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阿爾茲海默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阿爾茲海默病與糖尿病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不同形式的磷酸化tau的存在可以解釋為什麼這種疾病具有不同的影響。醫生們早就知道,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表現在不同患者之間會有很大的差異,包括發病年齡、記憶力下降速度和其他臨床指標。另外,大腦中病理tau水平越高,疾病越嚴重。然而,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患者之間的這種差異,目前還沒有什麼線索。
-
Sci Adv:為何老年人更易患阿爾茲海默病?
2019年7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阿爾茲海默病的患病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波恩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為何老年人更易患阿爾茲海默病,他們發現,名為tau蛋白的特定分子會參與該病的發生,tau蛋白能在老化的大腦中快速擴散。
-
如何改善阿爾茲海默病進展?這些方法或許可行!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文章,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如何利用多種新方法來改善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疾病進展,分享給大家!文章中研究者表示,相比未患糖尿病的個體而言,未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出現阿爾茲海默病的跡象是前者的1.6倍。研究者Daniel A. Nation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儘可能早地在成年人中發現糖尿病和其它代謝性疾病的重要性,在糖尿病患者中,痴呆症和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率差異顯然與患者是否服藥直接相關。
-
生物谷2020年終巨獻|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領域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此前研究結果表明,參與阿爾茲海默病發生的其中一個風險因素就是腦細胞中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而且某些人群機體中攜帶有名為A673T的基因突變,相比一般人群而言,表達該基因突變的人群患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要比前者低4倍,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編輯人類腦細胞使得個體機體攜帶基因突變A673T,同時他們發現這或許會降低個體患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
-
eLife:深入探究阿爾茲海默病發生的關聯基因 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
2020年9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追蹤了一種在阿爾茲海默病發生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基因,這種名為BIN1的基因早在2009年就被發現與阿爾茲海默病發生有關;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指出,BIN1能幫助調節大腦神經元的活性,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過度的神經活性—超興奮性
-
JAD:機體免疫系統異常可能會發生於阿爾茲海默病早期階段
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理解阿爾茲海默病的病理學表現以及人類大腦和機體其它部位之間的溝通交流機制。文章中,研究人員對173名中老年個體的血液和腦脊髓液樣本進行檢測,參與者並沒有任何阿爾茲海默病的臨床症狀,儘管有些人的痴呆症家族史是由阿爾茲海默病所推測的。
-
國際阿爾茲海默病研究熱點論文(2020年10月)
Web of Science的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在2020年10月發布了國際阿爾茲海默病研究近10年被引次數前1%的235篇高被引論文和近2年內發表的論文且在近2個月內被引次數前1‰的13篇熱點論文。1.
-
新藥「九期一」獲批上市引關注 阿爾茲海默之謎有解了嗎?
上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一則公告,讓國產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代號:GV-971)進入公眾的視線,也給全球5000萬「困惑在大腦之謎」中的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帶來曙光。「九期一」的獲批,結束了阿爾茲海默病治療領域連續17年沒有新藥的歷史。然而自獲批之日起,它也因藥理不同、實驗數據不夠充分等原因受到追問。那麼,「九期一」的藥學原理是什麼?
-
Stem Cell Rep:科學家鑑別出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潛在靶向蛋白聚集物
2019年3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黎第四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潛在靶點;帕金森疾病中的α-突觸核蛋白和阿爾茲海默病中tau蛋白的聚集常常與神經變性疾病的進展有關,這些蛋白聚集常常會從一個神經元細胞擴散到另一個細胞,並且附著到細胞上。
-
抗衰老的新風口:幹細胞外泌體|幹細胞外泌體|阿爾茲海默病|抗衰老|...
