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能夠嗅到氣味?原來是 量子隧穿 原理!

2021-01-20 世界大同和文化

 我們的鼻子是如何能夠區分不同氣味的?

        

        傳統的嗅覺理論難以解釋我們的鼻子如何能夠辨別各種不同的氣味大分子——當一些氣味分子進入我們的鼻腔,現在科學界仍然不清楚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但不知怎的,這些分子與我們鼻腔內部的一些氣味感受器之間發生了相互作用,並讓我們能夠識別這些氣味。


        科學家們利用量子生物學可能會幫助我們揭開氣味的奧秘。

為什麼我們能夠嗅到氣味?


  一位經過訓練的專業人士能夠分辨數千種不同的氣味。但氣味分子是如何表達不同氣味的,這一點目前仍然不太清楚。有很多分子在外觀上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只是在周圍多了一個或兩個原子,結果它們卻能夠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氣味。香草素聞起來有香草的味道,但與之結構非常相似的丁香油酚聞上去卻是一股丁香的味道。有些分子的結構相互之間互為鏡像,就像你的左右手那樣,同樣表現出不同的氣味。但同樣的,有些結構非常不同的分子聞上去的氣味卻幾乎完全一樣。


  盧卡·圖靈(Luca Turin)是希臘BSRC亞歷山大·弗萊明研究院的一名化學家,他長期致力於研究分子的何種性質決定其所表現出的氣味的相關課題。他說:「在嗅覺科學深處有某些非常非常特別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知怎的能夠分析不同分子和原子的能力,與我們自認為知曉的分子識別模式不相符合。」他認為,光憑分子結構這一點還無法確定其表現出來的氣味,與此相反,他認為可能是分子內部的一些化學鍵的性質能夠提供有關其氣味類型的關鍵信息。


  根據圖靈關於氣味和嗅覺的量子理論,當一個氣味分子進入人的鼻腔並與一個氣味接收器相結合,在接收器內部就會發生一種所謂的「量子隧穿效應」。


  在量子隧穿效應中,一個電子可以穿過材料,從A點抵達B點,在此過程中它似乎能夠繞開中間的材料而不受阻擋。和鳥類的的量子導航器相似,其中的關鍵環節在於共振現象。圖靈認為,在氣味分子中的某個特定化學鍵能夠在特定能量作用下發生共振,從而幫助在接收器分子一側的電子迅速移動到另一側。只有當氣味分子中的化學鍵在合適的能級狀態下發生共振現象時,這樣的隧穿效應才能發生。


  當接收器內部電子遷移發生時,將會同時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在此過程中將產生一個信號,告訴大腦鼻腔內的氣味接收器接觸到了某種特定種類的氣味分子。圖靈認為,這一過程對於我們的嗅覺至關重要,而這一過程從本質上來講是基於量子效應的。他說:「嗅覺的發生需要牽扯到氣味分子的化學組成。而嗅覺過程的解釋能夠在量子隧穿效應中得到很好的解釋。」 

硼烷聞上去的味道和臭雞蛋很像


  關於圖靈的這一理論,迄今最強有力的證據來自一項發現,即有兩種在結構上極為不同的分子,只要它們擁有相似能級性質的化學鍵,那麼它們所表現出來的味道就會非常相近。


  圖靈預測,一種名為「硼烷」的較為罕見的化學物質,其氣味應該會和硫磺相似,或者說聞起來應該會有某種類似臭雞蛋的味道。圖靈此前還從未接觸過這種物質,因此這種預言看起來更像是一種賭博。


  但他的預測是正確的。圖靈說,這對他而言就像一根鏈條,將兩者聯繫在了一起。他說:「硼烷的化學結構與硫磺完全不同,它們兩者之間的唯一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擁有相近的共振頻率。實際上,它們也是自然界中目前已知唯一兩種聞上去是硫磺味道的化學物質。」


  儘管對於該理論而言,這項預測本身是巨大的成功,但還不能算是最終的證明。在理想情況下,圖靈希望能夠完全理解鼻腔內接收器如何通過量子效應辨別不同氣味分子的具體機制。他表示,目前科學家們已經非常接近於開展相關實驗了。他說:「我並不想說喪氣話,但我們的確正在開展相關工作。我想我們會有辦法做下去的,或許我們在接下來幾個月裡就會取得進展。」


