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服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管理的社會感知評估

2021-01-14 城市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

先前研究已認識到生態系統服務社會層面的重要性,並將其納入規划過程。然而,了解人們的管理偏好與他們對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感知的相關性,仍然需要在不同的地理背景下進行探索。因此,Azadeh Karimi等人在Ecosystem Services上發文,旨在研究生態系統服務感知、生物多樣性和管理偏好之間的空間格局及相關性,以闡明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權衡和協同作用,及其與保護區的關係。研究結果可以為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和實踐提供相應參考方法,進而權衡其相互作用。

研究地點位於伊朗Khorasan Razavi省的國家公園和7個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地區,該區域土地管理和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不當,且現有規劃管理方案缺乏居民參與。研究採用公共參與地理信息系統(PPGIS)法來識別生活在研究地點的居民對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的感知,以及他們對土地管理的偏好情況。

研究基於相關專家意見確立了11項生態系統服務提供服務:清潔水、狩獵、放牧、採集;文化服務:美學、旅遊、自然、社會、文化遺產、精神和保健)、生物多樣性(種類繁多的植物、野生動物和生境)和7個土地管理偏好(放牧、農業、農村和城市居民定居情況、旅遊業發展、工業發展和保護)。受訪居民通過對實驗紙質地圖進行特殊標記,標出他們認為可以提供特定生態系統服務的地點,提供生物多樣性的區域和希望土地管理增加的位置,以此生成相關的密度圖譜。

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ArcGIS 10.3 軟體進行數位化分析,使用phi係數計算研究三者之間的權衡與協同效應分析,使用Z檢驗比較保護區和非保護區中感知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比例。

該研究共有自測對研究區域熟悉的170位居民製圖,匯總圖譜共有9077個標記點,觀察到了代表不同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的標記數量和大小變化,及土地管理偏好的位置。

人們對生物多樣性的繪製比例最高,表明人們已經意識到該地區的生物學意義。而精神等生態系統服務的繪製相對較少,表明對於非物質性或空間性方面的研究較為模糊。

不同感知生態系統服務類別和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區在空間上存在差異,文化生態系統服務的熱點區與供應服務相對一致。而生物多樣性與文化生態系統服務之間存在高度正相關,表明這些變量之間具有協同作用。

不同生態系統服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管理偏好的空間重疊結果表明,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之間存在中等至強的關係。而匯總管理偏好與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之間的相關性較低或無。

大約60%的提供服務,70%的文化服務和80%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區位於45%的官方保護區內,說明政府認為對生物多樣性很重要的地區與人們高度希望增加保護的地區之間存在空間差異。

【朱玲】

完整的保護區規劃需在規划過程中考慮當地社區對其生計和文化福祉的期望,同時考慮自然與居民福祉的平衡。公眾參與式地圖繪製(Participatory Mapping)是PPGIS應用中公眾參與的主要方法,是促進有效治理和鼓勵居民參與自然保護以及可持續土地利用規劃的基礎。因此,該研究評估了PPGIS的效用,以確定生活在保護區內和周圍的人們如何看待各種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以及他們對土地管理的偏好如何在整個景觀中分布。城市景觀管理涉及許多現有的城市空地,例如公園,遊樂場和住宅綠地等,並涉及眾多參與者和組織,其實踐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研究領域,它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論發展和共同的定義。評估人們從生態系統的感知福祉對提高研究者和決策者對複雜的人類與環境關係的總體了解至關重要,複雜的人與環境關係是本研究的重點。了解生態系統服務的權衡與協同增效作用可以指導決策者選擇更好的管理幹預措施,將權衡轉向地方規模的協同增效,特別是那些可能以不同利益攸關方衝突的幹預。隨著人們對生態系統服務的社會層面的關注增加,最近在世界不同地區進行了多項實證研究,涉及生態系統服務的社會文化評估。然而,這一研究領域仍需進一步探索。

