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率先發布生態系統名錄 權威反映全省生態系統多樣性基本信息

2021-01-09 雲南網

雲南網訊(記者 楊之輝)5月22日,雲南省環保廳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開新聞發布會,在全國率先發布《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以下簡稱《名錄》)。研究表明,雲南是全國生態系統類型最豐富的省份。《名錄》是迄今為止最準確、最系統、最權威反映雲南省生態系統多樣性基本信息的一項重要科研成果。

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也是全球34 個物種最豐富且受到威脅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在中國乃至全球佔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地位。雲南國土面積僅佔全國的4.1%,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

過去兩年,雲南在全國率先發布省級名錄—《雲南省生物物種名錄(2016版)》《雲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基本摸清了雲南省生物物種的家底和瀕危狀況,也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得到了業內的一致認可。本次由雲南省環保廳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組織開展「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評估工作,系統整理形成的《名錄》,為今後開展生態系統的保護、利用、研究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對保護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孫航研究員介紹,他們以自然生態系統為對象,整理整合現有資料數據,補充近年來的野外調查結果,建立了雲南省生態系統多樣性資料庫,採用綜合分析和專家審核相結合的方法,經過系統研究,形成了《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年)》。這個名錄收錄了從熱帶到高山冰緣荒漠等各類自然生態系統,共計14個植被型,38個植被亞型,474個群系。這也是迄今為止最準確、系統、權威反映省級生態系統多樣性基本信息的一項重要科研成果。

