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學生有一個錯誤的認知:金屬陽離子與弱酸根陰離子發生強烈雙水解時,金屬陽離子得到氫氧化物,酸根得到對應的弱酸。很多同學還會去死記硬背能夠強烈雙水解的離子,如:
Al3+ 與 CO32− 在水中生成 Al(OH)3
Al3+ 與 SO32− 在水中生成 Al(OH)3
實際上,上述陰、陽離子在水溶液中確實不能夠大量共存,但不是僅僅生成Al(OH)3這樣簡單,而是得到鹼式鹽,如:
Al3+ 與 CO32− 在水中生成 (1−x)Al2(CO3)3·xAl(OH)3
Al3+ 與 SO32− 在水中生成 (1−x)Al2(SO3)3·xAl(OH)3
其中x的值與溶液中Al3+ 、 CO32−或SO32−,以及OH− 的濃度有關。當然如果溶液的鹼性較強,也可以得到Al(OH)3(即認為此時x的值為 1 )。
我們如何理解呢?實際上,這是一種平行的競爭關係。例如Al3+ 與 CO32− 在水中的反應,是下面幾個平行反應同時進行得到的:
陽離子水解:Al3+ +3 H2O == Al(OH)3↓ + 3 H+
陰離子水解:CO32− + H2O == HCO3− + OH−
HCO3− + H2O == H2CO3 + OH−
複分解:2 Al3+ +3 CO32− == Al2(CO3)3↓ + 3 CO2↑
實際上,上述幾個反應中的產物,都有可能生成,最終得到的就是鹼式碳酸鋁 (1−x)Al2(CO3)3·xAl(OH)3 。同學們可曾想過:為什么九年級的教材中,溶解性表裡不存在CuCO3的溶解性?這並不是因為CuCO3不存在,而是因為Cu2+和CO32− 在水溶液中會得到鹼式碳酸銅。
學習自然科學(尤其是教學層面),可以有學段本身的局限性,但是不能有錯誤,要尊重自然,尊重科學。如果偏離了對事實的尊重,則會在高考中犯下錯誤,下面的兩道題目,對本文的內容進行了直接的考查。
例1.某學生探究0.25 mol·L-1 Al2(SO4)3溶液與0.5 mol·L-1 Na2CO3溶液的反應,實驗如下。
實驗1
實驗2
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實驗1中,白色沉澱a是Al(OH)3
B.實驗2中,白色沉澱b中含有CO
C.實驗1、2中,白色沉澱成分不同,與混合後溶液的pH有關
D.檢驗白色沉澱a、b是否洗滌乾淨,不可使用相同的檢驗試劑
答案選D,B項則指沉澱為鹼式碳酸鋁。
例2. [2016年北京卷節選]向 2 mL 0.2 mol/L Na2SO3溶液中滴加 0.1 mol/L Al2(SO4)3 溶液,對於沉澱中亞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兩種假:
i.被Al(OH)3所吸附;
ii.存在於鋁的鹼式鹽中。
對假設ii設計了對比實驗,證實了假設ii成立。
a.將對比實驗方案補充完整。
步驟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上圖形式呈現)。
b.假設ii成立的實驗證據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Al3+、OH-
②
b.V1明顯大於V2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關注「一個蘆老師」
精彩文章連結:酸鹼中和滴定曲線中,斜率最小的點(其他老師的文章,蘆老師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