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舍爾誕辰120周年:孤獨藝術家的奇幻世界

2020-11-25 澎湃新聞
遊戲愛好者們對《紀念碑谷》系列定不會陌生:一位紅衣小女孩要「破解」交叉、變形、摺疊、顛倒的空間關係,從而找到一條通向光明之門的道路。這款遊戲背景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荷蘭「視錯覺」藝術家埃舍爾。2018年是埃舍爾誕辰120周年,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策劃了一場名為《埃舍爾 X nendo 工作室 | 兩個世界之間》的大展。

不同於純畫作類展覽,此次展覽中,日本設計工作室nendo營造了一個沉浸式的空間,將埃舍爾在平面中創造的「不可能的世界」延伸到了美術館。「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記者留意到,網站內
還提供了中文版全程語音導覽,對於現場或線上的中國觀眾而言,可謂聖誕期間的一道「視錯覺盛筵」。

M.C.埃舍爾,自畫像,1929年11月,石版畫

「我畫作中的作品,通常是頑皮靈動的。我實在抑制不住要嘲弄一切所謂不可動搖的確定性,比如故意將二維和三維、平面和空間混淆,或者拿重力來開個玩笑,這都是非常有趣的。您確定地板不能成為天花板嗎?當您上樓梯的時候,您能完全確定,您是在往上走嗎?首先,我會問自己這些看似瘋狂的問題,因為我是自己的第一個觀眾。然後我再問那些賞臉來看我作品的人,很高興還是有不少人喜歡這種頑皮。」——M.C. 埃舍爾,1965。

M.C.埃舍爾,循環,1938年5月,石版畫

作為視錯覺大師, 荷蘭藝術家埃舍爾(M.C. Escher 1898-1972)創作出了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次展出的158幅埃舍爾版畫和繪畫原作,均來自全球埃舍爾公共收藏最多的荷蘭海牙市立博物館,展現了埃舍爾從1916年至1969年整個創作生涯的繪畫技巧和創作天賦,作品描繪的視覺謎題、無限階梯與不斷復現的怪圈將引發觀展者的無限遐想。

以創始人佐藤大(Oki Sato)為首,設計工作室nendo利用獨特的設計方法創作出了一個沉浸式的展覽環境。從埃舍爾的空間錯覺手法中汲取靈感,nendo運用視角不斷變換的數字科技設備建構了一個「不可能的世界」,令觀展者可以在沉浸其中的同時體驗埃舍爾作品的視錯覺魅力。

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館長託尼·埃爾伍德(Tony Ellwood AM)表示,呈現這場創意十足、啟發思考的展覽,正符合美術館為世界頂尖藝術家與設計師建立具有創造性連結的初衷。

由nendo設計的《漸現之屋》。一條長凳從一個方塊開始,逐漸變成了房子的模樣。在設計師佐藤大的想像中,這是對埃舍爾早年生涯的隱喻。攝影:Takumi Ota

由nendo設計的《反射屋》。《反射屋》中,房子的三維輪廓是透過光構成的,創作靈感源於埃舍爾對反光材料的迷戀。製作中,nendo採用了鏡像表面,並使用雷射在其中切割出形狀,這個表面在特定角度的光線照射下,複雜的反射相互作用,魔法般地展現出房子的形狀。攝影:Takumi Ota

由nendo設計的《變焦屋》,是此次展覽最重要的空間設計。穿行時,空間將不斷變矮、變小,入口處通道高度為4米,出口處高度僅為55釐米,黑白交替的圖案尺寸不斷減小,體現了極致透視。攝影:Takumi Ota

早期埃舍爾

莫裡茲·柯奈利斯·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生於1898年,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個。父親老埃舍爾是一位土木工程師,全家過著富裕的生活。孩童時期的埃舍爾經常生病,甚至常常在海邊的兒童之家療養康復。讀書時,埃舍爾因無法適應學校體制,在左撇子遭受歧視的年代,他變得相當痛苦。考試科目通過不足的埃舍爾,沒能得到畢業證書。不過,每周他最高興的時刻就是藝術課,這成為他對於油氈浮雕產生熱愛的開端,他也通過製作向日葵的油氈浮雕進行自我安慰。


校園生活雖不盡如人意,但埃舍爾還是在學校結交了終生朋友,並學會了演奏大提琴,儘管演奏水平非常一般,大提琴課程還使他產生了對音樂的熱愛。此外,他還喜愛攝影,用家人送給他的相機照相。

