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野雞——環頸雉

2021-02-19 祖傳教書匠

環頸雉(Phasianus colchicus,圖1)原本是分布在歐亞大陸中部及東部的雞形目鳥類,但已被廣泛引種至歐洲、北美、西印度群島、澳洲等地,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一種「野雞」(因此應該也是最容易被視為『野雞』的野生雞形目鳥類)。在其自然分布區之內,鳥類分類學家一共劃分出了30個亞種,是亞種分化最多的鳥類之一(圖2)。

由於很多亞種雄鳥有一個白色的頸環,中文名也源自於此。

據記載,早在古羅馬時期,雉雞就已被引入到了歐洲,之後又相繼被引入北美和澳洲等地。201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在我國甘肅出土的新石器時代(7500年前)的鳥類骨骼被證實並非紅原雞,而是環頸雉。環頸雉的雄性羽色多樣,是進行演化和生物地理學研究理想的對象。

日前,來自中山大學研究者在Journal of Biogeography雜誌上發表一項研究,首次從西亞-中亞-東亞這一廣闊的地理範圍研究了雉雞遺傳多樣性及種群歷史。在亞洲90多個地點採集了覆蓋22個亞種的超過200份樣品,使用線粒體DNA和多個核基因遺傳標記,基於溯祖理論的多種方法進行分析發現,環頸雉從中更新世早期(1.2-0.8 百萬年)開始分化,種內形成了8個進化支系(圖4):

地形複雜但氣候相對穩定的橫斷山脈作為天然的地理屏障,使雲南支系獨立進化;華東支系在我國東部地區低海拔地區連續分布,於末次冰期期間經歷了種群擴張;在雉雞分布區往西擴張過程中,隨著氣候逐漸乾冷,甘肅-青海支系在黃土高原東邊形成斑塊分布且開始分化;在第四紀初中亞地區開始乾旱化,沙漠的擴張以及草原的破碎化導致雉雞棲息地片段化,促進種群逐漸分化,形成塔裡木盆地支系、阿富汗-土庫曼斯坦支系、準噶爾盆地支系和高加索山支系(colchicus group);另外,臺灣支系則是由於島嶼地理隔離形成的(圖5)。

因此,歷史上區域氣候及地理環境變化是形成雉雞現有空間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

整合分子系統學、地理分布、形態學方面的證據,研究團隊提議雉雞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中華雉雞P. vlangalii、雲南雉雞P. elegans、西域雉雞P. colchicus」3個獨立物種。

它們的分布和主要鑑別特徵如下:

中華雉雞P. vlangalii (包含東亞地區的雉雞,雄性腰部灰色,圖6,torquatus亞種);

雲南雉雞P. elegans (包含我國橫斷山區的雉雞,雄性腰部深綠色帶黑斑,體羽顏色較深,圖7,elegans亞種);

西域雉雞P. colchicus (包含我國新疆到中亞及高加索山分布的雉雞,雄性的腰部橄欖綠或者慄色,圖8,colchicus亞種)。

所以,您曾經見過的「野雞」具體是上述的哪一種呢?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祖傳教書匠:講台鐘點工,熱愛花鳥魚蟲和美食,喜歡鑽研各種貌似無用的知識,雖已年近半百,但仍不乏滿滿的少年情懷,爭取玩物不喪志,做個老頑童。

