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記我校「師德標兵」文法學院孫法柏教授

2021-01-09 山東科技大學

校黨委書記袁俊平在學校各類幹部會議上,多次講到:「認真就是水平,實幹就是能力。認真就是要細緻、規範,對事物不放過任何細節,儘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做到自己能夠做到的最好。」這是袁書記對學校所有黨員幹部的要求,也是對我校廣大教師的殷切希望。我校「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孫法柏不僅將此奉為座右銘,而且身體力行,以愛為出發點,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以敢於擔當的責任、攻堅克難的勇氣,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書寫著精彩的育人華章。

盡心盡力提高教書育人質量

孫法柏,1970年生,山東新泰人。1993年7月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外語系,先後於曲阜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和吉林大學獲得教育學原理專業碩士學位、法律碩士學位與法經濟學專業博士學位。自1993年8月在山東科技大學(原山東煤炭教育學院)任助教、講師以來,至今在教育崗位上已走過20多個年頭。

20多年來,孫法柏先後為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三個層次10餘門課程,年均教學工作量超過600學時。不論是在本科生還是在研究生課堂上,孫法柏始終遵照「循循善誘、潤物無聲」的理念,以「教書育人」為天職,始終把教學工作放在核心地位,沒有過絲毫的放鬆。他的授課,一是要求嚴,二是效果好,學生喜歡上他的課,就連本科四年級的課,學生也幾乎是全勤。

孫法柏授課從不搞「滿堂灌」「一言堂」。他以學生為中心,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啟發學生主動思考,還儘可能地把學科前沿的知識教給學生,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學生對孫法柏的專業水平非常欽佩,但對他也有「抱怨」,那就是「太嚴了」。孫法柏帶的研究生反映:孫老師的課「不好糊弄」,上孫老師的課必須全力準備,否則課上很容易「出糗」、很難過關;課下做論文,也必須百倍努力。因論文質量問題,孫法柏從來不因自己是分管的副院長而對自己的學生網開一面,反而以身作則,更加嚴格。因要求嚴格,指導有方,孫法柏連續8年每年都有3-4名研究生獲得學院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學校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評選,幾乎每年都有孫法柏指導的研究生論文入選。

孫法柏認為,教書育人就是要讓學生愛上學術、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孫法柏課上課下、茶餘飯後,經常與學生談心、交流。他諄諄告誡: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讀書,但讀書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讀書武裝自己;學術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但研究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學術研究鍛鍊能力。本著這樣的理念,孫法柏針對文科學生的特點,反覆強調要求學生一要「坐得住冷板凳」,多讀書,勤積累,只有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才能把可用的知識變為能力,古話說:「天下之勢,單少則平,積多則神。」二要融會貫通,知識轉化為能力是一個將知識「吃」進去並消化吸收的過程,知識只有化作自己的認識,已不再是外在「客觀的東西」,才能運用自如,構成「能力」。三要創造性運用知識,知識只有與實際結合,並創造性地加以運用,知識的力量才會迸發出來。

盡職盡責推進學科科研建設

2004年,孫法柏承擔了研究生秘書工作,晉升副院長後,先後分管學院的研究生、學科、對外交流和科研工作。工作中,孫法柏不僅自己帶頭開展科研工作,而且群策群力,努力推動學院的學科和科研工作向縱深發展。孫法柏聽從黨的召喚,服從組織的分配,就像「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更像一隻「螢火蟲」,努力發光,他要用短暫的時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近年來,孫法柏先後在《國際法研究》《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政法論叢》等發表法學專業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國際環境法基本理論》《小城鎮可持續發展法律問題研究》《信息化生態化模式下青島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國際法與環境》等著作多部;主編《WTO與國際經濟法》(英文版),副主編《經濟法律導論》《國際經濟法學》《法律職業倫理》等教材;獲得省社科聯、省軟科學獎、青島市社科等科研獎勵10餘項;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WTO環境壁壘問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主持多項省部和廳局級項目,主要有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生物技術與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機制研究、山東省軟科學項目——節能減排評價體系研究、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實踐教學與法律碩士研究生職業能力培養問題研究、山東省教育廳計劃項目——小城鎮可持續發展法律問題研究、青島市社科規劃項目——信息化與生態化模式下的青島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環境法律政策整合研究、中華環保聯合會委託項目——土壤汙染侵權案件分析報告等,俯首當牛,勤耕不輟。

