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總讓我們失望,最後搞得我們活得很絕望
最近一部名字很有新意的電影上映了——《老爸102歲》,沒去看之前,根據電影的名字我大概能想到的便是這是一部喜劇。或許電影的故事講述的是102歲的老爸怎樣在這樣的高齡活得很精彩的故事,我能想到的電影主題是告訴我們生命的精彩和無限可能。結果,我還是猜中了開頭,沒有猜到結尾。
電影的一開始最先出場的是75歲的兒子——巴布。因為已經75歲了,所以覺得已經進入老年了,對身體各方面的保養十分地注重。因為洗澡超過十五分鐘會感冒,所以每次洗澡都要設定個鬧鐘14分鐘開始穿衣;因為害怕自己會忘記事情,所以家裡凡是有開關的地方旁邊都加上了文字提醒;因為擔心自己會得老年病,所以定時預約醫生,定時測量自己的血壓…….
反過來,他的老爸已經102歲了,穿著花俏的西裝,圍著新潮的圍巾,接受女孩子送來的鮮花。乍看之下,老爸比較像兒子。而故事便是從這裡開始的,老爸從外面帶來了一個中國人的人像——王重陽,突發奇想的老爸想要破王重陽先生的長壽記錄,所以打算把兒子送去養老院。
我們都曾聽說子女把父母送去養老院,卻不曾想過,老爸把兒子送去養老院養老的。同樣錯愕的不僅僅有兒子,還有我們這群觀眾。老爸的理由便是,兒子的生活狀態太像一個等死的老人,整天活得很沒有情趣,一條毛毯蓋了六十多年不肯換,一換就睡不著。
其實老爸也不是一定要送兒子去養老院的,只是想要他改變一下生活的狀態。開心一點,自在一點,笑容多一點。他知道,在兒子生命的很多個時刻,發生了一些事情,讓他對生活很失望,當失望積聚了太多,慢慢地便會蠶食我們的心,讓我們覺得很絕望。
而老爸就想重新幫兒子找到活著的價值。
02 曾經以為不去觸碰便假裝不知道,其實心裡都明白
為了不去養老院,老爸向兒子頒發了任務,只要兒子完成老爸的任務,就可以不去養老院。第一個任務就是讓兒子給去世的老婆寫情書。一開始兒子很反感老爸的行為,所謂的完成任務也是應付,所以情書寫到最後變成了對老爸的控訴。當中笑料十足,老爸看懂了兒子心裡的不滿,卻說進步了,至少被他逼到很激動了。
而第二個任務就是出門去走走。第一個地方便是他小時候經常去玩的一個飛機模型,現在還在,坐在那架飛機裡面,兒子腦子裡滿滿都是小時候的回憶。導演在拍攝的時候把鏡頭放在了背影,那個時候在想,我老了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子,就這樣一個人呆著回想著過去。
也去了海邊,坐在海邊,兒子看著滔滔海水,想起了自己的妻子以及他們曾經的過往,然後去了一個蛋糕店,買了一個蛋糕,租了一輛馬車,在馬車上切蛋糕,這是以前他們結婚紀念日會做的事情。只是妻子已經去世了,兒子便把蛋糕切了,分給了所有路過的孩子們還有馬車夫,所有人因為他的這份分享而笑容滿面。
還去了教堂,在教堂裡他想起的是他的兒子——阿莫,一個一直在他身邊缺席的人。後來老爸才說起,巴布的兒子去美國讀書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每年就打一個電話回來,卻從不帶孫子和兒媳婦回來看他們。所以在老爸的眼裡,這個孫子有等於沒有,他只想告訴自己的兒子,如果長大後的兒子變了,就只要記得他小時候的樣子就好。
巴布生日的那天,一大早收到了阿莫送的花,結果被老爸藏起來,他不想讓他不開心,之後孫子從美國打電話回來,也被老爸按掉了。而那天晚上,原本認床認被單的兒子第一次在客廳睡著了。帶著笑容,聽著老爸放的音樂睡著了。
直到第二天醒來,老爸才把花拿給兒子,告訴他花的來源。巴布很生氣,趕緊給遠在美國的兒子回電話。老爸很無奈,電話那頭的阿莫隨口說七月份要回來看他們,讓巴布好開心,可是老爸卻很擔憂。他害怕孫子的這個行為讓自己兒子好不容易才出現的改變又消失了。
其實,遠在美國的阿莫是巴布心頭的硬傷。曾經,巴布為了送他去美國留學,傾儘自己所有,豈料阿莫去了美國之後便在那裡定居了,從此便再也沒有回來看他們。定居,結婚,生孩子所有的事情從來都沒和父親說一下,都是事情發生後很久才修書一封給父親,信的最後一句話都是「I hope you understand.」有一次,父親想去美國看望兒子和孫子,結果阿莫以工作太忙拒絕了父親。更甚的是,母親去世的時候,他們從第一天得知病情到母親去世前的這28天,他們打了很多電話,但是兒子直到母親去世了都沒回來,原因是工作太忙了。
