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漫談 | 從玻璃的內部看世界:令人不安的量子隧穿效應

2021-02-25 探趣宇宙

很多人好奇玻璃為什麼是透明的。但我其實更好奇:萬物居然是不透明的?等了解到微觀世界的實際情況,您一定會發出跟我一樣的疑問。


我們知道組成物質的是原子,但很多人不知道,原子內部其實99.99%根本就是空的。所有一般物質,都是如此!聽起來,很嚇人吧。別說光線了,連人都能穿過去。可現實世界的生活經驗,卻不是這樣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在宏觀世界或者牛頓經典力學時空觀下,物體有三態,即固態、液態、氣態。特別是固態,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形狀、顏色、材質等,還可以觸摸到它的溫度、硬度、質感。

物體可以被看見,無非是環境中的光線射到物體表面之後,反射到了我們的眼睛,被我們的眼睛吸收,不同物體的反射不同,因此呈現到人眼的光線也就有差別——宏觀層面,我們確實是這麼「看世界」的。

但事實上,物質本身是沒有顏色的,有顏色的是光;微觀世界中的原子也沒有形狀,形狀是宏觀世界的經驗。佛家說:無色無相。從物理學層面分析,還真是沒說錯!

為什麼說原子內部99.99%是空的?我們看下原子的結構:分別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假如把原子比作一個龐大的足球場,原子核也就球員鼻子上的一顆痣那麼大。核外電子比原子核還小點兒,繞著原子核,在原子這個足球場上不斷狂奔,作著規律運動。而球場內,沒有任何座位,也沒有任何觀眾,啦啦隊和裁判當然也沒有。

這個時候,一束光射入球場,運動著的電子們將其吸收之後,開始變得瘋狂。原先這些電子都只在前排活動,看原子核中的質子、中子等在「比賽」。現在它們開始在觀眾席上亂串了,似乎對原子核失去了點興趣,但它們還沒有辦法離開賽場太遠。然後更強的光子出現,興奮的電子們借著這份更強的能量,就跟打了雞血似的,跑向了更外層的座位,有些甚至會幹脆跑出球場。這個時候就發生了愛因斯坦所說的「光電效應」。

而這個所謂更強的光子,其實是光的頻率。到了微觀世界,物質已經不是粒子這麼簡單了,波粒二象性,以及不確定性,才是它們的基本屬性。這就是量子的世界。

我們平時所理解的射入物質的光線,早就被電子吸收。其實是電子們打了雞血似的運動,激發出新的能量,「反射」出了光線,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早就不是原來的光線了,而是全新的光線。物體的五顏六色就是這麼來的。

那玻璃是怎麼回事?

玻璃的量子排列方式,跟其他物體不同。導致可見光根本沒有辦法讓玻璃原子的核外電子興奮,它們處於愛答不理的狀態,所以也不會(事實上是很少)「反射」出新的光線。這便是我們肉眼能看到玻璃另外一側物體的原因。準確地說,是大概率上,光線都穿過了玻璃原子(二氧化矽SiO2)。量子力學上,我們稱之為「量子隧穿效應」。換句話說,假如概率合適,人都能穿牆而過,別說玻璃了。

雖然可見光都穿過去了,可紫外線之類的不可見光,卻可以讓這些核外電子興奮——紫外線的能量更強啊,電子們肯定按捺不住。汽車4S店的老闆說什麼玻璃防曬、防紫外線,其實是這個原因。但紫外線我們人類看不見,所以日常生活經驗,大家都體會不到它到底穿沒穿過去。

所以這麼看來,真正神奇的,不是透明的物體,而是那些構成了整個美麗世界的不透明物體,及其「光線反射現象」。

親愛的讀者,不知道您被神奇到了沒?

———— END ————

《探趣宇宙》

給您一個認真有趣的世界

投稿欄目包括: 科學漫談、科學奇葩說、科技啟示錄、周小探等。 合作郵箱:hezuo@tqverse.com。投稿郵箱:tougao@tqverse.com。

歡迎隨時關注我們的公眾號、頭條號!

您的關注,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持!