管理工作中,兢兢業業,順勢而為。在學院黨政領導下,孫法柏負責組織申報並成功獲得法律碩士學位點、法學一級學科學位點和公共管理碩士點(MPA)。先後參與組織申報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地、科技廳軟科學基地、省社科規劃辦科研基地等3個科研平臺,2014年,成功組織全院教師合力申報並獲批了「海洋與經濟社會發展」校級科研平臺,以此進一步推進學院科研的特色化和團隊化建設。自2008年以來,學院科研經費穩步提高,科研層次明顯提升,從原來的年均科研經費不足2萬元,到現在的年均50萬元,科研項目層次從省部級、國家級項目幾乎為零,到近幾年獲得5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0餘項省部級項目,論文質量和專著數量都有大幅度提升。科研項目的立項數量、科研經費和立項層次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和提升,教師申報科研項目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學院也非常重視保護教師的科研熱情,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通過制度確保科研工作的推進。

全心全意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孫法柏有一個很樸素的觀點:只有學生認可了我的工作,我的努力才有意義。教師就應該關愛學生,培養學生成長成才才是教師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自2008年分管學院研究生工作以來,孫法柏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建了「研究生珠山法學論壇」學術研究交流平臺,舉辦讀書會、專家學術報告、學術沙龍、法律實務講堂等研討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120期,在校內外產生較大影響力,來校參加論壇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已達百餘人,大大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擴大了科大法學的影響,促進了學校間的交流。學生也愛上了這個論壇,已畢業的學生經常說,「很懷念論壇」「總想回去看看」。

孫法柏深深懂得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他積極對外聯繫,爭取學生的學術鍛鍊機會。2012年、2013年,孫法柏主動聯繫組委會,並負責組織學院研究生參加全國模擬環境法庭大賽,做到「全程跟隨,服務到底」,兩次比賽分別獲得全國三等獎和優秀獎。自2012年以來,孫法柏尋找機會,聯繫臺灣百年名校中興大學法政學院與科大文法學院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已先後有多人次來校為學生授課講座,並形成了常規化的交流機制,雙方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對方已實質性地參與到了學院的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中,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經過多方交流磋商,與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法學院、香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建立聯繫,為學生的升學和就業提供便利。

「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這已不單是孫法柏時間管理的哲學,也是他樸實恆重的人生觀。孫法柏謙遜、文雅,看上去有些書卷氣,但熟悉他的都知道,他內心堅韌、執著。他深深熱愛著教師這個崗位,深深熱愛著他的學生,他願意在教育這片田園裡一生耕耘,積極探索,痴心一片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

