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形成時間和地質構成,為什麼關係到地球誕生和人類未來?

2020-12-04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從肉眼觀測到載人登月-人類對月球的偏愛,藏在整個逐月曆程之中

儘管夜空中的月亮,遠沒有白日裡的太陽耀眼奪目,就連我們看到的月光都是向太陽借的光。但從古至今,月亮在人類的心裡都佔據著不一樣的位置。從「月有陰晴圓缺」到「海上明月共潮生」,既是古人通過月亮來抒發情感,也是前人對月亮觀察之後得出的經驗,這不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月相變化和天體引潮力嗎?

儘管距離上一次人類在月球上留下腳印,的確已經過去了超過50年的時間,而近年來也沒有任何國家開展過載人登月任務。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對月球的認知已經足夠充分準確,比如:

事實上,我國也正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與月球相關的探測任務,大家都知道,嫦娥四號已經是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太空飛行器,而計劃專門負責從月球採集樣品的嫦娥五號探測器,也將在2020年年內發射升空;

與此同時,美國和日本也將在2030年之前聯合展開載人登月任務,日本主要負責提供電源等設備,以及發射後需要的小型居住艙,到時候將會有日本的太空人一同登陸月球。毫無疑問,不管是太空飛行器探月、還是登陸月球,相信這一系列月球探索任務定會讓人類對月球有更多現在不了解的認識。

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為什麼世界上所有具備宇宙探索實力的國家,都不會錯過月球這個看似我們最熟悉的星球。這還得從地月系統說起,由於同步旋轉的關係,月球總用自己的同一面面向地球上的我們,但隨著探月技術的進步,我們對月球的背面也有了基本認識,但這些遠遠還不足夠。因為,月球的誕生時間和完整地質圖,其實可以揭示我們地球的過去,也會對人類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月球的形成時間-地月系統中任何一顆星球的起源,都與對方息息相關

不同於太陽系中的眾多其他行星擁有多顆衛星,我們的地球就只有月球這一顆天然衛星,並且,地球做自轉運動的方向,同樣也和月球公轉方向高度一致。雖然,月球的直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它的質量更是連地球質量的把十分之一都不到,但地月系統這樣的運行關係,可以肯定已經保持了數十億年的時間。

地球內部結構分層和月球的誕生始於撞擊?

事實上,關於月球的形成也存在多種假說,從分裂說、俘獲說到同源說和碰撞說,它們涵蓋了人類對月球起源的認知,隨著探月深入而逐步發生的變化。但即便這個問題尚未有確切的定論,但作為地月系統另一個組成部分的地球,兩顆星球的誕生註定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月球的形成時間便是解開這個疑團的關鍵之一。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關於月球的誕生,更多人更認可撞擊假說,簡單來說就是月球形成始於地球和其他宇宙物體的撞擊。當時的地球也不像現在這般充滿生機,看上去就是一個巖漿星球,而與它發生撞擊的星體大小則與現在的火星差不多。地球內部開始區分為高溫、堅硬實心內核和熔融外核,就是因為這個撞擊事件的發生,同時也創造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地月系統。

大約45億年以前,混亂的早期太陽系並不像如今這樣,系內的各大行星都按照自己的既定軌道正常運行,大小不等的星球之間的碰撞事件更是時有發生。即便是現在看上去表面早已被時間抹平的差不多的地球,當時也是通過星球撞擊得到了質量的增加、核心處的熱量和密度。

隨著更多重元素進入到地球的內部,現在我們通過地震波探測到的「鐵鎳核」就逐漸形成了。而月球的形成,就始於一顆星球和地球撞擊時被拋出外空的部分。之所以這些沒有被地球吸收的部分,會在地球的周圍聚集成一顆衛星,則很可能是因為地球引力的作用。現在,我相信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說月球的形成時間關乎地球的誕生了吧?

