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勇氣,才能推動思考,如何構建屬於我們的計算機教育生態系統

2021-01-09 養成教育知識分享驛站

2020年,窗外的小區,霓虹燈很美,吉祥的色彩,堆積著幸福滿滿。北方的冬天,一如既往的寒冷,依然擋不住世人,過年的熱情。2019年,美國人義務給華為打廣告,為了表達我的態度,在元旦的時候,買了一款華為平板,玩了一個星期,的確不錯。

我從事的是計算機職業教育,技術更新快,讓職業教育,面臨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課堂屬於誰?

無論如何回答,答案只有一個!屬於教師!課堂走進什麼樣的學生?教師沒有選擇的權利。家長和社會的態度,很明確!讓學生成才!可是現實非常殘酷,自從孔子普及教育以來,學習就是一個苦差事。現代文明推動廣泛地普及教育後,知識變得越來越廉價,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知識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對此,只有兩個可能,百無一用是書生;破繭化蝶躍龍門。

其實,我們對教育的本身,就存在著錯誤的認知,會考試本身也是一種能力。技能教育,知識教育,本身都有巨大的缺陷。我們的學生,在課堂如果僅僅學會的是知識,那麼我們教育的產品,太過同質化,這才是造成學校教育積弊的根源。古人的觀點非常明確,教育內容要經世濟用!

《莊子》提出"春秋經世,先王之志。"《周易》提出"精義入神,以致用也"。我們的教育理念已經被現實逼迫,不得不做出改變了!學校不是流水線,課堂不是生產車間,我們的學生不應該僅僅是合格的操作工。《左傳襄公九年》知武子有一段話,"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提到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觀點。無論勞心者還是勞力者,都是用勞動獲取生存的社會人。我們需要新的一代,不僅僅是聽話的「好孩子」,更應該學會思考,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獲取智慧的旅途,終有一天,破繭化蝶躍龍門。

作為教師,需要思考如何設計課堂,引導學生基於知識,完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哪怕這個方案再幼稚可笑,只要是學生自己完成的,恭喜他們,他們已經學會自己思考處理問題了!我們很多時候責備學生和子女,「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其實,正是我們自己剝奪了他們成長的契機。這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應用不可避免!也許有人,困惑我給的這張圖!韓愈在《雜說四·馬說》提出了一個觀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作為一個教師教育理念,很明確,每一個人都有成為賈伯斯的潛質,培養的產品是雞還是老鷹,是醜小鴨還是白天鵝?關鍵在教育!

如何,破解現行教育的弊端?以《計算機組裝》課程設計為案例!唯有勇氣,才能推動思考,如何構建屬於我們的計算機生態系統!也就是,基於計算機生態系統的思考,完成課程的設計過程。

上面這張圖,是介紹計算機系統的思維導圖!為什麼要提及計算機生態系統?根本原因,就是讓學生在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都要從謀業的角度思考問題。只有需求才是最好的老師,和最強大的學習動力。一個完美的計算機選配服務過程,可以涵蓋所有《組裝》知識,第一步,提取計算機的詳細信息。第二步,認知計算機系統。第三步,給出性價比評價。第四步,獲取配機經驗,第五步完成計算機選配。第六步,完成硬體組裝。第七步,完成CMOS設置,規劃計算機硬體管理。第八步,完成作業系統安裝調試。第九步,完成性能測試。第十步,完成應用軟體安裝和安全防護。第十一步,完成數據的管理。解決了所有組裝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形成了基礎的配機員職業能力。

