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剛誕生時不像現在這麼冷冰冰的:曾經擁有熾熱金屬大氣層

2020-12-05 澎湃新聞

月球剛誕生時不像現在這麼冷冰冰的:曾經擁有熾熱金屬大氣層

月球是冷冰冰的,大氣層稀薄到相當於沒有。但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模擬發現,40多億年前月球剛誕生時,曾短暫擁有熾熱的大氣層,其中富含金屬元素。

科學界認為,地球與一顆火星大小的原始行星發生碰撞,飛濺的碎片凝聚形成了月球。

目前科學界一般認為,月球誕生於太陽系形成早期,地球當時與一顆火星大小的原始行星發生碰撞,飛濺的碎片凝聚形成了月球。英國《新科學家》雜誌最近報導說,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的科學家以此為基礎,模擬了月球剛剛形成時的情形。

初生月球的表面覆蓋著熔巖海洋,其表層受到3個來源的熱量影響:早期的太陽,剛剛經歷過撞擊、熱輻射很強的地球,以及熔巖海洋自身。模型顯示,這些因素會使月球表面產生熾熱的大氣,大部分集中在面朝地球的那一面,主要成分是氣態的鈉和二氧化矽。

研究人員說,月球大氣層起初可能覆蓋了三分之二的月球表面,溫度超過1700攝氏度。正對地球的地點壓強可能達到上萬帕斯卡,大約相當於現今地球海平面氣壓的十分之一。離該地點越遠,壓強越低。巨大的氣壓差產生強勁的風,從正對地球的地點刮向背對地球的一面,速度最高可超過音速,在熔巖海洋上掀起波浪,並將大量物質和能量轉移到月球背面。

這個原始大氣層非常短命,可能只維持了1000年左右。隨著月球逐漸遠離地球,表面溫度越來越低,熔巖海洋的表層逐漸凝固形成硬殼,大氣也越來越稀薄。大氣成分有的凝固沉積下來,有的「逃逸」到宇宙空間。

(原標題:原始月球曾短暫擁有熾熱金屬大氣層)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31)