月球的形成時間可能比預期晚1億年左右

眾所周知,科學界普遍認為太陽系的誕生時間在45.67億年前的樣子,地球算得上是最早一批形成的太陽系行星之一。從科學家們最新的碰撞模擬結果來看,月球的誕生時間應該是發生在大約44.25億年前,研究人員這個數字可能存在的誤差範圍在2500萬年以內。

也就是說,月球的誕生時間會比太陽系晚1.4億年左右,始於尚未完全形成的地球和另一顆火星差不多大小原行星發生碰撞。因為不管是探月太空飛行器、還是當年載人登月任務待會的月球巖石,其中都沒有任何一個樣本能反映出月球的年齡,所以目前研究人員採取的都是間接計算法。

不可否認,目前並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可以表明月球的實際年齡,那麼,科學家們是怎麼計算出月球年齡的?具體來說,這次的研究其實是通過月球地殼中的矽酸鹽礦物質,如何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來印證月球上的巖漿海洋組成因為凝固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也就是說,這個研究結果講月球巖石從誕生到凝固的過程,與月球的年齡關聯了起來。

而這個最新結果與之前科學家們預想年齡出現誤差,問題就出在月球上巖漿海洋,之前科學家們預計只需要3500萬年左右的時間就能固化成月球地殼,而這次的研究卻表明這個過程大約需要2億年才能完成。雖然比起數十億年的年齡來說,可能有人會覺得一億年也不是一個特別龐大的數字,但這關乎到月球的誕生之初經歷了怎樣的演變,並且,這個結果還跟之前科學家們通過鈾衰變成為鉛的速率測算出的地球金屬核心形成時間一致。

拼湊月球地質圖-尋找隕石坑中水冰的位置,關乎未來人類在月球上生存

我們可以從之前的登月照片看出,月球和地球的表面存在很大的差別,而且這還只是我們肉眼就能直接觀察到的差別。不同於地球上擁有豐富的生物和地質過程,月球上我們踏足的地方主要都是因為撞擊留下的爆炸碎片,而礦物質和氧氣卻被鎖定在了撞擊過程中形成的顆粒和礦物質氧化物內部。

剛剛我們已經講到了很多與月球年齡有關的內容,而月球的地質構造不僅會揭示我們最關心的水冰在哪裡,它同樣還跟月球的形成有關。大家都知道月球上有很多隕石坑,由於它沒有像地球一樣豐富的地質活動,所以探測器視角下的月球總是布滿了大小不同的坑窪。而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想將月球上隕石坑中冰水的位置鎖定。

確定水冰的位置時意外發現金屬豐度超預期

之前,研究人員一直懷疑一個寬度21公裡的隕石坑中,應該隱藏著豐富的水冰物質,因為探測器NASA LRO顯示這個位於月球南極的隕石坑內部結構是假色。但就在用雷達探測月球上這個火山口陰影層中水冰的位置時,卻通過接收到的信號意外確認了原來月球上金屬的含量,其實比之前大家預想的量級更大。

尤其是那些深度值更大的隕石坑,明顯要比淺顯隕石坑中的金屬豐度更多,也就是說,月球隕石坑中金屬的豐度,其實與隕石坑本身的深度成正比。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這個規律,僅適用於一些具有特定深度的火山口。但毫無疑問,月球的形成過程,也同樣有可能比我們之前預想的更加複雜。

為什麼要在月球隕石坑中尋找水冰?

雖然,以我們現在對月球的了解,基本可以確定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這顆衛星註定與已知生命無緣,而目前人類想要登陸的大熱星球也是火星。但是,我們很清楚以目前的科學水平來看:

人類要實現從地球直接登陸火星,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都難以實現,而距離更近、我們也曾經抵達過的月球,卻可以成為此類探測任務的天然研究目的地,甚至還有可能成為之後登陸火星的中轉站。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常說,水就是生命之源,就連身體絕大部分質量都是由水構成的人類,的確難以和水撇清關係。所以,在月球上找到水冰的具體分布位置,便成了目前月球探索任務中最重要的一項。對化學有基本常識的人都明白:

水不僅是我們人類不可或缺的一種資源,它同時還是氫和氧的重要來源,不管是從元素的角度來說,還是著眼於人類長遠的宇宙探索目標,我們都需要儘快對月球的地質構成和分布了解清楚。

可能在此之前,並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原來月球的誕生時間竟然與地球的誕生密切相關,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要尋找到下一個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月球就是我們進行相關任務的天然實驗基地,甚至還能在之後我們登陸其他星球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月球上豐富的礦物質,也同樣可能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而更多的服務於地球上的人們,那這個真實的月球還是你印象中的簡單形象嗎?