您的讚賞是公眾號唯一的勞動所得

相關焦點

  • 【技巧和方法】野雞學名環頸雉
    各位朋友您想知道野雞是什麼樣的嗎?它們的生活習性怎樣?一般他的窩在那兒?怎麼擒住它啊?在沒有獵gun和網子的時候,它的巢穴一般都在那裡啊?
  • 車八嶺齊看「七彩山雞」——環頸雉
    環頸雉一般指雉雞,也叫野雞。據說漢代呂太后名雉,為了避諱,漢高祖下令將雉雞改為野雞稱呼。因雄雉頸部有較寬的白色羽毛環繞,故學名「環頸雉」,又名山雞、雉雞,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雞形目鳥類。車八嶺較常見。雄性環頸雉。通訊員供圖雌性環頸雉。通訊員供圖 環頸雉的特徵環頸雉屬於大型雉類,體長58-90cm。
  • 悅讀:野趣車八嶺——環頸雉
    本期我們將帶領大家,一起認識被稱為七彩山雞的環頸雉。環頸雉一般指雉雞,也叫野雞。據說漢代呂太后名雉,為了避諱,漢高祖下令將雉雞改為野雞稱呼。因雄雉頸部有較寬的白色羽毛環繞,故學名「環頸雉」,又名山雞、雉雞,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雞形目鳥類。車八嶺較常見。1.環頸雉的特徵環頸雉屬於大型雉類,體長58-90cm。
  • 山雞和環頸雉的區別
    為我國雉科中分布最廣的鳥。雄雉體長近0.9米。羽毛華麗,尾羽較長、中央尾羽尖長,呈灰黃色,具有對稱黑色橫斑     頭頂灰褐色,綴銅綠色光澤,眉紋白色。頸部下方有1圈顯著白色環紋,故又稱環頸雉。前額、耳羽、頸側、頦部均為黑色,綴藍綠色光澤。足後具有革質距,可用作攻擊敵人的武器。雌雉較小,尾羽較短,均有黑褐色橫斑;無距,羽毛呈黃褐色,具有慄紅色斑紋。
  • 在野外遇到野雞能不能抓?
    野雞(山雞、雉雞、環頸雉)是「三有」動物,也就是「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三有」動物抓多了會判刑,但是農村偷獵野雞的現象很猖獗,只要沒被發現就沒人管,不過要是抓野雞吃了然後明目張胆的發到網上,被舉報了多半要受處罰。
  • 「野雞」馴養化 農戶增收「嘗」甜頭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忠縣小夥子姚勝就回到家鄉,辦起了山地雞養殖場,把野雞「馴養化」,「飛上」市民餐桌。在忠縣洋渡鎮大關村,姚勝的養雞場有些不同,在一片山地上,簡易搭建的雞舍裡,四千多隻雞不僅有枝丫可以玩耍,還有草堆、竹攏的下蛋區。渴了有水喝,有蘋果吃;餓了,就吃玉米、紅薯、南瓜等粗糧。
  • 不捕鳥改養「野雞」?哈爾濱又一批保護鳥類被解救
    從前的捕鳥 「 專業戶 」 如今不再獵捕野生鳥,卻在家中飼養起了 「 野雞 」,志願者回訪時再次對這位農戶主普法宣傳後,其主動配合將 4 只環頸雉放飛。4 只,清理和銷毀拍籠、誘籠等捕具 14 件,拆除捕鳥網 1 片和野雞掛子 2 片,對暫時不適合放飛的 12 只黃雀、蠟嘴雀進行了寄養。
  • 九江:斑鳩環頸雉在菜場售賣 系「三有」保護動物(組圖)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黃志文、曾玉梅、記者鍾良攝影報導:11月10日下午,九江市廬山區林業局野保站與廬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繳獲了一批「三有」保護動物,其中包括7隻斑鳩和2隻環頸雉(俗稱野雞),工作人員將其全部放歸大自然。
  • 剪掉環頸雉的嘴,冒充家養的
    本報記者 嶽茵茵 攝      本報濟寧12月4日訊(記者 嶽茵茵) 2日,濟寧市林業局聯合市森林公安局等部門突查微山縣二級壩集市,現場繳獲40餘只環頸雉。經查,銷售環頸雉的攤位均未能出示相關許可,隨即,40餘只環頸雉被全部放生。
  • 在農村,野雞跟家雞能雜交嗎?聽內行人說完,總算明白了
    在農村,野雞跟家雞能雜交嗎?聽內行人說完,總算明白了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陽叔敘說家鄉事」,了解更多農家事。你的一個點讚,一句評論留言都是我前進的動力!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意見都可以評論下來,小編都會參考回復,也歡迎大家積極轉發,此文章為本人原創,維權必究。