雲南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高正文表示,這是我國首個公開發布的生態系統名錄,具有創新性,它豐富了自然植被類型,並對有關成果作了修正和補充,評估分析了每一類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和受威脅程度,並提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和建議,為今後開展生態系統的保護、利用、研究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對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正文強調,本次評估反映出雲南省生態系統結構和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但也面臨生物多樣性和天然林面積減少、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降低等問題。對此,必須區別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下一步,雲南要重點從保護優先持續利用、統籌治理系統修復、嚴格法治加強監管三個方面,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保護好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2018年是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效25年,也是我國加入該公約25周年。25年來,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最早的締約國之一,在履約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立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規劃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實施了一大批重大工程,構建了保護網絡體系。據悉,202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及其議定書締約方會議將在中國舉辦。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日:我國首個生態系統名錄《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
    生物多樣性日:我國首個生態系統名錄《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新鮮出爐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5月22日 13:45 A-A+   本次評估是以《雲南植被》關於植物群落的分類系統為基礎,以群系作為生態系統編目的基本單位,根據收集和整理到的已出版的雲南各類植被專著和有關文獻,把雲南的自然植被類型劃分成生態系統類型,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公眾對生態系統的認知等情況作了適當的調整和歸納,最終形成《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
  • 《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發布:90%典型生態系統獲保護
    中新社昆明5月22日電 (記者 胡遠航)22日,正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由雲南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編制的生物多樣性方面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下稱「白皮書」)在昆明正式發布。白皮書指出,經過多年努力,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全省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要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地處中國西南的雲南,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及中國西南乃至東南亞的生態安全屏障。雲南省國土面積僅佔中國的4.1%,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高等植物及脊椎動物種數均超過全國的一半。
  • 雲南:保護生物多樣性 守護生態安全屏障
    全省各族人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把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舉措抓緊抓實。 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地形地貌,獨特多樣的氣候環境,孕育了雲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全省現有生態系統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類型,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物種基因庫」等美譽。 雲南生物多樣性具有三大特點: 一是豐富性。
  • 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報告正式發布
    12月13日,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對外發布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報告。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人類能夠直接或間接從生態系統中獲得利益的功能,將為揭示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性和價值,科學評判保護成效,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觀念融入決策體系,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提供重要的依據。
  • 遼寧在全國率先實現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生態系統服務...
    央廣網瀋陽12月25日消息(記者張靜)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昨天發布:在中國林科院的大力支持下《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已經完成編制,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 雲南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啟動儀式由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曼妙舞蹈《雀之靈》拉開帷幕。中共雲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金向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頒發了「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大使」榮譽證書,楊麗萍講述了她的舞蹈創作靈感來源,倡導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雲南廣播電視臺發布了為迎接COP15大會召開精心製作的大型系列紀錄片《生命之歌》。
  • ...全國率先實現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央廣網瀋陽12月25日消息(記者張靜)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昨天發布:在中國林科院的大力支持下《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已經完成編制,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 雲南發布全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5月21日,雲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簡稱《名錄》),這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也是目前雲南省最準確、最系統、最權威的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全國首部!《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在昆發布
    5月2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海埂會堂召開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全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正式在昆明發布。此次發布的《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分為前言、保護成效、保護舉措、未來行動方向和結束語五個部分,共約2萬多字。
  • 來雲南,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一般棲息於海拔400米至800米的熱帶和亞熱帶山地、丘陵地帶的原始森林及常綠闊葉林這些物種的發現反映了雲南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不斷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省份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並建立了166個各類自然保護區全省90%的典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 福建多舉措保護生態系統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全省自然資源系統著力保護資源、保護生態、保障發展、保障民生,改革創新、銳意進取,自然資源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首先,保護資源成效明顯。福建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成國家下達1895萬畝耕地保有量和1609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連續20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
  •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環境危機之一。各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但仍未能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設定的「到2010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得到遏制」的目標。通過經濟手段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並迅速得到各國廣泛認可的有效措施之一。
  • 【生物多樣】來雲南,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這些物種的發現 反映了雲南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 不斷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雲南 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省份
  • 大銀魚西番蓮仙人掌入列 雲南發布最全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央廣網昆明5月21消息(記者李健飛)聯合國發布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顯示,1970年以來每個國家入侵的外來物種數量增加了約70%,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過去50年對全球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影響的因素之一。
  •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
    率先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持續進行全省360處自然保護地的整合優化工作,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省90%以上的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雲南省頒布實施了《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在全國率先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率先發布生物物種名錄,加強極小種群拯救和旗艦物種保護,建立了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保護點)、13個近地和遷地保護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受保護對象達67個。
  • 雲南發布全國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劃分11等級,分類管理
    繼去年發布省域物種名錄後,今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日,雲南省環保廳又發布了全國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目前雲南物種生存狀況怎樣?物種緣何瀕危又該如何保護?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所列的246種保護植物中,雲南有114種,佔全國近半;雲南分布有234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佔全國超過七成,其中亞洲象、印度野牛、綠孔雀等25種野生動物在我國僅分布於雲南。不過,雲南省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比例高的背後,既意味著物種的豐富性,同樣反映著物種的脆弱性。
  • 【新聞發布廳】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
    下面,請省林業廳廳長任建中介紹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以及有關情況。省林業廳廳長 任建中:同志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森林生態價值是以貨幣化形式評價森林生態效益、衡量林業生態建設成效的重要指標。山西省森林生態價值經國內權威專家論證,報請省政府同意今天正式向社會發布。
  • 科學網—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係比想像更緊密
    雲南西北部複雜的地質、氣候歷史和多樣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富有特色的生物多樣性,該地區也是氣候變化最為敏感和脆弱的地區之一。玉龍雪山沿海拔梯度存在多種氣候類型,植物種類繁多,呈現出較為完整的山地植物垂直帶譜,是滇西北植物多樣性的縮影,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為研究森林生態系統功能提供了天然的場所。
  • 中科院發布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研究系列重要成果
    其中,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1)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扮演著重要的碳匯角色。例如,在2001-2010年期間,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固碳201 Tg(百萬噸),相當於抵消了同期中國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是固碳主體,貢獻了約80%的固碳量,而農田和灌叢生態系統分別貢獻了12%和8%的固碳量,草地生態系統的碳收支基本處於平衡狀態。
  • 2016年全省森林生態系統吸收二氧化硫等近6萬噸
    2016年全省森林生態系統吸收二氧化硫等近6萬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省林業廳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