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知識大科普:地球不是圓的,時間會「成長」,地球曾是紫色的
地球知識大科普:地球不是圓的,時間會「成長」,地球曾是紫色的地球雖然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是我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家園,然而很多人對地球的了解並不深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些地球的小知識。看到的只是月球正面因為地月之間存在潮汐引力的原因,所以月球的公轉周期以及自轉周期都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永遠都是月球的正面,人類想要看到月球的背面,唯一的方法就是前往太空。
-
【科普知識】嫦娥五號月球「取貨」,「土特產」如何帶回?
【科普知識】嫦娥五號月球「取貨」,「土特產」如何帶回?「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不像地球上快遞員取貨那麼簡單,它要取的約2公斤的樣品,包括月面以下和月面的土壤,採用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12月2日4時53分,鑽取採樣及封裝已經完成,目前表取還在進行中。
-
月球的形成時間和地質構成,為什麼關係到地球誕生和人類未來?
這還得從地月系統說起,由於同步旋轉的關係,月球總用自己的同一面面向地球上的我們,但隨著探月技術的進步,我們對月球的背面也有了基本認識,但這些遠遠還不足夠。因為,月球的誕生時間和完整地質圖,其實可以揭示我們地球的過去,也會對人類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
航天知識科普
打開APP 航天知識科普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20-11-24 11:15:37 值此航天發射之際,網易科技推出《月球,我們又來了》大型策劃報導IP,將對嫦娥五號探月進行全程報導和科普傳播。 郝景芳是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長期關注天體空間,一直以來,為全社會航天知識科普貢獻巨大。關於此次備受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她加入了《月球,我們又來了》知識官計劃,和我們一起傳播科學知識,再燃全網航天科普熱!
-
地球生命究竟是怎麼誕生?和月球有什麼關係?
宇宙的起源和演變太過複雜,經歷的時間太長,人類還是沒有真正理解,地球生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這需要宇宙形成一些合適的條件,地球的形成為生命的誕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宇宙誕生時,溫度極高根本不適合生命的誕生,在不斷的冷卻中逐漸形成了地球的大氣層,產生了氣體,創造了月球和太陽圍繞在地球旁邊,最後缺的便是遠古生命體了,我們能追溯到的便是遠古細菌或遠古單核細胞,遠古細菌或遠古單核細胞之前到底是什麼?
-
潮汐鎖定讓人類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月球為啥不能像地球一樣自轉
我們的月球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科普下潮汐鎖定的小知識。在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背以前,我們從未如此直接近距離觀測過月背。坑坑窪窪的月背那為什麼月球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呢?這是因為潮汐鎖定。月球並非一直如此的,在很久很久以前,至少是人類誕生以前,月球也是會轉動的。那現在為何不轉了呢?我們知道月球繞著地球轉是因為受到了地球的引力,而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引力的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那麼月球離地球近的一面受到的引力就比遠的一面受到的引力大。而月球的內部比較鬆軟,都是一些砂石,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月球內部的砂石整體朝靠近地球的方向偏移。
-
假如沒有月球,我們的地球能否誕生生命?
早有著名的解說,大概在地球生成的最初幾億年裡,被一顆天外行星撞擊過,注意,那次撞擊絕對不是6500萬年前那次小行星撞擊那麼簡單,因為嚴重到把地球撞開了一小半,在四周更是飛濺出大大小小的巖石和泥土,由於大半邊地球急劇旋轉,帶動引力鎖住了多數分離的巖石,但被撞開的一小半體積太大,地球沒能吸回來,於是順理成章地變成了自己的衛星,也就是月亮的誕生。
-
月球從誕生至今,「年齡」多大了?45億2700萬年!
