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與現行統計制度及核算方法研究
楊新洪
內容摘要:我國第三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不斷出現新舊經濟增長動能進退轉換給統計工作帶來新要求。「塊主+條輔」研究統計方式構成的現行統計制度難以全面描述第三產業發展現狀,核算基礎數據「不夠全不盡用不太穩」造成較發達城市第三產業可能低估失算。筆者建議建立分類統一核算方法制度,以體現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精準核算經濟增長;對有條件的計劃單列市參照財政做法,實行國家直接統一核算;適當修訂調整直接核算指標,科學建立核算模型及評估體系,完善年季度核算辦法。
關鍵詞:第三產業;新經濟新動能;統計制度;核算改革
中圖分類號:C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794(2018)05-0011-06
DOI: 10.13778/j.cnki.11-3705/c.2018.05.002
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佔GDP的比重從2001年的41.2%增至2017年的51.6%,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對經濟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亦給統計工作提出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統計體制」。作為新時代現代化統計調查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第三產業統計核算在適應新要求上存在不足和問題,亟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一、我國第三產業不斷出現新舊經濟增長動能進退轉換
(一)第三產業發展共性:點多、面廣、不穩定
第三產業涉及行業點多面廣,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1]中,包括批發零售、交通運輸、住宿餐飲、信息服務、金融、房地產、租賃商務、居民服務和公共事業等15個門類,共47個行業大類,224個行業中類,599個行業小類。各行業之間特性不一,情況差別較大,統計需依據行業特點做差別化設計處理。如各行業的產出計算方法各不相同,批發零售業用進銷差價法,信息服務業用營業收入法,金融中介服務業用利息差額法,公共服務業用成本費用法等。
總體上看,因服務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以及服務業需求波動相對平穩的特點,第三產業的增長波動相對較小,但其部分細分行業如金融業、房地產業在短期內存在波動較大現象。如2007—2016年的總產出、三次產業及各行業的波動幅度數據(用發展指數的標準差衡量)顯示,總產出的波動幅度為2.25%,第二產業波動最大,為2.84%,第三產業為2.50%。第三產業中波動最大的是房地產業,為6.70%,其次是金融業,為5.99%。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的較大波動給統計工作帶來一定挑戰。
(二)我國經濟新動能較多集中在第三產業,新產業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推進器
近年來,我國經濟新興動能茁壯成長,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超過10%[2],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提升,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推進器。服務業與傳統產業的新融合、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以及行動支付、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日臻成熟等,催生帶動如平臺經濟、智能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新產業的成長推進了經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步伐。數據顯示,2017年以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新興服務業增速明顯快於傳統服務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佔GDP比重進一步提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7.2%,拉動全國GDP增長1.2個百分點,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動力[3]。
(三)新經濟增長點普遍表現出成長性、快速性與欠持久性