M.C.埃舍爾,G. A.埃舍爾肖像(畫家父親),1935年,鉛筆畫

老埃舍爾認為兒子應該成為一名建築師。1919年,埃舍爾入讀了哈勒姆建築及裝飾藝術學校,平面藝術老師卻發現他在平面藝術方面更有天分,尤其是在木板畫上。起初,藝術給埃舍爾帶來了很多樂趣,然而追求藝術絕非易事。

M.C.埃舍爾,坐椅上的自畫像,1920年2月,木刻版畫

埃舍爾在1955年給兒子亞瑟的信中說道:「上帝呀,真希望以前我有好好學習繪畫,每隔一段時間畫畫的壓力都會讓我精神崩潰,繪畫絕對是需要刻苦堅持的事情,而且能做到的話,還要不斷進行無情的自我批判。嚴格來講,我的做畫方式,幾乎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想要把畫畫好的渴望,天賦什麼的,說真的,大部分都只是胡扯。任何一個有點資質的學生,可能都比我畫得更好,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沒有那種讓想法成為現實的執著渴望,不會咬緊牙關倔強地說,雖然我知道做不到,但無論如何都想去做。」

義大利時期

1921年,埃舍爾隨父母第一次去了義大利,立刻愛上了這個國家,特別是義大利南部。1922年,他同一些校友再次回到義大利,《聖吉米尼亞諾》(San Gimignano)正是在那一年畫的。埃舍爾坐著馬車前往小鎮,不斷靠近的塔樓使他入迷,對他而言,這就像一場夢。展覽中,可以看到埃舍爾在義大利和科西嘉島創作的早期版畫作品。

M.C.埃舍爾,聖吉米尼亞諾(San Gimignano),1922年7月,木版畫M.C.埃舍爾,卡斯楚瓦爾瓦,阿布魯齊(義大利),1930年2月,石版畫

1922年,埃舍爾來到西班牙,對阿爾罕布拉宮瓷磚上的鑲嵌圖案產生了興趣。在他的日記裡,他記錄了對於複雜性和幾何藝術性的讚賞。

1923年,埃舍爾與瑞士實業家的女兒耶塔·烏米克墜入愛河。1924年,二人在羅馬結婚並建了房子,埃舍爾擁有了像樣的工作室。幾年後,兒子喬治與亞瑟先後出生。婚後十年,一家人住在羅馬,靠著雙方家庭的補貼度日。在義大利,埃舍爾每年固定利用春季中的兩個月在全國旅行,製作大量筆記草圖和照片,回到羅馬後,他利用這些原始資料,在一年餘下的時間創作藝術品。1935年,埃舍爾告別義大利,前往瑞士,這標誌著他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

自然世界的啟迪

大自然令埃舍爾著迷,並給了他持續的快樂、靈感和慰藉,他的興趣可以大到天文學和太空,也可以小到棲息在葉子和花朵之間的蜻蜓。埃舍爾說:「我想在最小的東西上找到樂趣,比如一塊長在巖石之上、兩釐米見寬的微小苔蘚植物,我想儘可能精確地複製這些極小的東西。」

M.C.埃舍爾,蜻蜓,1936年3月,木口木刻版畫

埃舍爾對自然的密切觀察,為他的藝術創作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對自然及其物理定律的仔細理解,對於創造讓他日後成名的錯覺藝術作品非常必要。

埃舍爾曾嘗試不同風格,包括立體主義、現實主義、新藝術主義和象徵主義,他還探索過版畫技法,包括油氈浮雕、石刻、石板印刷,以及最重要的木刻,此外受父親影響,埃舍爾也研究過日本木版畫的技法。埃舍爾對自己早期的作品不屑一顧,將其稱之為「指法練習」,然而使他日後成名的許多品質,在這些作品裡都是顯而易見的。

空間的奇蹟

埃舍爾痴迷於反光表面,他利用玻璃、水、自己的眼睛以及球面鏡子的反射特性來製造視覺的錯覺。這張畫像是埃舍爾眾多鏡像球倒映自畫像中的一幅。仔細看會發現,他正坐在位於羅馬的公寓裡。

M.C.埃舍爾,手中的反射球 (球形鏡面裡的自畫像),1935年1月,石版畫

M.C.埃舍爾,鏡中的靜物,1934年3月,石版畫

1935年,埃舍爾一家離開義大利,他們在瑞士和比利時短暫居住了一段時間,然後在阿姆斯特丹附近的巴恩(Baarn)定居,一直住到了1970年。埃舍爾在荷蘭的時光被視為鞏固其視覺語言的關鍵時期。1935年後,他創造出最具標誌性的圖像,並在藝術方面開始名聲大噪。

