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與美的天堂裡,等著人來

2021-01-15 工人日報

當地時間10月14日,美國文學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在紐哈芬的醫院去世,享年89歲。

作為文學理論研究者與批評家的布魯姆,憑藉其早年間開創性的「誤讀」理論,一舉奠定了自己的學術地位。然而,在此後長達40多年的學術生涯中,布魯姆又以「多變」而又「固執」的姿態,收穫了太多來自時代與同儕的冷眼和抨擊。

身入暮年,這位幾乎將一生都拋擲在學術與文學中的老人,卻冒冒失失地走出象牙塔,為了守護自己心中的「正典文學」,如同堂·吉訶德一般,向著他口中的「三流文學」毅然開戰。

閱讀的「怪物」

「我老了,我這種人就像恐龍,應該住在自然博物館裡。」

幾年前,美國衛斯理安大學副教授王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記下了布魯姆在耶魯大學課堂上對學生說的這句話。

的確,布魯姆不僅在美國文學理論與批評界久享盛名,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國,大概也鮮有不知其人其論的文學研究者、學習者,就連許多非專業的文學愛好者,也聽說或運用過諸如「強力誤讀」「影響的焦慮」這樣一些布魯姆早年提出的批評概念。

布魯姆1930年出生於紐約,父母是來自俄羅斯的正統猶太移民,兩人都沒有學過英語。但年幼的布魯姆天生早慧,他最初從意第緒語詩中發現了詩歌之美,開啟了自己一生不輟的文學閱讀。

布魯姆自稱為閱讀的「怪物」,他說自己可以在一小時內閱讀並吸收一本400頁的書,年輕時更是一次能讀1000頁。詩歌尤其是布魯姆的至愛。他曾表示,自己能背誦不計其數的詩,包括莎士比亞全集、彌爾頓的《失樂園》、威廉·布萊克全集、希伯來語的《聖經》和埃德蒙·斯賓塞的長詩《仙后》。

1955年,布魯姆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留校任教。4年後,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學術專著《雪萊的神話製造》,以浪漫主義詩歌研究開始了學術生涯。

在布魯姆一生所作50部著作中,最初奠定其學術地位的是1973年出版的《影響的焦慮:一種詩歌理論》。在這部糅合了精神分析學說、尼採的強力意志哲學、靈知主義等神秘學要素的理論著作裡,布魯姆提出了著名的「強力詩人」「強力誤讀」「影響的焦慮」等後來為文學批評界所熟知習用的概念。

《影響的焦慮》所研究的,是後代詩人如何不得不接受、繼而拼命突破前人作品的影響,「找到自己的聲音」,最終在文學長河中「逆轉時間」,讓前人的「真身」被經過自己「誤讀」後的形象所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布魯姆的上述「對抗」理論,不涉及社會學意義上的鬥爭,而是完全在詩的話語場域中展開。布魯姆所討論的,是詩人們以意象、音韻、節奏乃至詩的氛圍為武器,上演的詩之王國的永恆戰爭。

「我已經打了半個世紀的仗,輸了」

上世紀70年代,因反思「新批評」學派、反對「作者霸權」的相近立場,布魯姆和其他三名同事保羅·德·曼、H·米勒、G·哈特曼一起被學界稱之為「耶魯解構學派」,四人還曾合出了一本《解構與批評》論文集。

然而,為時未久,布魯姆就脫離了這一陣營,並與曾經的「戰友」成為互相攻訐的論敵。雙方的歧異簡明而深刻:一方以文學為路徑和武器,大舉介入文化、社會與政治批判;另一方則堅持文學自足自為的意義,反對「時髦」與「廉價」的理論旅行。布魯姆是後者,幾乎孤身一人,他稱前者以及多元文化主義者、女權主義者、新保守主義者等他認為背叛了文學基本意義的人為「憎恨學派」。