相關焦點

  • 情系教育沃土 愛育桃李芬芳——記我校師德標兵電子學院王學水教授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鑄就了千百年的師魂,在這個滋蘭樹蕙的隊伍中,我校就有一位在平凡中書寫不平凡的教師——王學水。記者在與王學水的接觸中,能感受到他在工作中滿腔熱忱、嚴謹治學的工作態度和在生活中平易近人、豁達樂觀的人格魅力。作為教學一線教師,王學水承擔了「大學物理」「普通物理實驗」「現代物理學概論」「傳感器技術」「單片機原理」等多門課程,擔任電子學院公共平臺課程——單片機原理課程負責人,年教學工作量在600學時以上。
  • 我校舉行醫學發展史館、人體生命科學館啟動暨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
    新聞網訊 6月30日上午,我校醫學發展史館、人體生命科學館啟動暨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揭牌儀式在浮山校區舉行。原青島醫學院老領導、老教授以及已故沈福彭、曹來賓兩位先生的子女應邀出席儀式。醫學部黨工委書記王新生主持儀式。
  •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施周教授蒞臨我校交流指導
    2013年9月12日,應我校城市建設學院的邀請,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施周教授來到我校城市建設學院交流指導。上午10時, 施周教授與我校城市建設學院領導以及各專業負責人進行了座談,施周教授深入細緻的介紹了湖南大學土木工程相關專業本科教學的經驗及發展情況,同時結合土木 工程、建築設備和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的專業評估要求,對本科教學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和教學環節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改進措施。 隨後雙方各自結合自己學院的辦學經驗及特色進行了廣泛的探討,氣氛熱烈。
  • 將教學工作當做一項崇高的事業——記我校2017「年度人物」秦海敏
    將教學工作當做一項崇高的事業——記我校2017「年度人物」秦海敏人物名片:秦海敏,中共黨員,教授,管理學院會計系主任。作為從教30年的一線教師,積極承擔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比賽,近幾年年教學工作量均超過1000個,教學效果好,2016-2017年度學生評教全校第一,2017年獲得校教學質量考評優秀,獲得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立項。
  • 樹師德師風,塑師表形象 株洲市田心片區第八屆師德報告會舉行
    (通訊員供圖)石峰區委、區政府和聯誠集團的領導為師德標兵頒獎。(通訊員供圖)下午3點,田心片區歷屆師德報告會回顧短片拉開了此次報告會的序幕。石峰區教育局領導宣布田心片區第八屆師德標兵名單,並與參會的區政府、聯誠集團領導為獲獎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學生代表們走上臺去,向心中最敬愛的老師獻花、敬禮。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劉文星表示,師德是教師的立業之基,從教之要。要深刻領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意義,加大建設德才兼備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注重教師自我提升的師德教育方法;要多措並舉激勵高尚師德的形成,大力宣傳高尚師德優秀典型。
  • 為大學生活添姿加彩——記我校測繪學院測繪工程專業學生孔良德
    孔良德是我校測繪學院測繪工程專業學生,成熟端莊、帥氣陽光,大方得體的談吐舉止,臉上一直掛著燦爛的笑容,這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大三時,孔良德擔任測繪學院學生會主席,他認真履行職責,積極配合團委老師工作,帶領學生會各部門組織策劃了許多有意義的活動。為了舉辦一次讓同學們滿意的活動,他有時候要帶領學生會的成員奮戰好幾個周,經常修改活動策劃到深夜。他的舍友告訴記者:「孔良德基本在晚上12點之前沒睡過覺,都是為學生會的事情忙碌著。」
  • 復旦大學2019-2020學年優秀學生標兵(研究生)擬推薦名單公布!
    為進一步發揮我校先進典型的榜樣示範作用,展現我校研究生學生團結奮進、積極進取、創新思辨、篤志踐行的精神風貌,挖掘可親、可敬、可學的個人典型榜樣。研究生團工委在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校團委的指導下,開展2019-2020學年度復旦大學優秀學生標兵(研究生)的評選工作。
  •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記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汪永進
    「要做就做到最好!」這是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地科院教工自然支部書記汪永進教授的人生信條。作為一名黨員,汪永進教授常說:「黨員的先進性就在他的本職工作中。」  一、親歷所為,奮發進取  1987年,汪永進到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任教後,他就把目光瞄準了國際地理學界的前沿。  他的主攻方向是洞穴石筍高分辨古氣候的研究,研究的關鍵是要尋找到良好的洞穴石筍材料。野外採樣是一項艱苦而又危險的工作。
  • 中央音樂學院趙登營教授來我校舉辦獨唱音樂會
    3月31日晚,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名低男中音歌唱家趙登營在我校藝術學院音樂廳為廣大師生獻上了一場精彩的個人獨唱音樂會。本次音樂會的主打曲目是充滿了憂鬱氣氛的《冬之旅》,作品是舒伯特(Schubert)先生的嘔心巨著,由24首歌曲組成,是一套「令人顫慄的歌曲」,她與《美麗的磨坊女》像兩座豐碑在人類聲樂史上相互輝映。
  • 欒恩傑校友受聘合約教授航天學院名譽院長 成為我校共享院士
    哈工大報訊(吉星 關成志/文 馮健/圖)6月4日上午,知名校友欒恩傑院士受聘哈工大合約教授、航天學院名譽院長儀式在行政樓503舉行。王樹國校長為欒恩傑院士頒發了合約教授、名譽院長聘書,欒恩傑校友成為我校共享院士。王樹權書記在受聘儀式上講話。儀式由副校長韓傑才主持。航天學院院長曹喜濱宣讀了欒恩傑院士的簡歷。
  • 我校召開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工作動員部署會