得益於技術、資本、市場的助力,新經濟業態快速成長。2017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32.2%,實體商品網上零售額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15.0%;微票兒、喜馬拉雅FM、豬八戒網和騰訊雲等平臺交易額實現成倍增長[2];共享單車投放量超2500萬輛,覆蓋200多個城市,在網民中滲透率達41%[4],共享汽車、共享住宿等快速發展。但新經濟快速增長不可持久,新經濟業態發展對企業經營及市場格局具有極強的重塑效應,市場競爭致業態發生相對快速的此消彼長,野蠻生長變規範經營,新產業快速擴張放緩,步入平穩增長階段。
從宏觀上看,發達經濟體市場第三產業均無法實現兩位數持續高速發展。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服務業發展規模達到一定水平後,增速均回落到10%左右。從行業層面看,例如全國共享單車市場中77家企業已有20餘家倒閉或者停止運營,行業整體步入平穩增長期;再如深圳聚集了全國80%的供應鏈企業,近年來供應鏈企業銷售額高速增長,2016年實現商品銷售額佔批發業的20%以上,但2017年增速回落,對全市批發業的貢獻率已在下降。
二、「塊主+條輔」統計方式構成的現行統計制度難以全面描述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一)以綜合統計為主,涉及的規上批零住餐商業與其他服務業統計相對基礎紮實,但規下部分的統計推斷值得商榷
目前我國服務業統計調查採用條塊結合的方式開展[5],政府統計部門的綜合統計為主,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部門統計為輔。政府綜合統計涉及的規上批零住餐商業與其他服務業統計相對基礎紮實,但規下部分的統計推斷存有缺陷。
以深圳批零住餐業統計為例。2016年,深圳GDP、常住人口與廣州基本相當,但全年商品銷售總額僅為廣州的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為廣州的63%,而深圳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的商業統計數據佔比為67%左右,遠高於廣州(佔比不到50%)。深圳與廣州數據上的差距可能並不是現實的真實反映,與未納入規上的規下部分統計推斷不無關係。
居民網購多,消費數據難以通過限上法人計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深圳實體店受電商衝擊嚴重,居民多通過網購消費,群體和消費量龐大。但因國內大型網絡零售平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按法人所在地原則統計,深圳限上法人企業通過網絡零售平臺實現網絡零售額僅為121億元,只是廣州的1/6。杭州、北京、上海、廣州實現網絡零售額(從賣方角度)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分別為60%、15%、10%和7%,而深圳僅佔2%。因網購消費的存在,地方層面(特別是深圳)按在地賣方統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難以準確反映當地的最終消費支出,而地方層面(省以下)難以獲得網購消費買方數據。
個體戶經營活躍,「大個體」難以包含進經濟量。深圳個體戶經營活動非常活躍,2016年,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批發業商品銷售額中,「大個體」(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個體經營戶)實現佔比分別為18%和19%。2011年深圳建立起「行業協會+大個體」統計調查模式,因統計調查投入較大,「大個體」入庫申報材料要求趨緊,統計工作難度加大。而行業協會會員以外的「大個體」,因個體經營戶帳目不全甚至無帳可查,對統計調查故意迴避或隨口報數,漏報、瞞報、拒報現象較為普遍,更是難於統計。
城市商業綜合體管理機構和供應鏈企業能掌握到商業數據但不能統計。城市商業綜合體中管理機構能掌握入駐商家的經營數據,有的還擁有統一收銀的權力,或因其非商貿企業而不能填報商業數據,或是商貿企業但按制度規定不能納入非本企業實際經營收入。供應鏈企業既自營銷售商品,也提供網絡平臺幫助其他商家銷售商品,掌握商品銷售額等數據,但制度規定,非本企業實際經營不能納入統計報表。
現行其他服務業調查方案中,規下採用抽樣調查方法採集數據。實際工作中存在城市一級代表性不足,樣本輪換不及時等諸多問題。如深圳規模以下服務業企業選取樣本範圍不夠全面,樣本量不到1000家,缺乏代表性,不能反映全行業單位數據的特點,僅能匯總樣本單位數據,不能推算全部規下單位數據;樣本輪換在每年11月開始,用不在樣本庫的新企業替代樣本庫中已消亡企業,於次年1月上報最新數據。因市級數據代表性弱,全省數據用各市匯總數據統一調整核算使用。在季度核算時,規下抽樣調查的數據無法使用,而是用規上全省平均增速代表規下發展情況。
(二)以部門統計為輔,基礎數據質量來源參差不齊,缺乏長期日常統計管控流程
核算第三產業各行業增加值時,較多基礎指標來自於部門統計,主要涉及交通運輸業、金融業、非營利性服務業。各行業主管部門統計指標的設置多數是從滿足其自身部門管理和行政需要角度出發,部門指標與行業增加值核算的匹配性程度需進一步完善,如交通運輸業核算指標都是傳統的實物量指標,而非價值量指標,在反映相關行業整體情況上有所遺漏;金融業的核算指標對新興金融業態的發展反映不足。另一方面,部門基礎數據質量來源參差不齊,部門中統計職能相對弱化,缺乏長期日常統計管控流程,也缺乏部門統計數據質量的管控、評估和考核機制。