1964年,埃舍爾在給大兒子喬治的信中寫道:「在前往烏德勒支的火車上,我突然不知所措,被一片滿是不同層次雲彩的天空所震撼,我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空間感和三維立體感,即使是在像荷蘭這樣人口過多的國家,也有可能突然覺察到這些事情,只要抬頭,你就會突然見到那穿越時間的無止境的永恆。你覺得這很傻嗎,或者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

規則平面的分割

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埃舍爾終其一生都懷有濃厚興趣的「鑲嵌藝術」。鑲嵌是指一種重複的圖案,拼接形狀之間沒有間隙,埃舍爾將這一技術稱之為「規則的平面分割」。埃舍爾一生創作了130多幅這類畫作和60張版畫。

1967年,埃爾在回憶自己一生的時候說,「鑲嵌圖形仿佛有一種特殊的魔力,吸引著我不斷去探索。」

M.C.埃舍爾,晝與夜,1938年2月,木刻版畫

《晝與夜》是他最著名的木版畫之一,以鳥瞰的視角展現了荷蘭地勢平坦、河流遍布的景觀。白鳥飛入黑夜,而黑鳥迎接白天,圖像中的河流與村莊是完全對稱的。唯一不同的是,在白天的一半,有很多人來來往往,而夜幕降臨的一半,有窗內燈光閃爍,人們仿佛都溫暖舒適地待在室內。白鳥與黑鳥、晝與夜在圖中完美對接,這幅畫也暗含了「無限」。

大約在這一時期,生命輪迴的觀念對於埃舍爾的影響已經顯露,就在《晝與夜》完成後不久,埃舍爾的第三個兒子出生了,幾個月後,父親老埃離世,為此埃舍爾悲痛不已。

M.C.埃舍爾,規則的平面分割 第18(兩隻飛鳥),1938年2月,紙本作品

「規則的平面分割」可以說是埃舍爾最重要和最受歡迎的技巧,因為它是一種藝術的語言,使得他能夠探索永恆和無限的想法,這些鑲嵌圖形可以在平面上永遠重複,或者在無限的莫比烏斯環中自我回歸。規則的平面分割,對於埃舍爾來說,具有形上學的重要意義,他在其中看到了一種宇宙的秩序原則,這也給他帶來慰藉。

M.C.埃舍爾,瀑布,1961年10月,石版畫

在畫作《瀑布》中,水同時向上和向下流動。埃舍爾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彭羅斯三角形」,他在數學家彭羅斯父子合著的一篇名為《不可能的物體》,一種特殊的視覺錯覺的文章中看到一張圖表,彭羅斯三角形可以畫出來,但是無法在三維空間中創造出來。展出的畫作,揭示了這一視覺難題背後的原理,埃舍爾在創作它時,需要像數學家一樣,面對複雜與繁瑣。

埃舍爾對義大利不朽的愛,也可以在畫中得到證明。遠處的風景,正是受到義大利南部風光的啟發。左下角那些奇怪的植物,它們以僅僅幾釐米高的小型苔蘚植物為模型,被極大地放大了體型。埃舍爾還用兩個多面體裝飾了這個結構的頂端。

《瀑布》是埃舍爾最不可思議的建築之一,此外,展覽還呈現了其他特殊建築,並且探索了空間悖論,這些圖像讓人們質疑自己的眼睛,以及對於物理定律的理解。

M.C.埃舍爾,觀景樓,1958年5月,石版畫。畫面中,樓梯既在建築的裡面,又在外面。M.C.埃舍爾,騎士,1946年7月,彩色木刻版畫。該圖象體現了拓撲學結構「莫比烏斯環」。M.C.埃舍爾,結合的紐帶,1956年4月,石版畫。埃舍爾與妻子耶塔的肖像,作品講述了「無限的愛」以及「無限的時間與空間」。

深受「無限」概念吸引的埃舍爾說:「人類無法想像時間的洪流會停止,對我們而言,似乎即使地球不再繞著地軸和太陽轉,即使那時沒有晝夜,沒有冬夏,時間也會永恆地流動,我們也無法想像,在夜空中最遙遠的繁星背後存在著空間的鏡頭和虛無的邊界。」

nendo以圓形吊燈設計的展覽空間,「房屋」在空氣中呈現,仿佛全息投影,以此呼應展示畫作體現的「無限」概念。攝影:Takumi Otanendo設計的「透視」展覽空間。攝影:Takumi Ota

埃舍爾曾回絕過為「滾石」唱片製作封面插圖,也婉拒了一部四維電影的創作,他更關注自己的願景,喜歡平靜有條理的生活。除了日常散步,埃舍爾每天在畫室度過,在那裡,他拉上百葉窗,控制光線,一絲不苟地製作和雕刻版畫。