  • 農村常見的這幾種鳥類,一定不能隨便抓,一旦被發現後果很嚴重
    下面這幾種農村常見的鳥類,一定不能抓,他們都是國家保護動物,尤其是最後一種,已經是世界瀕危物種了!野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雞學名叫環頸雉,公野雞羽毛華麗,尾羽較長、中央尾羽尖長,呈灰黃色,具有對稱黑色橫斑。喜棲於蔓生的草莽之中,由於外形似雞,故俗稱「野雞」。貓頭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野雞是家雞的祖先嗎?在野外遇到能不能抓?
    野雞是一個容易讓人誤會的詞,因為有的人認為野雞就是家雞的野生版本,其實,野雞與家雞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野雞是雉雞的俗稱,而家雞是由野生的原雞馴化而來的。所以,野雞是雉雞,不是原雞。那麼,野雞和原雞有什麼區別呢?在野外遇到能不能抓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警民合力救助受傷環頸雉
    原標題:警民合力救助受傷環頸雉被救助的環頸雉(記者郭軍鴿攝)新疆網訊(記者郭軍鴿 通訊員李曉旭)夜晚,一隻腿部受傷的環頸雉闖入農家院中,村民發現後及時報警求助。目前,受傷的環頸雉正在接受治療。5月16日,記者在烏魯木齊縣公安局甘溝派出所看到,這隻獲救助的環頸雉身披彩色羽毛,體型比家雞略小,拖著長長的尾巴,頸部的白色橫紋格外顯眼。據發現環頸雉的天山村村民趙春禮回憶,15日晚,他回到家中,看到一隻「雞」臥在院子裡。走近後他發現,眼前這隻「雞」無法行動,且外貌也與普通家養雞不同。他立即打電話向甘溝派出所求助。
  • 環頸雉俗稱山雞!你對這種鳥類了解有多少呢?瞅瞅吧!
    野生環頸雉在我國分布最廣泛,除海南島及西藏之 外,遍及我國南北各地。是我國民間最常見的雉雞之一。成年環頸雉體長79~84毫米,尾長4153毫米,體重 11.25公斤。雄鳥體長及體重均大於雌鳥。環頸雉分布在我國南北各地均屬留鳥,生活在一定區 域,從不遷徙。在多數產區的環頸雉,夏棲高坡地,秋冬季 節移至平原或山麓丘陵地帶。以植物種子、果類及昆蟲為 食。北京郊區的環頸雉每年57月為繁殖期。在灌叢凹地 營巢,巢甚簡陋,略墊祜草落葉等,即開始產卵孵化,每巢 615卵,卵橢圓形,卵殼橄欖褐色而光滑。卵重20~23克。
  • 麻雀、青蛙、野鴿、野雞、野鴨、泥鰍算不算野生動物?
    穿山甲野雞梅花鹿揚子鱷7月4日10:04,趙先生來電:望江門下灰團巷7號,有個50多歲的人在這裡賣野味,已經賣了好多年了,麻雀、野鴿子(25元一斤)、山蛙、泥鰍、野鴨子、野雞87種野生動物包括綠頭鴨(野鴨)、環頸雉(野雞)、鵪鶉、野豬等常見野生動物,也有鱷魚、梅花鹿、刺蝟、黑熊、眼鏡蛇等國家級保護動物。孔先生說,野生動物保護級別一般分為4級,馴化繁殖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梅花鹿、揚子鱷),必須向國家林業局報批。
  • 校長談品格——機警的環頸雉
    環頸雉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鳥,它們遍布世界各地。為什麼他們的分布範圍這麼廣呢?因為他們機警!環頸雉從來都是各種捕食者夢寐以求的對象,而環頸雉需要預測捕食者的行動。這種預測幫助他們躲過致命一擊。靠著自己的機智和善於躲避,環頸雉存活了下來並興旺至今。  你能想像嗎?在我們學校周圍就有一些野生環頸雉,它們在旱河的河道裡覓食嬉戲。
  • 雉雞(野雞、山雞)
    雉雞(學名:Phasianus colchicus)又名環頸雉、野雞、山雞,共有31個亞種。
  • 四川常見的野生動物名單,野雞是二級保護動物,豬獾不能抓
    1.野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吃麥苗,油菜苗等莊稼。可重達3斤左右。野雞的雌雄差距很大,近年在四川農村地區數量明顯增多。 雄野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