相關焦點

  • 我國網絡生態系統建設思考
    在當今全球網絡空間安全威脅日益嚴峻的形勢下,美國試圖通過構建「網絡生態系統」,促進網絡中信任實體的協調互動,提高防禦行動的速度,預測、發現、阻止和限制網絡攻擊行為,提升網絡空間整體防禦的主動性和自動化能力,從技術和策略的角度給出一個全面的安全解決方案,以適應網絡空間快速變化的安全環境。
  • 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以「智能基座」構築高校計算人才生態
    百餘位產學研領袖、3000多位高校師生到場參會,共論計算機教育的未來發展。20日上午,本屆大會重要分論壇「計算系統論壇」也隆重開啟,計算系統是一個複雜而又寬泛的研究領域,隨著計算機軟硬體及網絡系統的飛速發展,大數據、雲資料庫、數據管理、作業系統、處理器、計算機視覺等都被納入其中。
  • 構建中國作業系統創新生態 中國作業系統領軍企業統信首次召開生態...
    王繼平表示,在產品方面,打造優質產品,才能打造優勢生態。在服務方面,要破除以產品為中心,樹立利用平臺型思維構建生態的理念。在技術方面,統信會始終堅持推進並支持開源社區的工作,以完善版本的迭代升級。統信始終認為研發領先的技術才能長久立於不敗之地。在人才方面,需要引進和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逐步形成創新性的人才儲備庫,這是統信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
  • 銀河麒麟生態點亮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
    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CECC2020)近日在廈門舉行,麒麟軟體攜最新作業系統產品及校企合作方案亮相此次盛會,並被授予「特色化軟體教育技術創新基地」。大會特邀到了9位中國院士帶來了他們對計算機教育的前沿觀點。來自全國計算機學術界、教育界和產業界的100多名領導和專家,3000餘名高校師生及企業高層齊聚一趟,共話計算機教育的「新變局、新技術、新機遇」。圖靈獎得主:計算機人才建設,本科教育和校企協同很重要
  • 多方共贏:主題產業園如何構建生態系統
    創業者大會,是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的一個產業生態縮影。在這裡,大中小微等企業共聚,組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相互進行資源分享和技術探討,實現共生共長。目前,產業園有大疆創新、固高科技等在內的80家創業型企業,總產值超過28億元。 主題產業園的建設,不止於產業的引入和服務,更要講究一個園區生態系統的建立,做到多方共贏。
  • 深度解讀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系統的構建及發展
    作為物聯網領域的長期觀察者,當兩家企業宣布合作時,我和黃魚君都會跟蹤這項合作是否會有下文,會如何行動,生態系統會如何發展……這些都在我們的討論之中,從中也得到一些思考,漸漸的發現了一些規律。 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將從生態系統的特徵出發,對企業布局生態的戰略進行提煉,希望它們可以幫助你在選擇生態或構建生態或生態合作中,做些參考。
  • 「兩會聲音」構建森林生態系統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州政協委員、奇臺縣糧都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池廣忠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王薇 文/圖)「防沙治沙、退耕還林等工程的實施為我州增添了綠色,使全州城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綠洲生態屏障初見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奇臺縣糧都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池廣忠帶來了相關提案。
  • 蒲公英智庫發布:中小學AI教育,全球趨勢與中國生態
    課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為什麼會存在計算機?什麼是人工智慧?我們如何製造更好的智能機器?陳雪露會帶著學生們一起觀看講述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傳奇人生的電影《模仿遊戲》的預告片,一起思考計算機起源的原因;看機器人大衛的情感世界的電影《AI》片段,引導孩子思考「人工智慧和其他事物的區別」,比如巖石有人工智慧嗎;播放法國科幻電影《她》的預告片,讓學生探究計算機和人各自的特長是什麼,如何能夠相互彌補?
  • 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發展 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部署。就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之間的協同效應。請介紹一下這項工作的意義?
  • 除了編程,中小學領域計算機科學教育應該學什麼?
    編程教育顧名思義是學習計算機程式語言,因為編程教育運動多由軟體工程專業人員開始推動 (例如: 當義工在課後時間教小孩),所以多以學習編程開始,或搭配簡單硬體實作創客教育,但是計算機科學教育的意義比較廣,接下來談談政府從教育的全面高度如何考量。
  • 關於特色文化小鎮創新生態系統路徑的思考
    紀芬葉  [摘要]構建特色文化小鎮的創新生態系統對特色文化小鎮創新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具有重要意義。特色文化小鎮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主要包括中小微文化企業、自然人、技術支持團體等多元創新主體的培育。提升創新能力是當前特色文化小鎮培育和建設的重要問題,而構建和培育特色文化小鎮的創新生態系統則是其關鍵。
