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黨委書記袁俊平在學校各類幹部會議上,多次講到:「認真就是水平,實幹就是能力。認真就是要細緻、規範,對事物不放過任何細節,儘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做到自己能夠做到的最好。」這是袁書記對學校所有黨員幹部的要求,也是對我校廣大教師的殷切希望。我校「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孫法柏不僅將此奉為座右銘,而且身體力行,以愛為出發點,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以敢於擔當的責任、攻堅克難的勇氣,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書寫著精彩的育人華章。
盡心盡力提高教書育人質量孫法柏,1970年生,山東新泰人。1993年7月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外語系,先後於曲阜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和吉林大學獲得教育學原理專業碩士學位、法律碩士學位與法經濟學專業博士學位。自1993年8月在山東科技大學(原山東煤炭教育學院)任助教、講師以來,至今在教育崗位上已走過20多個年頭。
20多年來,孫法柏先後為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三個層次10餘門課程,年均教學工作量超過600學時。不論是在本科生還是在研究生課堂上,孫法柏始終遵照「循循善誘、潤物無聲」的理念,以「教書育人」為天職,始終把教學工作放在核心地位,沒有過絲毫的放鬆。他的授課,一是要求嚴,二是效果好,學生喜歡上他的課,就連本科四年級的課,學生也幾乎是全勤。
孫法柏授課從不搞「滿堂灌」「一言堂」。他以學生為中心,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啟發學生主動思考,還儘可能地把學科前沿的知識教給學生,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學生對孫法柏的專業水平非常欽佩,但對他也有「抱怨」,那就是「太嚴了」。孫法柏帶的研究生反映:孫老師的課「不好糊弄」,上孫老師的課必須全力準備,否則課上很容易「出糗」、很難過關;課下做論文,也必須百倍努力。因論文質量問題,孫法柏從來不因自己是分管的副院長而對自己的學生網開一面,反而以身作則,更加嚴格。因要求嚴格,指導有方,孫法柏連續8年每年都有3-4名研究生獲得學院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學校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評選,幾乎每年都有孫法柏指導的研究生論文入選。
孫法柏認為,教書育人就是要讓學生愛上學術、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孫法柏課上課下、茶餘飯後,經常與學生談心、交流。他諄諄告誡: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讀書,但讀書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讀書武裝自己;學術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但研究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學術研究鍛鍊能力。本著這樣的理念,孫法柏針對文科學生的特點,反覆強調要求學生一要「坐得住冷板凳」,多讀書,勤積累,只有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才能把可用的知識變為能力,古話說:「天下之勢,單少則平,積多則神。」二要融會貫通,知識轉化為能力是一個將知識「吃」進去並消化吸收的過程,知識只有化作自己的認識,已不再是外在「客觀的東西」,才能運用自如,構成「能力」。三要創造性運用知識,知識只有與實際結合,並創造性地加以運用,知識的力量才會迸發出來。
盡職盡責推進學科科研建設2004年,孫法柏承擔了研究生秘書工作,晉升副院長後,先後分管學院的研究生、學科、對外交流和科研工作。工作中,孫法柏不僅自己帶頭開展科研工作,而且群策群力,努力推動學院的學科和科研工作向縱深發展。孫法柏聽從黨的召喚,服從組織的分配,就像「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更像一隻「螢火蟲」,努力發光,他要用短暫的時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近年來,孫法柏先後在《國際法研究》《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政法論叢》等發表法學專業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國際環境法基本理論》《小城鎮可持續發展法律問題研究》《信息化生態化模式下青島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國際法與環境》等著作多部;主編《WTO與國際經濟法》(英文版),副主編《經濟法律導論》《國際經濟法學》《法律職業倫理》等教材;獲得省社科聯、省軟科學獎、青島市社科等科研獎勵10餘項;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WTO環境壁壘問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主持多項省部和廳局級項目,主要有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生物技術與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機制研究、山東省軟科學項目——節能減排評價體系研究、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實踐教學與法律碩士研究生職業能力培養問題研究、山東省教育廳計劃項目——小城鎮可持續發展法律問題研究、青島市社科規劃項目——信息化與生態化模式下的青島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環境法律政策整合研究、中華環保聯合會委託項目——土壤汙染侵權案件分析報告等,俯首當牛,勤耕不輟。
管理工作中,兢兢業業,順勢而為。在學院黨政領導下,孫法柏負責組織申報並成功獲得法律碩士學位點、法學一級學科學位點和公共管理碩士點(MPA)。先後參與組織申報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地、科技廳軟科學基地、省社科規劃辦科研基地等3個科研平臺,2014年,成功組織全院教師合力申報並獲批了「海洋與經濟社會發展」校級科研平臺,以此進一步推進學院科研的特色化和團隊化建設。自2008年以來,學院科研經費穩步提高,科研層次明顯提升,從原來的年均科研經費不足2萬元,到現在的年均50萬元,科研項目層次從省部級、國家級項目幾乎為零,到近幾年獲得5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0餘項省部級項目,論文質量和專著數量都有大幅度提升。科研項目的立項數量、科研經費和立項層次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和提升,教師申報科研項目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學院也非常重視保護教師的科研熱情,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通過制度確保科研工作的推進。
全心全意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孫法柏有一個很樸素的觀點:只有學生認可了我的工作,我的努力才有意義。教師就應該關愛學生,培養學生成長成才才是教師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自2008年分管學院研究生工作以來,孫法柏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建了「研究生珠山法學論壇」學術研究交流平臺,舉辦讀書會、專家學術報告、學術沙龍、法律實務講堂等研討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120期,在校內外產生較大影響力,來校參加論壇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已達百餘人,大大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擴大了科大法學的影響,促進了學校間的交流。學生也愛上了這個論壇,已畢業的學生經常說,「很懷念論壇」「總想回去看看」。
孫法柏深深懂得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他積極對外聯繫,爭取學生的學術鍛鍊機會。2012年、2013年,孫法柏主動聯繫組委會,並負責組織學院研究生參加全國模擬環境法庭大賽,做到「全程跟隨,服務到底」,兩次比賽分別獲得全國三等獎和優秀獎。自2012年以來,孫法柏尋找機會,聯繫臺灣百年名校中興大學法政學院與科大文法學院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已先後有多人次來校為學生授課講座,並形成了常規化的交流機制,雙方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對方已實質性地參與到了學院的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中,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經過多方交流磋商,與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法學院、香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建立聯繫,為學生的升學和就業提供便利。
「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這已不單是孫法柏時間管理的哲學,也是他樸實恆重的人生觀。孫法柏謙遜、文雅,看上去有些書卷氣,但熟悉他的都知道,他內心堅韌、執著。他深深熱愛著教師這個崗位,深深熱愛著他的學生,他願意在教育這片田園裡一生耕耘,積極探索,痴心一片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