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係比想像更緊密

2020-11-30 科學網

 

本報訊 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高連明研究組、李德銖研究組與加拿大、美國的科學家合作,以玉龍雪山沿海拔梯度樣帶為平臺,研究了不同空間尺度下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相關成果發表於《生態學通訊》。

雲南西北部複雜的地質、氣候歷史和多樣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富有特色的生物多樣性,該地區也是氣候變化最為敏感和脆弱的地區之一。玉龍雪山沿海拔梯度存在多種氣候類型,植物種類繁多,呈現出較為完整的山地植物垂直帶譜,是滇西北植物多樣性的縮影,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為研究森林生態系統功能提供了天然的場所。

合作團隊綜合多維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系統發育多樣性和功能多樣性)和森林垂直結構(喬木、灌木和草本)研究發現,喬木的地上生物量與群落性狀組成和功能多樣性呈正相關關係,暗示選擇效應和生態位互補效應均為主導因素。喬木的地上生物量並未顯著降低林下植物的地上生物量,而灌木的生物量與種子大小的多樣性或多性狀綜合的功能多樣性相關聯;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則主要受系統發育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的影響,表明互補效應在林下的群落中扮演重要角色。海拔梯度主要通過物種多樣性、系統發育多樣性和功能多樣性對生物量產生間接影響。在全球變化背景下,研究結果有助於科學支撐森林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管理。

研究發現,隨著空間尺度的增大,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之間的相關性呈上升的趨勢,暗示在更大的空間尺度上,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之間的關係可能更為緊密。因此,在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實施天然林保護或者人工林建設中,不僅要考慮喬木樹種的多樣性,林下的灌木和草本作為獨特的系統也需要納入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考量中。(馮麗妃)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ele.13330

《中國科學報》 (2019-07-09 第7版 生態環境)

