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加快構建健康穩定森林生態系統

2021-01-20 華夏經緯網

2021-01-15 09:46:14    華夏經緯網

  從新疆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為採取嚴格措施保護所有天然林,加快構建以天然林為主體的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近日,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自治區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明確:到2035年,穩定天然林保有量,天然林生態系統更加穩定,林分質量進一步提高,物種多樣性更為豐富。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以天然林為主體的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質生態產品和豐富林產品的需求,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打下堅實生態基礎。

  《方案》突出制度建設,強調要落實天然林管護制度、用途管制制度、修複製度和修復監管制度。自治區天然林保護中心(自治區森林公園管理中心)主任曹定貴說,《方案》的出臺使新疆的天然林保護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新疆對天然林也由原來單純的突出保護向全面保護、系統修復、用途管控、責權明確轉變。

  《方案》進一步明確了今後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地方各級政府承擔天然林保護修復的主體責任,提出要建立地方政府天然林保護行政首長負責制和目標責任考核制,並加大對天然林保護修復監督檢查力度,實行績效管理,把天然林保護修復成效列入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事項,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領導幹部綜合評價的重要參考。

  《方案》強化了對天然林保護修復責任追究,提出對落實天然林保護政策和部署不力、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對天然林保護修復不擔當、不作為,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破壞天然林資源事件處置不力、整改執行不到位,造成重大影響的,將依規依紀依法嚴肅問責。

  據悉,新疆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天山、阿爾泰山和崑崙山,於1998年啟動天然林保護工程試點。22年來,新疆天保工程不斷加大建設和投資力度,累計投入資金58.7億元,使天然林得到了有效保護。 新疆日報訊(記者張雲梅報導)

