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通過生態系統發揮四大功能

2020-11-29 中國科學院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它包含三個層級: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認為,生物多樣性會通過生態系統發揮四大功能:一是提供對人類直接有益的產品,如森林木材、藥用植物以及江河湖海中的魚類等;二是調節功能,如影響氣候和降雨量,通過天然方式清除環境汙染等;三是文化功能,一些特定的生態系統可成為旅遊景觀;四是對生態系統運轉至關重要的支持性功能,如土壤的形成等。

據有關機構估計,地球上的生物有300萬至1000萬種。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環境危機之一。各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但仍未能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設定的「到2010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得到遏制」的目標。通過經濟手段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並迅速得到各國廣泛認可的有效措施之一。
  • 國際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保護
    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一天,很多國家都會舉辦各類宣傳活動,用宣傳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來喚起人們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當全球化讓世界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時,任何一個區域環境的優劣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也因此生態資源的保護就已成為全人類應該關注的話題。2020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國將將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進行宣傳。
  • 多樣性喪失導致生態系統功能衰減 集約化生態農業或為治「病」良方
    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以下簡稱環保所)所長劉榮樂對科技日報說,今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將在中國舉辦,大會將審議通過新的「2020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新冠肺炎大流行更讓人類重新思考「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平衡」的關係。充足的物資尤其是農產品的供給,是維持正常生活、穩定社會秩序的保障和支撐,保障農業安全就是保障我們的飯碗。
  • 科學網—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係比想像更緊密
    本報訊 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高連明研究組、李德銖研究組與加拿大、美國的科學家合作,以玉龍雪山沿海拔梯度樣帶為平臺,研究了不同空間尺度下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
  • 昆明植物所揭示多維生物多樣性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
    全球變化(包括氣候變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蓋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加速喪失,進而影響了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近年來,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受到廣泛關注,是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保護生物多樣性迫在眉睫
    中新社聯合國9月30日電 (記者 馬德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3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多位與會人士強調生物多樣性正遭破壞,呼籲各國立即行動,加大保護力度。此次會議由第75屆聯合國大會組織召開。75屆聯大主席博茲克爾在開幕式上說,生態系統退化、不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自然資源開採,正給全球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壓力。無論是從道德角度、經濟角度,還是生存角度,都有理由保護生物多樣性,「人類在這顆星球上的存續,取決於我們保護自然界的能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生態破壞並不純粹是環境問題,它涵蓋經濟、健康、社會正義等多方面,甚至會影響地緣政治。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該報告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定期發布的旗艦出版物,通過分析總結生物多樣性狀況和趨勢的最新數據,提出進一步實施公約的方向和方式。《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基於一系列指標、研究、評估報告和各國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報告,對全球實現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並基於國家報告,總結了《2010-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實施取得的成功和面臨的挑戰。
  • 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
    3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他們所擁有的基因以及他們與其生存環境形成的複雜的生態系統。它是生命系統的基本特徵生命系統是一個等級系統,包括多個層次和水平——基因、細胞、器官、有機體、種群、群落等。
  • 聯合國環境署:全球生物多樣性對人類意義重大
    新華網奈洛比5月22日電(記者宋晨郭倩)聯合國環境署淡水和海洋生態環境政策實施司負責人傑奎琳·阿爾德日前表示,當今全球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嚴峻挑戰,人類應尋求可持續發展道路,在保護全球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同步發展。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指出,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習近平就此提出4點建議:  一是堅持生態文明,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
  • 溼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
    2020年被譽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今年10月將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為迎接COP15召開,加大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宣傳力度,讓廣大中小學生關注、保護生物多樣性,「雲課堂」應運而生。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藍藻多樣性特徵影響生態系統功能方面取得新突破
    物種多樣性概念由多維度的特徵組成,除物種數量(豐富度)以外,還包括群落組成、系統發育進化及相互作用關係等諸多方面。目前,生態學家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從多維度的角度來預測生物多樣性下降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的影響,因為不同層面的多樣性特徵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可能相互疊加或者相互抵消。這個問題限制了基於生物多樣性理論指導生態修復等實踐的努力與成效。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全文)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30日,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主席先生,各位同事: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各國致力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經濟高質量復甦這一特殊時刻,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大家共同探討保護生物多樣性
  • 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舉行 聚焦生物多樣性
    本屆峰會聚焦生物多樣性,旨在提高國際社會對自然保護等方面的認知,應對新挑戰。峰會在巴黎設主會場,法國總統馬克龍主持峰會並講話。茅利塔尼亞總統加祖瓦尼、摩納哥元首阿爾貝二世親王等政要在主會場參加峰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英國首相詹森、德國總理默克爾等政要,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等國際組織負責人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加討論。
  • 生物多樣性
    狀 況    生態系統多樣性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擁有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溼地等地球陸地生態系統,以及黃海、東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態系。受威脅情況    部分生態系統功能不斷退化 我國人工林樹種單一,抗病蟲害能力差。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內陸淡水生態系統受到威脅,部分重要溼地退化。海洋及海岸帶物種及其棲息地不斷喪失,海洋漁業資源減少。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植物醫生籤署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備忘錄
    2020年10月14日,北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駐華代表處今天與北京植物醫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備忘錄,致力於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開展合作,通過打造基於各自專業領域的公共-私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探索創新解決方案,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 周晉峰: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根本
    在報告中,周晉峰《以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根本》為題,結合綠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實踐案例,進行了生動闡述,先整理分享如下:人類棲息地是什麼?現在面臨什麼情況?為什麼要踐行生態文明?這就是我今天報告要講的重點。我們是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國家一級學會。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根本。生態文明起源於生物多樣性、截止於生物多樣性。
  • 山西汾河源頭生物物種與生態系統多樣性研究取得成效
    央廣網太原12月29日消息(記者李楠)記者從山西省科技部門了解到,針對汾河源頭的現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與山西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聯繫開展了「汾河源頭生物物種與生態系統多樣性研究」,首次對汾河源頭區域的物種與生態多樣性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察。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全國首部!《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在昆發布
    雲南在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在維護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林草、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發改、財政水利、科技、教育等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斐然走在了全國前列
  • 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
    森林是動植物生存繁衍的主要場所,陸地上80%以上的生物生存於森林中。全省森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每年為255.67億元,佔總價值量的8.1%。另外我們還對森林積累營養物質和森林遊憩功能進行了評估,兩項價值量為82.6億元,佔總價值的2.5%。我省森林生態價值突出特點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主導功能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