相關焦點

  • 原始月球曾短暫擁有熾熱金屬大氣層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 月球是冷冰冰的,大氣層稀薄到相當於沒有。但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模擬發現,40多億年前月球剛誕生時,曾短暫擁有熾熱的大氣層,其中富含金屬元素。目前科學界一般認為,月球誕生於太陽系形成早期,地球當時與一顆火星大小的原始行星發生碰撞,飛濺的碎片凝聚形成了月球。
  • 月球曾經也擁有磁場
    地球剛誕生時相當險惡,地表溫度燒灼不退,空氣也含有毒性分子,同時太陽活動猛烈爆發,通過日冕物質拋射(CME)方式不斷送出高能粒子轟炸地球,簡言之,我們的星球早年也像個煉獄。根據目前理論,地球誕生後不到1億年,一顆名為Theia火星大小的巨大天體撞上了地球,把地球一些物質扔到太空、然後經引力作用結合成團塊形成了月球。
  • 地球和月球曾經共享一個磁盾,保護它們的大氣層
    此外,當我們還是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時,太陽就用稱為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劇烈輻射轟炸了我們的星球。被稱為太陽風的帶電粒子流威脅著我們的大氣層。簡而言之,我們的星球是不適合居住的。地球和月球,由上世紀90年代伽利略任務的兩幅圖片合成而成,有著悠久的共同歷史。幾十億年前,他們的磁場是連接在一起的。
  • 科學家得出一個結論:早期月球存在金屬大氣層,理由呢?你信嗎?
    話說月球乃地球的天然衛星,它也有它的獨特之處,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及月球上的環境條件,致使月球充滿神秘感,人們總是想弄明白它上面的一切,然而這並非易事。今天,我們來看看月球早期的大氣層問題。參與月球研究的科學家認為,幾乎在月球誕生不久,月球上的大氣層是相當密集的。
  • 月球誕生的五大"瘋狂"猜想:月球曾經繞著金星轉?
    關於月球誕生的五大「瘋狂」猜想,你更相信哪一個呢?數千年以來,人類對月球的神秘十分敬畏,但更多的是好奇。
  • 月球為什麼沒有大氣層?月球上面到底有什麼
    地球有著厚厚的大氣層,地球大氣層在保護著人類和地球外物,給生命的誕生和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但是並不是所有星球上都有大氣層的,地球唯一天然衛星月球上就沒有這是為什麼呢。 地球上面有什麼
  • 月球在地球的大氣層中
    月球在地球的大氣層中!看似荒誕,實則確有其事!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顆衛星,對地球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甚至地球上一天24小時的由來,也是因為月球的存在,但根據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地球的大氣層覆蓋了整個月球和月球運轉的軌道,從這種角度上來說,其實月球是處於整個地球的大氣層當中。
  • 月球仍在地球大氣層內?五個大氣層不為人知的事實,你聽過幾個
    每天早上推開窗,沐浴著晨光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覺得新的一天充滿動力的人們肯定不曾想過,現在自由呼吸的空氣實際上是大氣層通過幾十億年不間斷的「調整」和「修正」而得到的結果。隨著人類對宇宙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天體被觀察到,但是就目前觀察的結果來看,地球的大氣層仍然是獨一無二的。
  • 科學家驚奇的發現,月球的實際年齡要比現在年輕8500萬年
    最近,科學家驚奇的發現,月球的年齡比之前認為的要更年輕一些。精確地說,大約年輕8500萬年。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月球曾經有一個巨大的、熾熱的巖漿海洋,而且我們的這顆巖石衛星的形成時間,也比科學家之前預期的要晚。
  • 瑞士科學家:地球早期大氣層或像金星大氣層一樣有毒
    瑞士科學家:地球早期大氣層或像金星大氣層一樣有毒 科技日報 | 2020-12-01 09:41:26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25日報導,瑞士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地球年輕時,其表面可能被巖漿海洋覆蓋,而從沸騰的海水中升起的氣體構造的大氣層可能與如今金星上的大氣層一樣有毒
  • 地球簡史:從誕生到現在
    地球擁有一個稍稍被壓扁的均勻重金屬的核心,以及一個比較輕的地殼,覆蓋有一層薄薄的可呼吸的清新空氣以及廣闊的海洋、肥沃的平原、壯麗高山、清澈的淡水河流、小溪、湖泊和地下水,繞行著一顆給我們溫暖並提供能量的恆星。但我們的地球是怎麼誕生的呢?地球又是什麼組成的?
  • 遠古時期,地球的一天僅有約5個小時,月球正是在那個時候誕生
    冥古宙時期的地球隱生代是地球誕生的初期,也是生命出現之前的時期,一天僅有約5個小時。那時候的地球是一個極為熾熱的世界,地表遍布了火山,四處都是流淌的熔巖。整個地球宛如一個即將融化的火球。受到重力影響,初生地球上的重物質沉向內部,形成了地核和地幔。此時的磁場開始發揮作用,而較輕的物質則形成了地殼。
  • 月球曾存在生命?科學家: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人類熟悉月球,為它創造了許多傳說,也曾一度幻想過月球上有神仙居住。但事實告訴我們,月球只是布滿隕石坑的荒蕪星球,沒有任何生命活動的跡象。月球上雖然有水,但含量稀少。這些水分以化合物或者冰的形式保存在月球的極地,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 月球的形成時間和地質構成,為什麼關係到地球誕生和人類未來?
    但從古至今,月亮在人類的心裡都佔據著不一樣的位置。從「月有陰晴圓缺」到「海上明月共潮生」,既是古人通過月亮來抒發情感,也是前人對月亮觀察之後得出的經驗,這不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月相變化和天體引潮力嗎?儘管距離上一次人類在月球上留下腳印,的確已經過去了超過50年的時間,而近年來也沒有任何國家開展過載人登月任務。
  • 月球上曾經存在生命嗎?
    前情提要:據研究分析指出月球很有可能曾經是一個宜居星球,儘管現今尚無直接證據證實月球曾有生命痕跡,但不能否認在今後的探索中也許將會發現關鍵性證據。即使如今的月球因撞擊留下的火山口而顯得荒無人煙、麻麻賴賴,但是這項研究證實了它曾經為生命繁衍做出了貢獻。在發表於地球科學綜合雜誌 Astrobiology 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在古老時期的月球上,曾有兩個時期其表面具有很大的宜居可能性。
  • 地球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為什麼近在咫尺的月球沒有大氣層?
    地球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為什麼近在咫尺的月球沒有大氣層?★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裡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根據各層大氣的不同特點(如溫度、成分及電離程度等),從地面開始依次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和外大氣層。月球為什麼沒有大氣層呢?
  • 月球才是地球保護神,40億年前,它用磁場捍衛了地球大氣層
    強大的太陽輻射足以將地球大氣中的分子吹走,導致地球失去所有的大氣,未來就不可能孕育生命了。好在,我們的地球有一個強大的護盾,那就是磁場。同時,在四十億年前那種強大的太陽輻射中,我們的地球大氣層能夠倖存下來,還應該感謝另外一個護盾——月球。最近,美國宇航局領導的一項研究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如果不是月球,今天的地球恐怕不會有生命存在。
  • 月球背面的秘密:明知道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還要探索月球?
    在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後,失望的發現月球果然和夜晚的天空中一樣,寒冷且悽涼。月球上沒有月兔也沒有嫦娥,只有著巨大的環形山和灰色的月壤,這是一個不適合生命居住的行星。既然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人類還要下功夫探索月球呢?有這個時間去探索火星不好嗎?
  • 登月後,美透露五件蹊蹺事,或能證實月球是外星文明監視地球的工具
    年齡的大小取決於一開始太陽星雲的形成,太陽星雲形成之後,會裂變成許多小星球,從而誕生了地球、月球、木星等等天體。拿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進行分析,判定地球誕生時間為46億年左右。目前科學家用最新的科學技術石質隕石分析法,對月球上的巖石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月球的年齡在44億年左右。其實,地球比月球老。
  • 地球誕生時是個火球,那水怎麼來的?為何又會下數百萬年的雨?
    不過這麼多的水並不能被直接飲用,還記得以前我們經常會說:要節約用水,淡水資源將會枯竭!這句話其實反應了一個時代人類認知的問題,確實淡水資源只佔了全球總水量的2%。但是地球上的水循環一直都在進行,只要海洋中有水,只要我們合理利用,只要我們的生態環境不被嚴重的破壞,淡水資源是不會枯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