上爬呀,結果木想到啊,那個山啊不光是陡啊,它還高啊,俺怎麼爬也爬不到頂啊。啊呀,把俺村兒裡那些爬山滴人啊,有滴都餓死在山上了,老慘了。最後木沒有辦法,俺就發現這個鳥它好吃肉啊。而且它最愛吃那個牛肉啊,驢肉啊繩木滴,俺就把那個牛肉啊驢肉啊切成大塊扔在那些鳥窩的周圍啊。這個鳥它就來要吃這個肉嘞。但是這個肉很大呀,它一口吃不了啊,那它不就得把肉給叼回窩裡去吃麼。它叼一塊肉,再叼一塊肉,它又叼 一塊肉,還叼 一塊肉,慢兒慢兒滴呀,它那個窩就撐不住了,它叼滴肉太多了,它那個窩就噼裡啪啦,稀裡譁啦滴掉下來了,俺就去撿那些個香味兒棍兒棍兒啊,這不嘛,這就是這個肉桂啊。因為那個牛肉啊驢肉啊,實在是太貴嘞,還得大塊的,下水它不吃,所以這個棍兒棍兒俺就叫它肉桂(貴)啊。
這不是山東人在賣大力丸,而是根據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的記述所描繪的古代阿拉伯人在地中海商圈忽悠當地人的場面。當然進行了一些戲劇性加工與延伸,對於方言,請自動忽(翻)略(譯)。
希羅多德所說的阿拉伯人與今天的阿拉伯人不是同一個概念。在希羅多德生活的時代,現代阿拉伯人的祖先貝都因人大多還在西亞北非一帶放駱駝呢。希羅多德所說的「古代阿拉伯人」其實是指的是當時居住在阿拉伯半島上的居民,當然他們大多也都是「阿拉伯人」。
古代阿拉伯人與香料可謂是淵源頗深。除了肉桂之外,阿拉伯人還向地中海商圈提供桂皮、沒藥、乳香以及檀香沉香等香料。這其中,乳香、沒藥以及檀香和沉香是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島南端的葉門地區可以種植與加工的,那裡有古老的馬卜裡水壩,在水壩的灌溉下大片的農田被開墾出來種植這些香料;而肉桂與桂皮在那時只能從印度取得。
當然,以我們後世人的眼光看,希羅多德所記載的阿拉伯人取得肉桂的故事無疑是被人給忽悠了。其實,阿拉伯人還為他們的貨物編造過其他離奇故事。比如在採集桂皮的過程中他們需要穿上用牛皮製作的鎧甲,以保護自己免受守護桂皮樹的飛行兇獸的傷害與幹擾;而在採取乳香時又會將珍貴的蘇合香點燃來驅趕守護乳香的飛蛇。
毫無疑問,阿拉伯人編造這種離奇且荒誕的故事正是為了將香料賣出一個好價錢。隱藏貨源地是為了保證自己獨家供應商的優越地位,並顯得香料極為難得;誇大採集風險與成本又可以讓對方無法質疑高到離譜的價格。不得不說,阿拉伯人的計謀得逞了。以胡椒為例,這種現在常見的香料價格曾經一度與黃金等價,以至於許多不良商從會在胡椒中摻雜銀屑以增加分量而獲利。
說到底,我們恢復得承認,古代阿拉伯人確實是有天賦的帶貨達人,而且還是頭部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