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恢復天然森林資源,改善綠洲生態與環境

2020-11-30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

12月27日消息:新疆是典型的綠洲經濟,綠洲外圍分布的荒漠林、河谷天然林構成了新疆生態的第一道屏障;山區天然林是新疆重要的水源涵養林,林業與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重點公益林建設在新疆生態建設中佔有重要位置,也是構建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中央全面啟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後,新疆納入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面積為3050萬畝,2006年國家又擴大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補償面積2662.67萬畝,2007年新增1907萬畝,使自治區重點公益林補償面積達7619.67萬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達3.8億元。在國家林業局、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通過自治區林業、財政部門和各族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目前新疆83個縣市、5個保護區的啟動、補償區域資金全部落實到位並投入建設。

    新疆生態公益林建設制定了「生態為主、突出重點、全區啟動」的先期補償原則,對塔裡木河流域、伊犁河流域、和田地區、準噶爾盆地周邊及艾比湖周邊生態區位非常重要的區域實行嚴格保護;對森林資源集中連片、面積大、實施保護後恢復成績顯著的塔裡木河兩岸縣市、伊犁河谷的縣市及艾比湖周邊縣市區域內公益林進行重點保護。通過幾年的建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大宣傳力度落實責任主體

    新疆公益林建設

工程

實施以來,工程區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中央有關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利用農村集貿市場人員較為集中的特點,大力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單,宣傳森林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在重點公益林管護區域的主要路口、溝口和主要公路等明顯位置設置永久性宣傳牌和標誌牌,全區共設立宣傳牌1225塊、標誌牌1442塊。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使廣大群眾對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和保護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調動了大家支持、參與重點公益林保護工作的積極性,為更好地開展森林生態補償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全面啟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工作後,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對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工作高度重視,實行政府領導負責制,從自治區到地州(市)、縣均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領導為組長,財政、林業及相關主管部門參加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強化了對這項工作的領導。

    為確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安全運行,2005年3月,自治區召開了全面啟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電視電話動員大會,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錢智作了重要講話,並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與各地州(市)籤訂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公益林保護管理責任書。各地州(市)也在其後與各縣(市)籤訂了重點公益林保護管理責任書。通過層層籤訂責任書,將保護重點公益林的任務和責任落到了實處。

