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馬(Fermat)引理

2021-02-19 四季果味

費馬(Fermat)引理是實分析中的一個定理,以皮埃爾·德·費馬命名。通過證明可導函數的每一個可導的極值點都是駐點(函數的導數在該點為零),該定理給出了一個求出可微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因此,利用費馬引理,求函數的極值的問題便化為解方程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費馬引理僅僅給出了函數在某個點為極值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有些駐點可以不是極值點,它們是拐點。要想知道一個駐點是不是極值點,並進一步區分極大值點和極小值點,我們需要分析二階導數(如果它存在)。當該點的二階導數大於零時,該點為極小值點;當該點的二階導數小於零時,該點為極大值點。若二階導數為零,則無法用該法判斷,需列表判斷。函數f(x)在點a的某鄰域U(a)內有定義,並且在a處可導,如果對於任意的x∈U(a),都有f(x)≤f(a) (或f(x)≥f(a) ),那麼f '(a)=0。

設f(x)在ξ處極大,故不論Δx是正或負,總有

故由極限的保號性有

(1)

而當

時,

(2)

由(1),(2)兩式及

存在知,必有

設f(x)在ξ處最小的情況同理。

方法2

我們證明其逆否命題:"若

, 則

非極值。"

不妨設

的證明類同。

存在這樣的δ,使得當

<δ時,有

時,

即對任意

同理可證對任意

所以

非極值,得證。

平面反射

平面反射

光從P點出發射向x點,反射到Q點。

P點到x點的距離

,Q點到x點的距離

,從點P到點Q的光程D為

根據費馬原理,光線在真空中傳播的路徑是光程為極值的路徑。取光程

的導數,令其為零:

但其中:

半球面反射

球面的半徑=R,光線從直徑一端Q射向球面,反射到直徑另一端P,光程:

因:

所以:

根據費馬原理:

解之, 得

,代入D得到:光程

,乃是一個極大值=2.8R;(極小值光程是從直徑一端到Q另一端P,光程=2R)。 [2]



