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好奇玻璃為什麼是透明的。但我其實更好奇:萬物居然是不透明的?等了解到微觀世界的實際情況,您一定會發出跟我一樣的疑問。
我們知道組成物質的是原子,但很多人不知道,原子內部其實99.99%根本就是空的。所有一般物質,都是如此!聽起來,很嚇人吧。別說光線了,連人都能穿過去。可現實世界的生活經驗,卻不是這樣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在宏觀世界或者牛頓經典力學時空觀下,物體有三態,即固態、液態、氣態。特別是固態,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形狀、顏色、材質等,還可以觸摸到它的溫度、硬度、質感。
物體可以被看見,無非是環境中的光線射到物體表面之後,反射到了我們的眼睛,被我們的眼睛吸收,不同物體的反射不同,因此呈現到人眼的光線也就有差別——宏觀層面,我們確實是這麼「看世界」的。
但事實上,物質本身是沒有顏色的,有顏色的是光;微觀世界中的原子也沒有形狀,形狀是宏觀世界的經驗。佛家說:無色無相。從物理學層面分析,還真是沒說錯!
為什麼說原子內部99.99%是空的?我們看下原子的結構:分別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假如把原子比作一個龐大的足球場,原子核也就球員鼻子上的一顆痣那麼大。核外電子比原子核還小點兒,繞著原子核,在原子這個足球場上不斷狂奔,作著規律運動。而球場內,沒有任何座位,也沒有任何觀眾,啦啦隊和裁判當然也沒有。
這個時候,一束光射入球場,運動著的電子們將其吸收之後,開始變得瘋狂。原先這些電子都只在前排活動,看原子核中的質子、中子等在「比賽」。現在它們開始在觀眾席上亂串了,似乎對原子核失去了點興趣,但它們還沒有辦法離開賽場太遠。然後更強的光子出現,興奮的電子們借著這份更強的能量,就跟打了雞血似的,跑向了更外層的座位,有些甚至會幹脆跑出球場。這個時候就發生了愛因斯坦所說的「光電效應」。
而這個所謂更強的光子,其實是光的頻率。到了微觀世界,物質已經不是粒子這麼簡單了,波粒二象性,以及不確定性,才是它們的基本屬性。這就是量子的世界。
我們平時所理解的射入物質的光線,早就被電子吸收。其實是電子們打了雞血似的運動,激發出新的能量,「反射」出了光線,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早就不是原來的光線了,而是全新的光線。物體的五顏六色就是這麼來的。
那玻璃是怎麼回事?
玻璃的量子排列方式,跟其他物體不同。導致可見光根本沒有辦法讓玻璃原子的核外電子興奮,它們處於愛答不理的狀態,所以也不會(事實上是很少)「反射」出新的光線。這便是我們肉眼能看到玻璃另外一側物體的原因。準確地說,是大概率上,光線都穿過了玻璃原子(二氧化矽SiO2)。量子力學上,我們稱之為「量子隧穿效應」。換句話說,假如概率合適,人都能穿牆而過,別說玻璃了。
雖然可見光都穿過去了,可紫外線之類的不可見光,卻可以讓這些核外電子興奮——紫外線的能量更強啊,電子們肯定按捺不住。汽車4S店的老闆說什麼玻璃防曬、防紫外線,其實是這個原因。但紫外線我們人類看不見,所以日常生活經驗,大家都體會不到它到底穿沒穿過去。
所以這麼看來,真正神奇的,不是透明的物體,而是那些構成了整個美麗世界的不透明物體,及其「光線反射現象」。
親愛的讀者,不知道您被神奇到了沒?
———— END ————
《探趣宇宙》
給您一個認真有趣的世界
投稿欄目包括: 科學漫談、科學奇葩說、科技啟示錄、周小探等。 合作郵箱:hezuo@tqverse.com。投稿郵箱:tougao@tqverse.com。
歡迎隨時關注我們的公眾號、頭條號!
您的關注,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持!
歡迎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