相關焦點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11月1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天津市規劃資源局黨委委員、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路紅圍繞保護野生動物、森林資源和建設生態宜居天津等向媒體做介紹。,天津市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十三五」成效和「十四五」規劃有關情況。
  • 聚焦|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水為「墨」勾畫我區生態可...
    按照輸水方案,從今年1月開始,數以億方計的水量從博斯騰湖輸入孔雀河,這將使孔雀河下遊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曾經,孔雀河因河道斷流,乾涸的河道超過600 公裡,以胡楊林為主的荒漠河岸林生態系統因此而嚴重衰敗。通過多年治理,如今,孔雀河地下水水位由之前10米到15米,抬升到4米到10米。
  • 新疆森林資源篇:
    森林資源 新疆森林面積197.8萬公頃,森林蓄積量2.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92%。主要分布在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伊犁谷地、哈密等地,它是荒漠河岸林的主要建群樹種,在塔裡木河沿岸形成荒漠地區所特有的走廊式自然景觀,並成為該地區農牧業發展的天然屏障。 4. 梭梭。主要分布於準噶爾盆地、塔裡木盆地東北部、東天山山間盆地等地。梭梭是新疆荒漠生態體系的重要建群樹種之一,在新疆荒漠區形成了地帶性的小喬木林,具有獨特的景觀。(二) 主要造林樹種 1. 銀白楊。
  • 新疆劃分六類生態環境功能區 確定環境保護紅線
    「十二五」期間,新疆將把全區劃分為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綠洲服務、防沙固沙、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以及特殊保護六類生態環境功能區,確定生態環境保護紅線,用以指導全區的資源開發和產業合理布局。  9月7日,記者在新疆生態保護工作專題座談會上了解到,按照《新疆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要求,新疆組織編制《新疆生態環境功能區劃》,依據生態環境的自然屬性和不同地域的主要生態環境功能,以「撫育山區、優化綠洲、穩定荒漠」為主線,將新疆劃分為六大類生態環境功能區,確定生態環境保護紅線。
  • ...增長的對海產品的需求,也是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
    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步增強,對海洋資源的保護力度也持續加大,海洋牧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漫長,具有發展海洋牧場的優越條件。發展海洋牧場,不僅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海產品的需求,也是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
  • 新疆加快構建健康穩定森林生態系統
    2021-01-15 09:46:14    華夏經緯網   《方案》明確:到2035年,穩定天然林保有量,天然林生態系統更加穩定,林分質量進一步提高,物種多樣性更為豐富。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以天然林為主體的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質生態產品和豐富林產品的需求,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打下堅實生態基礎。
  • 專家論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前不久發布了《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10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到2020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姜春雲同志長期關注我國生態和環境問題,約請多位專家學者深入研究,歷經多年,完成了《中國生態演變與治理方略》一書。
  • 研究提出改善生物多樣性完善森林恢復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10月12日,《自然—生態與進化》在線發表了中科院院士傅伯傑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提出「完善森林恢復,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5」。作為17項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目標15(陸地生物)強調保護和恢復森林生態系統是世界各國的重要任務。根據2015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從1990到2000年,全球天然林面積的年淨損失率為0.18%,且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更為嚴重。進入21世紀,各項國際大規模森林保護和恢復項目在減緩森林淨損失率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過去20年的遙感衛星觀測結果表明,全球陸地生態系統呈現出「變綠」現象。
  • 新疆準噶爾盆地東南緣生態治理出現轉機
    新疆準噶爾盆地東南緣生態治理出現轉機 More desert reclaimed at Junggar Basin more>>   中新社新疆奇臺9月17日電(記者 陶拴科)新疆奇臺縣經過10年時間的努力,在準噶爾盆地東南緣建起了一條橫貫東西長
  • 三江源和青海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經過多年不懈的生態綜合治理,近年三江源和青海湖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動物種群增多活動範圍擴大,植被恢復,水體質量良好。三江源動植物種群增加顯著水體質量良好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覆蓋青海省玉樹、果洛全境和海南、黃南、海西的部分地區,總面積36.6萬平方公裡,是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 綜述:新疆生態環境向好任重道遠
    由於雪豹已有近50年沒有在烏市周邊出現過,有專家認為,烏魯木齊周邊生態環境向好發展。  新疆深居內陸,新疆人也更加精心呵護青山綠水。多年來,新疆官方提出,要牢固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理念,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保護好生態環境;新疆的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子。
  • 「兩會聲音」構建森林生態系統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州政協委員、奇臺縣糧都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池廣忠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王薇 文/圖)「防沙治沙、退耕還林等工程的實施為我州增添了綠色,使全州城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綠洲生態屏障初見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奇臺縣糧都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池廣忠帶來了相關提案。
  • 新疆「水庫」為什麼不能引進我國沙漠,改善環境?做不到
    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它位於新疆南疆的塔裡木盆地中心,塔克拉瑪幹沙漠屬於流動沙漠,經常受到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為了治理沙漠問題,我國這些年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治理上,也花費了很大的精力。
  • 天然的空氣「過濾器」:綠洲一號
    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給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大氣環境在各種汙染源影響下質量每況愈下,大氣汙染成了當前人們亟待解決的環境危機之一。近年來全國煙塵排放量逐年升高,大氣汙染趨勢還在持續性惡化。目前我國大氣環境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大氣汙染類型是以二氧化硫(SO)、煙塵(PM)、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為代表的煤煙型大氣汙染。在低碳環保、生態節能的大時代背景下,利用植物對大氣汙染物的吸附、吸收、轉化、同化、降解等功能來進行空氣淨化是最為經濟有效的措施。
  • 2019年杭州市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公告
    森林在維持生態安全、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以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監測成果反映了杭州市森林資源及生態狀況發展變化趨勢,旨在讓全社會更好地了解杭州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並進一步關注森林、愛護森林,共同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杭州」建設、實現「森林浙江」的目標而貢獻力量。   現將主要結果公告如下。
  • 新疆:中天山草原生態監測有了「氣象眼」
    中天山生態環境脆弱,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及超載過牧、亂採濫挖等影響,出現不同程度退化,草場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淨化空氣、降低溫室氣體濃度的生態功效減弱。建立較完善的草原生態氣象監測服務系統,明確氣候變化對烏魯木齊市各類草場牧草產量、質量和草場載畜量的影響,對科學利用草場資源,實現草畜的動態平衡和確定合理的家畜存欄數,發揮草原生態效益,保障新疆草場、牧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 新疆艾比湖生態環境整治成效顯著
    央廣網博樂1月7日消息(記者張雷 博州臺記者劉傳祺 王景濤 黃根喜)根據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新疆艾比湖提出的整改意見,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開始對艾比湖生態環境進行整治,目前取得了顯著成效。  艾比湖位於準噶爾盆地西部,是新疆第一大鹽水湖,生物資源豐富,首屈一指的要屬滷蟲,艾比湖滷蟲在國際市場價格昂貴,稱為「軟黃金」。從1996年開始開採,20多年來大量開採導致艾比湖生態繩系統受到嚴重影響。一到打撈期,來這裡的人們多達上千人,他們的活動對艾比湖生態造成惡劣影響。
  •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盆地斷流河區綠洲地下水演變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盆地斷流河區綠洲地下水演變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2020-10-22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亞寧團隊利用塔裡木盆地典型斷流河區-渭幹-庫車綠洲近20年地下水監測數據,精細刻畫了地下水位和水質的時空演變特徵,採用標準化的偏回歸係數和逐像元的多元線性回歸方法,評估了綠洲和像元兩個尺度下地下水對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的響應。
  • 新疆河流湖泊珍稀魚類恢復生機
    河流湖泊的生態環境也明顯改善 扁吻魚在博斯騰湖和克孜爾水庫安家 扁吻魚也叫「大頭魚」 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被稱為「水中大熊貓」 是我國特有的僅分布於
  • 氣候變暖影響森林生長 改善大氣環境刻不容緩
    森林,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統,同時也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對維繫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古至今,人類就一直在不斷從森林中獲取能源和資源。在農耕時代,我們利用樹木修建房屋、獲取熱量,在現今社會,木材又是我們製作紙張、家具以及建築等各種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