  但不管大自然是否真的會藉助量子效應幫助生命體從陽光中汲取能量,分辨南北方向,或是區分不同的味道,原子世界的奇異特性仍將告訴我們許多有關細胞內部精妙結構的信息。


視頻:超越光速的量子穿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說穿牆是概率問題?搞明白量子隧穿你就懂了
    薛丁格方程奇怪的解在薛丁格的論文發表不到一年的時間,學界就有好多物理學家用薛丁格的方程算出了一定概率之下粒子能夠穿墻的解,雖說這個概率很小,但是這卻一直是籠罩在波函數方程的一個陰影,這個穿墻的解就叫做量子隧穿效應,也叫量子隧穿解方程,有時候是會解出一些奇怪的解,這種事兒很常見,這在物理學界也算默認的潛規則,畢竟波函數方程絕大部分時候是很好用的,你總不能因為這點事兒就全盤否定了這個解
  • 什麼是量子隧穿?科學家已經創造了由量子隧穿驅動的傳感器
    而近年來也有不法商家利用「量子」這一概念進行欺詐消費者,但是真正從事量子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們,對於如何發揮量子的威力,有最為準確的理解。  刊登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就闡述了如何利用量子隧穿效應帶來的能量驅動傳感器。在理解工作原理之前,智八鬥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量子隧穿。
  • 量子隧穿及它的作用
    量子力學不同地預測,這粒子可以概率性地從區域 A穿越到區域 C。好像一個人從大山隧道裡通過一般。如下圖:那麼通進量子隧穿效有那些應用例子是我們知道的?我們知道根據相對論,任何物質速度都不會超過光速。理論上如果超過光速,時間將會出現倒流。據報導,兩位科學家聲稱,利用量子隧穿效應,找到了讓光突破自己速度限制的方法。兩位科學家的實驗是讓微波光粒子通過兩個稜鏡並進行觀測得出。
  • 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就沒有五彩繽紛的生命
    然而在微觀世界,「量子穿牆術」時刻在發生。                            一個人要到達一座山的另一邊,需要從山腳爬到山頂,又從山頂下到另一邊山腳。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量子人」,就不用那樣費勁,可以直接穿山而過。一個微觀粒子,能夠穿透比它強得多的能量壁壘,就好像有人幫它挖了一個隧道似的,所以這種效應被科學家趣稱為隧道效應,或者稱為量子隧穿效應。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居然讓粒子學會了穿牆術~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是不可能會穿牆術的,魔術中的穿牆術都是障眼法。不過,在微觀世界裡,粒子們卻真的會穿牆術,而這就是著名的量子隧穿效應。舉個例子,假如人在趕路,前面有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那麼人如果要前往大山的另外一邊,那麼你就只能翻過山去。但是對於粒子而言,它可以直接穿過去,即使能量不足,也可以穿山而過。這就是粒子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
  • 瘋狂的量子隧穿,宇宙本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謎團正在被揭開
    事實上,量子隧穿對於像光合作用這樣的基本過程可能是必不可少的。當物理學家們發現量子隧道時,他們意識到它實際上解決了許多謎團。它解釋了各種化學鍵和放射性衰變,以及太陽中的氫核如何能夠克服它們之間的排斥並融合,從而產生陽光。 沒有它,半導體、電晶體和二極體就無法工作。當然,量子計算也涉及到隧道。
  • 量子隧穿效應,真實存在的粒子穿牆術
    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微觀粒子可以穿越障礙物,就算粒子的能量不足,這個機率也非常大,我們的科學家把這種粒子運動的現象叫做量子隧穿效應量子隧穿效應的具體由來!粒子的作用力以及勢壘,限定了粒子的運動軌跡,在我們空間中存在著勢壘,因此當粒子穿越的時候,就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如果能量不足那麼就穿越不了勢壘,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量子隧穿效應的發現,讓我們知道粒子就算能量不足也可以!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這種奇怪的現象,就是量子隧穿。量子隧穿效應在許多過程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它使得太陽核心中的氫核可以靠得足夠近,從而聚變形成氦,釋放出光子,如果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太陽可能永遠無法發出這些光子。自發現以來,物理學家對這一有悖直覺的效應已有了較好的理解,並將它用作於一些技術的基礎,例如量子計算技術,以及能夠成像單個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這些量子粒子所穿越的,其實並不是是一個物質性的障礙,而是可以限制這些粒子的勢壘。例如一個被捕獲的電子可以在不受外界影響的情況下逃脫束縛,就像一個高爾夫球從球場的一個洞中突然消失,再無緣無故地出現在另一個洞中。 這種奇怪的現象,就是量子隧穿。
  • 量子隧穿推動自供電傳感器的快速發展