有人將布魯姆的這種老派姿態,視之為過時甚至反動的「精英主義」。頗為諷刺的是,為布魯姆所厭棄與拒絕的社會-政治批判,卻被人加諸其身——有人把布魯姆與政治上的保守主義者相提並論,認為他是個白人男性中心主義者,卻刻意忽略了他認為《聖經》的某些部分為女性所撰的觀點。

人們至少應該再聽聽布魯姆自己所說的。在2017年接受《南方周末》訪談時,布魯姆說,「從社會意義上我並不反對多元文化主義,我只是認為在文學裡它不能取代審美的判斷和認知的判斷……儘管討論政治或社會問題可能有助我們理解和欣賞但丁、品達、埃斯庫羅斯、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或李白,但這又有什麼意義?政治和社會問題不會像莎士比亞那樣長存。誰關心政治呢?我們關心的是那些能擴充人生的,能讓我們更聰明的東西。」

然而,在被問及一生的學術論爭時,垂暮之年的布魯姆自認是個「失敗者」。

「沒有什麼可爭的了。我已經打了半個世紀的仗,輸了。我不想再和任何人爭執,不想再挑起任何辯論……我覺得過去那些爭論大多都是個錯誤,因為有些事情你攔不住,人們就像旅鼠,它們衝進海裡。」

轉身離開的經典「守夜人」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布魯姆逐漸淡出文學理論圈的爭鳴,轉身投入在他看來更有意義、但也樹敵更多的「經典保衛戰」中。在此後直到去世前的近30年中,布魯姆幾乎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獻給了學生和大眾。據說,在去世4天前,他還給學生上了最後一課。

布魯姆面向大眾所作的文學經典推介工作,同樣工程浩大且成就不凡。這一工作以1994年出版的《西方正典》為代表和發端,這本大書評論了從莎士比亞、但丁開始,到普魯斯特、博爾赫斯等共20多位經典作家。

此後,布魯姆又陸續出版了《莎士比亞:人的發明》《天才:一百個最具創造性的心靈》《最佳英語詩歌:從喬叟到弗羅斯特》等著作,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大部頭」在保持最高水準的文學鑑賞眼光與技巧的同時,還具有相當強的普及性與可讀性。

除了這類建設性的工作之外,晚年的布魯姆也依舊保持了年輕時在學術圈的批判鋒芒。他將莎士比亞奉為西方經典文學的核心與最高標準,明確反對文學領域的文化多元主義;他對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獲得美國國家圖書榮譽獎感到憤怒,為「哈利·波特文學」大行其道感到擔憂,甚至直指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女性主義經典作品《金色筆記》的作者多麗絲·萊辛的作法,是「純粹的政治正確」。

在2017年接受的那次訪談中,本已表示「無意再戰」的布魯姆在採訪者的追問下坦言,若要再挑起一次筆仗,他希望反對無知、物質主義、以及簡化主義,「我們站在荷馬、但丁、莎士比亞、彌爾頓、託爾斯泰、李白、杜甫、孔子、孟子的這一邊戰鬥」。

布魯姆就像個脾氣古怪的守夜老人。已經很久沒有夜歸的旅人,願意聽他的咕噥抱怨。可人們知道——人們也已經習慣——有他在,寒冬的夜裡總有一扇能打開的門。如今,疲倦的老人終於掛鎖而去,只留下那些在孤單夜裡一人寫就的線索——關於鑰匙的線索。