相關焦點

  • 地球生命究竟是怎麼誕生?和月球有什麼關係?
    宇宙的起源和演變太過複雜,經歷的時間太長,人類還是沒有真正理解,地球生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這需要宇宙形成一些合適的條件,地球的形成為生命的誕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宇宙誕生時,溫度極高根本不適合生命的誕生,在不斷的冷卻中逐漸形成了地球的大氣層,產生了氣體,創造了月球和太陽圍繞在地球旁邊,最後缺的便是遠古生命體了,我們能追溯到的便是遠古細菌或遠古單核細胞,遠古細菌或遠古單核細胞之前到底是什麼?
  • 月球土壤和地球一樣嗎 月球土壤和地球有什麼區別
    導語:各國對月球的探索從未間斷過,其中,我國近期發射了嫦娥五號,為的就是去月球挖土回來。對月球土壤的研究,將對人類未來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那麼,到底月球土壤和地球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具體月球土壤和地球有什麼區別呢?一起來了解。
  • 月球是地球的保護神嗎?為什麼月球上的隕石坑比地球多得多?
    從某方面來說,地球才是月球的保護神。按道理來說,應該是地球上的隕石坑更多一些,但為什麼事實剛好相反呢?其實,月球上之所以隕石坑較多,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生物活動,以及地質變化,因此從月球誕生之初到如今的隕石坑都能夠被保留在月球上。
  • 地球和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的形成實際上,地球並不能算是太陽分離出去的,同樣月球也不是地球分離出去的。太陽、地球、月球的形成目前來說其實都是假說,所謂的假說和胡說是有天壤之別的。科學的假說都需要一些證據,而主流的假說則需要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以及有十分充足的證據證明,它們與最終理論的最大區別在於還存在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
  • 月球是地球的保護神嗎?為什麼月球上的隕石坑那麼多?
    從某方面來說,地球才是月球的保護神。按道理來說,應該是地球上的隕石坑更多一些,但為什麼事實剛好相反呢?其實,月球上之所以隕石坑較多,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生物活動,以及地質變化,因此從月球誕生之初到如今的隕石坑都能夠被保留在月球上。
  • 月球背面的秘密:明知道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還要探索月球?
    在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後,失望的發現月球果然和夜晚的天空中一樣,寒冷且悽涼。月球上沒有月兔也沒有嫦娥,只有著巨大的環形山和灰色的月壤,這是一個不適合生命居住的行星。既然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人類還要下功夫探索月球呢?有這個時間去探索火星不好嗎?
  • 誰到了月球誰就更了解地球(組圖)
    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全世界一共發射了122個月球探測器,其中59個獲得成功,讓人類對月球有了初步的認識,而今天人類探月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一、突出科技經濟目的。目前探月正由冷戰時期滿足政治和科學需要,改為把科學探索和經濟利益相結合,以探測月球資源為主,為未來月球資源開發、利用打基礎;  二、規模更宏大。
  • 地球的漫長形成過程是什麼樣子?帶你體驗一回「人間煉獄」的感覺
    如今的地球是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也是人類生存的家園。可能很多朋友都非常好奇,地球在46億年開始形成到生命的誕生,這個漫長的過程是什麼樣子呢?今天小編就帶朋友們穿越時間長河,去體驗一回「人間煉獄」的感覺。
  • 地球最後的日子,人類及其家園註定和未定的未來
    、從宇宙的宏觀尺度上講,人類和人類誕生的星球——地球註定會走向毀滅。稀星天外今天就帶領大家坐上時間機器,去看看地球的未來,直到其最後一天。阿波羅17號登月飛行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後一次在地球軌道之外的載人飛行任務。
  • 月球怎麼來的?新模型表示月球可能是地球巖漿噴入太空時形成的!
    月球到底怎麼來的?作為第一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天體,我們對它的來源感到深深地疑惑。地球在45億年前形成,之前的研究表明月球在很短的時間後才出現。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對月球起源的普遍解釋是,月球是由兩顆原行星碰撞而成的,也就是兩個世界的雛形。
  •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會發生什麼?翻天覆地或不會誕生生命
    「月有陰晴圓缺」、「床前明月光」、「明月松間照」...月亮一直是人類文學創作中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地球幾十億年來的守護神。我們也習慣了抬頭望去,看看初一十五有什麼不一樣。  而事實上,現在的月球正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逃離地球,而且這現象已持續了30億年時間。據科學家的推測,月球在50億年後會達到距離地球最遠的地方。但因地月系統的潮汐作用,最終演變成月球如隕石般砸向地球。