    10月28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了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開發的自供電量子傳感器的研究情況。自供電量子傳感器的製造很簡單,也很便宜。它只需要四個電容器和兩個電晶體。利用這六個部件,Chakrabartty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建立了兩個動力系統,每個系統都有兩個電容器和一個電晶體。
  • 呼吸酶、呼吸作用及量子隧穿(讀書筆記)
    四、呼吸作用中的量子隧穿 量子隧穿 quantum tunneling 因為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它們能夠像波繞過牆壁一樣穿過能量壁壘,這個量子過程被稱為量子隧穿。這解釋了為什麼足球之類的宏觀物體無法量子隧穿:這些物體由數以兆計的原子組成,所以粒子無法以協調一致的波形整體行動。 以量子的標準來衡量,活細胞也屬於宏觀物體。所以乍看上去,由於在活細胞中溫熱、溼潤的環境內,原子和分子的絕大多數在無序運動,量子隧穿效應幾乎不可能發生。但是,正如我們所發現的那樣,酶的內部卻別有洞天:酶的粒子並非群魔亂舞(混亂、隨機運動),而是跳著精心編排(有序)的舞蹈。
  • 科學家測量出量子隧穿過程所需的時間
    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測量量子隧穿過程的時間。《自然》刊發了他們的論文。從某種意義上說,量子隧穿很簡單——在經典力學裡,下遊的小船如果沒有外在動力來源,則只會隨波逐流,離上遊越來越遠;但是在量子力學的世界裡,小船可以自發地逆流而上!科學家們並不真正了解量子隧穿的本質,不過有很多猜測。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為什麼說沒有了它,生命將是不可能的?
    在宏觀層面上,如果出現了奇怪的量子隧穿效應,那麼在球接近牆壁時可能會突然消失,然後立即出現在牆壁的另一側,而牆本身和球將處於理想狀態。當然,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然而,從概率上講,理論上它是有可能的。為什麼?其原因在於量子世界的概率本質。
  • 氫分子量子隧穿效應假說!
    水中這快速原子運動是通過量子隧穿機制實現的。隧穿只能用量子物理來描述,這是一種控制微觀世界的物理定律。雖然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它並不容易,但我們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沒有這個概念,無法弄清楚生物體中氫的各種獨特特性。 一、什麼是量子隧穿效應?
  • 從氨分子結構研究量子隧穿,神奇的穿牆術究竟是怎麼回事?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量子隧穿。量子隧穿是在微觀粒子世界中一種獨特的量子現象,之所以稱它是一種特有的量子現象,是因為量子隧穿在宏觀世界是不可能觀察到的,在物體上實現量子隧穿的機率無限接近於零。微觀粒子能夠實現量子隧穿的概率,可以通過薛丁格一維方程計算得出,如下圖變形後得到通過薛丁格一維方程,我們可知,位勢壘能量越高,或者位勢壘厚度越大,粒子實現量子隧穿的概率就越低
  • 神秘的量子隧穿:一個人可以化作一道波穿越十幾釐米的牆!穿牆術
    我們現在都知道沉香很傻,人去撞牆,自然落得個頭破血流。人無法穿過牆,哪怕是再薄的牆都不行,這是一個共識,因為從來沒有人成功穿過牆,但是人穿過一堵牆真的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嗎?量子隧穿量子隧穿是量子力學裡的一個專業術語,其實說的通俗點,就是量子層級的撞牆。一個量子面對一個位勢壘,試圖穿越它,可以類比為一個小球去撞一座山。
  • 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嗎?
    但在量子力學來看,情況並非如此。如果把小球換成微小的量子粒子,把固體牆壁換成量子力學勢壘。那麼,粒子就會有一定的概率穿過勢壘,它們最終會在勢壘的另一邊被探測到,此即為量子隧穿效應。這就好像把小球扔向牆壁,小球徑直穿過,完全不受牆壁的阻礙。根據《自然》(Nature)雜誌最近刊載的一項研究[1],物理學家首次成功地測出量子隧穿過程的耗時,並發現這是瞬間完成的。
  • 量子的隧穿效應 ——再往下差不多就屬於物理學家的地盤了
    我們現如今是在原子的層面上雕刻我們想要的東西,這也是半導體製造為什麼那麼高門檻的原因。        即便是我們擺脫了材料學上的問題,我們依然會被另外一個問題所難住,那就是存在於微觀世界的量子隧穿效應。即微觀世界裡邊的量子穿牆術。
  • 基於量子隧穿效應的直流摩擦發電新機制
    傳統的摩擦納米發電技術基於介電材料之間的摩擦起電(contact electrification),往往能夠獲得高電壓(靜電荷積累)。然而由於常用聚合物材料的高阻抗,基於介電質位移電流(dielectric displacement current)原理產生的瞬時電流往往非常微弱。同時,其產生的交流電必須通過整流轉換為直流電加以利用。
  • 我省科學家在量子隧穿時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楚天都市報12月19日訊(見習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楊婷婷)自量子力學建立以來,關於量子隧穿的發生是否需要時間一直飽受爭議。近日,記者從位於武漢的中科院精密測量院獲悉,該院柳曉軍團隊與俄羅斯、澳大利亞的科研人員合作,提出了一種新穎的、完全基於離子碎片探測的分子阿秒角條紋(亦稱分子「阿秒鐘」)方案,並採用該方案首次對氫氣分子強場電離過程中的電子隧穿時間進行了精密測量,給出了該時間的上限為10阿秒(1阿秒=10-18秒)。相關工作發表在物理學權威雜誌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