 來源:新疆日報




相關焦點

  • 構建科學合理的森林生態系統標準
    《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研究標準體系》,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 由於缺乏統一的標準體系,以致不同生態站、不同人員對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的理解和表達不統一,生態站的建設和定位觀測研究水平也參差不齊,特別是基礎設施、儀器設備及觀測方法等均不一致,導致觀測數據千差萬別,難以比較,亦不能為國家決策部門所應用。因此,構建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研究標準體系成為了前所未有的全新課題。
  • 深圳基本形成健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截至2015年底,深圳林地面積為6.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0.92%,佔全市國土面積的34.76%,各項森林資源和生態指標均位列國內大中城市前列。 深圳依山面海,北枕連綿群山,東鄰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自然稟賦的山海格局,蘊含了極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守護生態珍寶,深圳正向世界級森林城市邁進。
  • 探索適合蒙山森林生態系統修復模式 臨沂全面實施森林質量提升試點...
    造林綠化、森林質量提升作為生態建設的核心內容,已成為提升生態承載能力和生態環境容量的治本之策。當前,臨沂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基本林情仍然沒有改變,森林資源整體質量不高、功能脆弱,仍然是我市林業生態建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
  • 新疆:恢復天然森林資源,改善綠洲生態與環境
    中國園林網12月27日消息:新疆是典型的綠洲經濟,綠洲外圍分布的荒漠林、河谷天然林構成了新疆生態的第一道屏障;山區天然林是新疆重要的水源涵養林,林業與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重點公益林建設在新疆生態建設中佔有重要位置,也是構建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兩會聲音」構建森林生態系統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州政協委員、奇臺縣糧都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池廣忠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王薇 文/圖)「防沙治沙、退耕還林等工程的實施為我州增添了綠色,使全州城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綠洲生態屏障初見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奇臺縣糧都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池廣忠帶來了相關提案。
  • 打造「會呼吸的生態景觀湖」 星湖公園啟動水生態系統構建與景觀...
    原來,這是相關單位正在對該湖進行系統構建與景觀提升。星湖公園是封閉式,平均水深1.2—1.5米。之前,經過前期的汕頭市四溝黑臭水體綜合整治,並通過一年多的維護管養,星湖公園的水質和景觀環境都有了明顯的改觀,水質指標達到了治理標準,成為市民休閒、觀光、健身的好去處。
  • 森林生態系統管理
    即使同一類型的森林生態系統,在不同的生態系統管理方式下,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結構和功能特性。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及其環境的相互關係的科學。它揭示森林系統內物種之間的競爭和共存原則,以及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特徵,包括系統及其與外界之間的能量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生物多樣性狀況、系統穩定性和生產力水平等。
  • 地理資源所在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評估與結構優化研究中獲進展
    ,具有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僅能夠為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以及健康舒適的生存環境,而且在維持全球氣候穩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戴爾阜及其團隊在國家重點基礎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和中科院科技戰略院重大諮詢項目的支持下,完成了從理論探索到模擬應用、從典型縣區到流域的多尺度綜合研究,在森林景觀動態模擬、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效應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進展:  1、構建了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影響的綜合模擬框架。
  • ...生態水文調控、水生態系統構建等措施,恢復生物多樣性、增加...
    為進一步構建健康穩定的水生態系統,打造滇池水質提升的示範區,2019年,昆明滇投公司實施了滇池草海生態修復示範項目——河口水質改善區及清水產流區示範項目,在草海水域打造總面積為0.78平方公裡的「草型清水態」示範區。那麼「草型清水態」示範區是如何改善草海水域水質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公布
    我市將著力打造環城近郊森林隔離圈,在主城區外圍大力推進植樹增綠工程,營建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城市森林景觀。到2025年,鄭州森林覆蓋率增加4.6個百分點,達到37.96%。8月5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公布,描繪出我市森林生態建設的美好藍圖。
  • 森林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
    每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都具有保持、恢復自身結構與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之所以會有這種能力,得益於生態系統對自身的自我調節。比如森林作為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在發生火災後,雖然會有樹木被燒毀,種群密度降低,但森林土壤中的無機養料會隨之增多,在陽光的充足照射下,許多種子就會順勢萌發,迅速長成新的植株。一個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複雜,它的抵抗力穩定性越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往往與其自我調節能力是成正比的,即抵抗力穩定性越高,自我調節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
  • 煙臺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達578億元
    10月26日訊(YMG記者 衣文萍)昨日上午,記者從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煙臺首次全面評價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並正式向社會發布。經評估,全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達到578.421億元/年,每公頃價值量為11.21萬元/年。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是以貨幣化形式評價森林生態效益、衡量林業生態建設成效的重要指標。
  • 讓湖水變健康!南京河西生態公園中心湖建起「水中森林」
    中國江蘇網5月18日訊(通訊員 王永軍 見習記者 周敏)5月的南京河西生態公園中心湖水清樹綠、生機盎然,但早在幾年前,中心湖還是水色泛綠的劣Ⅴ類水體,湖體總氮及總磷含量都很高。5月15日,記者從建鄴區水務局了解到,經過5年的治理和養護,如今,湖水之下建起了一座「水中森林」,水中植物發揮了排濁、淨化等重要功能,讓湖水變健康。
  •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
    打造環城近郊森林隔離圈、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以上、規劃建設10處地方特色的植物主題公園……近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以下簡稱《規劃》)公布,未來,綠城鄭州將形成「一圈一帶、兩核三區、六片多廊」的綠化結構,打造鄭州大都市生態圈。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
    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創新第一動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要建立創新型國家,最根本的是要形成綜合性的創新能力,而衡量綜合性創新能力的主要標準則是是否具備有效的創新生態系統。
  • 新疆:中天山草原生態監測有了「氣象眼」
    中天山生態環境脆弱,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及超載過牧、亂採濫挖等影響,出現不同程度退化,草場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淨化空氣、降低溫室氣體濃度的生態功效減弱。建立較完善的草原生態氣象監測服務系統,明確氣候變化對烏魯木齊市各類草場牧草產量、質量和草場載畜量的影響,對科學利用草場資源,實現草畜的動態平衡和確定合理的家畜存欄數,發揮草原生態效益,保障新疆草場、牧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 ...生生物多樣性,重建河湖健康平衡的生態系統,是生態治水的根本措施
    桐鄉人要直面的挑戰,不只是治汙,更要「活」水,打造出一個科學完善、健康循環的鳳凰湖生態系統。  「打造科學健康的水生態不只是桐鄉人的目標,也是我們今後治水工作的重點之一。」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浙江各地許多河湖歷經控源截汙、河道清淤、生化處理等多種手段治理後,短期內均能實現水質的明顯改善。但後續之路都面臨著和鳳凰湖類似的困境。
  • 把握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確保生態系統持續向好
    要深入研究各要素健康狀態的評判標準,逐一分析各要素髮揮作用、相互影響的路徑和規律,明確各治理環節的任務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定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整體預案和行動方案。建立完善生態系統保護治理協調聯動機制,統籌發揮各方治理合力,打通陸地水域、上中下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推動「單個因子」保護修復模式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修復模式轉變。
  • 全力守好生態底線 構建生態環保新格局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諶思宇1月7日,記者從貴陽市「聚焦脫貧攻堅,全力提升質量成色」新聞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期間,貴陽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構建「一河百山千園」自然生態體系為路徑,全力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全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 ...建設工作時強調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紮實推進生態環境...
    藍天立分別來到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和交通運輸廳,觀看用地審批三級聯審系統演示和廣西生態文明建設暨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展示,詳細了解我區行政審批和不動產登記,打好藍天、碧水保衛戰,水旱災害防禦和農村飲水安全及水利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和重大交通規劃等情況,並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匯報,研究謀劃我區「十四五」基礎設施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