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物多樣性,重建河湖健康平衡的生態系統,是生態治水的根本措施

2020-11-30 中國環境報

   

  圖為鳳凰湖美景。 嘉興市治水辦(河長辦)供圖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 朱智翔 記者 晏利揚 通訊員 施力維

  江南三月,草長鶯飛,浙江省嘉興桐鄉市鳳凰湖,煙波浩渺,花紅柳綠。

  「這裡風景很美,好不容易出太陽了,我們就過來走走,曬曬太陽。」持續近一個月的陰雨天氣終於放晴,在鳳凰湖邊工作的王女士趁著中午休息和同事來到湖邊散步,享受春日暖陽。

  近日,鳳凰湖以其優良的生態、靈動的風景成功當選浙江省省級「美麗河湖」。與天然湖泊不同,鳳凰湖是個「出生」僅10年的城市人工湖。從水生態系統改善,到植物過量結構性失衡,再到精細調控重現水清魚戲,鳳凰湖的治理之路雖坎坷艱辛,但探索應用了新技術,開創了新模式,為城市河湖的治理提供了不少啟示。

  水草從豐美到泛濫

  方法欠科學,陷入生態平衡之困

  「鳳凰湖的誕生緣於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為桐鄉百姓打造一個安全安心的『大水缸』。」桐鄉市治水辦(河長辦)常務副主任邱永堂站在湖邊指著碧波淼淼的湖面說。

  10年前,桐鄉全市30餘條主幹河道水質不佳。為保證飲用水安全,鳳凰湖於2012年正式開挖,並根據高標準規劃,對入湖河水進行多道工藝的淨化,確保出水水質達到Ⅲ類水標準。但長效保持良好水質,是一場持久戰。桐鄉人要直面的挑戰,不只是治汙,更要「活」水,打造出一個科學完善、健康循環的鳳凰湖生態系統。

  「打造科學健康的水生態不只是桐鄉人的目標,也是我們今後治水工作的重點之一。」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浙江各地許多河湖歷經控源截汙、河道清淤、生化處理等多種手段治理後,短期內均能實現水質的明顯改善。但後續之路都面臨著和鳳凰湖類似的困境。水體看起來乾淨,但水生動植物匱乏,生態多樣性被破壞。「死水一潭,汙染極易反彈。」如同「水下沙漠」一般。

  為給鳳凰湖構建生態系統,自2015年開始,當地持續引進10多種水草,種了200多畝水生植物。很快,鳳凰湖底水草搖曳、魚蝦穿梭,猶如「水下森林」,令桐鄉人一度誤以為「鳳凰湖很健康」。然而,好景不長,大面積的水草帶來生機的同時,一場生態失衡的危機也在無形逼近。

  2016年夏天,桐鄉市民小張和家人來到鳳凰湖遊玩,發現大片湖面被一種狀似狐狸尾巴的水草密密麻麻地覆蓋,水中難見其他水生植物和動物。他驚訝地說道:「水看起來蠻清的,可是怎麼看不到魚蝦呢?」

  從這個夏季開始,狐尾藻和馬來眼子菜在鳳凰湖成為沒有天敵的優勢物種,其大量生長並迅速擠壓其他植物的生長空間。馬來眼子菜從原來佔比0.4%猛增至40%,狐尾藻增加至35%。

  隨著湖中水生物生態結構性失衡,「水下森林」再遇危機,當地始料未及。

  據了解,狐尾藻、馬來眼子菜以汙染物吸附能力強、淨化水質效果好,被稱為水草「明星」,全省各地在開展水質治理中廣泛利用。為什麼水草「明星」會成為水生態「剋星」?

  「基層在生態治理上缺乏科學指導,一般做法是種水草、放魚苗,至於選品種、多少量,經常憑經驗。」邱永堂說,也就是因為在品種、數量方面的不科學,導致狐尾藻、馬來眼子菜瘋狂生長,遮蔽陽光,致使其他水草和魚類生長空間被擠佔。鳳凰湖中的水生植物從11種減至6種,尤其是苦草、金魚藻等有益水生植物的生長被嚴重抑制。不僅如此,成片的水草衰亡、腐爛,導致水體二次汙染,鳳凰湖水質再度明顯下降。

  「如今只能通過人工打撈來控制水草數量,費時費力。」桐鄉市鳳凰湖旅遊公司負責人馬德良無奈地表示,水草通過斷莖就能繁殖,如果沒有更有效的辦法,一年內兩種植物會捲土重來覆蓋湖區。

  生態從修復到保持

  靠專業引領,重現「水下森林」

  站在鳳凰湖邊,湖岸花木扶疏,彩色的廊道環湖而建,沿岸鱗次櫛比的高樓倒映在鏡子般的湖面如畫似錦。怎麼讓鳳凰湖的美麗不再被水草掩蓋?怎麼讓湖裡清水綠林、魚翔淺底,充滿生機?為此,桐鄉人陷入了思考。