儘管埃舍爾在流行文化和數學領域收穫了愛慕者,但是主流藝術界似乎對他不感興趣,他的作品與抽象表現主義等20世紀中葉的主流運動格格不入。幾十年來,他一直被視為是藝術另類。埃舍爾本人不認為自己是一名藝術家,他稱自己是一位以非傳統方式工作的平面藝術家。1958年,他說自己處在令人耳目一新但又壓抑孤獨的工作中。他曾言:「顯然讓我著迷的東西和我認為美的東西,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無味的。」

展期:2018年12月2日-2019年4月7日

地點: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國際館(澳大利亞墨爾本)

(本文圖片來源: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埃舍爾作品圖片版權:Escher Collection, Gemeentemuseum Den Haag, The Hague, the Netherlands © The M. C. Escher Company, the Netherlands.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 2018-12-21 03:17:30 2018年12月21日 03:17 來源:北京晨報 參與互動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
  • 埃舍爾的極限畫
    ■梁進   畫家中最數學的當數埃舍爾。   摩裡茨·科奈裡斯·埃舍爾(1898-1972),荷蘭圖形藝術家。他以其源自數學靈感的木刻、版畫等作品而聞名。他的作品隱含數學意念和哲學思考卻無法歸屬於任何一家流派。他所創立的風格有點空前絕後的狀態,不僅前無古人,幾乎也後無來者,卻被眾多科學家推崇。
  • 彷徨尋路源為路,轉益多師是吾師 ——紀念沙孟海先生誕辰120周年
    >11月28日,「碧血丹心——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沙孟海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暨學術文獻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周年之際高世名三年前,我們在這裡成功舉辦了「民族翰骨:潘天壽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現在,我們以同樣的規模,展示沙孟海先生的書學成就。
  • 南京古生物所舉行紀念李四光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2009年10月26日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教育家,新中國地質事業的主要奠基人——李四光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為了繼承和發揚李四光的科學創新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26日上午,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等單位的
  • 【香港《文匯報》】冰心誕辰120周年 吳青追憶母親「愛的哲學」
    中新社福州12月18日電 (彭莉芳 鄭江洛)在18日於福州舉行的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年逾八旬、銀髮滿頭的冰心么女吳青,憶及母親時仍習慣輕柔地喚著「媽媽」。  福建長樂籍的著名作家冰心被譽為「文壇祖母」,文學地位斐然。「媽媽沒覺得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而是一個人。」吳青說。
  • 人物|彭羅斯與埃舍爾:數學和藝術碰撞出的奇妙世界
    本文通過講述彭羅斯與藝術家埃舍爾之間的友情,生動證明了藝術和數學結合能夠相互激發豐富而奇妙的靈感。羅傑·彭羅斯彭羅斯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知識淵博、興趣廣泛,在多個領域富有建樹。科學家彭羅斯和藝術家埃舍爾有一段藝術與科學相互促進的佳話,證明了博雅教育的重要意義。
  • 人物 | 彭羅斯與埃舍爾:數學和藝術碰撞出的奇妙世界
    本文通過講述彭羅斯與藝術家埃舍爾之間的友情,生動證明了藝術和數學結合能夠相互激發豐富而奇妙的靈感。科學家彭羅斯和藝術家埃舍爾有一段藝術與科學相互促進的佳話,證明了博雅教育的重要意義。荷蘭版畫家莫裡茨·科內利斯·埃舍爾(1898年-1972年)擅長運用數學原理衝破傳統的版畫藝術,其作品描繪了諸多現實世界不可能出現的物體和景象,散發出獨特而神秘的氣質。當年埃舍爾的作品在藝術圈頗有爭議,但是深受數學家的喜愛。青年彭羅斯就是在一次數學家大會上邂逅埃舍爾。
  • 麥可·傑克遜誕辰 60 周年,一個展覽討論他對藝術家們的啟發
    麥可·傑克遜( Michael Jackson )誕辰 60 周年之際,倫敦國家肖像美術館( The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為其策劃了一個新展「麥可·傑克遜:在牆上」(Michael Jackson: On the Wall )。展覽圍繞著受這位「流行之王」啟發的當代藝術創作展開。
