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不確定的庚子2020年又到了要緊關頭,2019年末的疫情封閉,帶來的社區團購和生鮮到家業務,也是到了百團大戰的階段。基於社區團購模式的到家業務,是現在各種電商業務發力的焦點,也是2020年的乃至21年之後的又一個風口。
社區團購的核心模式還是在新零售模式在生鮮和日用品端的業態升級,以預售+次日達+自提的方式,以社區團長引流為手段,在採購端和物流端以集約化的方式,降低成本,減少最後一公裡的用戶痛點,其中性價比是目前角力的關鍵,核心還是便宜,畢竟沒有了價格優勢,只有環境變化才是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比如疫情帶來的社區封閉或者減少人員流動之類的。
基於這樣的市場環境和用戶心態以及群體記憶,社區團購的大業務在各大網際網路企業裡風生水起,如美團、滴滴、拼多多,其對標還是興盛優選,還有阿里和騰訊自有或投資的生鮮業態,如盒馬生鮮、京東到家、淘鮮達等等,本質上還是一種電商模式的變種,線上線下的渠道轉換,如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之類的線上電商。
其對標的對象還是先有的生鮮巨頭和超市巨頭,如沃爾瑪、開市客、大潤發、永輝等等,會員用戶到店購買和送貨到家,都是線上業務發展的電商化趨勢,體驗經濟下,自採和網絡下單,都是實現物品移動的關鍵,從採購端、展示端、結算端以及配送端,不同的集採方式,不同的價格區間,以及不同的客單價。從營銷的4P和4C角度來說,產品、用戶、價格、成本、渠道、促銷、溝通、便捷,構成交易行為的重要因素,不論是產品和服務,不論是用戶還是商家,全價值鏈和流通環節的電商化改造,都是目前的網際網路環境以及大疫情環境下的變革需求。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是所有網際網路業務平臺的顛覆傳統產業的口號,但是隨著平臺經濟的興起,平臺本身的收費和盈利也是一種渠道成本,從產品到用戶,其信息流、實物流、價值流,都是在不同信息壁壘和實物時空中發生,平臺本身的運營力和集採能力,以及算法和物流整合,都是對連結產地和用戶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社區團購本身的盈利能力需要建立在集採、倉儲、轉運、配送的各個環節,成本控制和流通損耗,以及物流轉運的時差,都是影響客單量和用戶體驗的關鍵,以目前的用戶需求和剛需頻度,不足以覆蓋渠道運營成本,客單價的高企也是目前的現實狀態,低價引流到爆款推薦,單團的營業GMV不高,也是受限於生鮮和日用品的消費周期。
畢竟社區用戶不會爆炸式增長,經過初期和中期的增量發展,以及多團廠商的介入,巨頭競爭將會進入存量競爭市場,其面對不僅僅是自身模式競爭,還有商業超市、生鮮市場、菜場小攤、社區門店、電商到家業務等等,歸根到底,還是價格和服務的對決。
社區團購的業務還是基於下沉市場的業務變種,不同的用戶層級對於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敏感性不同,不同的消費區間帶來的業務量也會不同,但是從供給側的消費循環升級,也是必然的趨勢,從連結產品端的集採,到轉運環節的品相提升和損耗率下降到1%,用戶時效帶來的配置加價和自提業務的分包,形式上還是廣義上的商販,只不過連結形式發生了變化。
平臺化的發展以及業務整合,巨頭競爭和進入壁壘,以及生鮮和日用品的時效,都是未來競爭的關鍵,從各大平臺高調進入團購市場,核心還是要實現流量變現,只不過網上拼團是陌生人社群,社區團購是以社區團長為引流的熟人社區,核心本質都是低價和高效。
未來競爭的關鍵還是在產品升級和服務升級,還是在產品向上和品牌向上,用戶體驗經濟的未來還在於消費升級,海外優選和自貿區的發展,都是平價化的產品和服務體驗。
畢竟,衣食住行還是馬斯洛需求的底層剛需和多頻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