相關焦點

  • 形變定理和山路引理
    山路引理就是說明,滿足一定幾何結構和條件的定義在Hilbert空間的非線性泛函,存在類似「鞍點」的臨界點,這種幾何結構稱為山路幾何。粗略地來說,山路引理斷言了火山口周圍必存在鞍點。證明山路引理的一個方法是通過形變引理來反證,形變引理的證明理解起來並不難,關鍵的地方在於構造出「下降流」滿足的常微分方程,這一步是技巧性最強的,簡直妙手偶得。
  • 費馬小定理
    不過當時,帕斯卡仍然覺得需要與人討論,於是寫信與另一個人討論——這個人就是費馬(Pierre de Fermat,皮耶·德·費馬,1601年8月17日-1665年1月12日)。接到信後,費馬採用了與帕斯卡不同的方法,也獨立地解出了此問題。
  • 微積分先驅|費馬
    ——費馬  費馬是法國數學家。1601 年8月20日(另一說17日)生於圖盧斯附近的波蒙特;665年1月12日卒於卡斯特爾。  費馬出生於皮革商人家庭,他在家鄉上完中學後,考入了圖盧斯大學,1631年獲奧爾良大學民法學士學位,畢業後任律師,並擔任過圖盧斯議會議員。雖然數學只是他的業餘愛好,但他對解析幾何、微積分、數論、概率論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譽為「業餘數學家之王」。
  • 費馬和他的猜想
    費馬和他的猜想      費馬是17世紀法國數學家。
  • 費馬原理對摺射定律的證明
    如果你是屬於數學超常體系,如果你是物理怪咖、理論大牛,你一定聽過費馬大定理、費馬原理、費馬點。
  • 數學史上的「惡作劇」——費馬最後定理
    但是,表面看來極其簡單的畢達哥拉斯三數組,在三百多年前卻吸引了一位數學家對其潛心研究,這項研究的領域屬於數學上的一個重要分支——數論,這位數學家就是法國的皮埃爾·德·費馬。數論是研究有整數解的方程的理論,而費馬是對數論產生濃厚興趣的第一位近現代歐洲數學家。大概在1636年至1640年之間的某一天,費馬又找到了另外一項與之相關的研究工作:是否有兩個立方數之和為另一個立方數?
  • 費馬猜想真有簡潔證明: 本原解化約律和冪尾數周期律
    編者按:這是一篇關於費馬猜想的簡潔證明,作者證明了兩個引理,一個是洛書定理,即冪尾數周期律,同時還證明了本原解化約律,這是一種回歸本質範疇的優化運算規則,就是把解集歸屬到更大範疇中去,找到解集成立的必要條件是冪尾數周期律。由兩個引理可直接推出費馬猜想成立。
  • 費馬小定理,我的理解
    費馬小定理[ p是英語 prime number(素數)的首字母 ;n是 number 的首字母 ] 。(2) 還是對素數p=5,這裡取n=3,則有(3) 對素數p=3和正整數n=4,有您可以繼續,隨便取素數p和正整數n,對費馬小定理進行驗證。
  • 考研數學:費馬引理及其應用
  • 費馬小定理與歐拉定理Ⅰ
    費小定理與歐拉定理Ⅰ費馬小定理我們對費馬小定理和歐拉定理應該非常熟悉。
  • 從組合數學角度理解費馬小定理
    >費馬小定理(Fermat's little theorem),另一個叫做費馬大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也叫費馬最終定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前者「費馬小定理」,它在實際應用中非常廣泛,為質數的檢測奠定了理論基礎。費馬於1640年在寫給朋友Bessy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這個定理。
  • 中考數學「費馬點」問題,王者再度歸來
    什麼是費馬點 費馬問題是十七世紀法國數學家、被譽為業餘數學家之王的皮埃爾·德·費馬提出的一個著名的幾何問題。在一個三角形所在平面,找到一點,到三角形三個頂點的距離之和最小。費馬成功的找到了這樣的點,即「費馬點」。
  • 素數中的數學知識:費馬二平方定理
    業餘數學之王費馬在1640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猜想:奇質數能表示為兩個平方數之和的充分必要條件是該質數被4除餘1,這就是數論中的費馬二平方定理,但費馬沒有給出嚴格的證明,一直到100年之後的1747年歐拉給出了該猜想的嚴格證明,才使得這個猜想變成了數學定理,如果你沒有一定的數論知識歐拉的巧妙證明你是很難理解的,本篇我們就來了解下該定理首先所有素數可以分成兩類
  • 一分鐘數學——費馬小定理
    在正式講費馬小定理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熱身運動。
  • 費馬:猜想還在繼續 - 遇見數學
    話說費馬提出費馬大定理,大約是在1637年閱讀丟番圖的《算術》時挑釁般地在書的空白處寫著:其內容可用字母表示為an+bn≠cn(n>2的整數;a,b,c為正整數)之後寫到可惜書的空白處不夠寫,就撩下了這麼個大定理
  • 暴躁易怒VS內斂,哲學家VS法官:笛卡爾與費馬的爭論!
    笛卡爾在出版《方法論》之前,看到了費馬的這些成果,兩人的方法驚人的相似,這無疑成為了費馬和笛卡爾衝突的誘因,於是評論和批判鋪天蓋地。特立獨行的笛卡爾對此大都以憤怒和輕蔑回應,在任何場合都樂意爭論的笛卡爾是不可能咽下這口氣的,1638年笛卡爾開始針對費馬的批評給予反擊:指責費馬缺乏數學家和思想者的素質,笛卡爾認為費馬的成果應該歸功於他。
  • 數學家費馬如何奠定了保險的基礎
    概率論與現代社會皮埃爾·德·費馬是17世紀法國著名的數學家,被譽為「數論之父」。在他的研究成果中,最為人所知的當數「費馬大定理」。費馬讀了古希臘的數學著作《算術》後,在空白處加了48條注釋,其中之一是:「當整數n>2時,關於x,y,z的方程xn+yn=zn沒有正整數解。」這條注釋困擾了數學家300多年。
  • 重視拓展知識點的總結提煉,費馬點問題,王者再度歸來
    什麼是費馬點費馬問題是十七世紀法國數學家、被譽為業餘數學家之王的皮埃爾·德·費馬提出的一個著名的幾何問題。在一個三角形所在平面,找到一點,到三角形三個頂點的距離之和最小。費馬成功的找到了這樣的點,即「費馬點」。費馬點在最新教材中已不再提及,數學老師通常在課堂上作為拓展知識來講解,但正是由於是拓展知識,很多學生不會太重視,甚至當初耳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