政府綜合統計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的信息共享、資源互惠缺乏常態化機制,而且並未結合行業主管部門的專業優勢,研製出更加系統科學合理的行業統計和核算辦法。對服務業相關行業分類細化不夠明晰,缺乏精細的歸口管理,不能發揮部門齊抓共管提高數據質量的合力作用。如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中按中類和小類劃分的法律服務、廣告服務、旅行社服務等行業的數據指標監管責任歸口到對應的司法、商務等部門,由其主管部門負責對行業情況監管、督導、協調、把關,形成綜合統計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的數據統計互通協同機制。
(三)統計制度設計上打了「補丁」,統計實踐卻難以全覆蓋、全實現
國家統計局已於2017年10月修訂了新的行業分類並正式實施。新版行業分類進一步細化了服務業行業小類,新增小類達120個,這無疑為細化行業顆粒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基層企業入庫仍然缺乏可操作的入庫指引。服務業混業經營非常普遍,特別在珠三角地區,供應鏈業態發達,啞鈴型企業(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在本公司,生產加工環節外包)普遍,這些企業表面上看似乎成為了「服務業」的一部分,其本質仍然是製造業和貿易企業。同時,信息技術發展催生大量的依託網際網路經濟類型,其經營又與傳統業態滲透共生。例如「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與貿易門類的細分行業分類需去偽存真精細分辨。行業劃分的甄別問題與門類之間調整的頻度問題,將直接影響到規上其他服務業的產出衡量指標,急需可操作的權威的入庫甄別指引。
三、核算基礎數據不全造成較發達城市第三產業數據可能低估失算
(一)歷來年定報及普查年度的刻意銜接,造成可能拋開具有損益財務報表細項數據來源而得出核算結果
季度GDP核算因時效性要求高,服務業各行業在季度核算時更多依賴相關指標進行推算(間接計算法);而在年度GDP核算中,核算資料更為翔實完整,規上企業用財務報表計算收入法增加值,規下、個體和非企業法人採用相關指標推算。理論上,年度GDP核算數據的準確性要高於定報初步核算數,實際在當前體制下,定報數的時效性和作用要遠高於年報,同時為了控制地區數據差異,「以定代年」現象較為普遍。
這種年定報甚至普查年度的刻意銜接(即向定報靠攏),不僅與統計數據的科學性相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統計部門探索研究科學準確的服務業增加值核算方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於年度部分分行業、分地區的增加值核算方法還需進一步完善,又因要與定報銜接,在部分行業的核算中可能拋開具有損益財務報表細項數據來源而得出核算結果,本地區行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在核算方法上得不到反映。比如,在季度、年度核算中要使用的部分部門指標數據,可能與本地區該行業的增加值發展狀況不匹配。如交通、郵政、電信等行業的部門指標,採用的是實物量指標,沒有價值量指標,這些指標與某些行業增加值的實際發展情況的匹配性偏離度較大,甚至在部分年份與年度損益財務報表的結果相差甚遠,年度核算結果最後因「年不超定」使得行業情況難以準確、完整表達。
(二)部分行業專業核算採用的基礎數據指標較為傳統,簡單套用核算模塊可能會低估經濟增長的存量
季度金融業增加值的核算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存貸款餘額增速為主導的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傳統推算指標體系,不能很好地滿足代表性、穩定性和一致性等基本要求。此外,金融業增加值核算的範圍涵蓋面不全、參照指標不能全面體現金融業發展等基礎數據質量原因也導致金融業發展情況被低估。融資性擔保公司、銀行卡清算機構等貨幣金融服務中介,理財業務、委託貸款、保理、期權、股權、金融研發、金融創新衍生品等對外業務應納入金融業增加值核算範圍。新興金融業態如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證券公司的融資融券業務快速發展,由人民幣存貸款餘額、證券交易額和保費收入等相關指標推算的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僅反映了部分金融業務,不能全面反映新型金融業態對金融業的貢獻。