  「我們就通過人工割除打撈來控制水草數量。」邱永堂說,但這種方法容易誤傷其他物種,而且不能遏制水草持續蔓延勢頭。為此,他們引進了合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ASTE技術進行精準治理,即針對水體氮磷等營養物質超標造成的狐尾藻等侵害性水生植物泛濫情況,利用合適的調控劑選擇性地移除侵害性水生植物,扶植有益水生植物生長,併集成現有促進水生生物食物鏈完整的手段,修復和重建健康平衡水生態系統,提高水體自淨能力,達到削減水體營養物質、提高水質、提升景觀的目的。

  「因為能實現精準治理,所以我們也形象地稱呼這種技術為『靶向』技術。」合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明亮介紹說。

  合力科技的專業治理團隊通過GPS定位、水底聲吶等技術,連續3個月對鳳凰湖的水生態進行綜合調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和診斷,最終建立一套基於ASTE技術的健康水生態模型,確定了符合鳳凰湖當地氣候和環境條件的治理方案。

  按照這一模型,鳳凰湖水生態要恢復至平衡狀態,那麼當年的狐尾藻移除率應高於70%,馬來眼子菜移除率應高於60%,微齒眼子菜、黑藻等數量需維持穩定,苦草等有益水生植物則要進一步恢復。

  在湖區一角,記者見到專業團隊正在緊張工作,區域內原本瘋狂生長的狐尾藻得到有效控制,苦草恢復生長,水體清澈,可見螺螄、魚蝦。

  「我們對狐尾藻和馬來眼子菜定向調控,遏制生長速度。」合力科技水生植物研究員劉莉說,「類似技術已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廣泛應用,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根據環保部門的動態跟蹤,目前,鳳凰湖水草泛濫等問題基本得到控制,水生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恢復。從去年7月開始,湖區水質一直維持在Ⅱ類。

  「水生態修復重建技術在鳳凰湖的應用效果,迅速又高效,各方多贏。」合力科技負責人馬明亮說,像鳳凰湖這樣的湖泊,生態修復一般需要3至5年的時間。恢復水生生物多樣性,重建河湖健康平衡的生態系統,是生態治水的根本措施,能有效提升水質,鞏固治水效果,防止水質反彈。

  「生態修復專業性強,應有專業機構來開展治理。」對此,桐鄉市治水辦(河長辦)相關負責人希望上級有關部門出臺生態治理的相關導則,或開展相關培訓,避免在生態修復過程中引發新的生態問題。