德國和英國科學家最新測得,月球產生於距今45億2700萬年前,只比太陽系產生時間晚大約3000到5000萬年。這是迄今有關月球年齡的最精確的測量結果。
-
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前段時間朋友送了繪本《我要月亮》極大的滿足了我的需求,拿到這本書,本以為是一本枯燥的理論科普繪本,然而翻開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想錯了,《我要月亮》真的是集顏值與知識一體的高質量繪本,繪本內容全面,繪畫精美對於孩子和大人而言都很容易閱讀。
-
地球簡史1:或許地球曾經有一顆姊妹星,促使月球誕生
註:地球在小行星的相互撞擊中形成據推測,月球是在地球誕生不久後形成的(約45億3300萬年前)。關於月球誕生比較靠譜的說法是源於一次大碰撞。在地球形成之初,位於地球公轉軌道附近,可能還有一顆火星大小的姊妹行星幾乎同時形成。這顆行星與原始地球的碰撞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地月系統」。撞擊過程中,姊妹星較重的核心部分與地球融合,而姊妹星較輕的地幔、地殼部分就形成了月球。
-
學習科普知識 增長天文見識
9月14日,在全國科普日來臨之際,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平塘民族中學天文社在縣城三天廣場開展以「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為主題的天文科普活動。學生為市民現場發放天文科普知識清單現場剛架設了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和折射式天文望遠鏡後,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大家紛紛到天文望遠鏡前排好隊,有序地觀測月球。月亮、太陽、地球模型的展示以及天文社成員的現場講解,讓現場群眾直觀的了解到月亮、太陽和地球的相關知識。
-
月球對地球究竟有多重要,從月球消失後的影響就可以看出
太陽系起源於星雲,不管是地球還是木星或者月球,都是太陽誕生之後餘下的塵埃形成的。撞擊說認為,在地球誕生之初,與地球一同誕生的還有另外一顆名叫「忒伊亞」的天體,它們都含有鐵質的核心。忒伊亞離地球很近,一次偶然的機會,與原始地球相撞,撞擊後忒伊亞的鐵質核心大部分與地球融合,餘下的大量碎片及塵埃相互吸積便形成了月球。形象點說「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兒」。
-
45億年前,地球與「忒伊亞「發生了關係,於是誕生了月球
6次登月過程中,有12人幸運地站到了月球上,這些太空人成了航天英雄。他們帶回了月球巖石的樣本,於是,月球的真面目呈現在人們面前,原來,月球上並沒有嫦娥、吳剛和桂花樹。 月球上有什麼 我們俗稱月球為月亮,月球巖石和地球巖石十分相似,但月球巖石的含鐵量比地球少。
-
地球和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知道了這些,我們就可以來聊一聊地球和月球是如何產生的了。要了解地球是如何產生的,首先,我們就得先搞清楚太陽系是咋來的,更聚焦一點,就是太陽是咋來的?而在這些超新星爆炸過程中,有一顆超新星的衝擊波造成了一些區域的引力發生變化,引起了某些區別的引力塌陷,最終形成了太陽。所以,我們可簡單的下一個總結,太陽誕生於一片分子雲。地球的形成那可能你要問了地球是咋來的呢?
-
地球是宇宙中最神奇的存在!月球是和木星是地球最忠實的護衛者
大家可以科普一下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這些行星,它們的環境都是及其惡劣根本無法產生生命!有的行星可能你還沒等到其表面人就已經氣化了!那為何如此荒蠻的宇宙卻誕生了這樣一個擁有生命和高等智慧的星球?地球這樣的星球在宇宙中到是不是唯一的存在,到底是什麼力量在如此狂暴惡劣的宇宙中孕育出了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
-
網易新聞攜手歐陽自遠院士等八大知識官,科普火星知識
網易新聞將聯合科普中國、中國航天科普等推出重磅策劃《一起去火星》。 《一起去火星》大型策劃除了專題、現場直播報導外,還有八大火星知識官現身科普火星知識、七大優質知識短視頻號視頻解說人類火星探索歷史和任務,網易科技將派出小編前往文昌發射現場,第一時間發回「天問一號」的報導。
-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會發生什麼?翻天覆地或不會誕生生命
因為當月球消失時,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引力消失,會令海水橫向偏移,進而會引發大海嘯,沿海地區遭殃。目前地球的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的夾角約為23.4°(幾萬來是在22.1-24.5度間波動),這是月球的功勞。月球的存在,讓地球穩定在這個傾角令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間移動,從而讓地球出現四季變化。
-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會發生什麼?翻天覆地或不會誕生生命!
地球上海水的潮起潮落是由月球和太陽的共同引力造就潮汐作用引起的,但太陽對地球的潮汐力只有月球的40%左右。如果沒有月球的話,漲潮的幅度會變弱,估計我們的錢塘江就不會有那麼壯觀的漲潮現象。不過相比潮汐變弱,更恐怖的是會引發海嘯。因為當月球消失時,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引力消失,會令海水橫向偏移,進而會引發大海嘯,沿海地區遭殃。
-
推翻之前的數據,最新研究確定:月球誕生於44.25億年前
45億年前,太陽系仍是一片混亂,地球仍在不斷增長到現在的大小,以所謂行星體的形式「收集」物質。它們以前是在圍繞早期太陽運行的塵埃和氣體圓盤中形成。年輕地球內部變得越來越熱,巖石地幔的大部分逐漸融化,形成巖漿海洋。就是在這個時候,地球獲得了一顆天然衛星(月球)。
-
科普氣象知識
「能展示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