  •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會發生什麼?翻天覆地或不會誕生生命!
    「月有陰晴圓缺」、「床前明月光」、「明月松間照」……月亮一直是人類文學創作中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地球幾十億年來的守護神。我們也習慣了抬頭望去,看看初一十五有什麼不一樣。而事實上,現在的月球正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逃離地球,而且這現象已持續了30億年時間。據科學家的推測,月球在50億年後會達到距離地球最遠的地方。
  • 月球正一步步遠離地球,如果它離地球而去,人類怎麼辦?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有可能也不會現在的生態系統,不會有生命的誕生和延續。可能有人不理解,月球只不過是一顆衛星,它對於地球和人類有那麼重要嗎?其實並不是一顆衛星對地球有多麼重要,關鍵是月球這個天體太特殊了,它的特殊之處就是太大了。我們都知道,行星周圍存在衛星是很正常的事情,幾乎每一顆行星都有至少一顆衛星,像木星和土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更是有著數十顆衛星環繞。
  • 登月工程花費巨額,為什麼人類依然如此熱衷於探索月球?
    我們為什麼要探索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的的腳印仍然在那裡,那是因為月球是沒有空氣,所以一切都會保持多年,這使月球成為地質的時間囊。2.研究生命起源大約在40億年前,一顆名叫「忒伊亞」的星球和地球相撞,形成了如今的地月系統,之後不久地球的生命就誕生了。因此,從那時開始研究月球上仍然可見的隕石坑是了解在太陽系歷史這段時期發生的事情的關鍵,這使探索月球成為研究生命起源故事的關鍵部分。
  • 你知道月球的地質嗎?現在帶你看看月球的地質情況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博科園-科學科普】月球上的一些地質觀測甚至可以用肉眼觀測到。月球上著名的「人類」圖像是一種光學錯覺,基於月球表面黑暗和白色地形形成的圖案。懷特·沃倫的天文娛樂》中看到的月球景觀。圖片:WARREN為了保證載人探索的安全,有必要詳細了解月球表面的地形和構成,發起了一項攝影地質調查。從1966年到1968年月球軌道上的社交空間探測器繪製了它的表面。1959年到1964年間美國人發起了「遊俠」計劃,隨後是月球軌道飛行器,致力於同樣的目標。
  • 月球為什麼永遠一面朝著地球?
    這一假設認為,太陽系演化早期,在星際空間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過互相碰撞、吸積而長大。星子合併形成一個原始地球,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相當於地球質量0.14倍的天體。這兩個天體在各自演化過程中,分別形成了以鐵為主的金屬核和由矽酸鹽構成的幔和殼。由於這兩個天體相距不遠,因此相遇的機會就很大。   一次偶然的機會,那個小的天體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
  • 科普知識:地球和月球的誕生過程
    這裡只有剛剛誕生的恆星 引力把這些巖石聚集形成了地球 至少有一百顆地球這樣的星球繞著太陽運轉
  • 有史以來最詳細的月球地質圖誕生!人類登月開啟倒計時!
    剛剛,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科學家們利用阿波羅計劃的數據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月球地質圖!這份新的月球地圖為人類提供了登陸月球的藍圖,揭示了地球巖石夥伴的真實性質。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科學家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月球行星研究所(Lunar Planetary Institute)合作,繪製了有史以來第一張完整的月球地質圖。在這張名為「統一月球地質圖」的新數字地圖中,整個月球表面都被完整地繪製出來,所有的特徵都被統一分類。你可以在網上找到這張地圖,它以1:50萬的比例展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量細節。
  • 為什麼可能成為人類在火星和月球的居住地?
    熔巖管這名字一聽肯定和火山有脫不開的關係,事實也是如此,熔巖管位於地表的下方,是由火山爆發期間的熔巖流所形成的天然管道。月球的熔巖管就更加宏偉了,可能是地球熔巖管大小的300到700倍,直徑可能在500-900米之間。可見,這兩個星球上的熔巖管都比地球大得多,規模甚至大得難以想像。
  • 假如沒有月球,我們的地球能否誕生生命?
    大家都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天然衛星,據考察,月球上的地質十分古老,絕不亞於地球,都有四十多億年歷史。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月亮很可能曾是地球的一部分。早有著名的解說,大概在地球生成的最初幾億年裡,被一顆天外行星撞擊過,注意,那次撞擊絕對不是6500萬年前那次小行星撞擊那麼簡單,因為嚴重到把地球撞開了一小半,在四周更是飛濺出大大小小的巖石和泥土,由於大半邊地球急劇旋轉,帶動引力鎖住了多數分離的巖石,但被撞開的一小半體積太大,地球沒能吸回來,於是順理成章地變成了自己的衛星,也就是月亮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