他在文學經典的聖殿裡,在詩與美的天堂裡,等著人來。

相關焦點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熟悉王維的人都知道他喜歡在山水詩裡,營造一種靜謐的意境。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等。 《鳥鳴澗》也是這樣,只不過詩中更多的是以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來突出環境的幽靜,即所謂的「以動襯靜」。
  • 被人稱為「留下的天堂」,置身於三座神山之中,與世隔絕富有詩意
    莫斯卡村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丹巴縣領土,該村離縣100餘公裡, 村子建在海拔4300米的高原上,置身於三座神山之中, 這裡擁有自然景觀,雪山、草原、森林、冰川融為一體,仿佛生活在天堂,放眼望去,自然之美, 莫斯卡的村民遵循祖先最自然、最古老的生活方式,與人和諧相處,受金龍寺的活佛指引,與世隔絕,過著詩意的生活。
  • 五年級第七單元《古詩詞三首》《四季之美》《鳥的天堂》筆記匯總
    解讀: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皎潔的明月在松林間灑下清光,清清的泉水從石頭上流過。「照」與「流」,一上一下,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仿佛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作者用清晰自然的筆調,勾勒出一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幽靜雅致的山間月夜圖。2、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解讀:這兩句詩的意識是:竹林中笑語喧譁,是洗衣物的女子結伴歸來。
  • 什麼是天堂,這裡就是天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來
    每個人一想到天堂就是人去世了走向極樂世界,但是小編今天要說的是活著就能來的人間天堂,幾乎所有來過的人都是這麼認為。那就是西藏,可能有些人肯定會說是西藏的拉薩,那你錯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地方叫做納木錯。
  • 英國的秋天,美得像一首詩,一起來欣賞英國美麗的秋景吧!
    英國的秋天,美得像一首詩。難怪偉大作家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有一首詩叫做《在我的身上你或許會看到秋天》。接下來讓小編帶大家來欣賞英國秋景吧!金秋十月,漫步在花園裡,如同在山水畫中,美得無法挽回。泰晤士河初秋時節,泰晤士河上的秋景充滿了夢幻感。在泰晤士河上的裡的士滿公園,日出時,空氣中瀰漫著薄霧。鹿群在浪漫的早晨隱約出現,一切都很安靜,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都聽過《天堂裡沒有車來車往》,卻不知背後故事那麼讓人心痛
    本期話題【都聽過《天堂裡沒有車來車往》,卻不知背後故事那麼讓人心痛】說起張恆,可能很多年輕的觀眾都忘記了,但是很多七零,八零後觀眾卻對張恆非常熟悉,張恆1971年出生於陝西,是職業歌手,雖然在人才輩出的娛樂圈張恆並沒有太大的名氣,但是張恆卻依舊非常努力,張恆有著很多代表作,比如《
  •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其實英文原版更美,今天我讀給你聽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這四句詩,很多人聽過、讀過、背誦過,以為它是一首中國古典詩歌,其實它節選自英國詩歌《一粒沙子》,作者是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這首《一粒沙子》節選自他名作《天真的預言 Auguries of Innocence》,在他去世100年之後,周作人第一次把他介紹到中國,之後徐志摩翻譯,那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就成為了我們中國人熟知的名言。
  • 每日一詩一評:願做一顆流星!
    >西山輝煌而落吾與月亮有個約會今夜星光燦爛驚嘆驚嘆仰天長嘆朝陽無限好夕陽也風光夢裡明月來相伴人生匆匆又一天一天又一天何似在人間夢裡花落不知處吾與日月星辰共朝夕願做一顆流星照亮一方天空>即使隕落亦無怨亦無悔每日一詩一評:「我」《願做一顆流星》,照亮一方太空,即使隕落亦無怨無悔。
  • 薦書| 泰戈爾寫給孩子的詩:詩和遠方,滋養孩子,美到入魂
    他很多的詩也一直都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縱然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是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 老靈魂去了天堂在詩與歌間繼續遊走
    (原標題:老靈魂去了天堂在詩與歌間繼續遊走) 一個壁爐
  • 劉明生:詩與詩人