那麼,人們面臨衰老時,幹細胞外泌體正在發揮著怎麼樣的作用?科學家們又是如何利用幹細胞外泌體來對抗衰老?衰老是一種病嗎?在了解如何利用幹細胞外泌體來對付衰老之前,我們要先看看什麼是衰老?衰老是不是一種病?我們曾經認為,衰老是一個自然過程。
-
NRR雜誌2019-2020年最受歡迎阿爾茲海默病研究論文
;(12)神經科學新技術:類器官、光遺傳學、計算機深度學習、單細胞測序、組織透明化技術;(13)視神經再生;(14)腸道微生物與神經再生;(15)老化與神經再生;(16)藥物治療與神經再生;(17)病毒感染、神經毒性與神經再生;(18)血腦屏障與神經再生;(19)認知與神經再生;(20)帕金森病治療與神經再生
-
星型膠質細胞或可誘發脊髓側索硬化症和阿爾茲海默病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12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對星狀細胞進行了深入地理解,星狀細胞(星型膠質細胞)是大腦中一種關鍵的細胞,其被認為在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Lou Gehrig病,
-
阿爾茲海默新藥重大突破:禮來的一小步,人類一大步
2021年1月11日,禮來(Eli Lilly and Company)宣布,阿爾茲海默病抗體新物Donanemab二期臨床試驗TRAILBLAZER-ALZ結果顯示:這種靶向β澱粉樣蛋白修飾體N3pG的抗體藥,與安慰劑相比,可顯著減緩早期症狀性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認知和日常功能綜合指標的下降
-
癌症為什麼難治?終於有答案了!
那麼,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究竟有什麼區別呢?1、 組織結構不同良性腫瘤的細胞和人體的正常細胞有比較多的相似之處,不會分裂成多個細胞,佔據人體的組織和細胞;但是惡性腫瘤細胞,它的排序非常的亂,細胞核增大特別明顯,分裂的特別厲害。2、 生長方式不同良性腫瘤的細胞不具備浸潤和擴散的能力,多數生長速度比較緩慢,對人體危害相對較小。
-
為什麼紅蜘蛛病這麼難治,原來它有這幾個特性,怪不得
柑橘的這種紅蜘蛛病,我們雖然知道它的形成原因是什麼,農民朋友也做了一些防治,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那麼究竟為什麼它做起防治的工作會這麼困難呢?首先就是繁殖的方式是非常厲害的。如果說這種病害,它的繁殖能力強,那麼它繁殖後代的速度和數量也是非常多,他一年可以繁殖到20代左右,陣容中病害有四種形態存活,數量是非常的強大,而且是在市場上沒有明顯針對於這種4種形態的的藥物,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成短期或者是又滿期得不到很好防治的原因,因為市面上沒有賣消滅這種蟲卵的農藥,只能等到爆發之後再進行防治,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防治這種病害的難度。
-
HIV藥物或能有效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等年齡相關的人類疾病
2019年2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HIV藥物能明顯降低小鼠機體中年齡相關的炎症及其它衰老症狀,相關研究結果有望治療年齡相關的疾病,包括阿爾茲海默病、2型糖尿病、帕金森疾病等。
-
難怪癌症那麼難治!癌細胞會全體「冬眠」,以此躲過化療
「為什麼癌症這麼難治啊!我爺爺前兩年查出癌症,手術後做了幾次化療,本來病情控制得好好的,結果沒幾個月又出現了耐藥,化療效果也大打折扣,現在整個人的狀態都很不好,真怕叔叔挺不過來。」小A憂心忡忡,為了給爺爺治癌,家裡人勞心勞力,但似乎總是在做無用功。
-
阿爾茨海默病吃藥難治?低頻聲音+LED光照效果更好
忘記過去、忘記家人、忘記一切......這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每天所經歷的痛苦。比如《都挺好》裡面的蘇大強。 近幾十年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患這種「不治之症」的人數在急劇增長。 目前,全世界約有47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且這一數字仍在不斷增長。
-
帕金森病、漸凍人症和老年痴呆,到底有何不同?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2017年也是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這讓「帕金森病」再次成為熱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將它和另外兩種疾病混淆,一個是老年痴呆,一個是因為冰桶挑戰紅遍全球的漸凍人症。它們之間有哪些異同,應該如何區別呢?其實,這三種疾病都歸屬於同一個類別,可以被統稱為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
-
基因解讀阿爾茨海默病
有些人群服用魚油不但降不了血脂,還會提高罹患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人痴呆症)的風險。同樣,有些降脂藥對有的人很有效,對有的人卻不奏效,你知道為什麼嗎?如何安全有效降脂,同時規避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專家告訴你,這都取決於你身體裡與生俱來的一個符號——APOE基因(載脂蛋白E基因)。抽血做個簡單的基因檢測,看看你身體裡的ApoE基因是哪個類型,就知道以上問題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