    嚴金靜強調,今年我校將迎來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屆期考評,這是學校年度工作的一件大事。各單位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扛起責任,在原有的基礎上把迎評創建工作做得更好更紮實,以最好的狀態和最優的準備創建迎檢;要挖掘資源,總結提升,進一步凝練我校在立德樹人、服務社會經濟、強農興農等方面的亮點和特色,充分展現農林大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要堅持問題導向,補缺補漏,加快推動落實,確保既定任務高質量如期完成;要壓實責任,一把手要親自抓,層層傳導壓力,形成工作合力,主動做好工作落實和銜接;要堅持引領示範
  • 一周概覽丨農大大事小事全知道 - 河南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新疆哈密市農業農村系統科技骨幹培訓班在我校順利結業◉雲南農大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院長李富生一行到農學院考察交流◉我校專家服務團赴臺前縣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方城縣副縣長薛黨勤等一行到農學院商談合作事宜◉中國農業大學張勤教授應邀做客動物科技學院
  • 立德樹人打造「工匠搖籃」——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全國文明校園...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做為甘肅省和全國能源化工行業唯一的院校,被中央文明辦命名為『全國文明校園'」黨委副書記、校長高溥地說。「鐵人」王進喜做為校友,曾在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多年來,學校堅持用「鐵人」精神教化育人,培養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工匠隊伍。
  • 我校李二玲教授被聘為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經中國地理學會十二屆二次常務理事會議研究,我校環境與規劃學院李二玲教授被聘為副主任。李二玲教授1990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獲取工學學士學位,後分別於2003年和2006年在河南大學獲得區域經濟學碩士學位和人文地理學博士學位,2012年進河南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2013-2014年加拿大薩斯卡切溫大學訪問教授。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黨委舉行紀律教育暨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月專題報告會
    根據《中共中山大學委員會關於開展2020年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的通知》和《中共中山大學委員會關於開展2020年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月活動的通知》精神,10月7日下午,管理學院黨委在善衡堂S131召開紀律教育暨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月專題報告會,學院全體教職工參會學習。此次報告會由學院黨委書記謝曼華同志主講。
  • 上海外國語大學查明建教授做客外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列學術沙龍
    新聞網訊 5月23日下午,外語學院在博文樓312舉行「外國語言文學系列學術沙龍第19講」,邀請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查明建教授為師生作了題為「互文性視野中的世界文學:文學性與文學性間性」的專題學術講座。講座由外語學院院長卞建華主持。
  • 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告團來北體大作報告 ——「師德講堂」第二講開講
    報告團由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教授生前科研助手於平,吉林大學工會副主席、僑聯常務副主席任波,黃大年教授學生、浙江大年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喬中坤組成。海外留學歸國人才、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宋亞鋒感慨到:「黃大年教授是海歸報國的楷模,我要以他為榜樣,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立足崗位、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用實際行動詮釋愛國之情、報國之志,為實現體育強國、教育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在黃教授身上,我們可以感知一個知識分子濃厚的家國情懷。
  • 我校環境學院潘丙才教授出任環境學新創期刊CEJ Advances首任...
    近日,國際著名出版機構Elsevier宣布,創辦新期刊CEJ Advances,由我校環境學院副院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潘丙才教授出任該期刊首任主編。從一個山清水秀的農戶家庭走出,誤打誤撞進入環境系,卻在31歲成為教授,38歲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潘丙才教授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在最初意外進入環境系時,由於對這一專業的誤解,他在大學第一年一直處在失落中。然而,逐漸意識到這一專業的光明前景和無窮潛力,尤其是在導師陳金龍教授、張全興院士的指導下,潘丙才老師完成了自己學業生涯的重要轉折,逐漸成為環境工程領域享譽世界的頂級學者。
  • 我校計算機學院夏勇教授課題組博士生潘永生獲得2019年生物醫學...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dical Imaging,ISBI 2019)舉辦的「急性白血病惡性B-淋巴母細胞分類(Classification of Normal versus Malignant Cells in B-ALL White Blood Cancer Microscopic Images,C-NMC)」競賽於4月11日公布成績,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的空天地海一體化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夏勇教授課題組與北卡萊羅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沈定剛教授團隊組成的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