相關焦點

  • 【探討】淺論生態補償、生態佔補平衡與生物多樣性補償
    考慮到生態系統的複雜性,當前國際上尤其是歐盟的生態補償準則要求做到「淨收益」,即補償回來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要求超過建設前的生態系統。可以看出,國際上,生態補償EC概念甚至包括補償方式與我們的耕地佔補平衡完全相似。為了與國內「生態補償」概念區分,我們將國際上生態補償EC稱作生態佔補平衡。一般情況下,生態佔補平衡等同於生物多樣性補償。
  • 國際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保護
    為了能夠讓大家了解到生物多樣性是如何對人類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我們先來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其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並在一定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生態系統的存在並不單一,不同的生態系統還會相互交錯,互相產生影響。
  • 周晉峰: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根本
    在報告中,周晉峰《以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根本》為題,結合綠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實踐案例,進行了生動闡述,先整理分享如下:人類棲息地是什麼?現在面臨什麼情況?為什麼要踐行生態文明?這就是我今天報告要講的重點。我們是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國家一級學會。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根本。生態文明起源於生物多樣性、截止於生物多樣性。
  • 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
    3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他們所擁有的基因以及他們與其生存環境形成的複雜的生態系統。它是生命系統的基本特徵生命系統是一個等級系統,包括多個層次和水平——基因、細胞、器官、有機體、種群、群落等。
  •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環境危機之一。各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但仍未能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設定的「到2010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得到遏制」的目標。通過經濟手段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並迅速得到各國廣泛認可的有效措施之一。
  • 多樣性喪失導致生態系統功能衰減 集約化生態農業或為治「病」良方
    全球75%農作物遺傳多樣性已經喪失,亟須在保護農田生物多樣性、提高農田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等相關重大科學問題上開展聯合攻關。「要想從源頭上避免此類病毒的大暴發,我們需要吸取教訓反思人類行為。保護自然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實現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這是疫情給我們帶來的重要啟示。」
  • 周晉峰: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根本 | 周道第78講
    為什麼要踐行生態文明?這就是我今天報告要講的重點。我們是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國家一級學會。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根本。生態文明起源於生物多樣性、截止於生物多樣性。生態文明是針對人類棲息地、人類生存環境的問題,需要人類奮鬥來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生態文明的特徵,所以,生物多樣性是根本。在可持續發展目標裡,有很多項內容都與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比如:6清潔水和衛生、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12負責任的消費、13氣候行動、14水下生命、15陸上生命,都明確的強調生物多樣性。這些目標是間接的,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是直接的。
  • ...生態水文調控、水生態系統構建等措施,恢復生物多樣性、增加...
    為進一步構建健康穩定的水生態系統,打造滇池水質提升的示範區,2019年,昆明滇投公司實施了滇池草海生態修復示範項目——河口水質改善區及清水產流區示範項目,在草海水域打造總面積為0.78平方公裡的「草型清水態」示範區。那麼「草型清水態」示範區是如何改善草海水域水質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把握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確保生態系統持續向好
    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系統各要素,既有各自內在的結構、功能和變化規律,又與其他要素相互耦合、相互影響。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任何一個環節的動作,都會影響到其他環節,乃至影響生態系統全局。我國生態系統整體質量和穩定性狀況不容樂觀。我國中度以上生態脆弱區域佔全國陸地國土空間面積的55%,其中極度脆弱區域佔9.7%,重度脆弱區域佔19.8%。
  • 改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是治本之策-光明日報-光明網
    記者: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楊柳絮漫天飛舞的問題?     陸元昌:加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建設,增加樹種多樣性和景觀斑塊多樣性,才是消除楊柳絮不良影響的根本方法。人類是陸地生態系統中的一個要素,這個要素的發展一定要與上層的陸地生態系統有基本的均衡格局,楊柳絮成災的現象就是我們過多強化了速生樹種的比例,而其他樹種、野生動物、鳥類、小動物、土壤微生物、溼地、棲息地、食物鏈等陸地生態系統的成分退化了,所以治理也要從生態系統自身結構調整的角度展開。
  • 「生態滅殺」要不得 保護生物多樣性才安全
    我們應當尊重生態系統複雜的多樣性和平衡調控機制,片面地以人類為中心來區分哪些物種應該保護、哪些物種要針對性地進行「生態滅殺」,不但無法給人類帶來安全,還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生態災難。病毒與野生動物乃至生態系統共生共存談起病毒,人類唯恐避之不及。
  • 從生態系統健康視角看土地綜合整治
    從生態系統健康視角看土地綜合整治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生態系統健康對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維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健康,是當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重大問題。為了加強對生態系統健康及可持續性的保護修復,聯合國機構先後推動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土地退化中性和聯合國十年生態系統恢復等承諾和計劃,並開始協同進行生態系統恢復,保護生物多樣性,恢復和提升生態服務功能,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 生態系統服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管理的社會感知評估
    先前研究已認識到生態系統服務社會層面的重要性,並將其納入規划過程。然而,了解人們的管理偏好與他們對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感知的相關性,仍然需要在不同的地理背景下進行探索。因此,Azadeh Karimi等人在Ecosystem Services上發文,旨在研究生態系統服務感知、生物多樣性和管理偏好之間的空間格局及相關性,以闡明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權衡和協同作用,及其與保護區的關係。
  • 溼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
    2020年被譽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今年10月將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為迎接COP15召開,加大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宣傳力度,讓廣大中小學生關注、保護生物多樣性,「雲課堂」應運而生。
  • 山西汾河源頭生物物種與生態系統多樣性研究取得成效
    央廣網太原12月29日消息(記者李楠)記者從山西省科技部門了解到,針對汾河源頭的現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與山西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聯繫開展了「汾河源頭生物物種與生態系統多樣性研究」,首次對汾河源頭區域的物種與生態多樣性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察。
  •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系統各要素,既有各自內在的結構、功能和變化規律,又與其他要素相互耦合、相互影響。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任何一個環節的動作,都會影響到其他環節,乃至影響生態系統全局。  我國生態系統整體質量和穩定性狀況不容樂觀。我國中度以上生態脆弱區域佔全國陸地國土空間面積的55%,其中極度脆弱區域佔9.7%,重度脆弱區域佔19.8%。
  • 「生態滅殺」要不得 保護生物多樣性才安全-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們應當尊重生態系統複雜的多樣性和平衡調控機制,片面地以人類為中心來區分哪些物種應該保護、哪些物種要針對性地進行「生態滅殺」,不但無法給人類帶來安全,還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生態災難。病毒與野生動物乃至生態系統共生共存    談起病毒,人類唯恐避之不及。
  • 雲南率先發布生態系統名錄 權威反映全省生態系統多樣性基本信息
    《名錄》是迄今為止最準確、最系統、最權威反映雲南省生態系統多樣性基本信息的一項重要科研成果。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也是全球34 個物種最豐富且受到威脅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在中國乃至全球佔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地位。雲南國土面積僅佔全國的4.1%,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
  • 生物多樣性日:我國首個生態系統名錄《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
    生物多樣性日:我國首個生態系統名錄《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新鮮出爐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5月22日 13:45 A-A+ 25年來,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最早的締約國之一,在履約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立了由國務院副總理任主席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規劃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實施了一大批重大工程,構建了保護網絡體系等。
  • 水利工程對生態系統的脅迫(董哲仁)
    2 淡水生態系統的特點 2.1 生物群落與生境的統一性 有什麼樣的生境就造就了什麼樣的生物群落,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說生物群落是生態系統的主體,那麼,生境就是生物群落的生存條件。一個地區豐富的生境能造就豐富的生物群落,生境多樣性是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