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消息:新疆是典型的綠洲經濟,綠洲外圍分布的荒漠林、河谷天然林構成了新疆生態的第一道屏障;山區天然林是新疆重要的水源涵養林,林業與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重點公益林建設在新疆生態建設中佔有重要位置,也是構建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中央全面啟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後,新疆納入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面積為3050萬畝,2006年國家又擴大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補償面積2662.67萬畝,2007年新增1907萬畝,使自治區重點公益林補償面積達7619.67萬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達3.8億元。在國家林業局、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通過自治區林業、財政部門和各族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目前新疆83個縣市、5個保護區的啟動、補償區域資金全部落實到位並投入建設。
新疆生態公益林建設制定了「生態為主、突出重點、全區啟動」的先期補償原則,對塔裡木河流域、伊犁河流域、和田地區、準噶爾盆地周邊及艾比湖周邊生態區位非常重要的區域實行嚴格保護;對森林資源集中連片、面積大、實施保護後恢復成績顯著的塔裡木河兩岸縣市、伊犁河谷的縣市及艾比湖周邊縣市區域內公益林進行重點保護。通過幾年的建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大宣傳力度落實責任主體
新疆公益林建設
工程實施以來,工程區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中央有關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利用農村集貿市場人員較為集中的特點,大力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單,宣傳森林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在重點公益林管護區域的主要路口、溝口和主要公路等明顯位置設置永久性宣傳牌和標誌牌,全區共設立宣傳牌1225塊、標誌牌1442塊。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使廣大群眾對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和保護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調動了大家支持、參與重點公益林保護工作的積極性,為更好地開展森林生態補償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全面啟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工作後,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對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工作高度重視,實行政府領導負責制,從自治區到地州(市)、縣均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領導為組長,財政、林業及相關主管部門參加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強化了對這項工作的領導。
為確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安全運行,2005年3月,自治區召開了全面啟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電視電話動員大會,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錢智作了重要講話,並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與各地州(市)籤訂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公益林保護管理責任書。各地州(市)也在其後與各縣(市)籤訂了重點公益林保護管理責任書。通過層層籤訂責任書,將保護重點公益林的任務和責任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