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構建森林生態系統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2021-01-20 湘湘帶你看社會

州政協委員、奇臺縣糧都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池廣忠

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王薇 文/圖)「防沙治沙、退耕還林等工程的實施為我州增添了綠色,使全州城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綠洲生態屏障初見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奇臺縣糧都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池廣忠帶來了相關提案。他認為,要合理用水保證人工林供水需求,構建優質的森林生態系統,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池廣忠在調研中發現,奇臺縣造林立地條件差、水資源短缺、造林補助費低、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壓力大,林業用水不能滿足發展需求,可能會導致多年植樹造林成果前功盡棄。

池廣忠建議,州黨委、州人民政府結合機構改革,理順林業管理體制機制,出臺有關加強林業保護與管理的制度文件,將林業發展制定任期目標責任制,合理使用水資源,保證林業配水用於林業生長需要的時間。同時,加大退化林分修復項目的申報力度,依託科技支撐和有效的專業技術手段,使全州的退化林分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恢復,更好地造福昌吉人民。

【來源:昌吉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經濟學院兩會筆談】季曦:推動中國生態經濟學復興,助力我國生態...
    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的提議,更改憲法內容為「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生態文明發展戰略在中國歷史上獲得了空前地位。雖然我們面臨經濟調整的壓力,但2019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依然多次強調,要堅定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面對全球性危機,中國宣布將進一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彰顯。中國方案、中國行動,為全球共謀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復甦注入了新動力。  保護生態,中國貢獻有目共睹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
  • 構建科學合理的森林生態系統標準
    全書展示了專家們根據標準化體系的構成,結合定位觀測中急需解決的標準化問題,開展了森林生態站建設技術規範、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指標體系、野外系統觀測方法、觀測數據管理和應用等5個方面的標準化研究。 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使生態學研究日趨複雜化,研究對象的時空尺度也越來越大。
  • 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環境的修復、治理和保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系統思維,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項建設協同共進,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融入經濟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對推動高原可持續發展、促進中國和全球生態環境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將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作為關係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大事。目前,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態保育成效明顯,環境質量穩定良好,綠色產業穩步發展,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化逐漸形成,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作用正在顯現。
  •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
    這是黨中央建設和諧社會理念在生態與經濟發展方面的升華,不僅是對中國自身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而且對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充分體現了我黨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對全球生態問題高度負責的精神,彰顯我黨推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新思維。
  •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周晉峰研究團隊2020年...
    在四部委出臺的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相關文件中,存在以下問題:該項目與森林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密切相關,但從項目審批標準到運行規則等,都未考慮對森林及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未涉及野生動植物資源在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的推薦與審核主體均為林草部門,缺乏有效監督機制。
  • 塑林區生態文明形象 做林業生態建設脊梁
    這裡是寒帶植物的王國,野生動物的樂園,1500多條河流、100多個湖泊、1.1萬平方公裡溼地星羅棋布于于林海之中,其森林生態系統在涵養水源、保育土壤、碳匯制氧、淨化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裡是黑龍江、松花江的發源地,維繫著呼倫貝爾大草原、松嫩平原乃至整個東北糧食主產區的生態安全。被世人稱為「北疆的綠色長城」,被胡錦濤總書記譽為「祖國北方的重要生態屏障」。
  • 全國人大代表莫照蘭:將GEP納入生態文明考核
    同時,構建牧場實時監測系統,及時跟蹤監測海洋牧場生態環境、資源狀況;建立牧場長期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評估機制,科學評估和分析海洋牧場建設效果,為後續管理、開發利用和繼續建設提供決策支持;加強海洋牧場選址、設計、論證、實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審查,確保海洋牧場建設質量;加強執法監管,確保海洋漁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 描繪生態文明建設藍圖 書寫大美青海生態底色
    青海省委、省政府牢記總書記殷切囑託,把生態保護優先作為立省之要,牢牢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把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著力向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經過長期不懈努力,青海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逐步顯現。
  • 新疆加快構建健康穩定森林生態系統
    2021-01-15 09:46:14    華夏經緯網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以天然林為主體的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質生態產品和豐富林產品的需求,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打下堅實生態基礎。  《方案》突出制度建設,強調要落實天然林管護制度、用途管制制度、修複製度和修復監管制度。自治區天然林保護中心(自治區森林公園管理中心)主任曹定貴說,《方案》的出臺使新疆的天然林保護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高層論壇專題演講及閉幕式
    發揮森林的作用,減小生態差距,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選擇之一。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自然界最豐富、最穩定和最完善的貯碳庫、資源庫、蓄水庫,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良土壤、減少汙染等多種功能。研究表明:森林每長出1立方米的蓄積量,大約可吸收350公斤二氧化碳,釋放263公斤氧氣;1公頃森林可以涵養1000噸水源。
  • 江西公布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三年成績單
    導 讀11月26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與省發改委舉行江西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進展情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693萬畝在全面構建生態文明治理方面,江西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 習近平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原標題:習近平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說,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 汙染治理三公理|周道生態文明(第42講)
    解碼新發地和華南海鮮市場:各地應立即行動 | 周道生態文明(第39講)如何讓國家聽到更多弱勢群體聲音?| 周道生態文明(第38講) | 南方周末報導綠會「兩會」建言平臺地球之腎與大自然精靈的故事 | 周道生態文明(第37講)周晉峰:綠色工程,亟需從根本上破解綠色思維缺失 | 周道生態文明(第36講)新娛樂平臺怎樣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 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方案》
    以生態文明建設改革總體方案為統領,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深化制度改革和科技創新,探索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堅持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相結合。
  • 深圳基本形成健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在全國率先劃定基本生態控制線 深圳擁有得天獨厚的山地森林、自然溼地等生態資產,在用地矛盾非常突出的情況下,深圳十分注重保護原生的綠水青山資產。2005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劃定基本生態控制線,使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0%以上。
  • 新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理念與實踐方向
    這正是立足當前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和著眼未來實現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的「頂層設計」,是五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的重大戰略部署。本文主要從夯實生態經濟基礎,推動綠色發展角度展開探討。二、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理念與目標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文明發展理念、目標和實踐的革命性變革。
  • 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
    即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深邃歷史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用最嚴格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嚴密法治觀,全社會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觀,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共贏全球觀。
  • 森林生態系統管理
    目前,我國林業發展的道路,在「林業分工論」等理論的指導下,主要圍繞兩大體系,即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比較完備的生態體系的建設展開。這兩大體系的建設包含了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幾個重要方面:林業的經濟持續性、社會持續性和生態持續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