歡迎點亮「在看」

相關焦點

  • 氫分子量子隧穿效應假說!
    水中這快速原子運動是通過量子隧穿機制實現的。隧穿只能用量子物理來描述,這是一種控制微觀世界的物理定律。雖然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它並不容易,但我們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沒有這個概念,無法弄清楚生物體中氫的各種獨特特性。 一、什麼是量子隧穿效應?
  • 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就沒有五彩繽紛的生命
    然而在微觀世界,「量子穿牆術」時刻在發生。                            一個人要到達一座山的另一邊,需要從山腳爬到山頂,又從山頂下到另一邊山腳。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量子人」,就不用那樣費勁,可以直接穿山而過。一個微觀粒子,能夠穿透比它強得多的能量壁壘,就好像有人幫它挖了一個隧道似的,所以這種效應被科學家趣稱為隧道效應,或者稱為量子隧穿效應。
  • 數學中的量子隧穿效應
    在量子力學中,電子等微觀粒子穿過「牆壁」的現象,就是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隧穿效應,真實存在的粒子穿牆術
    在我們人類的眼中,穿牆而過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在神話故事中才可以,但是在微觀世界中這就不是一個絕對了哦!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微觀粒子可以穿越障礙物,就算粒子的能量不足,這個機率也非常大,我們的科學家把這種粒子運動的現象叫做量子隧穿效應
  • 真實存在的「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在量子世界裡真實存在的「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Quantum tunneling effect)。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以上所述只是理論上的東西,那有沒有實例證明量子隧穿效應真實存在呢?
  • 量子的隧穿效應 ——再往下差不多就屬於物理學家的地盤了
    我們在逐漸逼近元素的原子的尺寸,3納米的電晶體也就意味著一個電晶體內部的矽原子數量會被控制在25個矽原子以內。我們現如今是在原子的層面上雕刻我們想要的東西,這也是半導體製造為什麼那麼高門檻的原因。        即便是我們擺脫了材料學上的問題,我們依然會被另外一個問題所難住,那就是存在於微觀世界的量子隧穿效應。即微觀世界裡邊的量子穿牆術。
  • 量子隧穿效應,真實存在的粒子穿牆術,這是怎麼做到的?
    >在我們人類的眼中,穿牆而過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在神話故事中才可以,但是在微觀世界中這就不是一個絕對了哦!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微觀粒子可以穿越障礙物,就算粒子的能量不足,這個機率也非常大,我們的科學家把這種粒子運動的現象叫做量子隧穿效應。量子隧穿效應的具體由來!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居然讓粒子學會了穿牆術~
    不過,在微觀世界裡,粒子們卻真的會穿牆術,而這就是著名的量子隧穿效應。舉個例子,假如人在趕路,前面有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那麼人如果要前往大山的另外一邊,那麼你就只能翻過山去。但是對於粒子而言,它可以直接穿過去,即使能量不足,也可以穿山而過。這就是粒子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嗎?
    但在量子力學來看,情況並非如此。如果把小球換成微小的量子粒子,把固體牆壁換成量子力學勢壘。那麼,粒子就會有一定的概率穿過勢壘,它們最終會在勢壘的另一邊被探測到,此即為量子隧穿效應。這就好像把小球扔向牆壁,小球徑直穿過,完全不受牆壁的阻礙。根據《自然》(Nature)雜誌最近刊載的一項研究[1],物理學家首次成功地測出量子隧穿過程的耗時,並發現這是瞬間完成的。
  • 世界上真的有「穿牆術」嗎?量子隧穿效應,告訴你真實答案
    而在量子力學則是相反的說法,在量子力學之中的解釋,則是如果將我們個體變成量子,那麼即使我們沒有足夠的勢能,我們也是有機會從牆之中穿過的。這是因為牆之中其實也是有縫隙的。只不過我們肉眼看不到。什麼是量子隧穿效應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量子學之中的量子隧穿效應。
  • 什麼是量子隧穿?科學家已經創造了由量子隧穿驅動的傳感器
