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內部超過99.9999%是空的,為何大部分固體物質不透明?
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原子的經典直徑為10^-10米數量級,原子核的經典直徑為10^-14~10^-15米,電子的經典直徑為10^-15米;由此可知,在正常情況下,原子核體積佔了原子體積的千億分之一不到,原子中99.999999999%的體積是空的。
-
原子內99.9999%都是空的,在這麼大的空間裡會存在什麼東西?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原子內99.9999%都是空的,那事實上真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氫原子是宇宙中最簡單的原子,在處於最低能級(基態)時,它的原子半徑最小,大約為0.528 x 10^-10 米,氫原子的原子核其實就是一個質子,其半徑大約為 0.833 x 10^-15 米,除此之外,氫原子的內部還有一個電子,關於電子的半徑目前我們還沒有確切的數值,但可以肯定的是,電子的半徑不會超過 10^-16 米的數量級。
-
原子內99.9999%都是空的,在這麼大的空間裡會存在什麼東西?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原子內99.9999%都是空的,那事實上真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氫原子是宇宙中最簡單的原子,在處於最低能級(基態)時,它的原子半徑最小,大約為0.528 x 10^-10 米,氫原子的原子核其實就是一個質子,其半徑大約為 0.833 x 10^-15 米,除此之外,氫原子的內部還有一個電子,關於電子的半徑目前我們還沒有確切的數值,但可以肯定的是,電子的半徑不會超過 10^-16 米的數量級。
-
原子內部超過99.9999%是空的,為何大部分固體物質不透明?
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原子的經典直徑為10^-10米數量級,原子核的經典直徑為10^-14~10^-15米,電子的經典直徑為10^-15米;由此可知,在正常情況下,原子核體積佔了原子體積的千億分之一不到,原子中99.999999999%的體積是空的。
-
為什麼原子的內部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將一個內部結構被填滿的物體定義為「實心物體」,例如實心球、實心棒等等。但如果按照嚴格意義上來講的話,地球上應該不存在絕對實心的物質,因為原子的內部結構就不是實心的,而且還有很多空間都是空的。
-
原子內部99.9%空空如也,為什麼連光也不可隨意穿過?
太陽光照射到我們身上,洋洋的暖意來自紅外線,明亮的光線來自可見光,而既能默默殺菌又會引起皮膚老化的是紫外線。當光穿過物體時,構成物體的原子吸收光子是有選擇性的,每種不同的物質會挑選自己比較喜歡的能量的光子。可見光這個能量範圍的光子是大多數固體物質都喜歡的,所以很多物體在肉眼看來都是不透明的。
-
原子內部幾乎全是空的,但為什麼人體是實實在在的?
然而,我們在所有實驗裝置中觀察到的所有質子,我們從未見過與質子衰變一致的事件。 我們大家都了解組成每個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的微小尺寸為一費米,一費米比埃米小100,000倍。而電子則更小,不超過質子或中子大小的1/10000。這是否意味著原子——或者說,所有由原子構成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空的?事實上,一點也不。讓我們一起看看科學解釋。
-
原子明明是空的,為啥原子構成的我們都實實在在?
圖註:因為宇宙中束縛態和完全自由的粒子不一樣,所以可以想像,質子穩定性比我們通過測量原子和分子的衰變特性所觀察到的要差,因為質子與電子和其他複合結構結合在一起。然而,我們在所有實驗裝置中觀察到的所有質子,我們從未見過與質子衰變一致的事件。我們大家都了解組成每個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的微小尺寸為一費米,一費米比埃小100,000倍。而電子則更小,不超過質子或中子大小的1/10000。
-
科學漫談 | 從玻璃的內部看世界:令人不安的量子隧穿效應
我們知道組成物質的是原子,但很多人不知道,原子內部其實99.99%根本就是空的。所有一般物質,都是如此!聽起來,很嚇人吧。別說光線了,連人都能穿過去。可現實世界的生活經驗,卻不是這樣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在宏觀世界或者牛頓經典力學時空觀下,物體有三態,即固態、液態、氣態。
-
原子99.9%為空,為什麼大部分物體不透明?我們還能看到物體?