【韓林桅】

成功的自然保護政策需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模式相結合。目前居民對生態系統服務與生物多樣性感知的研究日益增加,本文更進一步,對居民的生態系統服務感知對管理偏好的影響機制以及可能存在的協同和權衡效應進行了探究,並與土地保護現狀進行了比較。文章以位於Iran 東北部的Khorasan Razavi 省為例,為我們展示了當前生態系統服務高值區、社會支持保護高值區以及社會發展偏好高值區的空間分布與相關性,對於指導自然保護區管理、提高居民福祉具有較高的借鑑價值。未來研究可以對不同利益相關者群體和不同生態系統對研究結果進行擴展。此外我認為在將居民感知與偏好納入自然保護區管理規劃之外,還應加強對居民的生態教育,促進區域生態功能與居民偏好,促進區域生態功能與居民福祉的協同發展。

【杭天】

從社會感知角度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及量化服務間的權衡與協同作用對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和規劃管理實踐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生態系統服務的社會文化評估已進行多個實證研究且許多學者均強調了公眾參與性過程與採納保護區生態系統服務受益人意見的重要性,但這一領域仍需進一步探索。該研究通過公眾參與式地圖繪製(Participatory Mapping)及ArcGIS地理空間分析工具得出研究區域內社會感知視角下各類生態系統服務、生物多樣性,及土地管理偏好的空間分布及相關性,為該地區景觀規劃與管理提供參考價值。此外,公眾參與式地圖繪製這一研究方法能夠同時研究社會感知下的生態系統服務及其與土地管理偏好的關係,進一步說明在生態系統服務評估中應用這種具備空間屬性的社會文化研究方法的總體優勢。但該研究方法仍存在不足之處,首先,研究結果反映出參與者有限的繪圖潛力及對精神等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意識較為模糊,會導致其繪製結果會存在一定誤差。其次,該研究方法針對於更為複雜的城市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的可研究性仍需進一步探討。因此,未來研究可以探索社會文化背景(例如當地身份和生計等因素)對受益者的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感知及土地利用偏好的影響,同時針對利用此方法對城市範圍內的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可行性進行探討。

原文出處:

Karimi, A., Yazdandad, H., & Fagerholm, N. (2020). Evaluating social perceptions of ecosystem services, biodiversity, and land management: Trade-offs, synerg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Ecosystem Services, 45, 101188. doi:10.1016/j.ecoser.2020.101188

封面圖片來源:

https://oss.gooood.cn/uploads/2019/05/006-reconnect-children-with-nature-urban-forest-planning-and-design-with-the-theme-of-environmental-education-china-b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jpg

