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俗話說「幹蘭溼菊」這是歷代以來種蘭的基本理論標準,也是蘭花種植中的不二法門,近二十年來,在雲南大理等地,許多蘭友卻不依照這個準則,反而把蘭花種的很好,在實踐中,大家得出了「重水」的理論,而蔣理先生是「重水植蘭」的實踐者,更是吧這個方法提升為理論的實幹型蘭家。
重水植蘭,顛覆了傳統的「幹蘭溼菊」理論,是近年來蘭花養殖上的理論突破和創新,值得所有蘭界人士認真對待。
重水植蘭法
蔣理
中國地大物博,蘭花資源廣布其間,蘭花文化源遠流長,蔚蘭之風全國尚行,蘭花產業趨勢已成定局。產業的根本在產品的質量,質量的根本在於管理,蘭花栽培管理方法在蘭花經濟形成進程的近20年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全國各地湧現了許多成功的栽培典型事例,經過蘭友們不斷的總結和推廣,近年總體藝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離產業化的要求距離不還很遠,尚待大家努力。管理之法應該是:「尊重生物生長習性、立足客觀環境變化、區別對待品種差異、靈活運用理論方法。」在常年空溼度20—50之間,溫度5—25度之間,晝夜溫差小於15℃之間的地區,適用「重水植蘭」法管理蘭花。
「重水植蘭」的關鍵環節有四點「小盆、粗土、重水、陽光」,可釋為「看根選盆、看盆配土、重水管理、適度陽光」,其四個環節互為條件,互為態體,切不可斷章取義。
首先是「選盆」。盆是蘭花生長的相對空間,其材質、大小和形狀應根據蘭株的生長習性和根系狀況進行選擇。盆形的選擇應以修長型為主,矮寬型盒體不利於植料的適氣和利水,自然不適於地生蘭生長。盆的大小選擇是最為關鍵的環節,本法突出一個「小」字,如何算小呢,應以蘭株根系作參考對象,能讓根系自然放置的盆體就應是最合適的,所以稱為「看根選盆」,但在實踐中也有例外,比如寬葉瓣,如大雪素,選盆時盆體就應稍微大些,因為寬葉型蓮瓣需要的養份要更多一些。
其次是「配土」。盆土,應稱為「植料」,植料是蘭花生長的直接基礎,為蘭株的生長提供養料水份、微量元素等生長條件,植料的配置以「通水透氣」為原則,可隨意就他取材,通常的配方為「腐植料加顆粒植料,腐植料在遇水發酵的過程中能提供植物生長最需的氮肥,顆粒料則為提供不同的礦物質和其他微量元素,同時加大整體植料的空隙,提供有氧空間促進蘭菌生長。植料粒徑的大小選擇應以盆體大小而定,盆大用粗料,盆小用細料。
第三是「重水」。古人云「三分栽七分管」,蘭花的栽培就是管理的過程,管理的方面很多,有環境管理,水份管理,營養管理,溫溼度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諸多方面,但水份管理卻是蘭花管理的重中之重。蘭花生長的三大條件是陽光、水份和空氣,作為陽光和空氣自不必說,處處皆有,但在相對「盆環境」中生長的蘭花,它所需的水份則是由人來控制的。本法提倡「重水管理」,是指可以不限制澆水的量,因為澆水之前已選擇了相對的「小盆」和「粗土」,那麼再多的水也不致於積留盆內而造成爛根。植蘭過程中的澆水是指澆一次透水,即讓所有植料通淋一遍,澆透水的好處在於:用水流帶動盆內氣流,使盆內更新氧氣,促進根菌共生。蘭株上盆之初,植料遇水快速發酵,會產生高熱量和許多廢氣,危害蘭根,解決的方法只有重水,重水可降低熱量和衝刷廢氣,當然重水也會衝走過多的養料,使植料提前老化,解決之法是補肥或縮短換盆期限。
一般情況,炎熱季第一天可上1—3次水,冷天、陰天也可減至3—5天上一次水。
「重水植蘭」的特點就在於澆水的隨意性,「重水」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一是加大澆水的量;二是加大澆水的頻率。這於新學養蘭者極易掌握,但隨意也不是亂澆,亂澆雖不致於敗事,但也成不了好事,隨意中有不隨意,關鍵是掌握好一個原則:熱天多澆,冷天少澆,晴天多澆,陰天少澆,小盆多澆,大盆少澆,新土多澆,舊土少澆,蒸發量大多澆,蒸發量少少澆。
第四是陽光管理。陽光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蘭花亦如此。陽光首先提供的是光合作用,蘭葉通過光照把空氣中的水份、二氧化碳合成有機化合物,供蘭生長,同時供給蘭株生長過程中必要的葉綠素,並保證原有葉綠素不被「白化」。其次,通過陽光照射,能提供蘭株生長所需要的正常積溫,常年如積溫不夠,通常大家知道的開反季節,就是光照過程或不足的結果。蘭株就不能正常生長。第三,光照能調節蘭花的生理周期,陽光的管理應以適度為佳,「強光勿照,閃光不避」具體把握以環境而定,以具體蘭株而定,以人為定,原則是「茁壯植株,根系上佳植株,及陰冷季節多補陽光,瘦弱植株,根系不健全植株,及炎熱季節少補光。」
作者本人在十餘年的藝蘭過程中,從植物學理論出發,大膽實踐、不斷摸索總結,在科學原理指導下,成功總結出「重水植蘭」法,在無數蘭友的具體實踐中反覆證明了它的科學性可操作性。重水植蘭,能使蘭花根系完整健壯,發苗率加快,生長速度加強,蘭株整體抗逆性,半友則在實踐中應立足客觀環境,注重4個環節的完整性,切不可只關注「重水」而忽視盆料,光的配合,祝蘭友們蘭業昌盛。
點擊文章題目下角「滇蘭」關注公眾號
或者搜索「滇蘭」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