  • 助力院校「雲」上轉型 網龍華漁教育發布STEAM教育生態系統一站式...
    5月8日,由深圳市商務局、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教育局指導,深圳市教育信息化行業協會主辦的「2020年智慧校園雲展會」在線上召開,活動雲集了包括網龍華漁教育等眾多優質「網際網路+教育」的公司參與,期間,網龍華漁教育還攜手麥芽+課程中心,採用線上直播的形式向全國發布了STEAM教育生態系統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教育信息化向數位化轉型,全面支持中小學復學複課。
  • 南方日報:選擇屬於自己的人生樹枝
    原標題:選擇屬於自己的人生樹枝   6月25日,廣東高考放榜。告別了高考季,學子們開始迎來收穫的季節。與往年一樣,省前十考生成績被屏蔽,高考「狀元」是誰,在哪兒?萬能的社交網絡迅速讓全城出動尋找高考最高分,很快廣州、梅州等多地學校主動爆料,考分屢被刷新。「滿天飛」的信息讓很多高考高分生浮出水面,也讓我們看到不少「學霸」的身影。
  • 華為聯合北京聯通共同構建萬物互聯的5G健康生態系統
    打開APP 華為聯合北京聯通共同構建萬物互聯的5G健康生態系統 通文 發表於 2020-11-13 10:55:46 合作夥伴依託北京聯通網絡能力及平臺資源,分別就智慧工地、視頻壓縮、雲遊戲等方面如何賦能相關產業發展進行了詳細闡述。 「5G改變社會,新業務拓展對網絡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本身不是產品,如何為客戶提供切實感知的服務。這就需要我們促進行業生態發展與合作,全力打造一觸即達的網絡、一個大生態合作、一個大市場運營、一站式管家服務、一套CT/IT系統,構建行業有機融合的新生態。」
  • 文魁:對當前中國高等教育與學術生態的理論思考
    如何保證高等教育的沃土不被施以過多的「化肥」而板結?如何防止旨在測度教育質量水平的指標誘致「添加」人才培養的「三聚氰胺」?如何避免過多的「防蟲防災」的「農藥」形成教育的「公害」?在我們奮力向教育現代化進軍時必須對這些問題保持高度警惕、深刻認識和切實防範。自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並納入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後,不但生態文明建設本身開始深入人心,而且生態理念迅速向各個領域滲透。
  • 惠州將構建「八大體系」健全創新生態系統
    市科技局局長鄒平生說,我市在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處在起步階段。為此,我市圍繞「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加快完善政策支撐體系」這一課題開展了專題調研,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為創新發展尋出路、開良方。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
    張貴教授等學者所著的《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版)一書正是在以上背景下出版的,該書凝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研究的重要成果,對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從國外和國內兩個方面,研究了典型企業、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等各個層次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和發展。
  • 沈建光:如何構建數字貨幣的生態系統?
    在全球央行熱誠關注這一全新領域的大背景下,我國央行率先加速推進數字貨幣的試點,不禁讓我們驚呼,數字貨幣真的來了。然而,理想和現實如何統一?數字貨幣有哪些國際實踐可以借鑑?如何在中國為數字貨幣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數字貨幣的驅動因素及發展機遇又是什麼?在此背景下,京東數科研究院於2020年12月11日重磅推出公開大講堂——「中國的數字貨幣走向哪裡?」。
  • 超人類AI的幻想與思考:自下而上構建的自我迭代意識系統
    ,我們將著重思考為了成為超級人工智慧,這些系統潛在的目標是什麼,並考慮如何將它們與我們人類的目標進行比較。比如說,當我們試圖理解秀麗隱杆線蟲的神經系統是如何驅動行為的——雖然線蟲只有302個神經元,但由於這些神經之間相互交錯而變得無比複雜。相似地,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自下而上,從而構建實現一種超越人類能力的人工智慧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們也並不是沒有一點希望。
  • 多維精準發力 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系統
    湖南如何錨定「具有核心競爭力」書寫科技創新更美篇章?湖南大學湖南發展研究院與湖南日報《理論·智庫》聯合組織策劃、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蔣健暉 張亞斌開啟湖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我省社會經濟發展模式正加快由基礎設施驅動的1.0版、優惠政策驅動的2.0版、產業項目驅動的3.0版,向創新生態驅動的4.0版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