相關焦點

  • 昆明植物所揭示多維生物多樣性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
    全球變化(包括氣候變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蓋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加速喪失,進而影響了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近年來,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受到廣泛關注,是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通過生態系統發揮四大功能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它包含三個層級: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認為,生物多樣性會通過生態系統發揮四大功能:一是提供對人類直接有益的產品,如森林木材、藥用植物以及江河湖海中的魚類等;二是調節功能,如影響氣候和降雨量,通過天然方式清除環境汙染等;三是文化功能,一些特定的生態系統可成為旅遊景觀;四是對生態系統運轉至關重要的支持性功能,如土壤的形成等。
  •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環境危機之一。各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但仍未能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設定的「到2010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得到遏制」的目標。通過經濟手段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並迅速得到各國廣泛認可的有效措施之一。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藍藻多樣性特徵影響生態系統功能方面取得新突破
    生物多樣性如何決定生態系統功能水平是生態學領域長期以來的核心議題之一。
  • 多樣性喪失導致生態系統功能衰減 集約化生態農業或為治「病」良方
    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以下簡稱環保所)所長劉榮樂對科技日報說,今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將在中國舉辦,大會將審議通過新的「2020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新冠肺炎大流行更讓人類重新思考「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平衡」的關係。充足的物資尤其是農產品的供給,是維持正常生活、穩定社會秩序的保障和支撐,保障農業安全就是保障我們的飯碗。
  • 溼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
    2020年被譽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今年10月將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為迎接COP15召開,加大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宣傳力度,讓廣大中小學生關注、保護生物多樣性,「雲課堂」應運而生。
  • 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
    3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他們所擁有的基因以及他們與其生存環境形成的複雜的生態系統。它是生命系統的基本特徵生命系統是一個等級系統,包括多個層次和水平——基因、細胞、器官、有機體、種群、群落等。
  • 生態系統服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管理的社會感知評估
    先前研究已認識到生態系統服務社會層面的重要性,並將其納入規划過程。然而,了解人們的管理偏好與他們對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感知的相關性,仍然需要在不同的地理背景下進行探索。因此,Azadeh Karimi等人在Ecosystem Services上發文,旨在研究生態系統服務感知、生物多樣性和管理偏好之間的空間格局及相關性,以闡明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權衡和協同作用,及其與保護區的關係。
  • 山西汾河源頭生物物種與生態系統多樣性研究取得成效
    央廣網太原12月29日消息(記者李楠)記者從山西省科技部門了解到,針對汾河源頭的現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與山西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聯繫開展了「汾河源頭生物物種與生態系統多樣性研究」,首次對汾河源頭區域的物種與生態多樣性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察。
  •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知識點歸納
    第4節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A. 生態系統的多樣性1. 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他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 國際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保護
    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一天,很多國家都會舉辦各類宣傳活動,用宣傳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來喚起人們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當全球化讓世界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時,任何一個區域環境的優劣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也因此生態資源的保護就已成為全人類應該關注的話題。2020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國將將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進行宣傳。
  • 生物多樣性不是只數數物種—新聞—科學網
    這裡,生物多樣性不必局限於生態系統物種的數量,而物種的不同特徵和功能對於維持生態系統健康和恢復力同樣重要。 這種觀念轉變可能對生態學有很大影響。它可能也是了解和預測動植物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所必須的。功能多樣性也開始影響生態學家對生態保護的認識,一些政府甚至開始將此納入管理政策。
  • 全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監測數據培訓班在植物所古田山站舉辦
    10月27日至31日,全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監測數據培訓班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古田山森林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研究站舉辦。本次培訓班由掛靠在植物所的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以及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和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CForBio)共同主辦,古田山站和錢江源國家公園管委會承辦。
  • 賀金生課題組揭示青藏高原地上與地下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多功能...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一直是生態學研究的核心。以往的研究表明,區域尺度上陸地生態系統淨初級生產力通常隨植物多樣性的增加而增加。然而,生態系統並非僅僅提供單個生態系統功能,而是具有同時提供多種生態系統功能的能力,生態系統的這一特性稱之為「生態系統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 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視角
    與會嘉賓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旋律,討論如何將空間規劃、城鄉建設與溼地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推動城鄉綠色高質量發展。清華同衡規劃院院長袁昕為論壇致辭。袁昕院長首先對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歡迎和感謝!他表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相統一。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雲南省生態環境系統積極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雲南省生態環境系統積極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 2020-05-23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13:56:30 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IDEV)Jonathan M.
  • 【探討】淺論生態補償、生態佔補平衡與生物多樣性補償
    考慮到生態系統的複雜性,當前國際上尤其是歐盟的生態補償準則要求做到「淨收益」,即補償回來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要求超過建設前的生態系統。可以看出,國際上,生態補償EC概念甚至包括補償方式與我們的耕地佔補平衡完全相似。為了與國內「生態補償」概念區分,我們將國際上生態補償EC稱作生態佔補平衡。一般情況下,生態佔補平衡等同於生物多樣性補償。
  • Nature綜述:古菌的多樣性、生態功能和進化史
    隨著核酸序列的比較和系統發育分析的發展,我們對微生物的進化親緣性有了初步了解。這些方法表明,生命應劃分為真核生物、細菌和古菌三個界。對古菌的進一步研究揭示了古菌與真核生物在遺傳和生化方面的許多相似之處,這使得人們認為古菌與真核生物的進化關係比與細菌的關係更為密切。古菌和真核生物都具有某些細菌缺乏的特徵,例如組蛋白、複雜RNA聚合酶和以蛋氨酸起始翻譯。
  • 生態環境亮紅燈,看中荷生物多樣性保護答卷
    公約中對「生物多樣性」的通用定義,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由中國環境保護部牽頭制定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中顯示,中國生物多樣性也正受到嚴重威脅。草原、內陸淡水系統功能不斷退化,海洋及海岸帶物種及其棲息地不斷喪失,海洋漁業資源也在急劇減少。同時,動植物的瀕危程度日益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