營利性服務業行業眾多,經濟成分複雜,憑目前省市統一反饋的相關指標和部門數據難以真實評估其經濟運行情況,無法反映各行業經濟質量差異,造成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被「低估」現象。一是核算資料來源過於局限。營利性服務業涵蓋點多、涉及面廣、分布散亂,無論是統計部門自身統計數據還是行業主管部門提供的資料都不夠全面和完整,營利性服務業個體受資料來源限制的影響尤其明顯,難以全面客觀反映服務業的發展現狀。二是現行統計方法存在不足。規上服務業全面調查和規下服務業抽樣調查的專業主管部門不同,報表周期不一致,缺少數據上的銜接應用和可比性,沒有有效結合起來。在進行核算時,如果僅根據規上服務業相關行業營業收入增長速度推算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會使推算結果存在偏差。三是「3+2」增速打包計入核算掩蓋行業發展特徵。在現行季度核算方法下,規模以上其他服務業採用平臺數據計入核算的只有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中的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工作實際中簡稱為「3+2」),且使用指標為其「打包增速」。必須注意的是,這幾個行業在營業範圍、提供的服務和產品等性質上並無共性,異質性鮮明。而國際上對這幾個行業在核算增加值時常採用綜合價格指數進行縮減。
(三)新經濟業態多元化複雜化總部化,可能存在僅統計總部企業主體業務板塊,而忽略次少的附屬經濟成分
新經濟業態多元化複雜化總部化,給統計工作帶來較大的挑戰。現行的統計制度下,可能存在僅統計總部企業主體業務板塊,而忽略次少的附屬經濟成分。以華為公司為例,其業務已多元化發展,不僅僅是電信製造商,但目前僅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存在規模以上工業一套表資料庫中,季度增加值核算時採用全市通信設備製造行業平均增加值率計算企業的增加值。實際上,華為自身工業增加值率比平均值高几個點,而且其軟體、服務等板塊業務比重逐年上升,這塊業務的增加值率更是遠高於前者。因而,新經濟多元化總部化的企業特徵對現行統計方式的單一化法人化提出較大挑戰,完善全行業、全覆蓋的綜合統計制度勢在必行。
(四)統一各地差異多樣經濟的核算方法,可能帶來難以全面反映較發達城市第三產業增加值而產生的不足缺失
我國各地區發展異質性強,所處經濟發展階段大不相同,而統計核算方法要求各地區基本採用統一的核算指標,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地區經濟發展階段的結構差異和多樣經濟特徵。
我國較發達地區新興業態、新興經濟最先出現,傳統業務被衝擊分流,而新興業務按現行統計制度又無法完全納入。比如高鐵的開通對原跨市公路交通帶來衝擊,使公路運輸周轉量明顯下降,而鐵路運輸業總周轉量更偏重貨物運輸總周轉量,使得高鐵產生的價值量效益無法完全體現;城市地鐵輕軌、共享單車、共享巴士等城市公共運輸業的快速發展,無法在公路運輸周轉量中體現,反而使統計的市內公路運輸周轉量下降。同樣,較發達城市中高度發達的房屋租賃市場也一直難以在統計核算上得到表達;「網際網路+」對傳統核算指標的衝擊在較發達地區表現更為明顯,採用各地統一的核算指標,可能低估以及難以全面反映較發達城市第三產業增加值。
如深圳市房屋租賃業的研究發現,目前我國房屋租賃業統計存在局限性,一是目前統計制度無論是對單位還是對個人都沒有專門的房屋租賃統計內容,從而無法掌握房屋租賃業的整體情況;二是現行制度中對個人租賃非住宅類房屋的增加值存在漏統;三是用成本法計算的自有住房租賃服務與目前一線城市活躍的市場租賃交易產生的增加值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低估增加值的可能。
(五)「網際網路+」、「共享經濟」衝擊傳統的統計指標,卻難以進入現有的統計框架
「網際網路+」、「分享經濟」的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沒有實體經營店的個體經濟和網絡經濟,每一個個體可以在空閒時間中又變成生產活動的生產者,傳統的由企業向企業或個人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交易分流到個人向個人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交易。與此同時,統計調查、核算制度發展又相對滯後於經濟發展,在當前經濟活動的生產者由統計調查制度內的法人單位向所有居民個體擴展的過程中,現行的統計制度還在以法人單位及個體經營戶為調查對象,這種個體化的經濟生產數據在現有的統計體制和模式中很難採集並納入到現有統計框架。一方面,現行統計框架內的法人(或個體戶)的生產經營受到分流和衝擊,總量和增速均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這些分流出去的增長較快的生產活動數據卻無法及時採集補充,出現了漏統漏算。國家統計局已修訂了電商統計制度等,統合為「網際網路經濟統計」,涵蓋了共享經濟的一些調查指標,比如:共享單車、網上醫療、在線教育以及遊戲等。但這些調查制度剛剛實施,基礎數據質量有待進一步觀察。
四、建議
(一)實事求是體現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建立分類統一核算方法制度,精準核算經濟增長