其實,就像102歲的老爸所說的:「孫子固定時間打電話回來其實是想著這份家產,」75歲的兒子何嘗不知呢?只是他一直都在逃避這種情況,他變得像個乞丐一般,乞討著孩子來看他,只是兒子從來都沒實現他的願望。兒子的房間還是和小時候一樣,看著兒子曾經留下的東西,仿佛他還是當初的孩子。只是,當這個事實被他的父親親口說出來,他變得很狼狽。
其實,感情這件事,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如果只是一方一頭熱的付出,大多時候就是你感動了全世界,感動了自己,卻不曾感動對方。所以,105歲的父親要自己的孩子把這個不肖子孫趕出去,其實就是想讓兒子把身體裡那個卑微的自己趕走,讓他的人生過得開心一些。
03 I hope you understand
巴布覺得父親是在挑撥他和自己親兒子的關係,即使在外面淋了很久的雨,他還是拒絕面對這件事情。甚至還對自己的父親發火。正在氣頭上的他,只看到父親無理的要求,卻不曾看見父親漸漸疲憊的精神和咳嗽的樣子。
105歲的父親看到他如此執迷不悟,當著他的面打電話給孫子,電話那邊直接轉到語音信箱,可是,當他說到要孫子回來商量財產繼承問題時,阿莫的聲音馬上出現了,說他在線,並且告訴爺爺他會以最快的速度回來。
看著父親當時那張受傷的臉,其實他心裡什麼都明白。他還是不想去面對。還跑去房產局做了相關的房產認定,即便自己的老爸不同意,即便要與自己的老爸打官司,他還是打算把房產權利過到兒子名下。這時候,他的父親拿了一張CT圖片給他,告訴他自己時日不多了。所以沒時間和兒子打官司了,如果他還是打算這樣子做,就隨他了。
其實,這也就解釋了電影一開始102歲老爸為什麼要強迫自己的兒子改變這件事。因為在偶然的機會之下,他發現自己腦子裡長了腫瘤,他最不放心的便是他的兒子,他知道兒子因為孫子的離開變得很絕望。他能做的便是在離開前讓兒子找回自己,餘生過得開心一點。他後來經常說的那句話便是「我不會讓你的兒子打敗我的兒子的。」
當兒子知道這一切後,他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苦心。在機場接機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兒子,帶著那本相冊和他一起看了以前的照片,就像他說的「是我教會你數學,長大後你學會了算計。」
所以這一次,他和兒子打算做一次了斷了,他把兒子小時候放在儲蓄罐的錢帶給他,連家也不用他回了。這些年的所有事情,就在機場說清楚了。而所謂的遺產繼承問題,巴布把阿莫小時候放在家裡的存錢罐的錢還給了他,然後就離開了。
就像他的老父親說的「I hope you understand.」這是世界有阿莫這個有血緣關係卻從來沒有盡過兒子義務的兒子,也有沒有血緣關係卻一直陪伴在他們二老身邊的年輕人。人活著就好好活著,不要因為對別人太失望而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很絕望。人與人的關係中,都是對等的付出,如果一方總是無下限的付出,那麼久而久之另一方變成了情感裡的乞丐。而當一切都沒機會挽救的時候,該斷絕關係就斷絕關係,太多的牽扯只會讓自己陷在這種漩渦之中迷失了自己的價值。
就像最後,老爸去世之前,他對自己的這一生所下的結論,他說這一輩子他很精彩,沒有任何的遺憾。所以希望在自己快離開人世間的時候,兒子可以在他身邊大聲的吹響口哨。而電影的最後,很慶幸,75歲的兒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變得自信,開朗,有活力了。
很佩服印度電影的一個原因便是,生活中的一個細小問題,他們總會去深挖背後的東西,然後拍成電影,無形中告知了我們孰是孰非。而這部電影也反映了一個問題——空巢老人的晚年。對我們來說,年輕的一代,應多花時間去陪伴家裡老人,常回家看看,哪怕是幫著媽媽洗洗碗,和老爸話話家常。讓他們的老年生活過得開心愉快一些。生命走向暮年,不該只剩下無奈,孤獨和失望。對於老人來說,如果可以,別服老,也別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寄托在其他人的身上。每一個人都可以不停去探索生命的可能性。