原子是一個巨大空曠的物質,原子核佔據了原子總質量的99.95%。但是核外電子並不是類似於地球繞太陽一樣的圓周旋轉。 而是以概率形式出現在原子核周圍,科學家用電子云模型描述電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布。
-
宇宙很空曠,原子內部也一樣,但空曠處並非一無所有
,我們的眼前總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物質,即使我們將自己封閉在一個漆黑且看似空無一物的房間裡,在我們的眼前仍然存在著大量的氣體分子,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氮和氧。如果按照真實的比例,根本無法在一張紙上畫下整個太陽系。舉例而言,如果我們在一張紙上畫一個直徑為一釐米的太陽,那麼地球應該畫在哪裡呢?地球應該畫在距太陽一米以外的位置,因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太陽直徑的108倍。
-
宇宙很空曠,原子內部也一樣,但空曠處並非一無所有
在地球上生活,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完全真空的環境,我們的眼前總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物質,即使我們將自己封閉在一個漆黑且看似空無一物的房間裡,在我們的眼前仍然存在著大量的氣體分子,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氮和氧。我們的身邊雖然物質充盈,但放眼宇宙,空曠卻是永恆的主題。
-
原子內部的99.996%的空間都是空的,那可以將原子縮小嗎?
從理論上來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要求也不高,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的未來就將成為這樣的物質......!!這是原子核內部的電子運動示意圖,在巨大的壓力下,這些電子是可以非常靠近原子核但仍然和其有一定的距離,與周圍其他原子核相距很近組成電子簡併態物質,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這些粒子並無法佔據同一量子態,因此會形成相互之間的斥力,這也是阻止白矮星的簡併態物質進一步坍縮的重要依據!
-
原子99.999%的空間都是空的,為什麼構成的東西實實在在?
真實的原子模型一提到原子,很多人想到的是類似於太陽系那樣的原子模型,電子像是行星一樣在外圍,中心有個原子核,而且這個原子核還真的不小。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原子是很空曠的,並且並不存在一層外殼包裹著;除此之外,原子核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小得多。
-
原子不是實心粒子,內部像太陽系一樣空曠?那存在實心的物質嗎?
如果用宏觀世界中的經驗來看,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都是空的。可從微觀角度來看,由於物質的存在方式與我們所看到的宏觀現象不一樣,因此並不能認為大部分空間都是空的。比如教室裡的一張課桌,該桌子的體積就是它所佔的空間範圍大小。如果整間教室就只有一張桌子,那麼教室就顯得很空。
-
原子99.9……96%的體積都是空的,那可不可以將原子縮小呢?
答案是可以,實際上把原子縮小的歷程就是恆星演化的歷史,按著縮小程度的不同對應著不同質量恆星的演化。按照標準模型,原子確實是空的,原子核只佔很少的一點地方,大概是原子體積的兩千億分之一,這已被盧瑟福α粒子轟擊金箔試驗所證實。
-
人身體99%都是真空?
你的身體99.99999%由真空組成?物理上真的可以這樣說麼?
-
原子不可再分割,內部會是空心的嗎?每顆原子都藏著一個黑洞
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其實已經非常接近現代原子的模型了,除了電子還有明確的軌道外,其他的都與現代原子模型相差不大了,雖然我們認為原子內部是空還是不空與原子是軌道運行還是電子云模式運行並沒有太大的出入,但是實際上兩者的差異可以說是天差地別的。
-
在原子內的空間裡,除了原子核和電子之外,還有其他東西嗎?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原子內99.9999%都是空的,那事實上真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氫原子是宇宙中最簡單的原子,在處於最低能級(基態)時,它的原子半徑最小,大約為0.528 x 10^-10 米,氫原子的原子核其實就是一個質子,其半徑大約為 0.833 x 10^-15 米,除此之外,氫原子的內部還有一個電子,關於電子的半徑目前我們還沒有確切的數值,但可以肯定的是,電子的半徑不會超過 10^-16 米的數量級。
-
原子中空間幾乎都是「空的」,那由原子組成的萬物也是「空的」?
原子是由電子、質子、中子(氫原子由質子和電子構成)構成。原子直徑的數量級大約是10^(-10)m,質子和中子的尺寸相仿,均在2.5×10^(-15)m這一數量級,而電子的直徑在電子10^(-16)m的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