  • 毛澤東誕辰111周年 《東方紅》重現六大經典
    毛澤東誕辰111周年 《東方紅》重現六大經典 2004年12月17日 09:41
  • 傳奇畫家埃舍爾:繪畫乃是騙術
    和所有特立獨行的藝術家一樣,大部分時間裡埃舍爾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直到他70歲時,第一次回顧展才在荷蘭舉辦;而首先對他產生興趣的,也並非藝術批評家,而是數學家、晶體學家和物理學家。隨時間推移,當埃舍爾終於被視為藝術家時,批評家們開始尋找歷史上與他相似的畫家,最終只是徒勞。
  • 紀念毛澤東誕辰121周年 會師樓下唱響紅太陽
    紀念毛澤東誕辰121周年 會師樓下唱響紅太陽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2014年12月27日09:48 人民網蘭州12月27日電(高增硌)12月26日晚,由中共會寧縣委宣傳部、
  • 埃舍爾畫作中的數學秘密
    這幅包含了無限的畫作名為《畫廊》(Print Gallery),它出自荷蘭藝術家埃舍爾(M. C. Escher, 1898-1972)之手。在畫中,埃舍爾還扭曲了這種無休止的重複,它膨脹和扭曲,形成不可能的形狀。如果不是因為這幅畫中央、地中海風格的建築與畫廊窗戶之間印著埃舍爾名字的白色圓形斑點,這幅畫的衝擊效果將是完美的。
  • 吳平參觀冰心展覽 送玫瑰紀念母親誕辰120周年
    今年是她誕辰120周年,我送上12朵鮮紅的玫瑰花,每一朵代表10年,希望用母親最喜歡的玫瑰花來慶祝這特殊的日子。」  吳平上周還到冰心的母校——閩江師專附小,為冰心雕像揭幕。
  • 紀念彭湖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在長召開 鄭建邦、彭珮雲出席
    紅網時刻11月14日訊(記者 李兵 通訊員 唐傑)今天上午,紀念現代企業家、銀行家彭湖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在長沙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珮雲出席會議。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省委會主委、副省長何報翔,省政協副主席賴明勇參加會議。
  • 雷蒙德·錢德勒誕辰130周年 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珍藏版上市
    今年是世界文壇大師雷蒙德·錢德勒誕辰130周年,其代表作《漫長的告別》插圖珍藏版近日於國內上市。記者14日從該書的出版方獲悉,這本大師之作上市僅3天,銷售量就登頂噹噹新書榜第一位、亞馬遜kindle總榜第一位。
  • 埃舍爾的鑲嵌畫
    埃舍爾的鑲嵌畫關於平面規則分割(平面鑲嵌圖形),埃舍爾寫到:「在數學領域,平面規則分割已經從理論上獲得了充分的研究……數學家打開了一扇通向無限可能性的大門
  • 埃舍爾的六張臉
    莫裡茲•柯奈利斯•埃舍爾一定是藝術家之中最善變的。他活躍於歐洲歷史上最為動蕩的年代,生於荷蘭,卻流連於義大利的風光;從小數學成績差強人意,他的作品卻成為了數學家、科學家的研究對象;而他創作的作品,我們很難找出單一形式的代表作,埃舍爾在不同時期創作了大量不同風格的作品,卻都能讓人過目不忘,成為大家研究和探討的經典傑作。
  • 曉星說數學:讓數學家折服的藝術大師埃舍爾
    藝術家說:埃舍爾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師、空前絕後的藝術怪才!哲學家說:埃舍爾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不是通過語言和文字來表達他的偉大思想,而是通過繪畫!數學家說:埃舍爾是平面對稱群的發現者、也是分形幾何與數學藝術的開拓者!
  • 亞瑟士慶祝創始人誕辰100周年 推出KO100系列
    2018年5月16日, ASICS亞瑟士推出KO100周年限量系列的服飾和鞋款,紀念其創始人鬼塚喜八郎(Kihachiro Onitsuka)先生誕辰100周年。其靈感來源於鬼塚先生對藝術家梵谷的熱愛,與其渴望幫助人們朝自己美好未來發展的夢想,而這就如同向日葵向著太陽茁壯生長一樣  亞瑟士集團執行長尾山基(Motoi Oyama)表示:「鬼塚喜八郎(Kihachiro Onitsuka)先生建立ASICS亞瑟士的初衷是想幫助人們養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最終變得更快樂。 他就像向日葵一樣,總是朝著陽光前行,而這也體現在他的個性和管理風格上。
  • 紀念瑪格麗特·米切爾誕辰120周年:記憶並未《飄》遠
    《飄》在中國今年是美國現代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誕辰120周年,同時也是小說《飄》第一個中文譯本問世80周年。1936年,瑪格麗特·米切爾歷時十年創作的小說Gone with the Wind(書名直譯為「隨風而逝」)在美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