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造就
編輯|一成 陳溪
周以真先生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修電子工程本科學位,師從圖靈獎得主羅納德 李維斯特,後獲得該校碩士和博士學位。
在這個男性佔據多數的領域,周以真先生憑藉無可挑剔的實力先後擔任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和哥倫比亞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主任。
堅定追求你的熱情所在
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發表的《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最為人稱道的成果之一——它創造性地創造了"計算思維"這個詞,並定義了什麼是計算思維。
究竟什麼是計算思維?它有什麼特點?普通人可以如何運用計算思維?計算思維是不是未來人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
造就:什麼是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是一種人類的思維過程,它的存在目的是為了對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案進行描述,並以一種計算機能夠有效執行的方式來表達的過程,其核心是在於解決問題。
假設有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尚待解決,對於計算機科學家來說,他們會把這一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將其一一解決,再將方案組合。
這是一種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對於計算機科學家來說,是十分自然和常規的思路,這也是我們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常用的解決問題的技巧。
周以真把計算思維分為解構、抽象化、範式識別、設計算法四個階段
造就:如何運用計算思維?
當你早上醒來要去工作的時候,你總會思考從家到公司最快的方式是什麼?如果你選擇開車上班,你就會看交通狀況如何。在地圖導航上,你會迅速找到一條從住處到公司的最快路線。
這一路徑規劃,就是你對路程算法進行計算的一個思路。
為什麼需要培養計算思維?因為我們需要與機器溝通。
當今大數據時代,科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了主導地位。我們要懂得如何高效地利用技術來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大數據,讓計算思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我們必須要藉助機器來處理大數據,進而解決問題。
造就:有一種觀念認為,藝術是需要創造力的,而編程是可以學會的技能,不需要太多創造性。對此你怎麼看?
我認為編程其實是一項非常有創意的技能。當你在進行編程的時候,其實是一種主動創造的過程,是對程序進行創作。
程序就是問題解決方案的表達形式。
不論是編程還是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都是在培養孩子們發揮創造力。
我們並不應該把編程與藝術對立起來,因為創造力是重中之重,無論是通過編程還是藝術,我們的目的是孩子們創造力思維的養成。
造就:未來人工智慧會比人類更加聰明嗎?
我其實沒有明確的答案。
我認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定義聰明。拿使用筷子吃飯舉例,我們可以很自然地拿起筷子,因為我們經過多年的學習,知道如何夾起食物,把食物放進嘴裡,這都是下意識的。但讓機器人和人類一樣嫻熟的使用筷子則是非常困難的。
人類更擅長的是精細的腦部控制,而機器人則更擅長完成人類明確定義的任務。
周以真教授採訪完整版可點擊「原文閱讀」或掃碼下載造就APP觀看。
校對 | Lily,視頻 | Don;版面 | 穎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