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7月15日訊 今日上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6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關於新經濟統計的問題,盛來運說,監測新經濟,反映新經濟發展的狀況是統計局義不容辭的責任。「三新」統計調查制度不是另搞一套核算制度,更不是為了把GDP做大。
第一,監測新經濟,反映新經濟發展的狀況是統計局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兩年新經濟發展確實比較快,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中國,各個國家政府都非常重視新經濟的培育和新經濟的發展,我們國家也高度重視加大改革創新,加大創新的力度,所以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非常快。這些新經濟的成長,對衝工業調整的下行壓力,對推動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保持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我們有責任把新經濟的情況搞清楚,把新經濟的體量有多大搞清楚,把新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搞清楚,以客觀地反映新舊動能轉化的情況。
第二,國家統計局為此加大了改革創新的力度。我們先後建立了跟「三新」統計相關的制度,比如高新技術產業的統計制度、電子商務和網購的統計制度,相關的經濟活動的成果我們儘可能在GDP核算中反映。在過去改革的基礎上,我們今年又進一步加大了改革創新的力度,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統計的調查制度。這個制度包括了目前新經濟所涉及絕大部分領域,比如說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服務業、網際網路金融、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眾籌等,還有城市綜合體、各地的開發園區,我們先把這些情況都收集上來。4月份國家統計局把這個制度下發到各地,根據初步安排,今年7月底希望能夠有初步的數據上報。
第三,我們搞「三新」統計調查制度不是另搞一套核算制度,更不是為了把GDP做大,它是跟現有的GDP核算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所謂聯繫,「三新」是經濟活動中的一部分,自然是GDP核算中間的一部分。所謂區別,比如說GDP核算是要建立在市場交換,價值量核算的基礎之上。而「三新」的統計既包括有價值量的,也包括沒有價值交易量的核算,其中前者應該包括在GDP核算中,沒有價值交易量的核算就不計入GDP核算。比如現在的網購,有些網際網路提供了免費服務,在新經濟中間可能要反映這方面的情況,但是按照GDP核算的原則要求,不進行交換的話暫時是不納入進去的。所以絕大多數有交易活動的「三新」統計活動都已經反映在現在的GDP核算中間去了,只不過是由於分類的問題,現在還難以給它區別出來,主要是混合經營越來越多,但現有的統計制度是按法人單位統計的,按主營收入歸類的。舉個例子,假如說有一個大的鋼鐵企業,不僅生產鋼鐵,還有研發中心、物流中心,還有其它一些新經濟活動,有些研發中心不僅僅滿足本企業,可能還對社會開放。從報表角度來講,主營是什麼行業就歸到什麼行業,主營是鋼鐵就歸到鋼鐵,相關一些經濟活動價值量核算成果都歸到這個行業中去了,沒有區分開來。我們現在搞的「三新」統計調查就是想把這些活動,該納入GDP核算的照常納入GDP核算,可以通過增加一些標識,定一個標準或者範圍,把它反映出來。我們將來的目標是能夠爭取做到大的集團中,區分出哪些是主營活動創造的價值,哪些是新經濟活動創造的價值。不是說把新經濟加到GDP裡面的問題,而要把內涵和邊界搞得更清楚。
盛來運說,最後,因為「三新」統計確實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據其了解,關於「三新」統計國際上沒有一個標準的概念,所以要給它搞清楚很難,再加上「三新」統計變化快,涉及到各個領域。國家統計局現在開展的「三新」統計調查制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帶有很強的探索性性質,將來我們對數據和成果會進一步加大研究。我們的方向是堅定不移的,國家統計局加大制度改革創新的力度,儘可能準確全面地反映「三新」經濟活動以及新動力成長情況。我們希望在現有的調查基礎之上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吸收國外的研究成果,來推動「三新」統計的完善。
(責任編輯:張明江)
版權聲明: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