UBES_China 提供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研究和管理的最新信息。歡迎大家分享相關信息。投稿郵箱:ubes_china@126.com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環境危機之一。各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但仍未能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設定的「到2010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得到遏制」的目標。通過經濟手段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並迅速得到各國廣泛認可的有效措施之一。
  •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全球評估報告...
    2019年3月27日,生態環境部在京組織召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以下簡稱IPBES)全球評估報告專家研討會。自然資源部、中國科學院、西南大學、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培訓與研究中心等部門和單位的專家學者受邀參會。
  • 從生態系統健康視角看土地綜合整治
    為了加強對生態系統健康及可持續性的保護修復,聯合國機構先後推動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土地退化中性和聯合國十年生態系統恢復等承諾和計劃,並開始協同進行生態系統恢復,保護生物多樣性,恢復和提升生態服務功能,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 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研究獲進展
    自然植被對生態系統服務的供給十分重要,但在人類活動與土地開發等多因素驅動下自然植被正迅速減少。近年來,西雙版納低海拔地區大規模種植橡膠,導致當地自然植被面積減少,相關生態系統服務供給水平降低。因此,亟需探索協調農林經濟和生態可持續的發展與保護修複方案。
  • ...全國率先實現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央廣網瀋陽12月25日消息(記者張靜)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昨天發布:在中國林科院的大力支持下《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已經完成編制,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 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報告正式發布
    12月13日,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對外發布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報告。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人類能夠直接或間接從生態系統中獲得利益的功能,將為揭示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性和價值,科學評判保護成效,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觀念融入決策體系,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提供重要的依據。
  • 遼寧舉行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新聞發布會
    為更好地評價新形勢下全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突出貢獻,更深入地貫徹「兩山論」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我省在中國林科院的大力支持下,於2020年完成了《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的編制,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現將評估情況通報如下。
  • 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出爐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8月1日,中國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揭牌儀式暨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新聞發布會在牙克石市舉行。發布會對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價值評估成果和內蒙古森工集團發展改革成果進行介紹。據悉,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每年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匯當量為2329.58萬噸/年,折合成二氧化碳為8541.79萬噸/年,相當於吸收了內蒙古自治區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7.26%,佔內蒙古全區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二。
  • 國家標準《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範》發布
    本報訊 記者吳兆喆報導 3月6日,國家標準《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範》(GB/T 38582-2020)發布,自2020年10月1日起實施。這是繼《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方法》(GB/T 33027-2016)和《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指標體系》(GB/T 35377-2017)之後,中國森林生態系統長期觀測研究與服務功能評估系列國家標準中發布的第三個標準。
  • 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
    為幫助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森林提供的生態產品價值,今天我們邀請到省林業廳廳長任建中,省林業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雲龍,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管理中心主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民進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兵,省林科院研究員孫拖煥介紹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並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
  • 生態系統服務:搭建人與自然的橋梁—新聞—科學網
    傅伯傑院士當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第一屆多學科專家組成員。 ■本報記者 王晨緋 食物和水、防風固沙、減輕災害、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秀美河山、旅遊勝景……地球生命生存環境的養分循環都靠生態系統來維持,生態系統給予了人類許多生存與發展所需要的資源。
  • 地理資源所在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評估與結構優化研究中獲進展
    ,具有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僅能夠為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以及健康舒適的生存環境,而且在維持全球氣候穩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贛江流域是我國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域森林類型複雜多樣,受土地利用變化和氣候變化等全球環境變化的影響脅迫日益劇烈。因此,在贛江流域及其典型區開展區域和景觀尺度上的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效應研究,對區域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優化和功能評估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13:56:30 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IDEV)Jonathan M.
  • 中國北方草地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和功能區劃助力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草地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人類提供了肉、奶、皮、毛等具有直接經濟價值的產品,同時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育、初級生產力和碳固持等極其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
  • 【中國科學報】生態系統服務:搭建人與自然的橋梁
    食物和水、防風固沙、減輕災害、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秀美河山、旅遊勝景……地球生命生存環境的養分循環都靠生態系統來維持,生態系統給予了人類許多生存與發展所需要的資源。  「生態系統服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如何將生態系統服務納入管理決策是保障區域生態安全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也是當前國際生態學領域研究的前沿課題。」
  •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大意義。
  • 優化生態安全格局 提升區域生態系統服務
    生態保護用地是指具有重要生態服務功能的區域,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重要調節與支撐功能的區域,包括水源涵養、地下水補給、土壤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固碳、自然景觀的美學價值等方面;二是具有重要生態防護功能的區域,即預防和減緩自然災害的功能,包括洪水調蓄、防風固沙、石漠化預防、地質災害防護、道路和河流防護、海岸帶防護等。
  • 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DeWitt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以及自然對人類的許多貢獻持續下降,按照目前的軌跡,大多數國際社會和環境目標將無法實現,例如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2020年,聯合國發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系統評估了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所取得的進展。在全球層面,20個目標沒有一個完全實現,只有6個部分實現(詳見下圖)。
  • 【探討】淺論生態補償、生態佔補平衡與生物多樣性補償
    與生態佔補平衡類同的概念,叫生物多樣性補償BO(Biodiversity Offset,簡稱生物補償,這裡的Offset是指抵消、彌補的意思)。按照商業及生物多樣性補償計劃,一個政府、公司、金融機構和民間社會組織之間的國際合作機制,目標是努力實現生物多樣性的淨收益(生物多樣性補償領域的規範、標準等等主要由其制定)。
  • 雲南:保護生物多樣性 守護生態安全屏障
    、土壤保持、淨化環境、調節氣候、養分循環等生態服務功能。近年來,我省先後頒布《雲南省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雲南省珍貴樹種保護條例》《雲南省溼地保護條例》《雲南省國家公園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出臺《雲南省地方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機構管理辦法》,建立野生動物肇事商業保險機制,使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走上法制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