現行季度GDP核算中,國家統計局對各地區核算有較強約束力。中央深改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後,各省份的GDP將由國家統計部門核算,各地市的GDP由各省統計局直接核算,GDP核算「下算一級」將全面鋪開。推動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旨在準確反映各地區經濟增長實際情況,而在行業(比如金融業)增加值核算時,如對兩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較大差異的地區(比如深圳與西藏)採用同一參數進行相關推算,反而會造成兩地間數據的不可比。建議考慮各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的事實,使用更適合當地實際的行業基礎數據或者核算指標。按照城市發達程度、產業發展水平,建立分類統一的核算方法制度,在現行核算體系中,根據區域發展以及各地統計水平差異,允許4~5個核算指標可以替代,以達到更加精準核算經濟增長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二)鼓勵積極探索試行,對有條件的計劃單列市參照財政做法,實行國家直接統一核算
以《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的實施為契機,在遵循現有統計制度和統計現實前提下,對有條件的計劃單列市參照財政做法,列入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主體,在國家統計局組織領導下,參與統一核算。計劃單列市的經濟管理權限與省一級相當,國家統計局單獨核算計劃單列市,從實施管理和順應經濟發展規律角度看,有利於提高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數據質量,提高政府公信力;從GDP核算改革創新需求方面看,有利於貫徹落實GDP統一核算改革方案,精準反映地方經濟發展狀況,更好發揮統計研判經濟服務經濟的作用,也可突出計劃單列市對全國各省經濟的特別支撐作用。
統計實踐上可參照省級核算,分專業對計劃單列市數據進行核算,再分別計入所在省。在基礎資料提取上,計劃單列市行政數據可向相關部委直接取數,綜合統計各專業數據由國家統計局直接核定。另外,也可借鑑目前核算模式和機制,由計劃單列市根據相關部門基礎資料數據和國家統計局相關專業核定數據,按照統一核算方案核算本地市GDP數據後上報國家統計局審核、評估、確定和反饋。
(三)適當修訂調整直接核算指標,科學建立核算模型及評估體系,完善年季度核算辦法
服務業核算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克服行業甄別不清晰帶來的分類困難,產出指標異質性導致實際操作中基礎數據採集困難,從各類繁多縮減指標中甄選科學、有代表性而穩定的指標等難題,從基礎數據採集和質量控制、基礎指標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縮減指數的細化與科學性等多方面綜合考量,統一設計,才能解決服務業統計指標結果的代表性問題。
我國大部分服務行業核算目前還停留在使用單縮法的階段,不僅缺乏中間投入的價格指數也缺乏理想的生產價格指數,還缺乏科學編制的工資率指數,部分物量指標也缺乏代表性。應學習借鑑各國不變價增加值核算的經驗。例如:電信服務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業、衛生行業、文體和娛樂業,各國多採用雙縮法;研發行業、教育行業採用最多的是投入關聯指數外推法;社會工作採用最多的是利用工資率指數應用單縮法計算不變價增加值,其次為利用僱員人數外推不變價增加值;社會管理和社會組織採用最多的是利用僱員人數外推不變價增加值,其次為利用工資率指數應用單縮法計算不變價增加值。
建議在核算中在原「3+2」行業範圍外,進一步擴充和運用規上服務業統計調查數據,可以考慮在某一行業相關核算指標中將服務業調查數據與部門指標進行加權,或者通過事先科學的核算模型和體系評估,在條件成熟地區試點直接調整使用與行業實際生產經營更為密切的相關核算指標。同時,可考慮進一步完善和重視地區的年度GDP增加值核算方法的研究,深入對跨區經營特點明顯的服務業行業的統計數據的調查辦法和地區分劈方法;擴大地市級規下服務業調查樣本,增加樣本量,提升規下服務業統計調查質量以及代表性;加強與主要網際網路大平臺的合作,在現有統計框架外補充獲得相關數據,探索新生產模式的增加值核算方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M].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7.
[2] 寧吉喆. 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J]. 求是, 2018(3): 29-31.
[3] 許劍毅. 2017年服務業穩定較快增長 質量效益提升[EB/OL]. [2018-01-19].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 201801/t20180119_1575485.html.
[4]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7年共享單車經濟社會影響報告[EB/OL]. [2018-02-06]. http://www.caict.ac.cn/kxyj/ caictgd/201802/t20180206_2238032.htm.
[5] 許憲春. 加快服務業統計改革與發展[J]. 統計研究, 2008(4): 3-6.
作者簡介:
楊新洪,男,理學博士,高級統計師,現為深圳市統計局局長,研究方向為經濟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