    而近年來也有不法商家利用「量子」這一概念進行欺詐消費者,但是真正從事量子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們,對於如何發揮量子的威力,有最為準確的理解。  刊登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就闡述了如何利用量子隧穿效應帶來的能量驅動傳感器。在理解工作原理之前,智八鬥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量子隧穿。
  • 量子隧穿及它的作用
    量子力學不同地預測,這粒子可以概率性地從區域 A穿越到區域 C。好像一個人從大山隧道裡通過一般。如下圖:那麼通進量子隧穿效有那些應用例子是我們知道的?我們知道根據相對論,任何物質速度都不會超過光速。理論上如果超過光速,時間將會出現倒流。據報導,兩位科學家聲稱,利用量子隧穿效應,找到了讓光突破自己速度限制的方法。兩位科學家的實驗是讓微波光粒子通過兩個稜鏡並進行觀測得出。
  • 疊加態、光速極限和量子隧穿效應都已經被證實,我們卻難以接受
    用科學理論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這應該是科學家的使命,而發現並掌握各種超前的理論,則是科學家們的夢想了,因為只有佼佼者才能做到,是實力和天資的證明。在眾多超前的科學理論中,有3個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但其中包含的意義卻讓我們難以接受。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為什麼說沒有了它,生命將是不可能的?
    在宏觀層面上,如果出現了奇怪的量子隧穿效應,那麼在球接近牆壁時可能會突然消失,然後立即出現在牆壁的另一側,而牆本身和球將處於理想狀態。當然,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然而,從概率上講,理論上它是有可能的。為什麼?其原因在於量子世界的概率本質。
  • 實驗表明: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
    量子力學的奇特規則允許粒子偶爾穿過看似不可穿透的屏障,這稱為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發現後,物理學家就發現了允許這樣奇怪的現象存在。「量子隧穿」表明諸如電子之類的粒子與宏觀的物體完全不同。向牆扔一個球,球會向後反彈;要使球越過一屏障,需要球從此屏障頂上越過。但是,粒子有時會直接穿過屏障。
  • 原來是 量子隧穿 原理!
    他說:「在嗅覺科學深處有某些非常非常特別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知怎的能夠分析不同分子和原子的能力,與我們自認為知曉的分子識別模式不相符合。」他認為,光憑分子結構這一點還無法確定其表現出來的氣味,與此相反,他認為可能是分子內部的一些化學鍵的性質能夠提供有關其氣味類型的關鍵信息。
  • 五個物理效應及背後的科學本質
    「自然因規律而有序,世界因科學而美麗。」在物理學中,存在著許多令人驚奇的效應,有的就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則發生在遙遠的深空,每個效應背後都隱藏著神奇的科學原理及自然規律。在混沌系統中,一個微小的調整就可能產生一系列的連鎖效應,從而徹底地改變最終結果。混沌效應出現在各種物理系統中,比如從量子角度看,黑洞也會表現出類似的混沌行為。如果將一個粒子扔進黑洞,也可能徹底改變黑洞的行為方式。蝴蝶效應反映了混沌系統中,各部分之間的強關聯性。
  • 新突破:藉助量子隧穿效應或能變地球廢熱為電能!
    網易科技訊2月13日消息,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一種方式,藉助量子隧穿效應從地球剩餘的紅外線輻射和廢熱中收穫電能。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1927年,德國物理學家弗裡德裡希·洪德(Friedrich Hund)在研究原子是如何結合形成分子時,發現了量子世界中的一個極為神秘的現象量子隧穿效應在許多過程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它使得太陽核心中的氫核可以靠得足夠近,從而聚變形成氦,釋放出光子,如果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太陽可能永遠無法發出這些光子。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1927年,德國物理學家弗裡德裡希·洪德(Friedrich Hund)在研究原子是如何結合形成分子時,發現了量子世界中的一個極為神秘的現象 量子隧穿效應在許多過程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它使得太陽核心中的氫核可以靠得足夠近,從而聚變形成氦,釋放出光子,如果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太陽可能永遠無法發出這些光子。自發現以來,物理學家對這一有悖直覺的效應已有了較好的理解,並將它用作於一些技術的基礎,例如量子計算技術,以及能夠成像單個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