    如果我有一枚勳章,會引起別人的羨慕,也能贏得許多榮光,不過也就如此而已。肯定不如我有一道傷疤,反倒會引起更多的猜測和驚嘆。       詩是美的,詩的美並不需要多麼華麗的修飾,但一定要藏著深刻。詩人的深刻,有時來源於思考,有時來源於勇敢。勇敢到敢於揭開身上已經結痂的傷疤,深刻到能夠打開內心最隱蔽的柔軟處,真誠的給所有人看。
  • 天堂令人忙碌得如同機器,地獄才是懶漢的殿堂|一周新書推薦
    作者在後記中說,書中的文章其實分為「現代詩」與「當代詩」兩個部分,中國現代詩與當代詩因為其歷史背景有著美學的區別:現代詩追求傳統以外的心性與語言的解放,是五四前後激進文化政治的一部分,白話書寫也包含了新人、新社會的想像;而當代詩,興起於革命頓挫與轉軌「我不相信」一類的精神氣場,力求甩脫的是歷史的沉痾。
  • 天堂令人忙碌得如同機器,地獄才是懶漢的殿堂 | 一周新書推薦
    作者在後記中說,書中的文章其實分為「現代詩」與「當代詩」兩個部分,中國現代詩與當代詩因為其歷史背景有著美學的區別:現代詩追求傳統以外的心性與語言的解放,是五四前後激進文化政治的一部分,白話書寫也包含了新人、新社會的想像;而當代詩,興起於革命頓挫與轉軌「我不相信」一類的精神氣場,力求甩脫的是歷史的沉痾。
  • 讀詩|普拉斯《七月裡的罌粟花》:人會產生自我毀滅的欲望
    七月裡的罌粟花【美國】西爾維婭·普拉斯(1932—1963)小小的罌粟花,小小的地獄之火,你不傷人?或者你的汁液滲向我,在這玻璃容器裡,使人遲鈍,平靜,可它是無色的,無色的。(彭予 譯)西爾維婭·普拉斯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三位女詩人之一,也是自白派詩歌的代表詩人。自白派起源於美國詩人羅伯特·洛威爾於1958年出版的的詩文集《生之研究》,主張暴露內心的隱秘情感,無論美醜善惡。
  • 大詩人陸遊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美得令人心醉!
    陸遊的詩也就基調沉痛,每一首詩都表達了愛國之情,也寫盡了人生的無奈,讀來令人感慨萬千。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推薦陸遊一首比較有趣的詩,也就是他的這首七言絕句《馬上作》,這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詩看似淡淡著筆,寫得很是一般,但是又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而且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這樣的作品,也最是值得人們一讀,從中感受古典詩歌不一樣的美。
  •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只是開頭的七字,便美得讓人心馳神往
    江南的春天美得醉人,令無數的詩人為之陶醉,為其歌詠。白居易讚美江南美景,寫出「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麗句,江南的花紅豔豔,江南的水湛藍無比,花也美,水也美,怎不叫人心動。韋莊的一句「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溫柔的春水,煙雨濛濛,畫船上伴著雨聲入眠,多麼令人沉醉。
  • 杜牧詩裡的江南,原來這麼美!
    無論是漢樂府《江南》裡的「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還是白居易《憶江南》裡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亦或是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裡的「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無不令人陶醉。可以說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詩意江南。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江南春》,便是一首久負盛譽的「江南」詩。它出自於唐代詩人杜牧之手,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詩詞裡的十美「雪中國」
    古今詩詞裡的雪中國呀,是那樣的美。一、孤寒之美。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悽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詩採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二、暖飲之美。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記錄願天堂裡沒有車來車往
    【記錄願天堂裡沒有車來車往】如果可以,我多希望能回到小時候,一起嘻笑打鬧偷吃糖果;如果可以,我多希望你能再打電話給我喚我一聲姐姐;如果可以,我願意付出所有代價換你健康!到現在我都還覺得仿佛在夢裡一般難以接受,但是又不得不堅強,一屋子的女人都在哭,如果我不堅強起來看看應該怎麼解決那該怎麼辦呢?我不能倒下,媽媽還需要我,以後這個家還需要我撐起來!我是家裡的長孫,弟弟妹妹們也都還小,需要我照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